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 (yu)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游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5 地里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踌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639年开始顾炎武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公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公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附图)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附图)
14世纪著《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附图)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附图)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网络全书<天工开物>
㈡ 2014年创业新点子是什么
其实,找这类的项目,你必须结合身边的实际来找。我感觉,投入小、见效快的,应该是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谁也少不了的东西。个人认为,一些“吃”的,尤其是一些你们当地少有的特色小吃,应该非常有市场。我知道一个成都小吃品牌:一鼎✓旺,它主要是做冷锅串串,目前在好多地儿都没有
㈢ 2014年有什么新的发明有什么新的知识
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BAT)
美国奥泰罗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开始测试一种新型飘浮式风力发电机(Buoyant Airborne Turbine,BAT)。这种发电系统能在约300米空中发电,不但环保,而且价格低廉,易于安装维护。
该公司执行官本?格拉斯(Ben Glass)表示,几十年来,一般风电塔的叶片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但通常这个高度的风力都较低且不稳定。该公司采取一个大的充气环将空中风力发电机升至风力更强劲的高空,让其充分获取风力资源,通过电线将电力输往地面,产生的能量足够供给十几个家庭使用。该发电机非常容易安装维护且成本很低。
BAT原型机被部署在离地面约300米,可避免对鸟类野生动物产生影响。该公司的工程师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在遭遇时速160公里的大风和强降雨时,BAT能够自主停靠其地面站,等待暴雨结束后继续产生电源。
BAT的外壳由不透气的耐用面料制成,里面充满氦气。借助新面料技术,BAT实现了低气体泄漏率。该公司网站指出,通过集装箱运输,该装置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第二大成本,即高达90%的安装和运输成本。此外,该设备可在高达600米之上运行,产生的能量是类似等级塔上安装风力涡轮机的两倍。
该项目已在阿拉斯加州展开为期18个月的测试。这是第一个商业化示范计划,或标志下一代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2. 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
美国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 Glyph 是一款虚拟现实的三维眼镜,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别,是通过把影像的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该公司将这技术称为“虚拟视网膜屏幕”(VRD)。
该公司称,使用VRD技术,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线,因而该设备的视觉体验与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会非常真实。用户不容易感到眼部疲劳,也不会有屏幕贴近眼前的压迫感,会觉得更舒适。目前 Glyph 的原型产品能达到1280×768的分辨率。
埃夫根特公司开发团队在2014消费电子产品(CES)大展上推出了Glyph,并于今年初在Kickstarter上启动了众筹项目。预计Glyph的售价在500美元左右,但目前其电池寿命仅有3小时。
3. Pono高保真音乐播放器
2013年加拿大知名歌手尼尔?杨(Neil Young)作客清谈节目时,曾透露将推出高保真音乐播放器,希望能够为其提供原生态音乐,让音乐聆听者摆脱低音质的MP3。Pono音乐播放器不仅可播放高音质音乐,还可直接从网上下载高音质音乐。
今年3月15日,Pono音乐播放器已经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 上推出。 128GB 版价格为399美元。如果在Kickstarter 上投资这个项目,则可以获得折扣价。尼尔?杨称Pono播放器使用爱尔声学公司(Ayre Acoustics)的自然数码过滤器、ES9018 数字模拟转换器和对大多数耳机的完美频率响应。上市之时,PonoMusic 还会推出在线商店出售高音质音乐。
4. 谷歌可完全定制的积木式手机(Project Ara)
