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线谱中f和mf谁更强些
f比mf强。
表示力度符号的有p(弱),mp(中弱,比p要强),pp(很弱),,f(强),mf(中强),ff(很强),mf是有减弱趋势,而f是逐渐加强的意思,所以,f比mf要强。
在音乐中,力度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piano,是弱的意思,缩写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个P,那就是极弱极弱。
forte,是强的意思,缩写为f,f越多就越强,假如乐谱上标有五个f,那就是相当强,演奏者必须竭尽全力地演奏。除了这些记号以外,还有很像是数学中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渐强和渐弱记号,以及突强突弱记号等等。
(1)节拍器发明家扩展阅读:
常用的音乐术语
1、速度术语
一些常用的基本速度术语,如Sostenuto(76拍、意思是保持)、Maetoso(80拍、意思是普通速度)由于在中文里没有相应的术语,就没有列入表格中。
1816年,德国音乐器械发明家麦尔泽尔(Maelzel,1772-1838)完成了节拍器的制作,翌年,贝多芬首次用以标记音乐作品的速度。
人们为的纪念麦尔泽尔的发明,就将节拍器称为麦氏节拍器,用M.M.(Mawlzel Metrome的缩写)标记。或用q=88来表示,代表的意思就是以每分钟88个四分音符的速度来演奏或演唱。
2、力度术语
在音乐作品中,力度的强弱都是相对的,力度标记的运用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力度记号本来就少,如巴赫的音乐中就很少有力度标记,因为当时的乐器限制了力度的发展。
而在古典音乐时期的力度标记就相当多了,但与今天的力度标记仍然有很大区别,如莫扎特的作品中出现的ff标记只相当于现在的f标记,莫扎特作品中的f力度只相当于现在的mf力度,这是因为当时的乐队规模和人们的审美要求不同所造成的。
2. 这是什么东西
节拍器节拍器是一种能在各种速度中发出一种稳定的节拍的机械、电动或电子装置,1696年巴黎人E.卢列创制第一架节拍器后,这种装置的种类很多,最普遍使用的是1816年由奥地利人J.N.梅尔策尔发明的节拍器。梅尔策尔的节拍器外形呈金字塔形,内部为时钟结构,有齿轮及发条,带动一摆杆,摆杆每次摆动结束时发出尖锐的“滴哒”声,这些滴哒声的速度可根据刻在摆杆上的游尺刻度上下移动摆锤,进行调整,其速度每分钟40~210拍。
简要介绍
metronome约在1945年瑞士钟表业生产有袖珍节拍器,形如挂表。现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石英节拍器小巧灵便,具有多种功能。机械节拍器也曾作为一种节奏性乐器使用。匈牙利作曲家G.利盖蒂在《交响诗》中用过100个节拍器以不同速度鸣响。节拍器的种类有:1.电子节拍器2.机械节拍器,
机械节拍器
电子节拍器
3.现在还有模拟人的声音人声节拍器,
电子人声节拍器
节拍器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节拍声来计时的仪器。取下节拍器面板,就看到一个标度尺。它标出
节拍器
摆振动时每分钟发出的节拍声次数(n)中有一摆杆,摆杆上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摆锤。摆锤位置所对标尺数,就表示该摆每分钟振动的节拍数(一次全振动有两次节拍数),由此可算出摆的振动周期(T)T=(2×60)/n(秒)改变摆锤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它的振动周期。为了便于报时,在节拍器木盒的下部装有振铃和调节拉杆,可使振铃每经过几个节拍响一次。记住振铃响一次的节拍数就可求出时间间隔(t)t=T/2×R=60/(n/R)(秒)R为振铃响一次的节拍数。调节拉杆的位置,就可以改变振铃发一次声的节拍数。如果不需要振铃声,只须将拉杆完全推进就行了。使用时先上好发条,注意不要上得太紧。根据实验要求,调节好每分钟节拍数及振铃频率。节拍器应水平放置,摆的振幅不宜过大。使用完后,让发条放松,并注意保养。使用时应从某一次振铃响开始计时。【注】现在除了配备机械秒表、机械秒钟和机械节拍器外,还有电子秒表、电子节拍器,其使用方法可参看相应的产品说明书。另外,电子手表和机械手表也很普及,教学中也可以用来作时间测量的工具。编辑本段使用方法
