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有什么发明是没有用的
历史上有很多发现都是很没用的,多余的,像不会说话的接电话机器人;两人可以抽一根烟的香烟共享器;驱赶老鼠的电子猫;一次可以抽十几根烟的烟斗;靠声带震动、腹语交流的声带电话机;照蚊子的夜光轮胎等等,当然发明就是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诞生的。
发明是人类从古至今持续不断地存在,发明与人类是相互的关系,发明推动着人类生活前行,正是有了更高更好的发明,才让人类的生活得到提高,而人类生活的进步进而发明出更高质量、更便利的事物。从古代到今日,除了那些让我们震撼的发明外,也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的发明。
五、声带电话机声带电话机是用声带震动来打电话的,也就是说打电话的两人需要会腹语才能进行沟通,当时发明这个装置是为了防止窃听,信息泄露,能使用的人应该挺少的吧。
六、夜光轮胎这个夜光轮胎啊,是真的好看,到了夜晚,把车开出去,那你就是整条街最亮的仔。但是后来发现,晚上出去时把车窗摇下来,蚊子就会蜂拥而至。
⑵ 世界上有哪些发明家都发明了什么
1.尼古拉·特拉斯。他发明的多项交流发电机可以很方便地把机械能、化学能等转换成电能;交流电系统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建造变压器后,可以很方便地升高降低电压,达到远距离传输的目的。他的专利还有交流感应电动机、发电机,第一台无线电遥控机,发明推广交流电体系,发明特斯拉线圈,制造人工闪电,研究全球无线供电系统。他不愧为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为电而生的天才。
2.艾萨克·牛顿。牛顿发展出了微积分学,并为之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符号。还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1669年,牛顿被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在光学方面,他研究了光的折射,表明棱镜可以将白光发散为彩色光谱,任何折射望远镜都会受到光散射成不同颜色的影响,并因此发明了反射望远镜(现称作牛顿望远镜);此外他还对光的粒子性进行过研究。他还提出力学上的三大定律。
⑶ 生活中有什么长久的不便但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发明解决
扫地机器人。
没买扫地机器人之前只能用扫把、拖把或者吸尘器来打扫,有的地方甚至得用手。有了这个小机器人后,我的拖地生涯就结束了,每天就看着它来回转就好了。
⑷ 谁发明了什么至少10个
爱迪生发明电灯、华佗发明麻沸散、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耳发现自发放射性、瑞利发现氩、达伦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格拉泽发明气泡室、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蔡伦发明了纸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贝尔发明了电话,等等。
一、爱迪生发明电灯
贝尔本人是一个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的教师。在他之前,德国人菲利普·雷斯曾发明过一台电话机,但其传声效果极坏,实际上无法被使用。1876年3月10日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
此外贝尔还发明了一台测量听力的仪器,一台可用来发现人体内金属的仪器以及其它一些发明创造。
贝尔拥有电话的发明专利,但是有人也指出,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Antonio Meucci)才是电话的发明者。
⑸ 有哪些发明家发明了什么东西的故事
列举如下:
1、爱迪生发明电灯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个性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务必找到更适宜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做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2、贝尔发明电话
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应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
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3、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
由于避雷针的发明,人类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安全。关于避雷针的发明,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巧合提醒了一位伟人突发奇想,导致了发明和创造。
4、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
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史蒂芬孙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5、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要是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呀!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以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⑹ 生活中有哪些发明
为让你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有所遵循,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我们向你介绍搞小发明常见的几种选题思路和创造技法。但愿你从中得到精神的鼓励、方法的启迪,产生研究与创作的灵感,会心地说一声:“我能行!”。
一、什么是科学小发明
一提到"发明"二字,有些同学就害怕了,那有多难啊!其实创造发明并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学生的发明,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
科学小发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或方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设计、制造出目前还没有的更称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发明"比较起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窄,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使用的材料比较好找,所花的经费也不多,所以称为"小发明"。
小发明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一件优秀的小发明应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新颖性是指你在完成这个小发明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同样内容或技术的产品。也就是说,你既在街上的商店里买不到同样的产品,也没有在书刊、广播电视中看或听到过介绍;同样的发明,既没有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于专利申请文件中,也没有由他人申报参加各级发明创造比赛。但是,如果你在别的发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将原有的几件物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个体,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颖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强同学跟爸爸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把他给难住了:主人家铺着地毯,不换鞋显得不礼貌。换鞋吧,脚又有臭味。回家后,魏强就想:如果有一种拖鞋,不用脱下脚上的鞋就能穿,那该多好!后来,他从旅游鞋上的尼龙搭扣得到启发:将拖鞋上的鞋袢装上尼龙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开,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调节了吗?于是他找来一双旧拖鞋,剪开鞋袢,缝上尼龙搭扣,做成了"好客鞋"。这项小发明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其实,魏强的小发明只不过是将尼龙搭扣这项别人的发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龙搭扣也有了新用途,这项小发明也就具备了新颖性。
