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气象发明人

气象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1-07-20 21:28:23

㈠ 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

1854年11月14日,风暴突然袭击黑海,风速达每秒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联军舰队正在海上协助土耳其同俄国作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法国军队的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分别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要求他们提供这次风暴发生前后几天里的气象情报,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据这些报告分析,原来这次风暴来自大西洋,自西向东吹向黑海,出事前两天,西班牙和法国首先受到影响,如果那里设有气象台、站,而那时已有了电报,如果把风暴的消息早日电告英法舰队,就可以减少损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果建立了气象站网,用电报集中到一个气象总台,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可能推断出风暴的行踪。当时,社会上需要有关气象消息,法国于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这比用谚语作预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气象局每天都印制出当天的天气图。1863年开始,在报刊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气象工作,从1914年开始,又将各国资料汇集在一起,绘制出全欧洲的统一的天气图。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被发明和应用后,从此除了同时汇集的各地气象站、台的地面资料,又增加了高空气象资料。有了高空天气图,就出现了气压场为中心的长波理论和气压系统的发展理论,它可以作出未来3~5天天气状况的预报。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㈡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

这道题填空或选择,正确答案为:我国现化代气 象事业的创始人是(竺可桢)。

㈢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创始者,他是竺可桢,他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㈣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谁发明了"云雾室"

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尔逊云雾室的发明者!并因此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尔逊云雾室的发明者,1869年2月14日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格伦科西,其父是个农庄主。当威尔逊只有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威尔逊随同他的母亲迁居曼彻斯特。年轻时,威尔逊在曼彻斯特受教育,学习过地质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他原想当医生,所以在欧文斯学院(现为曼彻斯特大学)时还学习生物学。1888年,威尔逊转学到剑桥大学(Sussex学院),在这里,他对物理学与化学发生浓厚的兴趣,189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00年,威尔逊博士担任剑桥大学物理学讲师和物理学演示法教学者;1913年在气象台担任气象物理观测员;1916年起,研究闪电。1918年成为大气电学的讲师;1925年教委任为剑桥大学杰克逊(Jackson)讲座自然哲学教授,一直到1934年。1895年以后,威尔逊的研究涉及到大气电学问题,特别是下雨和下雪时的放射性现象,也涉及应用金箔静电计测量大气电学问题。他想使基本粒子的径迹处于可见状态,乃至于可以拍成照片,于是作了一个杰出的实验,让放射性物质发射出来的粒子,穿过具有过饱和水蒸汽的空气,从而使粒子的径迹呈现为细小而又可见的云雾状线条。据说1894年,威尔逊在海拔4000多米的尼维斯山顶旅游时,发现高山之巅很容易形成奇丽的迷茫雾景,便引起极大兴趣。经过艰苦的研究,他终于知道了这是气压较低,的缘故。1895年,这位眼光锐利、头脑敏捷的气象学家在卡文迪许实验室中设计一种方法使潮湿空气在紧闭的容器内绝热膨胀,从而使空气冷却,变成过饱和,让水分凝结在尘粒上。他试图通过这种方法从实验室中复制出山顶上某些云雾效应所造成的那样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继而,他费尽心思从理论上研究雾点的成因。当他得知X射线的发现时,他便联想空气中离子的存在可能导致云雾的形成。他作了实验,并在云雾室中找出由辐射留下的凝结水滴的轨迹。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发现雾点是由于水蒸汽附着在带电粒子上而形成的。十一年之后,威尔逊所发明的云雾室装置经过不断改选已经达到完善的地步。实践表明,云雾室在研究核物理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还导致了后来汽泡室的发展。
威尔逊于1911年制造的第一个云雾室,现在看来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却是攻克现代科学堡垒的相当有用的一件锐利武器,尤其是早期对基本粒子的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了它,观察带电基本粒子或离子的运动径迹才成为可能。也正因为有了它,才打开了洞察微观世界的窗户。利用威尔逊云雾室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有:康普顿利用它演示康普顿反冲电子的存在,从而毫无疑问地证明康普顿效应的正确队,康普顿因此于1927年与威尔逊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安德逊利用威尔逊云雾室从宇宙射线中法现正电子的存在,证实了狄拉克的理论预言,由于这一功绩,安德逊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一半;布菜克等人利用威尔逊云雾室做了关于电子和正电子同时产生和消失过程的可见演示,后来布莱夫由于进一步发展云雾室和由此而来的发现也于1948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科克洛夫特等人所做的原子核衰变,也是依靠了威尔逊云雾室的帮助。以上所举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威尔逊云雾室,许多重要的原子核物理现象的揭露和研究都是不可能的。
在漫长的90年的生活中,威尔逊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1956年,年已87高龄的威尔逊教授还发表了雷电的理论。他一生中,由于成绩显赫,获得了各种荣誉与勋章;1900年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1911年获得休斯奖章;1922年获得皇家奖章;1920年获得剑桥哲学学会的霍普金斯奖金;1921年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冈宁(Gunning)奖金;1925年获得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霍华德·波茨(Howard Potts)奖章;1927年于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他发明的威尔逊云雾室,已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线、X射线、宇宙射线和其他核现象的研究。
1959年11月15日威尔逊在英国逝世,享年90岁

