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巧克力是哪国人发明的
14世纪墨西哥人将可可豆烘干,碾碎,进行简单处理,配上香草或桂皮,制成了冲饮或能咀嚼的食品,巧克力由此诞生
B. 巧克力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始于墨西哥极盛一时的阿斯帝卡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孟特儒 ),当时是崇拜巧回克力的社会答,喜欢以辣椒、番椒、香草豆和香料添加在饮料中,打起泡沫,并以黄金杯子每天喝50cc,是属于宫廷成员的饮料,它的学名Theobroma有「众神的饮料」之意。
1526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带回西班牙。
大约在16世纪,西班牙人让巧克力“甜”起来,他们将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饮料。
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别出心裁,在上述饮料中再掺入一些牛奶,这才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
不久之后,有人想到,将液体巧克力加以脱水浓缩成一块块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1828年,由荷兰的万·豪顿(Van Houten)想到将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饮用的可可亚。
C. 巧克力在哪一年发明
在约在500多年前,在美洲,就已经生产可可了。可可是一种植物的种子,营养丰富,功用独特,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由于产量低、价格贵,再加上可可树四季常青,因此,被人称为“绿色的金子”。
16世纪初,当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第四次出航,经过这块生产可可的土地时,惊奇地发现:一种植物的果实——可可成为“货币”。在集市上,一个奴隶的标价为2100粒可可豆。
“噢,这神奇的豆子,竞然身价这么高!”见多识广的哥伦布不禁感叹道。他用自己携带的东西,向当地的印地安人换了一些可可豆,将它们带回西班牙。
可是,当时的欧洲人对可可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有时用可可提神,或将它作为利尿的药品使用。
到了16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可可在欧洲倍受欢迎,一时供不应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欧洲人重新认识可可呢?
原来,这是由一则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引起的。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险家科尔特斯为首的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队伍走荒漠,涉涧水,穿密林,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高原,前方的路还很长,可队员们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裸露的土地上,任徐徐的清风吹走身上的疲劳。他们确实太辛苦了,真是一点不想动弹了!
正在这时候,从山下走来了一队印第安人。他们几乎裸着身体,赤着脚,只是用树叶和草之类遮羞。他们手里握着弓箭。科尔特斯连忙用刚学会的当地土话向他们问候。
友善的印第安人见科尔特斯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便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放人罐中,再放入水,将罐架在火上烧,直至水沸腾时,加入一些树汁和胡椒粉。顿时,一股浓郁的芬香味在空中散发。
印第安人打着手势,叽里呱啦地对科尔特斯说着。科尔特斯好不容易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喝下罐里黑乎乎的可可水,可以解乏。
科尔特斯一边向他们道谢,一边接过罐。他尝了一口:“哎哟,又苦又辣,真难喝!”考虑到印第安人的礼节,科尔特斯和他的队友每个人都像喝药水似的喝了两口。
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一会儿,不知怎的,探险队员们好像得到了魔力一样,体力和精力都得到了恢复。
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水的配方等情况。印第安人告诉他:“这是神仙饮料。”
1528年。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后,向查理五世国王敬献了“神仙饮料”——可可。不过,考虑到西班牙人的饮食特点,科尔特斯在配制的调料中,用蜂蜜代替树汁和胡椒粉。
“啊,这饮料真不错!”国王喝了连声叫好,高兴之余,他还封科尔特斯为爵土。
此后,可可饮料风靡整个西班牙。保守的西班牙人对饮料的配制方法秘而不宣。
直到70多年后的1606年,一位意大利人窃取了饮料的秘方,才使可可饮料传到欧洲各地。可可饮料在欧洲大地倍受青睐后,经营可可饮料成为一个很有钱赚的行业。西班牙的一位名叫拉思科的食品商,也赚了不少钱。
一天,拉思科在煮饮料时,突发奇思:这饮料要煮太麻烦了,要是能将它做成固体食品,吃的时候取一小块用开水一冲,或者直接故人嘴里就能吃,那有多好啊!