2.创造性。创造性是指小发明同原来的同类产品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装点水,肥皂就会发粘,不容易取出来,肥皂的寿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学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方便肥皂盒。打开肥皂盒,肥皂就会立起来。它和同类产品相比,技术上要先进一些,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3、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产生积极的效果。小发明要能够做成实实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设计图纸,而且还要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防虫树裙
山西临县盛产枣子,但枣曲虫对枣子的危害很大。刘艳同学仔细观察枣曲虫的生长活动规律,发现雌虫要爬上树干与雄虫交配再残害树叶、树果。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树干的半腰围一圈硬塑料片,内层涂上除虫药膏,使雌虫上不了树。这种简单巧妙的防虫树裙,实用性强,受到了枣农的欢迎,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一等奖。
当然,完成一件小发明并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么简单,它要经过选题、构思设计、制作、实践检验与改进、成功等步骤。
搞小发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发明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对青少年来说,应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校、家庭及周围的生活圈中去寻找发明题材。如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你肯定会说:"要是有某某东西就好了。"这个你想的所要发明的东西就可作为发明对象。不过,同学们在选题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设计制作能力,不要空想办不到的发明。
体裁选好后,接着是构思设计。也就是根据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经验,设计出选题对象的形态、结构、方法与实施方案。构思时尽可能想出多套设计方案,再根据可行性与实用性精选出最佳结构方案。方案以取材简单、巧妙易行、缺点最少为好。
构思成熟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制作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前提下制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和家长请教,有时还可以找一些有关厂家帮助制作部分部件。
小发明样品完成后,还要进行实践检验与改进。即将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时间,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并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广泛征求意见,看还有没有改进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对小发明加以改进。几乎每件优秀的小发明都是"改"出来的。
至此,你将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接下来,就可申报参加各级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申请专利或向报刊投稿了。参赛的申报文件主要包括组委会提供的申报表、项目说明和证明材料,其中,项目说明内容为:发明的选题是怎样发现的、发明方案是怎样设计的、发明作品是怎样制作的?这项发明如何体现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你的创造性贡献是什么?进一步完善该发明的建议和设想。附上外观图(最好还有黑白照片)、结构图、原理图和其它必要的图表资料。凡涉及医疗保健用品、动植物新品种和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的小发明项目,还必须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科学小发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项趣味无穷的实践活动。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二小发明选题思路
1、列举缺点找选题
学搞小发明首先就要学会选择发明课题。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学习、生活中不顺当、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着手,列举缺点,多问"有什么缺点需要克服的?"再去寻找克服缺点的方法,这种根据现有物品的缺点而提出改革设想的方法称缺点列举法,也是选择小发明题目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触电插座
电源插座几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触电,对于小孩子来说特别危险,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烦。上海的徐琛同学解剖了几种传统的电源插座,设计了一种"四用防触电插座",这种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装了两道绝缘的活门,只有插头同时插入两个插孔时,才能接通电源。这样,当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铁钉等插入任一插孔时,由于有两道门挡着,也就不会触电了。这项小发明荣获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气压水瓶的改进
气压水瓶有缺点吗?有!由于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内水底,所以每次压水时,底部的沉淀物往往使压出的水变浑浊。北京的张雪克同学针对这个缺点,对气压水瓶作了改进,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胶管,管口加一个塑料浮球,由于球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气压水瓶底部的沉淀物不会从吸管吸出。该发明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三等奖。
列举物品的缺点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而创造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每发现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就找到了一个发明的题目。
那么,怎样研究和发现缺点呢?
