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一个发明照相机的是哪国人
世界公认第一台照相机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
1839年8月19日L·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暗箱十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0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
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
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
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1)发明拍背机扩展阅读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❷ 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答; 物理学家总是模仿生物的行为制造各种灵巧的机器,飞机是模仿鸟类飞行的产物,照相机是眼睛的仿制品。 法国巴黎的艾尔丰斯基洛克士公司,制造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1839)。 约公元前370年《墨经》述及针孔成像原理。 1839年8月19日,法国对全世界宣布了美术师L·达盖尔(1787—1851)的摄影术,摄影术发明后,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误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前进,她将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最早期的照相机可以上溯到1830~1880年。法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生产的滑箱式相机(也称平板相机),用前后两只暗箱移动调焦距,速度用镜头盖控制,感光板是硝化纤维溶于酒精或乙醚的混合液中(火棉胶),将碘化钠(碘化钾)和少量溴化钾放入火棉胶中拌匀再涂布在玻璃板上,再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进密封暗箱内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与乳剂中碘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溴化银,然后装在相机上拍摄(湿板),这就是火棉胶湿板摄影法。我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照相馆还延用这种办法—在玻璃板上涂碘溴化银乳剂,俗称玻璃底片进行拍摄。 1888年美国的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用胶卷的柯达相机——柯达1号摄影机。 1924年德国莱茨公司(Leiez)发明了第一台35mm莱卡(Leica)相机。 1937年德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阿克塞太。 1959年奥大利“福伦达”公司生产出摄影用变焦镜头。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自动聚焦相机。 1988年日本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能对移动物体进行自动聚焦的高级全自动单镜头反光相机——美能达7000I。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❸ 人类仿照什么动物发明了什么机器
关于人类对动物特点的发明其实很多!人类大多数发明创造都来原于我们周围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规律等等。
比如篇幅的超声波,我们发明了雷达。
比如蜘蛛吐得丝,我们可以根据它能发明更轻更韧性的纤维。
根据鸟,我们能发明飞机。
根据响尾蛇红外感官,我们能发明红外线探测器。
根据鱼的鳍,我们能发明轮船的方向舵,还有潜水艇的升降系统就是根据鱼腹中的小气囊。
根据公猪的生殖器,我们发明了螺纹钻头。
根据乳头,我们能够发明奶水瓶。等等
有很多很多 人类发明就是根据某些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明的!!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螳螂—镰刀
电鱼与伏特电池。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
水母耳朵: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
动物仿生学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块干胶炮弹。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❹ 照相机谁发明的
照相机是达盖尔发明的。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造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盘相机。其基本思想是将一块表面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汽蒸,再用普通的盐溶液固定,形成永久的图像。
后来,达盖尔用这种方法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同时达盖尔摄影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的摄影方法。
(4)发明拍背机扩展阅读:
早在1822年达盖尔就曾在巴黎开办了一个名叫西洋镜的展览,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这是一种用灯光的变化产生各种各样效果的画片景色展览,有点儿类似如今的幻灯片技术,这也是达盖尔式对摄影术最初的探索。
后来达盖尔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发明了达盖尔术。他首先把镀银的铜板浸入碘中获得碘化银,然后使它曝光数分钟,然后他把汞加热到75摄氏度来熏蒸银板,使得银汞齐化,从而产生影像。最后他用盐水定影。
这些步骤组成达盖尔摄影术。获得的板上留下一幅与原来景象一模一样的镜子里一般的图像。图像必须从一个角度上才能看到,而且必须密封保护,以及防止手印,因此一般被装在一个前面是玻璃的盒子里。对大众而言,展示现场神秘的大盒子、化学反应的难闻气味和汞蒸汽的剧毒。
这一切都给摄影术渲染上了魔幻色彩。相比较前人的摄影术,达盖尔摄影术曝光时间只需十几分钟,影像也更为清晰。由于曝光时间还是要十几分钟,所以那时照人像照片时,是需要一个脖架来撑住头,使人保持不动的。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与艺术学院购买了其摄影法专利,并将这项革命性的发明公布与世,宣告摄影的诞生,同时法国政府宣布这个发明是一个对全世界自由的礼物。这一天也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❺ 照相机是用什么原理发明的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0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❻ 照相机的发明的日记