发条——依靠发条来提供动力。拉杆——拉杆的上面标着02346,也就是代表每个小节多少拍;比如2/4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那么就拉到2,打出的节奏就是每两拍循环,6/8拍也是一样。标度板--标度板(标尺)的数据代表了速度,有些谱子上面会标注画着一个音符,(一般多为4分音符)=一个数字;比如4分音符=120,如果当时正好是2/4或者是3/4都是4分音符为一拍的,也就是说一分钟打120次,120这个数字应该在竖立的标尺上线可以找到对应的,推到对应的数字即可,一般3分音符的按此操作就可以了,有些画着2分音符=一个数字的时候拍节应该是2/2拍,也就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的。就是说拉杆表示每小节的拍节总数,纵向标尺对应曲子速度。取下节拍器透明面板,就看到一个标度尺。它标出摆振动时每分钟发出的节拍声次数(n)中有一摆杆,摆杆上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摆锤。摆锤位置所对标尺数,就表示该摆每分钟振动的节拍数(一次全振动有两次节拍数),由此可算出摆的振动周期(T)T=(2×60)/T(秒)改变摆锤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它的振动周期。为了便于报时,在节拍器盒的下部右侧装有振铃调节拉杆,可使振铃每经过几个节拍响一次。记住振铃发声次数就可求出时间间隔(t)t=T/2×R=R/n×60(秒)R为振铃响一次的节拍数。调节拉杆的位置,就可以改变振铃发一次声的节拍数。如果不需要振铃声,只须将拉杆完全推进就行了。使用时先上好发条,注意不要上得太紧。根据实际要求,调节好每分钟节拍数及振铃频率。节拍器应水平放置,摆的振幅不宜过大。使用完后,注意保养。使用时应从某一次振铃响开始计时标度板上英语单词节拍速度的英文描述(非标准翻译)。按照顺序分别是:庄严地慢板,极慢,慢,中速稍慢,中速,中速稍快,快,很快,最快。数字40-120表示具体地表示,各种速度每分钟多少拍。金属条上的数字表示的是节奏类型。也就是节拍的强弱关系:其中,2是两拍子的节奏。响声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强弱|……反复。这是2/4拍子的模式。此模式一般也叫进行曲。3是三拍子的节奏。响声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强弱弱|……反复。这是3/4拍子的模式。此模式一般也叫圆舞曲。4是四拍子的节奏。响声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反复。这是4/4拍子的模式。此模式一般也叫颂歌。6是六拍子的节奏。响声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弱|……反复。这是6/4或者6/8拍子的模式。简单地讲,2/4拍的,表尺调2上,3/4拍的,表尺调3上,4/4拍的,表尺调4上。这个用分数表示的节拍类型,分子是几,就调到几上。曲子的速度可以调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了。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梅尔策尔·约翰·内波穆克(MaelzelJohannNepomuk,1772—1838),是德国著名的机械师,制有百音琴(Panharmonicon即机械乐队)、助听器和节拍器等。节拍器(Metronome)早期的样式在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此后人们不断尝试改进。1816年梅尔策尔基于荷兰发明家温克尔(D.N.Winkel)的设想,制作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节拍器,并取得了专利,还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造节拍器的工厂。为了专利权,比梅尔策尔早一年就设计了类似装置的温克尔与之对簿公堂。虽然温克尔最后赢得诉讼,但梅尔策尔节拍器早已传世使用。作曲家们习惯在乐谱上注明诸如=M.M.60的字样。其中M.M.就是MaelzelMetronome(梅尔策尔节拍器)的缩写。据说,贝多芬是用梅尔策尔节拍器来标示作品速度的第一位作曲家。他还为梅尔策尔节拍器写过一首卡农《嗒嗒嗒,亲爱的梅尔策尔》,贝多芬《第八交响曲》慢板乐章开始的主题也是基于此曲演变而来。有几位20世纪的作曲家干脆将真正的节拍器音响写进了总谱,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Ligeti)为100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还有英国作曲家戈登?克罗斯(GordonCrosse)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游戏场》(PlayGround)。机械节拍器是根据钟摆原理而制,内置发条驱动,摆杆上游码可上下调动,以调整速度,并和面板上的刻度相对照,可知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1938年,电子节拍器问世,大家不必再劳神费力去上发条。