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火枪是在明朝发明的吗
是的
中文名称 明朝
英文名称 Ming Dynasty
简称 明、朙、大明、明国
所属州 亚专洲
首都 顺天府属、应天府
官方语言 南京官话
政治体制 君主制
人口数量 近两亿(十七世纪初)
国土面积 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
主要城市 承天府、奉天府、天兴府、凤阳府
国庆日 1368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四)
货币 通宝、宝钞
国家领袖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
主要民族 汉族
主要宗教 道教、佛教
GDP总计 960亿美元(万历二十八年
行政机构 内阁、六部、承宣布政使司
监察机构 厂卫、都察院、六科、按察使司
军事制度 卫所制度、明朝军事、明朝水师
地方行政 明朝行政区划
选官制度 科举制
B. 最早的连发手枪是哪一年问世的
大名鼎鼎的柯尔特勃朗宁M1911,1911年问世。在辛亥革命之前,但是在1911之前也有自动手枪,比如鲁格P08,1908年量产,还有一战时的奥匈帝国用的那把,名字忘了,反正在辛亥革命之前肯定有就是了。
至於楼上说的什麽第四章……那是什麼东西……是什麽游戏里的么……
C. 历史上发明枪最早是那个国家
中国、明朝、当时叫火冲,后来传到了西方欧洲国家,被西方人掌握了技术自己自主研发,后来到了清朝被洋人利用叫做火枪。
D. 明朝真的发明了机关枪么
(大明军队里的火器营)
在纪大烟袋纪晓岚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有一位戴某,是绝顶的能工巧匠,此人特别不服西洋人的手艺。
他曾经制造过一种火铳,外形看上去像是琵琶,火药和铅丸都贮藏于铳脊部位,这个铳设有两个扳机,像一公一母连在一起,扳动其中一个,火药铅丸就会自动滑落到枪筒之中,随即扳动第二机,以石激火,枪弹就喷发而出,按他的设计此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响,直到火药铅丸打尽为止。
(此为赵士祯发明的迅雷铳。)
也是在明代万历年间,还有一位浙江人赵士祯参考了国外的类似火器,不断改进,在万历二十六年给皇帝进呈的迅雷铳还只能连发五弹,到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就可以一口气发射十八弹。
这个迅雷铳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形状也像琵琶一样。最可贵的是,发射完毕后,它还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量却只有2.5公斤。
(没有史料记载迅雷铳广泛用于明朝军队中,但是电影里倒是用得虎虎生风。)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算是四大发明之一,能发明这样的东西,却有人说中国人制造不了好的枪炮,甚至有人偏激地说,中国人把火药都用在了烟花爆竹上,而西方人却把它用于制造了热兵器,最后还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逼着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云云,其实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首先,清末丧权辱国,是国运衰微,是体制和人的问题,这是内因,至于西方人的船坚炮利,只是外因而已。简单举一个例子,就说甲午海战,大清朝的水师若论装备确在日本之上,还不一样被打得精光掉蛋?
其次,中国人制造器械之类的东西向来就是祖宗级别的,有些东西,不是造不了,不是不屑造,或者说是不肯造,那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中国几千年来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讲求的就是两个字:“仁厚”,而这两个字的背后就是中国人一直最推崇的“好生恶杀”和“因果报应”,所以聪明人多研究的是“利益众生”的学问,就是有人偶尔研究出了这样精制的枪炮,也绝不肯传给子孙,他们最大的担心是“有损阴骘”,所以宁愿自己带着坟墓里。这一点,又不得不让人为先人们点赞之后再扼腕叹惜!