首先,要随时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处,并善于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细挖。伞,是大家常用的遮阳避雨的工具,似乎没有什么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发明家却抓住它不放,花样日异翻新,如太阳伞、双人伞、折叠伞、母子伞、快干伞、天文伞……层出不穷。可见,一件事物有很多的发明题材可搞,而同一题材又可用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构成不同的发明。再拿钢笔来说吧,它的缺点还很多,如笔帽容易脱落或丢失,笔尖容易堵塞,圆形笔杆容易从桌上滑落损坏笔尖,晚上停电或野外作业写字看不见……当你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某一物品的诸多缺点后,再根据你的能力,选择某一缺点或部分缺点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小发明课题。
充气太阳灶太阳
能对人们极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阳灶造价高,工艺复杂,又笨重(50千克左右),调节也麻烦,野外工作和旅游时携带就不方便了。上海的连鑫等同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主攻方向:简化太阳灶的制作工艺,减轻重量,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功率。他们首先把两片圆形塑料薄膜边缘粘结,充气后就膨胀成一个抛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贴上真空镀铝涤纶不干胶片。用打气筒向内打气,改变里面气体压强,随着打气的多少,上面一层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达到自动会聚反射光线的目的。这种"无基板充气太阳灶"只有4千克重,拆装方便,便于携带,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该发明实际上是多种移植的结果:他们把充气玩具的技术,日常商品商标的不干胶贴片,凸透镜似的抛物面结构,移植到新的太阳灶上来,他们把课本上的光学、流体力学的原理等知识,移植到太阳灶的设计上,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小发明。
蜡烛灯
蜡烛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照明工具,但烛焰怕风,烛体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样改进这些缺点呢?湖北监利中学的柳国弘同学先考虑固定烛体与防风,他将蜡烛插在一个铁筒中,罩上一个玻璃罩。他联想到卡口式灯泡的固定方式,并借用到蜡烛灯上,安了个弹簧以使烛焰保持在灯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样使蜡烛不流泪呢?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不断降低蜡烛顶部温度,使热量向四周传导散发。汽车的发动机前面均有金属散热片,是否也可以借鉴到蜡烛灯上来呢?他在润肤香脂金属盒上钻一个大孔,将剪好的散热片剪成电扇片的形状,在中心打一个同样的大孔,将剪好的散热片焊接在盒上(两者的大孔要对齐)。
怎样控制烛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气炉的空气阀的启发,用内外两个带气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内圈用散热片下面的铁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过转动气门来控制空气流量,实现了调节烛焰亮度的愿望。这个发明可说是一项2"移花接木"的综合体,灯罩是从煤油灯来的,固定方式是从卡口灯泡来的,散热片是从汽车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发明思路,同学们掌握得好,能搞出相当好的小发明。
运用移植法大关键是要扩大知识面,了解一些新技术、经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结构的原理、功能。这样,大脑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发明时就可信手拈来,为你所用。
⑺ 有哪些伟大的发明是科学家无意间发现的
微波炉、万能胶、青霉素、橡胶、安全玻璃,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东西都是偶然发明的。如今,这些发明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要问一问这些东西的发明者,你便明白有时运气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重要。
1.微波炉
微波炉
发明微波炉的人
微波炉最早的名称是“爆米花和热团加热器”(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它的发明纯属偶然,源自一个武器研发项目。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珀西·勒巴朗·斯宾塞(Percy LeBaron Spencer),二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公司从事雷达技术开发。这项技术在当时听起来很像具有科幻色彩,其实只是一种具有探测功能的磁电管,可以发射高强度辐射光束。
显然,就像身边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斯宾塞喜欢吃甜食。他或许还是个奇怪的盲目崇拜者。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一块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裤上。斯宾塞注意到,当他运行磁控管时,裤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他身上的体温降巧克力融化,斯宾塞没有按照这种逻辑思维去判断这件事,相反,思维敏捷的他给出了一个更为科学的解释: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光线“将其煮熟了”。
事实上,在场大多数军事专家可能就梦想将这些射线应用到战场上。但是,同科学史上每一位发明家一样,斯宾塞对他的发现充满了好奇,将其作为一种新奇事物看待。他利用这种装置让鸡蛋爆裂,还去烤爆米花。
斯宾塞继续实验磁电管,最后,他用箱子将其包装起来,作为一种烹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场。最早上市的微波炉大约有6英尺(约合1.8米)高,重达750磅(约合340公斤),做必须用冷水冷却。在之后的岁月里,技术人员不断缩小微波炉的尺寸,今天,微波炉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万能胶(Krazy Glue)
万能胶(Krazy Glue)
万能胶的发明还要追溯到1942年。发明者哈里·库弗(Harry Coover)博士当时供职于伊斯曼柯达公司,这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照相机及相关产品的知名企业。库弗博士的工作是隔离一种透明塑料,使武器瞄准器的精度更高。在二战期间,这种材料的用途很大。有一段时间,库弗非常沮丧,因为这种称为氰基丙烯酸酯的材料粘性太强了。