于是,拉思科经过反复地试验。采用浓缩、烘干、加蜂蜜调制的办法,制成了固体状可可饮料。由于可可饮料源于墨西哥的“巧克拉托鲁”,因此,拉思科将固体状可可饮料叫做“巧克力特”。这就是原始的巧克力了。
巧克力特问世后,人们对它很陌生。在法国,它一度被认为是“珍贵的药品”。这种阴差阳错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有关。
路易十三的妻子——王后是西班牙的公主。1612年,法国王后从娘家带回一袋西班牙特产——巧克力特。当时,路易十三身体欠安,精神萎靡不振。好奇的国王吃了一块巧克力特,也不知怎么回事,居然病好了,精神也提起来了。刚俊自用的路易十三认定这是一种“珍贵的药品”,吩咐医生将巧克力特藏起来,只有王室成员生病时才能享用。
直到路易十四继位,外婆外公家里的人,带来许多巧克力特向他祝贺。这时,法国人才弄明白巧克力特是一种食品。
西班牙人一如保密可可饮料一样,保密巧克力特的配制方法。直到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窃取了秘方,巧克力特才进入英国。英国人还根据本国人的口味,在配制原料中增加了牛奶、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就诞生了。
当时,巧克力的味道虽说还不错,但还不能说好极了。因为在制作工艺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可可粉中含有油脂,使可可不易与水、牛奶融合成一体,由此影响了巧克力的口味。1829年,荷兰科学家豪威发明了可可豆脱脂技术,使巧克力的色、香、味更臻完美。
从这以后,巧克力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欢迎。
D. 巧克力是谁发明的
哈哈,我知道..素..素嘉嘉发明滴....哈哈,真的拉,不然你怎么那么爱 JIA 吖....
E. 巧克力首先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呢
这个不好抄说。
作为一种食品,或把这袭种食品命名为“巧克力”的,是西班牙人,时间是16世纪中期。但西班牙人发明的“巧克力”不是现在这样的固体,而是一种液体饮料。但直到17世纪初,“巧克力”才进入欧洲贵族的视线,只有少数富人才能喝到。
1657年 ,全球第一家巧克力茶座在伦敦开业。此后,“巧克力”开始在欧洲普及。1674年,英国的甜品师傅将可可粉加入蛋糕当中,出现了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调的美食。
1819年, 瑞士的苏黎世开设全瑞士首家巧克力厂,在“巧克力”中加入了可可脂,生产出历史上第一块巧克力砖。现代的块状巧克力问世。
1879年,瑞士人将奶粉加入以可可、糖和可可油混合而成的材料中,创制出牛奶巧克力。
F. 巧克力是哪国人什么时间发明的
最早的巧克力的历史应始于美洲的发现。在1492年以前,人们对这种将使千千万万人着迷的食物还一无所知。
哥伦布从美国胜利返回后,将一批奇妙的珍宝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在那些奇珍异宝中,就有一些深棕色形似杏仁的可可豆。这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的宫廷第一次看到可可豆-这种制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
国王和王后做梦也没想到可可豆如此重要,于是,新世界提供的这种商业机会留给了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
巧克力的历史
天神的美食
在征服墨西哥的过程中,廓特兹发现了阿斯特克印第安人用可可豆准备他们王国的皇家饮品"巧克力特尔"(Chocolatl)意思是热的饮料。1519年,蒙特祖马皇帝用巧克力特尔招待他的西班牙客人。这些饮料装在金制高脚杯里,就像用来敬奉神灵一样。而这位皇帝据说一天要喝五十份或更多的巧克力特尔。尽管有着皇家气派,但蒙特祖马的巧克力特尔非常苦,不合西班牙人的口味。为使这种混合饮料更迎合欧洲人,廓特兹和他的同胞想出了用蔗糖将它加甜的主意。
当他们把巧克力特尔带回西班牙后,加甜的主意得到肯定,在加入了肉桂和香兰素等几种最新发现的香料后,这种饮料又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后,有人认为这种饮料加热会更好喝。
新饮料在西班牙贵族中很快赢得了赞誉。西班牙明智地着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种植可可,这就诞生了一项盈利的商业。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将可可工艺向其它欧洲国家隐瞒了近一百年。
巧克力推广到欧洲
被委托来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侣最后泄漏了这个秘密。不久以后,巧克力作为一种美味、有助于健康的食品在全欧洲博得了喝彩。它一度胜过了时髦的法国宫廷饮料。巧克力饮料很快越过海峡传到大不列颠。1657年,第一批著名的英国巧克力屋出现了。小作坊手工生产的方法及时给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让了路。而一种经过改良的蒸汽引擎加速了生产转型。这种引擎使可可研磨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到1730年,巧克力的价格从每磅3美元以上降到了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价格。1828年,可可榨压机的发明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并有助于通过榨出部分可可脂-可可豆中自然形成的脂肪来提高饮料的质量。从那以后,喝的巧克力就有了更多今天所具有的平滑的黏性和悦人的香味。
十九世纪,巧克力的历史上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1847年,一家英国公司通过开发软糖巧克力推出了固体的"巧克力"。这是一种象天鹅绒般平滑的品种,几乎完全代替了原来曾主导世界市场的粗粒巧克力。
巧克力流传到美国
在美利坚合众国,巧克力的生产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都要进展迅速。在革命前的新英格兰-确切地说是1765年,第一家该国的巧克力工厂建立起来。巧克力也作为美国宇航员食品的一部分被带入太空。 (巧克力信息中心网)
巧克力的趣闻
巧克力:尊贵的遗产
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阿兹台克人相信,是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阿兹台人信奉可可豆,把它用于宗教仪式和作为神的礼物。可可是阿兹台克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被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但只有贵族和勇士才能食用。
人类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一种带有辣味和苦味的饮料。古代的阿兹台克人将可可豆烘烤并磨成粉,与水和玉米粉混合后,加入辣椒,吹打成泡状。这种饮料被称为"巧克力特尔"(Chocolatl)。
阿兹台克族的统治者Montezuma和他的朝中官员每天要喝50罐巧克力特尔。这种被称为万能药的珍贵饮料盛装于只用一次就被扔入湖中的金制高脚杯中。