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越来越多,速度计算也更精确。节拍器不仅有其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器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节拍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节拍器是根据钟摆原理而制,内置发条驱动,摆杆上游码可上下调动,以调整速度,并和面板上的刻度相对照,可知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1938年,电子节拍器问世,大家不必再劳神费力去上发条。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越来越多,速度计算也更精确。节拍器不仅有其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器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节拍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节拍器可以培养速度概念节拍器最基本的功用恐怕就是确定速度。练琴的时候,用它确定所演奏乐曲的准确速度,从而逐渐建立敏锐的速度感,这对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习惯上更看重一个人的音准感、节奏感,而忽视速度感。但是速度对音乐来说是何等重要。速度要是把握得贴切,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抓住音乐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没有良好的速度感,不能正确理解乐谱上的速度提示,便违背了作曲家的意图,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体验、扼杀了情感。二、使演奏更完整平稳,节奏更均匀钢琴演奏与单音乐器演奏相比较,由于其和声性、复调性等诸多因素,更显繁难,需要照顾的头绪更多,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节奏速度就退而居其次了。“难的速度慢,易的段落快”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曲子练熟了,也常产生“随手溜”的现象,愈弹愈快,愈弹愈乱,不得已就随处停和断。这时候,如能使用节拍器做耐心地慢速练习,一段时间后,循序渐进地调整游码,在不知不觉中,曲子的速度上去了,并且弹奏的速度和节奏是平稳而均匀的。笔者曾经参与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器乐大赛的评委工作,其间,观察到这样一个特别的现象:在键盘乐比赛中,演奏钢琴、手风琴的很多学生比演奏电子琴的学生表现乐曲的完整性要差。我们不可能说电子琴曲目就比钢琴、手风琴曲目简易,也不能说弹电子琴的学生就比弹钢琴、手风琴的学生聪明。瞑思良久,我认为是电子琴内置节拍器发生了作用,练琴时,“鼓点儿”始终伴随着练习者,帮助他们树立了准确的节奏速度概念,并使乐曲表现完整。三、使注意力集中,提高练琴效率一些年龄小的孩子练琴时,往往一边弹一边玩,那么短小的曲子,要花掉很长时间才能弹一遍。即使年长一些的学生或成人,练得时间稍长,也会因麻痹而走神儿,使用节拍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的“嗒嗒”声提醒练习者一刻也不能掉队,等指定练习段落完毕,尽可以去放松。四、使弹奏技术扎实,背谱更准确牢固美国著名女钢琴家露丝?史兰倩丝卡(RuthSlenzynska)在她的《指尖下的音乐》一书中提到:“节拍器是我每日练习时必定使用的工具,即使是我在旅行演奏的时候,也一定带着它。练习中使用它,可以使我的双手保持安定的训练,在键盘上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不因钢琴的变动,而有失常的表现。”史兰倩丝卡提供了这样一种使用节拍器练琴的方法:在练习一首乐曲时,总是先从很慢的速度——如节拍器上的60开始练习,然后62—64—66等,一点一点地快起来,(这种以“2”的进度变化的形式只有在电子节拍器上才可实现,机械式节拍器没有那么精确的刻度。)掌握好了之后,再从60开始,63—66—69等,以“3”的进度练习。熟练之后,以“4”的进度60—64—68—72练习,再以“5”的进度60—65—70—75—80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把速度提高到让练习者感到紧张的速度时,不再继续提高速度。