㈤ 最早的气象探测仪器是谁发明的

西汉时出现的一种天平式的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器。在西汉初年《淮南子》一书中,记载了用羽毛、木炭测湿以预测降雨的实例:“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并指出这种仪器测湿的原理。因为炭吸湿性强,也易蒸发,它极易随空气湿度大小而产生重量变化,“燥,故炭轻;湿,故炭重”。而羽毛或土的吸湿性较差,其重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甚小,可以说保持不变。把羽毛或土和炭在一定时间内悬挂在天平的两端,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当湿度发生变化时,炭随湿度大小而产生重量变化,羽毛或土的重量几乎不变,这样,天平便失去平衡。再由天平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知道湿度的大小。西汉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比15世纪达·芬奇(Leo nar da Vinci)设计的湿度计早1500多年。

雨水,对于我们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来说尤为重要,历代政府与民众都格外关注着雨情与水情。

在对雨情的科学研究中,雨量大小的测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国宋代的先民们,在世界上最先发明了雨量器,而且还把雨量的计算作为当时必修的内容写进了数学著作中。《数书九章》是中国数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其中有4道数学题就是根据测雨器中雨水的多少来计算地面降雨量的。

这种雨量器还传到了我们的邻国,现今在朝鲜还存有一件我国乾隆庚寅年5月制造的雨量器,这是一件川黄铜制怍的圆形小桶,高1尺,广8寸,器上刻有标尺,还刻有器名“测雨顺”和制造年月。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尚存的时代最早的雨量器。

欧洲出现雨量器是1639年,伽利略的友人加斯大利开始试用,比我国要晚四五百年。

我国从殷商时代就已经开始用仪器观测气象。殷商时曾认为风是上帝所派遣的使臣,称为“帝使风”。每当皇帝或奴隶主出外狩猎或巡游时,都用一种叫“旒(音,流)”的旗子来测风。这种飘带状的旗子,就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测风器。汉代,在先秦简单的测风器的基础上。又创制了一种称作“倪”的风标。可能是用绚缕之类做成条状风标,或用羽毛结成长串风标,悬在高杆顶上,当有风时,会把风标吹起来。风标可以指示风向,同时根据风边飘起的角度大小,可大约估计出风速的大小。

汉代除了倪之外,还有铜风凰和相风铜乌用来测风向,不管吹什么风,凤凰的头都指着风来的方向,与西方国家屋顶的候风鸡类似。而西方国家的候风鸡,到了12世纪时才始见于记载,要比我国制造相风乌的记载晚了1000年。

㈥ 第三代气象卫星是谁发明的

美国研制发射的第三代太阳同步气象卫星是“诺阿”号系列卫星。第一颗于1978年10月版13日发射,在太权空轨道上工作28个月。轨道高度为850千米,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周期102分钟。这种气象卫星高3.7米,直径1.9米,重约1400千克,现已发射11颗。它每天可传输全球范围内1.6万个点的大气探测资料,2万至4万个点的海面温度测量值,100多幅云图。目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每天都在接收它传回地面的云图。

图 测量地壳运动的GPS连续观测网计划。可以从4个以上的人造卫星那里接收电波,并准确测出上、下、水平方向的主体的地壳变动。GPS连续观测同形成以后,会更准确地测量整个日本列岛的地壳变化。这样高精度的实测技术,使地质科学家们掌握了史无前例的手段用于描述、论证和分析地质变化和地壳活动。也使他们的科学视野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导致学科领域中一系列重大发展

㈦ 第一个发明天气预报的是谁

从史前开始人类就试图预测一天或者一个节气之后天气会是怎样。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

㈧ 天气预报气是谁发明的

天气预报并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综合实现的。
在古代,观察一些自然现象及人体自身感觉,就能作出短期(三天内)的天气预报。而如今天气预报变得更容易,更大众。但就准确性来说,并不会比古代的预报要准多少,只是现在技术预测,可以看到更远时间的天气趋势罢了。

㈨ 竺可桢先生是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吗

不是,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㈩ 我国现化代气 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

我国现化代气 象事业的创始人是(竺可桢 )。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对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在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研究领域,有杰出成就。他重视并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物候学》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该书1963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1973年、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增订再版。
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同志,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84岁。他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是我国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诸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又是我国物候学的创始者,对于我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卓著的贡献,就物候学而言,他致力于我国古代节气知识的考证和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亲自坚持几十年的物候观测:倡导组织物候观测网,奠定物候观测研究的基础;撰写物候学的论文和专著,并指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直到晚年,还念念要把物候学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其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令人崇敬。
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气象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