1826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将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在暗箱里,镜头对着窗外,8小时后将金属板浸入熏衣草油中冲洗,终于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幅能永久保留的感光而成的照片。但沥青的感光度极低且颗粒粗糙,所以未能真正实用。
1829年,达盖尔受到尼埃普斯的邀请,开始研究摄影术。鉴于“日光刻蚀法”曝光时间过于漫长,影像模糊不清,达盖尔长期致力于更加快捷、更加精美、更加易于观看和保存的摄影方法的研究。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达盖尔便独自探索。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837年创立了“达盖尔摄影法”亦称“银版摄影法”——采用铜板作为影像的最终载体,也就是片基,使用光敏银层作为感光材料,有完整“显影”与“定影”工艺,已经全面完成了现代摄影的基本工艺。
银版摄影方法其实很简便易行,即将铜板镀银抛光,使用前在暗箱中将银面罩在碘容器上,生成能感光的碘化银。将已光敏的板片在暗箱中放入照相机,曝光约15-30分钟。曝光后的板片放入盛有水银的暗箱中加热,汞蒸汽与板片上受光从碘化银中析出的银粒生成汞银合金影像,这就是“显影”。此后将汞蒸汽熏蒸过的板片放入热食盐溶液中漂洗,未受光碘化银与氯化钠作用失去感光性能并溶解于水,于是由汞银合金组成的影像便永久固定于铜板基上面。银版摄影是直接正像,其影像品质极其优良,由于银粒细腻,汞合金明亮悦目,整个影像精微细腻,层次丰富充实。直到今日其影调、层次,悦目程度和经久不变的特性仍是其他摄影方法难望其项背的。
1839年8月19日,法国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从此,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1834年,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用感光纸拍出负像,然后印出任意数量的正像片。这种由负转正的方法,一直延用至今。此法名为“卡罗摄影法”。
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用火棉胶做粘合剂,发明了“火棉胶摄影法”,又称“湿板法”。感光板的载体是玻璃片。
从1851~1871年的20年中,火棉胶摄影法取代了银版法和卡罗法,成为英、美及欧洲大陆的主要摄影术。湿板法优点是大大提高感光度,缺点是要趁感光板未干才有效,即感光板需现场制作。
1877年,法国科学家D•迪奥隆拍摄了摄影史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88年,第一台“柯达”照相机问世。1900年,柯达公司推出普及型照相机白朗尼。至此,摄影真正普及于老百姓。
❼ 傻瓜相机发明的时期
1964年啊
“傻瓜相机”是袖珍相机的俗称,原是这类相机操作非常简单,似乎连傻瓜都能利用它拍摄出曝光准确、影像清晰的照片来。除了操作简单的特性外,“傻瓜相机”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傻瓜相机”也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家用摄影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傻瓜相机”的品种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操作似乎也越来越简便。尽管如此,用好“傻瓜相机”的人与傻瓜相机的拥有量却并不协调。影像模糊、曝光不准的照片在日常的家庭摄影中屡见不鲜,可见玩好袖珍相机同样需要一定的摄影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否则玩“傻瓜”便很有可能被“傻瓜”玩了。下面我们结合漫画了解一下傻瓜相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一些基础技术看似简单,但稍不注意便有可能给自己的照片带来不良的后果。
持握姿势
袖珍相机的持握姿势非常重要,姿势不正确往往会造成拍摄失误。正确的姿势是右手持握相机,食指按在快门释放钮上,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呈L状托住机身,左右肘紧贴身上,这样可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拍摄状态,有效地避免了因持握不稳而出现的影像虚化问题。在按快门时应保持相机的稳定,不要过于用力向下按动快门;在拍摄时应注意持握相机的手指不要阻挡镜头和闪光灯,以及一般装置在取景器两侧的调焦和测光窗口,这种失误现象在家庭日常摄影中较为常见。另外专家告诫不要单手持握袖珍相机拍摄,因为这类相机多体小量轻,稍有不慎相机的晃动会导致影像不实,后悔晚矣。
对 焦
不用人为地调整焦距就能把照片拍摄清楚对于傻瓜相机来说非常必要,所以现代的傻瓜相机大都声称具有自动调焦功能,很多旅游点的百余元傻瓜相机也都打出了自动对焦的旗号。但这些低等级的袖珍相机实际上并不一定自动对焦功能,它是依靠一挡小光圈加上广角镜头的较大景深来达到基本清晰的拍摄效果的,这类利用超焦距的简易相机适用范围非常小,成像质量也相对要差一些,消费要注意了解。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中、高档袖珍相机多采用了自动对焦功能,这类相机则具有较好的清晰质量。有些相机采用主动式自动对焦系统,有些则采用被动式自动对焦系统,无论哪种方式,对焦的精确度都可以满足用家的需要。自动对焦功能虽然使照片的清晰效率大大提高,但运用不好仍然会出现焦点不实的现象,因为多数袖珍相机的自动调焦点设在画面的中央部分,而摄影者有时会选择将主体设在画面中心以外的位置构图,这时便有可能出现背景清晰而主体模糊的现象了。所以当摄影者选择构图时,应先将镜头中心对准被摄主体,并在半按快门锁定焦点之后选择构图,这样就可以获得主体清晰的影像了。目前有些相机虽然采用了多点自动对焦系统,为灵活构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快门
过去,很多的“全自动相机”只有一挡快门速度和一挡固定光圈;现在,自动对焦和程序快门已经成为全自动袖珍相机的基本性能了。电子程序快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快门速度范围宽等特点,也为简易化的操作提供了条件。目前程序快门的范围越来越宽,很多相机既可利用高速快门捕捉瞬间即逝的动感瞬间,也可利用慢速快门对夜间景物进行长时间的曝光。但是市场上仍有大量的假冒“全自动相机”出售,识别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可把相机对着暗处按动快门,然后再把相机对着亮处按动快门,如果快门开启速度有所变化则可确定是程序自动快门;如果快门速度没有明显变化,那么这部相机采用单速快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但单速快门的照相机并非不能使用,而需掌握更多的技巧。
变 焦
目前,具有变焦功能的傻瓜相机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而且变焦比率越来越大,大变焦比的袖珍相机可以将远景拉得很近,并且可以利用长焦端来拍摄人物特写及花卉等细腻的景致,所以大变焦比的傻瓜相机占有极好的消费市场。但是大变焦比的傻瓜相机大多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长焦端的最大相对孔径太小,因为袖珍相机体积非常小,所以镜头也不可能做得很大。但是孔径与快门速度毕竟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使用傻瓜相机的长焦端拍摄照片时很容易拍虚,因此袖珍相机的长焦端一般只适合在光线非常强烈时使用,否则就需要依靠三脚架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了。