练习者在前面的速度上反复磨练之后加速才会轻松起来。这首曲子不管多熟练,每天的练习中,一定从最缓慢的速度练起,而且绝不以超过“5”的进度加快。这种练习方式使弹奏速度达到极肯定、且平均的状态,同时技术上也达到了极肯定的控制。在节拍器的监控之下,做变节奏练习,可以使乐句中的每一个音在大脑皮层中的印象得以加深,帮助背谱。在指法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各个手指都得到公平肯定的锻练。如:某练习曲的乐句是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进行,我们可以做变节奏练习(原乐谱)或(原乐谱)或(原乐谱)等等。五、有益于建立伴奏、联弹、重奏、协奏意识我们习惯了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上课一对一,学生弹,教师听,下课单独练,考试考级单独表演。独奏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便可产生强烈的排他性。使用节拍器可以让练习者学会倾听,这就像有一个一丝不苟的朋友在与练习者合奏,心里必须数拍子,才能与之合得上。很多学生不愿使用节拍器,他们甚至认为节拍器打出来的拍子并不准确。这种反感正是由于节拍器的客观而且公正,它绝对不会“谄媚”地跟着演奏者的节奏跑。有些学生与节拍器合不上,原因多半是他们太自顾自地弹。这时,我们首先应倾听节拍器,默数它的拍子(但不应注视节拍器),在心里先把乐曲的第一句唱出来与节拍器合上,然后再开始弹奏,同时不断核对,这样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内心律动感。节拍器的使用要有“度”。在练琴时,节拍器固然可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为此而忽视乐汇细部微小的变化,甚至牺牲掉rubato、accel、rit等等对音乐的处理,否则音乐将变得生硬呆板。有些乐曲、练习曲都注明节拍器速度,但大家不能丝毫不差地按照这些指示来演奏,因为这些指示的准确性通常是相对的。作曲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体会也未必每一次都绝对相同,每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时也未必都用绝对一样的速度。车尔尼某些练习曲所标记的速度是人手的生理机能永远无法达到的,也不符合人们的听觉审美习惯,所以有人怀疑车尔尼的节拍器是否出了毛病。综上所述,我们相信节拍器这一奇妙的机械装置,在器乐教学尤其是钢琴教学中必将更广泛而长久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3. prestissimo音乐术语的意思
音乐术语是指在音乐表演中用来指导演奏者表演的专业术语。分为速度术语,力度术语,表情术语,演奏法术语及曲体术语等。
音乐中常用术语
第一节、速度术语包括基本速度和变化速度两种
音乐的速度常用文字来标记出来,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外文,还可以用比较准确的速度标记来表示。
一、基本速度术语
速度术语
意义
每分钟拍数
外文(意大利语)
中文
Grave
庄板
沉重、庄严、缓慢地
40
Largo
广板
慢速、宽广地
46
Lento
慢板
慢速地
52
Adagio
柔板
徐缓、从容地
56
Larghtto
小广板
稍缓慢地
60
Andante
行板
稍慢、步行速度
66
Andantino
小行板
比行板稍快
69
Modera
中板
中等速度
88
Allegretto
小快板
稍快
108
Allegro
快板
快速地
132
Vivace
活板
快速、有生气地
160
Presto
急板
急速
184
Prestissimo
最急板
极快速地
208
以上是常用的一些速度的中文与外文的对照,其中每分钟演奏的的拍子数只作个参考,在实际的演奏中可根据演奏者自身的感受来进行调节,但不要有太大的差异。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基本速度术语,如Sostenuto(76拍、意思是保持)、Maetoso(80拍、意思是普通速度)由于在中文里没有相应的术语,就没有列入表格中。
1816年,德国音乐器械发明家麦尔泽尔(Maelzel,1772-1838)完成了节拍器的制作,翌年,贝多芬首次用以标记音乐作品的速度。人们为的纪念麦尔泽尔的发明,就将节拍器称为麦氏节拍器,用M.M.(Mawlzel Metrome的缩写)标记。或用 q =88来表示,代表的意思就是以每分钟88个四分音符的速度来演奏或演唱。
二、速度变化的术语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补充用语,来说明速度、力度的细微差异
