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类目前能制造的最精密的东西是什么
人类目前能够制造的精密的东西比较多的,不同的类别之间,谁是最精密的,这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要说谁是最精密,无法下结论的。目前来说天眼也只能是说相当精密而已。
❷ 精密温度计的发明及改进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1080个体积单位。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80份,定为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制成后又经过30多年,瑞典人摄尔修斯于1742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水的沸点定为100度,把水的冰点定为0度。后来他的同事施勒默尔把两个温度点的数值又倒过来,就成了现在的百分温度,即摄氏温度,用℃表示。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9/5℃+32,或℃=5/9(℉-32)。
现在英、美国家多用华氏温度,德国多用列氏温度,而世界科技界和工农业生产中,以及我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则多用摄氏温度。
❸ 什么是精密制造
从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实质性而论,精密制造业主要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前者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极限,后者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它不仅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举措,两者有密切关系,许多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要依靠自动化技术得以达到预期指标,而不少制造自动化有赖于精密加工才能准确可靠地实现。两者具有全局的、决定性的作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柱。
❹ 精密制造业的起源
机械始于工具,工具即是简单的机械。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锤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使工具在种类、材料、工艺、性能等方面不断丰富、完善并日趋复杂,现代各种精密复杂的机械都是从古代简单的工具逐步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代有许多机械发明,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些机械甚至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最典型的古代机械有桔槔、辘轳、翻车、筒车等提水机械;连机碓、水转连磨、水转大纺车等水力机械;指南车、计里鼓车以及各类车船交通机械;浑仪、简仪、水运仪象台、地动仪、铜壶滴漏等天文、观测和计时机械;耕、犁、耧车、扇车等农业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等纺织机械;弓、弩、发石机等军事机械;还有铸造、锻造、表面处理、切削加工等各种加工技术和加工机械,等等。这些机械与技术无一不透露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现代机械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按照能量转换角度划分,有动力机械,它把各种能源转换为便于利用的机械能,如风力机、汽轮机、内燃机、汽油机、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有能量变换机械,它把机械能转换为其他能源形式,如发电机、热泵、液压泵、压缩机等;还有工作机械,它利用人力、畜力和动力机械提供的机械能来改变工作对象状态和位置,如造纸机械、粉碎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等。如果按照产业领域划分,有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交通运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塑料机械、橡胶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仪器仪表、工作母机(各类机床)等,也许你还能发现更多的种类。
机械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但古希腊学者希罗关于五种简单机械?杠杆、斜面(尖劈)、滑轮、轮与轴、螺旋的理论,至今仍有意义。这里所说的“简单机械”已经成为一个概念,而不能仅从字面理解为“简单的机械”。当你听到或看到“简单机械”时,一般指的就是指这五种。不要认为它们多么难以理解,儿时的你可能就常以它们为伴,“跷跷板”、“滑梯”以及各类玩具中,都有简单机械的影子。
制造业的特点: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是加工制造业的最重要的特点
个人认为:制造技术与制造业的起源是1840年工业革命。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资料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看看吧。
什么是机械呢?一台单一的机器可以称作机械;一套复杂的成套设备也是机械;一个机件可以称作机械,多个构件组成的实现各种运动形式的机构也是机械。简单地说,机械就是实现某些工作任务的装备或器具,也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泛称。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❺ 精密机械制造是什么
精密机械制造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
按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冷加工。
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的加工﹐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热加工。
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
❻ 为了提高精密度,郭守敬都发明了什么仪器
在观测天象的活动中,为了提高精密度,郭守敬在三年之内制成了简仪、高表、仰仪等13种天文仪器。为了在外地观测,他又创制了一套携带方便的天文仪器,还制作了仰规变距图、导方浑盖图等五种图,与仪器互相参照使用。
❼ 精密制造的定义是什么
我找到答案了,看看你满意吗?
一、技术概述
精密制造技术是指零件毛坯成形后余量小或无余量、零件毛坯加工后精度达亚微米级的生产技术总称。它是近净成形与近无缺陷成形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超高速加工技术的综合集成。
近净成形与近无缺陷成形技术改造了传统的毛坯成形技术,使机械产品毛坯成形实现由粗放到精化的转变,使外部质量作到无余量或接近无余量,内部质量作到无缺陷或接近无缺陷,实现优质、高效、轻量化、低成本的成形。该项技术涉及到铸造成形、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专业领域。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高于0.1µm,表面粗糙度Ra小于0.025µm,以及所用机床定位精度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高于0.01µm的加工技术,亦称之为亚微米级加工技术,且正在向纳米级加工技术发展。
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的机理,超精密加工的设备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工具及刃磨技术,超精密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超精密加工工作环境条件。
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通过极大地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加工技术。
超高速加工的切削速度范围因不同的工件材料、不同的切削方式而异。目前,一般认为,超高速切削各种材料的切速范围为:铝合金已超过1600m/min,铸铁为1500m/min,超耐热镍合金达300m/min,钛合金达150~1000m/min,纤维增强塑料为2000~9000m/min。各种切削工艺的切削速度范围为:车削700~7000m/min,铣削300~6000m/min,钻削200~1100m/min,磨削250m/s以上等等。
超高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高速切削与磨削机理,超高速主轴单元制造技术,超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用刀具与磨具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等。
❽ 机床发明的历史
早在三千年前,古巴比伦人已经制成古代树木机床等机械。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机切削工件。
欧洲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十五世纪欧洲出现的机床雏形满足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 螺纹 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 列奥纳多·达芬奇 曾绘制过车 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 轴承 等新机械。
现代机床的诞生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革命性的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 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 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 丝杠 传动刀架,能实现 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 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 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磨床。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诞生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