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抗毒血清谁发明的

抗毒血清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7-20 05:57:04

A. 血清什么时候发明

我国是1971年以后才有了自己的抗蛇毒血清,在1972年正式使用,由原中国动物回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答副会长、原浙江省动物学会蛇类分会会长、原浙江医科大学生物学教授黄美华发明的。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到了1971年左右,抗蛇毒血清才大批量进入临床。据江苏无锡市崇武区人民卫生院的统计,该院1959-1971年,共收治蝮蛇咬伤患者1803例,死亡率4%。自1972年使用抗蝮蛇血清后,在1972-1973年收治的160例蝮蛇咬伤病人中,仅死亡1例,死亡率0.62%,由此可见抗蛇毒血清的功劳。

B. 血清能够治疗蛇毒的原理是什么,这种原理由谁最先发现的

血清能够治疗蛇毒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由科学家们发明。

抗体(血清)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蛇毒),执行该功能的结构是抗体的V区,其中CDR部位在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中起决定性作用。抗体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因此结合抗原表位的数日也不相同。

抗体的V区与抗原结合后,借助于c区的作用,在体外可发生各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有利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功能的判断;在体内可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体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构成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辅助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2)抗毒血清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1、抗毒血清的制作:

抗毒血清: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 制作时是将蛇毒、病原菌产的毒等小量多次地注射到兔子、马血管内,每日慢慢加大注射量,一定时间后,因该动物体内产生抗体,经检测,达到一定效价后,就可以抽血。血液分离血清后再经提纯,就成了抗毒血清。

2、抗毒血清的的作用:

抗毒血清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在抗毒血清未被发明之前,许多人因为毒蛇、蝎子、毒蜘蛛(黑寡妇)等动物所叮咬而丧生,于是科学家发明了抗毒血清,从而挽救了大量人的生命,为人与自然的共存做出了贡献。

C. 血清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D. 冻干抗蛇毒血清的简介

【药品名称】
通用名:冻干抗蛇毒血清
商品名:
英文名:Lyophilized Snake Antivenins
汉语拼音:Donggan Kangshe Xueqing
主要组成成分:经胃酶消化后的马蛇毒免疫球蛋白

E. 抗蛇毒血清是如何制取的目前国内有哪几个品种

临床运用的抗蛇毒血清大都是用马匹(骡)进行免疫、采血、提纯后制备而成的。
目前国内使用的有如下品种: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精制抗蝮蛇毒血清、抗蝰蛇毒血清、抗金环蛇毒血清、精制多价抗海蛇毒血清和精制抗新疆蝮蛇毒血清。

F. 血清疗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血清疗法的发明在20世纪初期曾引起过巨大的轰动。由于应用白喉和破伤风杆菌的抗毒血清能抵抗白喉和破伤风杆菌毒素,血清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这项方法的发明人,德国医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荣获了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高度评价了他“在血清疗法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应用于白喉方面。”并认为“他以这一项工作开辟了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条新路,从而给医生们一种和疾病与死亡作斗争的胜利武器。”

1901年,由于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疗,特别是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疾病方面的功绩,他获得了第一次设立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当时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而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清疗法给当时对传染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在化学疗法和抗生素出现之前,医生们曾经在相当长时期内指望用血清疗法治疗其他传染病。这也成为冯·贝林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原因。虽然冯·贝林当时的资历和声望都比科赫与艾利希低,但他获得诺贝尔奖却比他的老师(科赫是在1905年因研究结核杆菌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和同事(艾利希是在1908年因免疫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早。

贝林以及北里柴三郎的血清治疗为征服传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依据。但是,生产白喉抗毒素的方法最初是很不理想的。直到艾利希设计出了测量血清中抗毒素含量的定量方法,并且解决了大量生产白喉抗毒素的技术问题后,血清治疗才成了对付疾病的普遍有效手段。

G. 抗毒血清的介绍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 制作时是将蛇毒、病原菌产的毒等小量多次地注射到免子、马血管内,每日慢慢加大注射量,一定时间后,因该动物体内产生抗体,经检测,达到一定效价后,就可以抽血。血液分离血清后再经提纯,就成了抗毒血清。

H. 抗蛇毒血清的介绍

抗蛇毒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蛇毒的作用。 用于蛇咬伤者的治疗,其中蝮蛇毒血清,对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咬伤亦有疗效。咬伤后,应迅速注射本品,愈早愈好。2015年9月,无国界医生发出警告,Fav-Afrique——世界上最有效的蛇咬伤药物之一,其最后一批将在2016年6月过期,数万人的生命将因此被置于险境。

I. 抗蛇毒血清是怎样制造

抗蛇毒血清是将一定量的蛇毒经过减毒等操作后注射到马身上,经马免疫产生球蛋白抗体,待抗体达到一定的有效量之后,抽取马血,经过特定的生产工艺,制备出血清,即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蛇毒的作用,用于蛇咬伤者的诊治,其中蝮蛇毒血清,对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咬伤亦有效果。咬伤后,应迅速注射本品,愈早愈好,通常采用静脉注射,也可作肌内或皮下注射,一次完成。

(9)抗毒血清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血清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使用抗血清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需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遇有血清过敏反应,用抗过敏诊治。即肌内注射扑尔敏。

J. 抗蛇毒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我国是1971年以后才有了自己的抗蛇毒血清,在1972年正式使用,由原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副会长、原浙江省动物学会蛇类分会会长、原浙江医科大学生物学教授黄美华发明的。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到了1971年左右,抗蛇毒血清才大批量进入临床。据江苏无锡市崇武区人民卫生院的统计,该院1959-1971年,共收治蝮蛇咬伤患者1803例,死亡率4%。自1972年使用抗蝮蛇血清后,在1972-1973年收治的160例蝮蛇咬伤病人中,仅死亡1例,死亡率0.62%,由此可见抗蛇毒血清的功劳。

阅读全文

与抗毒血清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