有一次,库弗一气之下将氰基丙烯酸酯扔到了窗外,接着继续挥汗如雨进行实验。此时,库弗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发明了有史以来粘性最强的万能粘合剂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库弗用在瞄准镜上的功夫其实白费,因为美国两颗原子弹结束了这场战争,原子弹的爆炸辐射范围如此之广,根本不需要瞄准。
几年以后,库弗重新获得了本属于他的发明,体会到失而复得的狂喜。有人认为或许是库弗注意到过去盛放氰基丙烯酸酯的容器仍旧粘在垃圾桶底部,他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将其取下来,这样,才发现了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1958年,库弗终于说服老板相信氰基丙烯酸酯蕴含的市场潜力,不久后柯达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伊斯曼910”(Eastman 910)的胶水。
柯达绞尽脑汁去宣传这款产品,公司有人出了一个主意:用吊车将一辆轿车吊在街道上空,让人们误以为是使用“伊斯曼910”的结果。这一招果然收到奇效,人们将这种胶水称为“Krazy Glue”。“Krazy”其实是借用英文“疯狂”(crazy)的意思。“伊斯曼910”早期的广告宣传语是,“记住,在它完全在管子上凝固前,你只能用一次!”时至今日,万能胶仍是畅销产品。
3.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
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
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如果你知道制造轮胎的橡胶是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明的,你或许并不感到吃惊,毕竟他是这个名单中首位名字与最终发明有联系的人——因为“库弗胶水”(Coover Glue)听上去更像是一种可憎的节育工具。在汽车刚发明出来的那个年月,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事实上,如果说有谁本应该放弃他一生的梦想,那么这个人就是古德伊尔。古德伊尔曾在监狱度过了一段时间,身边朋友一个个离去而去,他的几个孩子也都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尽管如此,他仍在不知疲倦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那是19世纪30年代,一个饥寒交迫的动荡年代。最初,古德伊尔对原始橡胶经过两年的研究,仍毫无成果,迫于生活压力,只好领着一家老小搬到一个废弃的工厂居住。
正是在这个工厂,古德伊尔获得了重大突破:他采用酸性物质消除橡胶的粗糙表面,令其变得坚实耐用。然而,在政府购买了150个由这种橡胶制作的邮袋后,这种袋子就没有再卖出去。它们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古德伊尔再次陷入到孤立无援的绝境。终于,在1839年,好运降临到古德伊尔的头上。
那一年的某一天,在计算等式再次失败后,失落的古德伊尔独自一人走进一个杂货店。见到这位不修边幅的倒霉蛋,人们像遇见新奇的动物一样驻足观看,并对古德伊尔大加嘲笑。一怒之下,古德伊尔挥舞起拳头,他身上带着的一块橡胶此时恰好掉到滚烫的炉子里。古德伊尔在查看了烤焦的橡胶残骸后,他意识到自己终于发现了制造耐用、不受气候影响的橡胶的方法。从古德伊尔的事例,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古德伊尔的“轮胎帝国”由此诞生了。
4.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的发明者、法国人爱德华·贝尼迪库斯(Edward Benedictus)是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
安全玻璃是用于汽车和建筑物上的一种玻璃,具有良好的保障人身安全性能,几乎随处可见。按照常识,安全玻璃破碎时不会形成有尖锐棱角的颗粒,碎片也不飞溅,从而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安全玻璃的发明者、法国人爱德华·贝尼迪库斯(Edward Benedictus)是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在幸运地发明安全玻璃前,贝尼迪库斯已是个有着四重身份的名人——画家、作曲家、作家和化学家。
一天,贝尼迪库斯像克劳西欧探长一样,不小心将一个实验用的烧瓶从架子上碰落,听到它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听到破碎声时发出的惊讶)。贝尼迪库斯顺着梯子爬到下面,发现烧瓶虽已破碎,但并没有四分五散。在向助手谈起此事后,贝尼迪库斯才知道烧瓶里最近放过硝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是一种黏合剂,用于将破碎的玻璃粘在一起。
尽管贝尼迪库斯意识到他发现了什么,但他绝没想到这项发现会有这么重要。在对一连串可怕的车祸展开研究后,贝尼迪库斯获得了灵感,他发现这些车祸的受伤者一般都是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的。之后,他开始潜心研究,最终在一天后发明了Triplex。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防毒面具就取材于贝尼迪库斯的新发明。在发现这种材料经久耐用后,汽车产业开始制造Triplex挡风玻璃。
5.青霉素(盘尼西林)
青霉素(盘尼西林)
以健忘闻名的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爵士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却是个出了名的大懒汉。在因发明青霉素出名前,弗莱明偶尔实施了一项实验,这次实验的“素材”竟然是他不小心掉进玻璃培养皿的鼻涕。六年后,弗莱明再次用一个到处充斥着病菌的塑料盘子做实验。他没有清洗散落一地的脏碟子,就离开实验室去度假。
度假归来,弗莱明回到他的实验室,发现一只被他遗忘的玻璃培养皿被一种霉菌污染了,于是就把它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按照他的个人习惯,在将玻璃培养皿扔进一个满是实验废物的箱子里后,弗莱明仍继续检查他的实验成功。或许,他已决定要将早前扔掉的香肠吃到肚子里。
最终,他在垃圾桶注意到霉菌杀死了周围的细菌。这种霉菌就是青霉素的基本形式,毋庸置疑,也是有史以来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发明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数百万条生命得以获救。
⑻ 有没有什么可以被发明出来,但是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东西。
有很多的,超薄衣服,万能翻译机,变色隐形衣等。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产品。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