第一个发现巧克力的欧洲人据信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在1502年从"新世界"归来后,将巧克力介绍给斐迪南国王的朝廷。几十年后,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在他征服墨西哥期间,从阿兹台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可可豆。
十六世纪在西班牙贵族中扩大巧克力影响的是哥伦布和廓特兹,但西班牙的玛丽亚·萨尔莎公主是在欧州掀起巧克力狂热的人。她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献给路易十四。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巧克力一直成为西班牙秘而不宣的食物。其后1606年这种食物才在意大利开始流行。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这种饮料实在太受欢迎,于是第一家"巧克力屋"在1657年成立,成为专门为普通大众提供热甜巧克力商家。
巧克力饮品在1765年进入美国,当时第一个巧克力工厂在新英格兰开张。甚至连托马斯·杰斐逊这个公认的美食家也称赞"巧克力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巧克力与其他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广泛的关联。由于卡萨诺娃和杜巴利夫人相信巧克力可增加浪漫情调,巧克力因此在欧洲被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657年,它变得越发地时髦,英国建立起了许多"巧克力屋"向公众供应巧克力饮料。
1828年,荷兰的Coenraad Van Houten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这种Van Houten的碱式加工法(后来被称为"荷兰式")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如今,碱式加工的可可粉仍被称为荷兰巧克力。
巧克力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饮料,直到1847年巧克力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固体形式。发明者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牛奶巧克力于1876年问世,当时瑞士巧克力生产商Daniel Peter发现,向巧克力中加入奶粉可生产出更柔软和更淡的巧克力。
1911年Frank和Ethel Mars开始在美国华盛顿州生产巧克力。 真正刺激美国巧克力工业发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陆军军需团委托许多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生产20-40磅的巧克力块,运到战场的基地。这些巧克力块被切成小片,分发给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最后,把巧克力包成小块的任务又落到了生产商的肩上。
可可豆的种植 采摘 收获及装运过程
种植可可豆
可可是可可树的产物。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只在炎热的气候下成长。这样,它的种植就被限定在赤道南北各二十个纬度间的陆地上。假定有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精心的耕作,一旦成活,可可树就可以在充足的阳光下成长。可可种植园(人工种植下的可可树)通常位于谷地或沿海平原,必须有均匀分布的降雨量和肥沃、排水通畅的土地。
第一批果实
经过修剪和精心培植,大多数种类的可可树会在第五年开始结果。如果予以最好的护理,一些树种甚至在第三和第四年就有好的收成。
可可树是常绿树种,它硕大光滑的叶子在幼年时是红色的,成熟之后则变成绿色。在成熟期,人工种植可可树有15到25英尺高,但野生可可树高度可达60英尺以上。可可树的预计寿命仍在猜测中。一般认为二十五年后,一棵可可树的经济作用就可能被认为到了终点,这时就适于重新种植年轻的可可树来取代它。可可树全年都结果(或豆荚),而收获却通常是季节性的。由于可可树是自由交叉授粉的,豆荚形成各种种类,其中包括拉美种、外来种和特利尼达德种。
收获可可豆
采摘成熟可可豆荚的工作绝非易事。可可树很脆弱而且根基很浅,工人不能冒险爬上去摘高处枝上的豆荚。
种植者为到地里干活的采摘工人配备了长把、手形钢刀。钢刀是为了够到并剪下最高的豆荚而不伤可可树的软树皮。随身携带的大弯刀则被用来采摘长在低枝干上的够得着的豆荚。
采摘后做些什么
收集者会同采摘者一同工作,将豆荚收集到篮中并运到田地的边上。在那里将豆荚破碎。如果方法得当,只要挥舞一两下大弯刀就可以劈开豆荚的木质外壳。一个训练有素的破碎者每小时能够劈开五百个豆荚。
完成收获需要耐心。通常从一个标准豆荚里都要挖出20到50粒乳白色的可可豆,然后丢弃豆荚的外壳和内膜。一个普通豆荚中经过干燥的可可豆不到58克重,确切地说制造1磅巧克力需用400粒可可豆。
可可豆与我们所熟悉的最终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别。乳白色的可可豆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变成了淡紫色或紫色。此时,它们看上去并不象制成的巧克力,闻上去也没有熟悉的巧克力芳香。
装运作物
从豆荚中取出的可可豆或种子被装进盒子或堆积起来包装。包裹着可可豆的是一层开始升温和发酵的果肉。发酵持续三到九天,去除了可可的苦味,并产生出具有巧克力特点的原料。发酵是可可豆中所含糖分转化为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的简单过程。
发酵过程导致可可豆温度升到125华氏度,杀死了其中的细菌,并激活了存在着的酵素,形成当烘烤可可豆时产生巧克力味道的混合物。最后的结果是生成了深棕色的经过充分发酵的可可豆,这种颜色表明可可豆现在准备进入干燥过程了。
象所有饱含水分的水果一样,如果要保存可可豆的话,就必须将它们干燥。在有些国家,干燥工序十分简单:只是把可可豆铺在盘上或竹垫上,然后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晒烤。当潮湿的天气干扰了这种干燥法时,人工方法才得以应用。例如,可可豆可能被带进室内,在热气管下干燥。
如果有良好的天气,干燥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在这个间隙,农人经常翻动可可豆。他们利用这一机会挑选外运的可可豆,并将扁平、破碎或发芽的可可豆拣出来。在干燥中,可可豆会失去几乎所有的水分和超过一半的重量。
可可豆干燥后,就准备以每袋130到200磅装运了。它们很少被存入仓库,除非要等待买主检查的装运中心。
G. 巧克力是谁发明的
巧克力是西班牙人发明的。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 。1300 多年前 , 约克坦玛雅印第安人用焙炒过的可可豆做了一种饮料叫 chocolate 。早期的 chocolate 是一种油腻的饮料,因为炒过的可可豆中含 50 %以上油脂,人们开始把面粉和其它淀粉物质加到饮料中来降低其油腻度 。
16世纪初的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