外文
中文
外文
中文
Molto
很
Assai
非常
Meno
稍少一点
Possibile
尽可能的
Poco
一点点
Piu
更多一点
Non tropp
不过分地
Sempre
始终、永远
第二节、力度术语
一、基本力度标记
外文
缩写
中文
Piano
p
弱
Mezzo piano
mp
中弱、次弱
Pianissimo
pp
很弱
Piano pianissimo
ppp
最弱、极弱
Pianissimo quanto possible
pppp
尽可能弱
Forte
f
强
Mezzo forte
mf
中强
Fortissimo
ff
很强、次强
Forte fortissimo
fff
最强
常用的力度级别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ppp-pp-p-mp-mf-f-ff-fff
二、常用的力度变化术语
外文
缩写
中文
Crescendo
cres. <
渐强
Diminuendo
dim.>
渐弱
Poco a poco forte
慢慢渐强
Poco a poco piano
慢慢渐弱
Crescendo poi diminuendo
< >
渐强后渐弱
Crescendo molto
大幅度渐强
Meno forte
稍强
Sforzando
sf
突强、特强
Rinforzando
rf.或rfz
加强
Più Forte
更强
Forte piano
fp
强后突弱
在音乐作品中,力度的强弱都是相对的,力度标记的运用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力度记号本来就少,如巴赫的音乐中就很少有力度标记,因为当时的乐器限制了力度的发展。而在古典音乐时期的力度标记就相当多了,但与今天的力度标记仍然有很大区别,如莫扎特的作品中出现的ff标记只相当于现在的f标记,莫扎特作品中的f力度只相当于现在的mf力度,这是因为当时的乐队规模和人们的审美要求不同所造成的。
总之,这些细微的差别,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才会体会到,所以在遇到力度标记时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具体情况,而不要千篇一律。
4. 音乐术语中,mf和f哪个更强一点
f比mf强。
表示力度符号的有p(弱),mp(中弱,比p要强),pp(很弱),f(强),mf(中强),ff(很强),mf是有减弱趋势,而f是逐渐加强的意思,所以,f比mf要强。
在音乐中,力度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piano,是弱的意思,缩写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个P,那就是极弱极弱。
forte,是强的意思,缩写为f,f越多就越强,假如乐谱上标有五个f,那就是相当强,演奏者必须竭尽全力地演奏。除了这些记号以外,还有很像是数学中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渐强和渐弱记号,以及突强突弱记号等等。
(4)节拍器发明家扩展阅读:
常用的音乐术语:
1、速度术语
一些常见的基本速度术语,比如Sostenuto(76拍,意思是保持)和Maetoso(80拍,意思是正常速度),没有包含在表中,因为它们在中文中没有对应的术语。
1816年,德国乐器发明家马泽尔(Maelzel,1772-1838)完成了节拍器,第二年,贝多芬第一次用它来标记音乐创作的速度。
为了纪念梅尔泽的发明,节拍器被称为McMetronomes,标记为m.m(MawlzelMetrome的缩写)。或者q=88,这意味着以每分钟88个四分音符的速度演奏或演唱。
2、动态的术语
在音乐作品中,力度是相对的,不同时期对力度标记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中很少有力度标记。例如,在巴赫的音乐中,力度标记很少,因为当时的乐器限制了力度的发展。
强度标志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相当多,但今天对马克的力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比如莫扎特ff相当于现在只有f标志,莫扎特在mff动力学,现在这是因为乐队的大小和不同的人们的审美需求。
5. 有哪些黑科技可以当作礼物送人
我感觉送男朋友礼物要投其所好,男生想要的东西不是追求价格的,只是说有没有创意,能不能吸引他们。我感觉到每一个男生都是大发明家,心里都有许多的想法,只是由于某些因素无法去实践而已,所以我就感觉送一些有黑科技的小玩意是很好的选择。
6. 钢琴的节拍器是干什么的
钢琴的节拍器是一种能在各种速度中发出一种稳定的节拍的机械、电动或电子装置。
