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泰戈尔的诗——《玩具》的完整内容
toys
泰戈尔tagore
孩子,你多快乐啊 ,Children, you much joy ah,
整个早晨坐在尘土里,玩着一根嫩绿的树枝。The whole morning sitting in the st, playing with a piece of green branches.
我微笑着,看你玩着那根折断的小树枝。I smiled, see you play with that of a broken twigs.
我呢,忙着做帐,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地忙着把数字加起来。I do, busy doing my account, an hour one hour to busy put Numbers together.
也许你看着我心想:“多傻的游戏啊,把早晨的时光都糟蹋了!”Maybe you looking at me and I thought: "silly games ah, morning time all gone!"
孩子,我已经忘记了专心致志玩树枝与泥饼的本领了。Children, I have forgot branches and mud cake play concentration can do.
我寻找着昂贵的玩具,收集一块儿一块儿的金银。I searched for expensive toys, gather together of gold and silver.
而你,无论找着什么,都能发明出一个开心的游戏 。And you, no matter seek what, can invent a fun game.
我却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我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上。I took his time and energy spent in I never get things.
我在脆弱的独木舟里挣扎着要渡过欲望之海,In my frail canoe flounder must cross the sea of desire,
忘却了自己也是在玩一个游戏。Forget his own is playing a game
B. 泰戈尔出生在什么年代
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天狼星的伴星被发现。
铊被发现。
第一具始祖鸟化石被发现。
1月内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继容位。
3月4日—亚伯拉罕·林肯就职美国总统。
3月17日—意大利王国成立
10月24日—约翰·菲利普·雷斯在法兰克福展示他发明的电话。
11月11日—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正式登基,以次年为同治元年。
12月24日—罗马尼亚宣布独立。
4月26日 詹天佑,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
5月7日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乌颜·旺楚克,不丹王国的第一任国王。(1926年逝世)
1月2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普鲁士国王(出生1795年)
8月22日——爱新觉罗奕詝,中国清朝第九位皇帝(庙号文宗,年号咸丰)(出生1831年)
C. 泰戈尔认为理智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泰戈尔指出:理智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它探究事物的规律,是实现人类的某种特殊用途、某种具体需要的力量。用它来满足人的需要,能得到在较短时间和更大空间内处理事情的充分好处。
D. 今天是泰戈尔的诞辰日,为什么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这是印度历史上两位巨人的会面。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报告.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他对美国一向没有好感,那里的民族歧视使他深恶痛绝。美国的报纸和侦探机关从舆论上和行动上也常常给他添些麻烦。他以后几次访问英国,都是不畅快的。1929年,他访问了加拿大之后到了美国,又遭到美国移民官员扣留和盘问。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虽然他对社会主义不能充分了解,但是他向往这个崭新社会,想把这个神奇的世界搬到印度人民中间去。他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始终如一,在80岁生日述怀的文章中,还特别强调和赞扬苏联的成就.别人的攻击并没有影响他心目中苏联的美好形象。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道,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正的忠实的朋友。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E. 后人对泰戈尔的评价
郭沫若声称他的文学生涯开始阶段为“第一个阶段泰戈尔式”
“冰心体”小说、诗歌、散文烙上泰戈尔的深刻影响。
罗曼•罗兰称誉《民族主义》的报告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西方资产阶级接受泰戈尔的泛爱主义、和平主义、宗教神秘主义。
东方被压迫民族接受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思想倾向。
茅盾指出“我们敬重他是一个怜悯弱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诗人;我们更敬重他是一个实行帮助农民的诗人;我们尤其敬重他是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帝国主义的诗人。”
一九五六年周总理评价:“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冰心语“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过了他的国界。”
一家法国报纸说:“泰戈尔是印度的托尔斯泰”。
《戈拉》被称为印度的《战争与和平》
正如纯净的水对于嗜饮烈酒、可口可乐或果汁饮料的人来说是索然无味的一样,一个真正富有人性的人是不受粗俗之徒和无耻荡妇欢迎的。
——摘自《泰戈尔传》
* * * * *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一八六一年生于孟加拉一婆罗门地主家庭。
自幼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教育,但在宗教、哲学、社会思想等方面仍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他十分崇拜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婆,对古印度梵文文献相当熟悉。对于西方文明,他一方面赞赏其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又颇恶其精神的空虚。
他显然完全接受性善说的观点,视幼小男女天真无邪的心灵至为可爱和可贵,切望人人都保有赤子之心。他主张恬静、淡泊的生活,反对激情;主张人与人和睦相处,彼此相爱相助,树立人类为一整体观念,反对互相歧视、欺凌和使用暴力。在这样一些思想支配下,他一方面对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等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必然反对暴力革命,甚至对印度本身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持否定态度,提出了于人民有实惠的社会改革更重于空洞的政治自由口号。泰戈尔本人长期致力于和平运动。
泰戈尔死于一九四一年。