闪光灯
几乎所有的傻瓜相机都设有一个内置的闪光灯,无论是单速快门相机,还是程序快门相机,闪光灯的指数自然是越大越好,功能越多越好。通常,傻瓜相机的闪光灯具有自动闪光、强制闪光、强制不闪光、夜景人像模式闪光和防红眼闪光等功能。在使用中主要有如下作用:
1、自动闪光:自动闪光与照相机的测光系统有直接的联系,当光线照度较弱时,闪光灯会自动闪光以使主体获得应有的曝光量。
2、强制闪光:强制闪光在逆光条件下可以起到补光的作用,当然补光也适于消除其他景物的影子投射在主体上的不良效果。
3、强制不闪光:由于自动闪光功能会在光线不足时自动启动,所以当我们拍摄一些要求质感强烈的照片时,闪光灯的灯光会使画面显得平淡无奇。这时强制不闪光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4、夜景人像模式:为了避免拍摄者持握相机不稳,快门会在闪光灯充电的同时自动设置在同步速度较高的挡位上,这样被摄主体会获得合适的曝光,但周边环境会因曝光不足而无法记录在胶片上;夜景人像模式是专为弱光环境人像拍摄而设计的慢速同步闪光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在保证前景主体曝光正确的同时利用慢速快门将周边景物记录下来,但是使用时会因为持握相机不稳而出现画面动虚,所以使用夜景人像模式时还应该使用三脚架或是依附在某个固定物体上,以避免影像模糊。
5、防红眼闪光:许多摄影者在利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都见到过红眼现象。红眼现象多出于照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因为内置闪光灯与镜头的位置很近,光照时间很短,人眼的瞳孔在弱光下来不及收缩,而视网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反射到镜头内形成的。红眼的照片非常影响画面的美观,所以很多袖珍相机都设有消减红眼功能。即利用相机前面的照明灯或内置闪光灯的频闪来使被摄人物的瞳孔缩小,以避免红眼现象出现。但对于频闪方式的内置闪光灯来说,这种方式会降低闪光灯的强度。
装卷与倒卷
现代的袖珍相机大都具有胶卷感光度自动识别功能,主要是识别胶卷的DX编码,市场上常见的胶卷有ISO100、200、400等感光度之分,100度感光敏感度较低,但是颗粒比较细,适合放大画幅更大一些的照片,但目前民用的200度胶卷的颗粒也很细腻,感光度高的胶卷更适合拍摄运动的物体或在室内光线较弱的环境中使用,袖珍相机上的小闪光灯也会照得更远一些。在安装胶卷时拉出的片头要长短适中,应符合所用相机的具体要求,一般片头的最长端要超过红点标记2-3mm,盖上后盖以后,打开电源要注意观察液晶显示屏上的胶卷记数号码是否已经从“0(或E)”到“1”,如果记数显示仍然为“0(或E)”即表明安装胶卷有误,必须重新安装胶卷。通常,傻瓜相机在拍完最后一张后会自动将胶卷回暗盒,如果需要中途将胶卷退出,则需要找到手控退片按钮,找一圆珠笔之类的物品按压这个极小的装置,便可顺利将胶卷退出,这种方式一般会在急需扩印照片时使用。
❽ 手机的发明背景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
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
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
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
,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
—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周年了。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
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
通讯技术研究公司。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丁·库帕当时的
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
的。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
&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
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
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
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
。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
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
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
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
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
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
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
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
,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
像一块大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
,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
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小外,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了
。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收发邮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网、玩
游戏、拍照,甚至可以看电影!这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讯技术方面,现代手机也有着明显的进步。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
,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
同用户的不同手机。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
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于是,更新的、靠
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
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❾ 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