所以这位戴某所研究的高级武器也没有用到战场上。此人曾在钦天监为官,名字不详,关于他和他的火枪没有找到任何的图片资料。
E. 明朝所造二十八连发的火枪,威力惊人,为何没有
你说的是戴梓发明的连珠统吧。
1、简介
17世纪中叶,正值中国清朝初年,中国发明家戴梓发明了一种早期的连珠统,这种连珠统的药和弹丸均贮于枪托,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 药及铅弹丸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药发射弹丸,这种连珠统是比较早的类型。
2、未装备原因
A、造价和工艺的复杂程度高于当时的水平
B、所有统类武器特点,必须将发射的药捣实了才能发射。否则射程不够远。
而连珠统只能将药和弹丸落入筒中,无法捣实,所以射程自然太近。并不实用,也就当做贵族的玩物而已。
F. 明朝军队有枪支吗
有:
明朝军队的真实武器装备(转载)
第1个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可能对历史熟悉的朋友能够想到,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很致命,由于构造的问题,瞄准很不容易,近代还有用三眼铳充当狩猎武器的,但山东猎人的评价是“三眼铳打兔子,没Diao准”,更多的时候,三眼铳成了出殡时的礼炮。
第2个
多管转膛炮 :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第3个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 % 装备了这种枪。但是到了满清,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论坛禁止文字过滤]的中国 军队,反而降到了20 % 。也有一说,称之为“[论坛禁止文字过滤]”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第4个
原始的火焰喷射器 – 猛火油柜 猛火油,即石油,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述过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使用石油的先例。北周年间(578-579)中国即开始利用石油的燃烧性能作为武器使用,宋代,更产生了火药和石油相结合的喷射燃烧兵器 – 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由下方装有石油的油柜与上方类似大型器的喷管组成,使用时向后拉动喷管尾部的拉拴,使石油被吸入喷管,在喷管口放置少量火药点燃,向前推动喷管的拉拴,使管中石油向前喷出,并在出口处被点燃。宋军用它防守城池,来焚烧敌军的攻城器械。但这种武器也有缺点,容易出事故不说,石油的贮存,笨重的箱体难以机动都是问题。
第5个
九头鸟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论坛禁止文字过滤],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可惜发展比较慢,直到满清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 % 而已
第6个
大口径左轮枪 :五雷神机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第7个
一窝蜂 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这种武器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
第8个
古式后膛榴弹炮 :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 93厘米,子炮(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
第9个
远程重炮 :红夷大炮 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威力在当时可想而知
第10个
单发步枪 :火铳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蒙元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井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
第11个
非触发水雷 :水底龙王炮 这个水中的高科技武器看来也是中国的发明,名水底龙王炮,用火药包外边包覆牛郛防水,以羊肠通引火线,用羽毛做成浮标保证引火线的不进水。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所介绍,但说明在朝鲜战争中,本来应该有很好使用效果的,因为设计过于精巧,使用效率并不高
第12个
单兵手榴弹 :震天雷 古代的手榴弹,名为震天雷,内有称为“火老鼠”的钩型铁片若干,用于加强杀伤力,这和美军手榴弹内放钢珠一个原理!
第13个
毒气弹 :霹雳炮毒火球 应该是最早的化学武器了,这个出现的比明朝早多了,采石之战的时候是宋军重要武器,内部除了火药外,还有巴豆,狼毒,石灰,沥青,砒霜等物,爆 炸时产生毒烟,中者口鼻流血,不亚于沙林氏毒气阿.
具体看(有图文):
http://game.ali213.net/thread-2207587-1-1.html
G. 中国明朝时候就有火枪吗
那时候的枪还不能算枪,应该说,叫火铳。
这是中国元朝和明朝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
元朝时,管形火器得到发展。火枪,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属制作,起初是用铜铸造,叫做"铜火铳",后来又改用生铁铸造,称为"铁火铳"。这时金属管形火器不仅装填火药,而且还装有球形铁弹丸或石球,从而开创了在金属管形火器中装填弹丸的先例。是中国劳动人民对兵器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火铳的发展,大量生产和装备军队,特别是专用火器军队的组建,使交战双方开始发生了变化。火器的巨大作用,已便它成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元朝制造的火铳最早始于何年,目前尚缺乏文献记载。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元代火铳。是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至顺三年(1332年)的制品。火铳采用青铜器铸管,能耐较大膛压,可以填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因而大大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铳使用寿命长,能反复装填发射。因此,在发明以后不久就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
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元朝火铳问世后,发展很快,在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建立后,大量制造火铳,加强了边防、海防和城防设施,并于永乐年间组建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促进了明军训练和作战方式的改变,创造和发展了火铳同冷兵器相结合的战术。嘉靖以后,明军装备的轻型手铳和重型火铳,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
另外,南宋时期的那个叫做突火枪。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H. 中国明朝的火枪是谁发明的
清朝的统治者是女真族,女真族是马上民族,精通骑射,是靠骑射夺取天下的。他们把骑射之外的一切东西视为“奇伎淫巧”,火器当然得不到发展。如果谁在清朝时期,特别是前期搞火器制造,会被清廷视作“造反”。
I. 大明崇祯时期能造出手枪吗
崇祯皇帝驾崩的时候是1644年
那个年代有火铳
也有短铳或手铳,也就是手枪的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