钢琴的节拍器的作用:
一、节拍器可以培养速度概念。
二、使演奏更完整平稳,节奏更均匀。
三、使注意力集中,提高练琴效率。
四、使弹奏技术扎实,背谱更准确牢固。
五、有益于建立伴奏、联弹、重奏、协奏意识。
7. 节拍器的主要作用
梅尔策尔·约翰·内波穆克(Maelzel Johann Nepomuk,1772—1838),是德国著名的机械师,制有百音琴(Panharmonicon即机械乐队)、助听器和节拍器等。节拍器(Metronome)早期的样式在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此后人们不断尝试改进。1816年梅尔策尔基于荷兰发明家温克尔(D.N.Winkel)的设想,制作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节拍器,并取得了专利,还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造节拍器的工厂。为了专利权,比梅尔策尔早一年就设计了类似装置的温克尔与之对簿公堂。虽然温克尔最后赢得诉讼,但梅尔策尔节拍器早已传世使用。作曲家们习惯在乐谱上注明诸如 =M.M.60的字样。其中M.M.就是Maelzel Metronome(梅尔策尔节拍器)的缩写。据说,贝多芬是用梅尔策尔节拍器来标示作品速度的第一位作曲家。他还为梅尔策尔节拍器写过一首卡农《嗒嗒嗒,亲爱的梅尔策尔》,贝多芬《第八交响曲》慢板乐章开始的主题也是基于此曲演变而来。有几位20世纪的作曲家干脆将真正的节拍器音响写进了总谱,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Ligeti)为100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还有英国作曲家戈登?克罗斯(Gordon Crosse)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游戏场》(PlayGround)。
机械节拍器是根据钟摆原理而制,内置发条驱动,摆杆上游码可上下调动,以调整速度,并和面板上的刻度相对照,可知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1938年,电子节拍器问世,大家不必再劳神费力去上发条。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越来越多,速度计算也更精确。节拍器不仅有其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器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节拍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械节拍器是根据钟摆原理而制,内置发条驱动,摆杆上游码可上下调动,以调整速度,并和面板上的刻度相对照,可知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1938年,电子节拍器问世,大家不必再劳神费力去上发条。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越来越多,速度计算也更精确。节拍器不仅有其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器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节拍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节拍器可以培养速度概念
节拍器最基本的功用恐怕就是确定速度。练琴的时候,用它确定所演奏乐曲的准确速度,从而逐渐建立敏锐的速度感,这对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习惯上更看重一个人的音准感、节奏感,而忽视速度感。但是速度对音乐来说是何等重要。速度要是把握得贴切,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抓住音乐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没有良好的速度感,不能正确理解乐谱上的速度提示,便违背了作曲家的意图,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体验、扼杀了情感。
二、使演奏更完整平稳,节奏更均匀
