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及简单模型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是受到条件限制的,也就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制约的回,否则可以无限的创造货币。答 其过程如下: 某单位、个人在A银行存款100万,则A银行账面有100万资金,这时候银行货币总共有100万;如果A银行没有用于贷款,而是存放到B银行,则A银行有100万存款,而B银行有100万资金,由于存款同样计入货币资产,这时候银行货币就变成了200万;如果B银行继续存到C银行,那么B银行在C银行有100万存款,C银行有100万资金,A银行在B银行有100万存款,这时候银行资金就有300万。。。。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只有某单位存入的100万,但各银行的账面货币却在不断的增加。 实际上由于存款准备金的存在,银行不可能如此不停的创造货币的。
⑵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和原理
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原理:
商业银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只按规定留一部分作现金准备应付提存,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和投资。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帐户。
这样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笔新的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可用于放款和投资,从而又派生出存款。
(2)举例说明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⑶ 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存款货币创造是指同一枚货币能够变成数倍于自己的存款。主要是通过存款的存入、取出、再存入、再取出的存贷活动过程,使同一枚货币变成数倍的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同一枚货币是怎样创造为数倍的存款货币?这就是“如果货币原来的所有者A向B买,B向C买,C向D买,,D向E买,E向F买,”也就是,货币只是由于现实的买卖作媒介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都会停留较长时间,这就是没有信用介入时货币作为单纯流通手段的情形,但是,如果,B把A付给他的货币存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为C的汇票贴现而把它贷给C,C向D买,D把他存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再把它贷给E,E向F买,那么,货币作为单纯流通手段(购买手段)的速度本身,就取决于多次信用活动:B存款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为C贴现,D存款到他的银行家那里,这个银行家为E贴现;就是说能决定四次信用活动。如果没有这些信用活动,同一货币就不会在一定时间内依次完成五次购买。
以上是同一张银行券怎样会在不向银行家那里形成存款。同样,它也会在一个银行家那里形成不同的存款。这个银行家用A存入的银行券,贴现B的汇票;B付给C,C再把同一张银行券存到发放它的那个银行家手里。
存款贷币的创造也不是无限的,前面提到它受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的制约。但经过多次存贷后,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可以得到成倍增长。
⑷ 简述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不要例子
这里涉及的主要是货币乘数。银行吸收的公众存款,按照规定要将一部分,按比回例存到央行,这个比例就答是存款准备金率。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20%,那么吸收10000元,就得存2000元到央行,银行可以拿剩下的8000元去放贷;因为贷款出去的钱也会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体系,所以相当银行又有8000元的存款,按照规定存20%的存款准备金,银行又可以拿8000×(1-20%)=6400元去放贷;6400元又以存款形式回到银行,如此反复这般。通过商业银行,理论上可以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创造1/20%=5倍的货币乘数效益。
中国现在基础货币在35万亿以上,货币乘数约是5倍多,所以中国的M2(广义货币)170多万亿。
⑸ 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考试大题)
是在法定存来款准备金率小于1的情自况下发生的,银行在收到人们的存款后,按照法定存款金率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的可以全部以贷款的形式发放,投资者将贷款如果存入另一家银行,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交出一部分法定准备金,贷出其余部分,这样一来,流通的货币量就是实际货币量的数倍
⑹ 举例说明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过程
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5%,银行备付准备提取5%
1。吸收A存款100元,上交中央银行15元准备金,提取备付金5元,将80元贷给B,即划到B的账户上,相对于吸收了B的存款80元.(为了说明问题,不考虑B提走作他用)
上交准备金:80*15%,提备付金80*5%,64元贷给C……,最后银行的存款货币量是100/(15%+5%)=500元,这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乘数(5倍)扩张过程
2。如果存款准备金变为20%,备付提取还是5%
存款货币量为=100/(20%+5%)=400元
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5%,存款货币减少了100元,多倍紧缩。
⑺ 请问什么是货币创造,举例说明派生的创造过程
通俗讲就是你用十万买了房子,这货币你已经用了,没钱了,但是你又抵押贷款十万,相当于你有二十万,只是其中十万是实物形式,另外十万派生的,还有公司用票据做贴息贷款等等,这社会货币创造的人是富人,呵呵,普通百姓懂得少,用的更少.经济学讲这个,不是学者的话,知道个大概就行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存款。一般为现金。派生存款:由原始存款派生出来的,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所创造的存款。(一般不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4.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②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③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5.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①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供给;②商业银行进行的存款货币创造。6.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其资产业务出去的,一般通过三条渠道:①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储备资产;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政府债权;③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7.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础货币=现金+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8.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的增加,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并将导致货币供给量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减少,意味着中央银行减少了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货币供应量必将大幅收缩。9.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10.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1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12.我国目前的货币供给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转型经济的特点,使货币供给在外生性与内生性并存。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仍然有着很强的控制力,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也在不断增强。.高手啊,帮帮忙吧!
⑻ 银行多倍存款创造的原理是什么
存入1万元,贷出7500元又存入银行,7500X75%又贷出,又存入银行,以此类推,存款就不断派生出来,你的明白?
⑼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为工商业者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户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或通过其他方式将存款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这些方式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称为存款货币或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而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9)举例说明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扩展阅读: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总体而言,活期存款余额应视同货币,通常被视为“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
⑽ 举例说明银行存款的倍数创造是怎么样的
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派生存款是指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在银行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功能,或者说银行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这是因为当一笔存款存入银行后,会经过银行体系一连串的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使得这笔存款导致的存款总额增加量(即派生存款)是当初这笔存款的若干倍[
企业到A银行存款100万元,A银行存款增加100万元。A银行将存款的2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准备金,其余全部贷给乙企业,即贷给乙企业80万元。乙企业向丙企业支付货款80万元,丙企业将这笔货款全部存入B银行,B银行存款增加80万元。B银行将存款的2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准备金,其余全部贷给丁企业,即贷给丁企业64万元……这个过程不断继续。如下表所示:
银行 存款金额 贷款金额 准备金额
A 100 80 20
B 80 64 16
C 64 51.2 12.8
D 51.2 40.96 10.24
…… …… …… ……
合计 500 400 100
原始存款100万元导致最终存款达到500万元,最终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这就是存款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