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了粉,从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热后被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深受大众的欢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整个欧洲。
(7)巧克力哪发明扩展阅读:
巧克力 - 起源故事
巧克力的原料之一可可豆 1526年,西班牙探险家柯特兹带回西班牙,献给当时的国王,使欧洲人视它为迷药,掀起一股狂潮。后来大约在16世纪,西班牙人让巧克力“甜”起来,他们将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饮料。
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别出心裁,在上述饮料中再掺入一些牛奶,这才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不久之后,又有人想到,将液体巧克力加以脱水浓缩成一块块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1828年,由荷兰的凡苛添(Van Houten)想到将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饮用的可可亚。19世纪末时,瑞士的D.M比德,发明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味道更好,就是今日巧克力的雏形了。
H. 巧克力什么时候发明的
起源
最早出现的巧克力,起源于墨西哥地区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种含可可的食物,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带回西班牙,献给当时的国王,使欧洲人视它为迷- 药,掀起一股狂潮。后来大约在16世纪,西班牙人让巧克力“甜”起来,他们将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饮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别出心裁,在上述饮料中再掺入一些牛奶,这才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不久之后,有人想到,将液体巧克力加以脱水浓缩成一块块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兰的万·豪顿想到将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饮用的可可饮料。
传奇故事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险家科尔特斯为首的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艰辛,队伍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高原。队员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尽,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动弹。科尔特斯很着急,前方的路还很长呢,队员们都累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从山下走来一队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见科尔特斯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立刻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几粒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然后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腾的可可水中放入树汁和胡椒粉。顿时一股浓郁的芳香在空中弥漫开来。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给科尔特斯他们。科尔特斯尝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难喝!”但是,考虑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礼节,科尔特斯和队员们还是勉强喝了两口。 没想到,才过了一会儿功夫,探险队员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体力得到了恢复!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将配方如实相告,并得意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1528年,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国王敬献了这种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饮料,只是,考虑到西班牙人的饮食特点,聪明的科尔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树汁和胡椒粉。 “这饮料真不错!”国王喝了连声叫好,并因此封科尔特斯为爵士。 从那以后,可可饮料风靡了整个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为经营可可饮料而发了大财。 一天,拉思科在煮饮料时突发奇想:调制这种饮料,每次都要煮,实在太麻烦了!要是能将它做成固体食品,吃的时候取一小块,用水一冲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里就能吃,那该多好啊! 于是,拉思科开始了反复的试验。最终,他采用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生产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饮料。由于可可饮料是从墨西哥传来的,在墨西哥土语里,它叫“巧克拉托鲁”,因此,拉思科将他的固体状可可饮料叫做“巧克力特”。 拉思科发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会保密的。他们严格保密可可饮料的配方,对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才成功地获得了配方,将巧克力特引进到英国。英国生产商根据本国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诞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当时,巧克力的味道虽说不错,但和现在的口感无法相比。这是因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无法与水、牛奶等融为一体,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兰科学家万·豪顿发明了可可豆脱脂技术,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于完美。 经过脱脂处理后生产出来的巧克力,爽滑细腻,口感极佳,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