钢琴演奏与单音乐器演奏相比较,由于其和声性、复调性等诸多因素,更显繁难,需要照顾的头绪更多,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节奏速度就退而居其次了。“难的速度慢,易的段落快”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曲子练熟了,也常产生“随手溜”的现象,愈弹愈快,愈弹愈乱,不得已就随处停和断。这时候,如能使用节拍器做耐心地慢速练习,一段时间后,循序渐进地调整游码,在不知不觉中,曲子的速度上去了,并且弹奏的速度和节奏是平稳而均匀的。笔者曾经参与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器乐大赛的评委工作,其间,观察到这样一个特别的现象:在键盘乐比赛中,演奏钢琴、手风琴的很多学生比演奏电子琴的学生表现乐曲的完整性要差。我们不可能说电子琴曲目就比钢琴、手风琴曲目简易,也不能说弹电子琴的学生就比弹钢琴、手风琴的学生聪明。瞑思良久,我认为是电子琴内置节拍器发生了作用,练琴时,“鼓点儿”始终伴随着练习者,帮助他们树立了准确的节奏速度概念,并使乐曲表现完整。
三、使注意力集中,提高练琴效率
一些年龄小的孩子练琴时,往往一边弹一边玩,那么短小的曲子,要花掉很长时间才能弹一遍。即使年长一些的学生或成人,练得时间稍长,也会因麻痹而走神儿,使用节拍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的“嗒嗒”声提醒练习者一刻也不能掉队,等指定练习段落完毕,尽可以去放松。
四、使弹奏技术扎实,背谱更准确牢固
美国著名女钢琴家露丝?史兰倩丝卡(Ruth Slenzynska)在她的《指尖下的音乐》一书中提到:“节拍器是我每日练习时必定使用的工具,即使是我在旅行演奏的时候,也一定带着它。练习中使用它,可以使我的双手保持安定的训练,在键盘上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不因钢琴的变动,而有失常的表现。”史兰倩丝卡提供了这样一种使用节拍器练琴的方法:在练习一首乐曲时,总是先从很慢的速度——如节拍器上的60开始练习,然后62—64—66等,一点一点地快起来,(这种以“2”的进度变化的形式只有在电子节拍器上才可实现,机械式节拍器没有那么精确的刻度。)掌握好了之后,再从60开始,63—66—69等,以“3”的进度练习。熟练之后,以“4”的进度60—64—68—72练习,再以“5”的进度60—65—70—75—80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把速度提高到让练习者感到紧张的速度时,不再继续提高速度。练习者在前面的速度上反复磨练之后加速才会轻松起来。这首曲子不管多熟练,每天的练习中,一定从最缓慢的速度练起,而且绝不以超过“5”的进度加快。这种练习方式使弹奏速度达到极肯定、且平均的状态,同时技术上也达到了极肯定的控制。
在节拍器的监控之下,做变节奏练习,可以使乐句中的每一个音在大脑皮层中的印象得以加深,帮助背谱。在指法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各个手指都得到公平肯定的锻练。如:某练习曲的乐句是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进行,我们可以做变节奏练习 (原乐谱)或(原乐谱)或(原乐谱)等等。
五、有益于建立伴奏、联弹、重奏、协奏意识
我们习惯了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上课一对一,学生弹,教师听,下课单独练,考试考级单独表演。独奏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便可产生强烈的排他性。使用节拍器可以让练习者学会倾听,这就像有一个一丝不苟的朋友在与练习者合奏,心里必须数拍子,才能与之合得上。
很多学生不愿使用节拍器,他们甚至认为节拍器打出来的拍子并不准确。这种反感正是由于节拍器的客观而且公正,它绝对不会“谄媚”地跟着演奏者的节奏跑。有些学生与节拍器合不上,原因多半是他们太自顾自地弹。这时,我们首先应倾听节拍器,默数它的拍子(但不应注视节拍器),在心里先把乐曲的第一句唱出来与节拍器合上,然后再开始弹奏,同时不断核对,这样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内心律动感。
节拍器的使用要有“度”。在练琴时,节拍器固然可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为此而忽视乐汇细部微小的变化,甚至牺牲掉rubato、accel、rit等等对音乐的处理,否则音乐将变得生硬呆板。
有些乐曲、练习曲都注明节拍器速度,但大家不能丝毫不差地按照这些指示来演奏,因为这些指示的准确性通常是相对的。作曲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体会也未必每一次都绝对相同,每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时也未必都用绝对一样的速度。车尔尼某些练习曲所标记的速度是人手的生理机能永远无法达到的,也不符合人们的听觉审美习惯,所以有人怀疑车尔尼的节拍器是否出了毛病。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节拍器这一奇妙的机械装置,在器乐教学尤其是钢琴教学中必将更广泛而长久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原载 钢琴艺术 2002年 12期 段晓军)