——《沉船》再版后记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望族家庭,七岁学作诗,十六岁发表《诗人的故事》。一八八七年去英国攻读法律两年。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除创作五十多部诗集外,还有二十余种剧本,十二部中长篇小说,百余篇短篇小说,二千多首歌曲,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散文、哲学、政治论文、回忆录、游记等多种。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一九五0年定为印度国歌,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于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泰戈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毕生追求祖国的独立自由,而且在国际上主持正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与巴比塞、罗素、勃兰等人组织“光明团”,到处奔走和平。一九三七年中国抗日战争暴发后,泰戈尔对日本军国主义野蛮行径表示了严正的谴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对帝国主义分赃的慕尼黑会议也进行了斥责。
泰戈尔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有特殊友好感情,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曾两次访问中国,在他的倡导下,印度国际大学于一九三七年成立“中国学院”。
泰戈尔认为“民族”的概念是人类的发明,利用它可以推行利已主义。自民族开始出现以来,就给世界带来魔鬼般的恐怖。西方民族主义的象征,就是冲突和征服精神,它象捕食的野兽那样,总得有它的牺牲,而且为增加取得牺牲的地盘而互相斗争,这种斗争,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
泰戈尔崇尚东方文化,反对亚洲照抄西方,主张要用东方思想创出一条新路,用新的创造作为对人类的献礼。他对近代日本的发展成就表示赞赏,并认为日本继承了古老的文化遗产,这对亚洲其他地方是一种鼓励,提出印度要向西方介绍东方,使西方相信,东方在历史的形成方面有它自己的贡献。他主张发扬东方思想,认为欧洲固然有伟大的艺术,有征服大自然的力量来为人类服务的许多产品,但同时也要看到产生于欧洲而流行于世界的政治文明的基础是不牢固的,是排它的,自私的、是靠别国养活自己,并企图吞噬所有弱小民族的。
——《民族主义》出版说明
《资产阶级的自我批评》 王雅升
——评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
主要论述了主人公哈梅西的性格,他身上的弱点在于:
1、反封建中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敢于突破印度教教规,与梵教家庭姑娘汉那丽妮确定爱情关系,但当爱情遇到阻碍和破坏时,却无法维护自己的合理要求与父亲强迫他成婚的另一不认识的姑娘成婚,导致了他的爱情悲剧。
2、对待现实问题的软弱无力和不愿掉进污秽的泥坑中的高尚情感的矛盾,他想保护卡玛娜,又不能忘掉汉娜丽妮,于是在彷徨、犹豫中反而酿成了自身的生活悲剧,也未曾保护了想保护的人。
——《外国文学研究》1978、1、2期
《沉船》的主题和人物 冯金辛
通过女主人公卡玛娜的遭遇及她思想上根深蒂固的封建落后思想的体现,揭露了封建宗法社会害人的实质,从而同情那个制度下善良柔弱的劳动妇女,痛恨那个制造禁固妇女思想圈套的社会。
哈梅西的性格提示,在于预测他与汉娜丽妮爱情的结局。
——《外国文学研究》1983、3期
《泰戈尔中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董友忱
1、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
2、新颖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结构
3、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4、善于描写环境、景物
5、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6、恰当的运用比喻
——《外国文学研究》1984、2期
泰戈尔故事诗的思想成就和艺术特色
何乃英(北师大中文系)
思想内容:
1、反对异族侵略
2、反对封建暴政和崇教陋习
3、赞美人们的高尚品格
艺术特色:
1、故事动人
2、形象生动
3、抒情味浓
4、语言优美
——《电大语文》1983、11期
从《吉檀迦利》看泰戈尔诗的哲理性
斯宝昶(上海大学文学院)
作品中,泰戈尔认为宇宙就是神的表现,神的变形,极力主张长生之不朽与无限,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求“无限”以得到不朽的永生。
——《电大语文》1983、11期
泰戈尔哲学思想与美学观
1、哲学思想: 泛神论者,梵我同一,同一不二论,主观唯心主义。
泛神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认为和谐就是美就是爱,他说这世界由爱产生、由爱维持、由爱运动、最后进入爱。他说没有爱的真理是孤独的。
2、政治思想:从一切和谐,一切为了爱而产生了他自由天国的政治理想,是不现实的,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说他在追求无望的希望,死于不死之中,这种悲观情绪加重了他作品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3、文艺思想:他的文学作品是能歌咏的哲学,指出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提示神和梵的世界,这是他作品中神秘主义的依据。
泰戈尔思想的总渊源是印度古代传统的美学思想,也受哥德等人的明显影响。
泰戈尔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企图以“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调和社会矛盾,否定阶级斗争。
发展就是生活,生活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的。死亡也是帮助生命获得新生。
——泰戈尔在《永恒的生命》《永恒的死亡》中表达的哲学观点
F. 泰戈尔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G. 泰戈尔在当时中国是哪个朝代的
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H. 谁知道关于发明创造的名言还有说这个名言的人!
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内的真正的功能;人容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阿诺德
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
——箴 言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富尔克
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 亚瑟·柯斯勒
"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
--法.莫泊桑<一生>
熟是经验,巧是创造.
--徐特立<札记摘录>
I. 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一、原句: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有创造出天堂的理由,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虽然付出并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连回报的希望都没有。人都是靠逼出来的,你不逼自己一把,怎能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要想取得成绩,必须敢放手一搏。要相信自己,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要有不到最后不罢休的精神,要有逐鹿中原、舍我其谁的信念。
二、人物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