8. 钢琴的弹奏速度怎么计算,比喻说90或100的速度,是多快和一拍4,或8个音有什么区别,具体怎么计算速度
钢琴的弹奏速度可以用专用的节拍器来计算,90或100的速度大概是每拍1.2或1.3秒,计算公式为T=(2×60)/n(秒)。
1、节拍器标度板(标尺)的数据代表了速度,有些谱子上面会标注画着一个音符,一般多为4分音符 = 一个数字; 比如 4分音符=120 ,如果当时正好是2/4 或者是 3/4 都是4分音符为一拍的 ,也就是说一分钟打120次,
120这个数字应该在竖立的标尺上线可以找到对应的,推到对应的数字即可 ,一般3分音符的按此操作就可以了,有些画着2分音符=一个数字的时候,拍节应该是 2/2拍,也就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的。
2、借助节拍机的功能只是必要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速度表达的是节奏,音乐作品的节奏决定了速度。因此,确定演奏速度的第一步是,必须亲身感受和抓住音乐的节奏不同,一拍所含音符数量的不同。
我们可以用散步来感觉行板,用平时正常的走路速度体会中板,而快板的步伐有点像赶路。确定速度的一个原则是,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统一的速度,速度的变化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会变成夸大和歪曲,使作品支离破碎。
速度就是音乐的脉搏,就像人体的脉搏跳动一样,应当是稳定、统一的。人体脉搏的跳动与身体的健康、情绪密切相关。音乐作品的不同情感、内容也会引起节奏搏动的一定变化,但如果变化过分,就成了“病态”。
(8)节拍器发明家扩展阅读
梅尔策尔·约翰·内波穆克(Maelzel Johann Nepomuk,1772—1838),是德国著名的机械师,制有百音琴(Panharmonicon即机械乐队)、助听器和节拍器等。节拍器(Metronome)早期的样式在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此后人们不断尝试改进。
1816年梅尔策尔基于荷兰发明家温克尔(D.N.Winkel)的设想,制作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节拍器,并取得了专利,还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造节拍器的工厂。为了专利权,比梅尔策尔早一年就设计了类似装置的温克尔与之对簿公堂。
虽然温克尔最后赢得诉讼,但梅尔策尔节拍器早已传世使用。作曲家们习惯在乐谱上注明诸如 =M.M.60的字样。其中M.M.就是Maelzel Metronome(梅尔策尔节拍器)的缩写。据说,贝多芬是用梅尔策尔节拍器来标示作品速度的第一位作曲家。
他还为梅尔策尔节拍器写过一首卡农《嗒嗒嗒,亲爱的梅尔策尔》,贝多芬《第八交响曲》慢板乐章开始的主题也是基于此曲演变而来。
有几位20世纪的作曲家干脆将真正的节拍器音响写进了总谱,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Ligeti)为100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还有英国作曲家戈登?克罗斯(Gordon Crosse)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游戏场》(PlayGround)。
9. ●【讨论】爱迪生问题!大家都来呀!
其实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出生年代:1847-1931 ),已经有一个人发明了助听器...
最早的节拍器发明于1816年,发明者是德国的约翰·内波穆克·梅尔采尔。他是机械乐器的创制人,曾研制出百音琴(即机械乐队)、助听器以及音乐节拍器。
看来不是爱迪生不想发明,只是已经有人抢先了,呵呵
不过爱迪生因为其发明数量的巨大,应用的广泛和全面,更加的为人所了解.
还不得不提的一件趣事是:当年贝尔发明电话的时候,另一位名为格雷的科学家也发明了同原理的装置,于是一场持续10年的官司就电话发明权的争夺而展开,而最终,贝尔因比格雷提前几个小时上交专利的微弱优势,获得了电话的发明权,留名青史.倒霉的格雷...
我的想法就是这样了,楼下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