现在手机更新换代极快,用户“喜新厌旧”的速度自然也快。Project Ara 的本意是让消费者通过更换零件,延长手机的寿命,但给予用户更多配置、颜色、质感方面的选择,提供高度定制化和个人化的手机。其零件例如传感器、相机、电池等全部模块化,由谷歌或第三方生产商提供,用户可以通过 Project Ara 网站订购。
今年4月,谷歌举办了首届 Project Ara 开发者大会。该项目负责人艾利门科(Paul Eremenko)透露,首批Ara手机将会在 2015 年 1 月发售,基本配置手机50 美元就可以买到。其体积最小,功能也最少,只包括荧幕、处理器和 Wi-Fi等模块。用户要想打电话或拍照的话,还需要额外购买通信、相机模块。
艾利门科说,首批发售的产品只有灰色,首先推出的产品将包含 3 种型号,模块通过磁力吸附在主框架上。Project Ara 已经发布了开发工具包。
Project Ara全面支持谷歌的安卓系统。目前的问题是手机外观不够精巧,体积偏大且重,电池续航能力不高。谷歌打算在今年晚些时候解决这些问题。
5. 智能遥控指环Ring
如果有人告诉你,发短信、邮件、打电话、付账单、开关电视等动作,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你会相信吗?其实这样的技术已经成为现实:日本Logbar inc推出的智能遥控指环“Ring”,可以让你轻松实现这个梦想。
Ring 看起来有如一般戒指,只是稍嫌臃肿。Ring以蓝牙 4.0技术同手机或其它智能装置相连。使用者戴上Ring后按一下戒指上的感应器,就可以开始随心所欲做出各种手势,操纵周围的智能设备。比如,如果佩戴者在空中画出音符图样,就能启动音乐应用、拍照以及写字、发送短讯。用户还可以自行定义手势,新增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Ring 还可以用 GPS或 iBeacon来确定用户的所处方位。如果餐厅、商店提供这些服务,佩戴者可以直接用Ring付款。不用拿钱包,甚至拿手机都省了。Ring目前支持 iOS 7 与 Android 4.4,Windows 手机版本正在开发中。
6、SCiO手持扫瞄仪
一款名为“SCiO”的手持扫瞄仪,可扫瞄各种材料的分子信息,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分析,可用于检测食品与药物中成份。
SCiO内置有一个光谱传感器,利用LED光源扫瞄物体,促进其分子振动,通过波长反应数据进行检测。此外,数据反馈也非常方便,SCiO创建了一个云数据库,可对上传数据进行比对,最终数据将通过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比如扫瞄一块奶酪,手机端应用程序检测出了奶酪包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热量等物质。
该传感器只能检测先前上传到它的数据库对像材料。但它是一个智能设备:扫瞄的物体越多,它越会识别这些物体及其成份。
今年春天,SCiO在众筹集资平台Kickstarter上引起轰动。在那里SCiO的发明者希望筹得20万美元,仅在24小时内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他们最终筹得超过270万美元资金,并承诺在今年年底交付首批Scio产品,每个售价为149美元。
业界人士认为,该设备仍然有一些缺陷。还不能有效地确定过敏原,麸质或乳糖。而当它需要扫瞄玻璃,塑料或其它包装材料里的物体时,传感器精确度较差。
7、Skully安全帽
一家安全帽公司 Skully打造了一顶全新的智慧型Skully安全帽,使得边骑车边用手机,不再危险。
Skully采取了全罩式安全帽设计,在安全帽的后方有安装一个视讯镜头是其最大的特色。使用者可以从面罩上的荧幕直接看到后方来车的状况。而行车时有来电的话也可以直接在安全帽内接听,若需要方向导航时,相关讯息资料也会直接显现在面罩上的荧幕里面,非常便利。
Skully还设有互联网连接和蓝牙智能电话连接。也有声音指示功能。本身的荧幕是采取充电使用,约可持续九小时左右。
8、维珍银河的太空船2号
太空船2号(Space Ship Two)是一部亚轨道飞机,以携带太空游客。这飞机由斯卡尔德复合材料公司和英国维珍集团旗下的维珍银河公司合作研发。太空船二号是在“太空船一号”基础上设计的,是“太空船一号”的升级版。
今年1月10日,维珍银河航天公司的亚轨道飞行器“太空船二号”在美国西部完成了第三次超音速飞行测试,并攀升至21.6公里的新高度,这是3次超音速飞行测试中飞行的最高高度。“太空船二号”计划在2014年年内发射至距地面约100公里的高处,让乘客体验太空失重状态,欣赏太空美景。
9、“泰坦之臂(TITAN ARM)”
“泰坦之臂(Titan Arm)”,是一款高效且轻便的外骨骼,拥有功能惊人的机械手臂。其驱动器或者说电子肌肉能在治疗性运动中提供阻力,而且能增加使用者的臂力,使用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轻易举起近40磅(18公斤)重的物体。
为了确保“泰坦之臂”的外部框架比其他机械外骨骼更纤细,以及更容易为病人所用,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研究团队将其驱动器置于背包内而不是手臂上。他们也用铝来制造负重的零件,从而使该机械外骨骼更加轻便并减少能耗。从外观上来看,这款“泰坦之臂”就像一款可穿戴式设备,背上驱动器并套在手臂上,瞬间就可以“变身”为大力水手。
大部份零件都由可回收的3D打印塑料构成,构造上也很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而且还防水。造价2000美元。
研究人员表示,这款机械手臂对建筑业的帮助会很大,建筑工人可以很省力地举起重物。而其在健康保健领域则更有意义。这款机械臂不仅能帮助手臂和背部受伤或中风的病人恢复肌肉功能,也能增加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的病人,该机械臂也能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10、注射器注入海绵 枪伤15秒止血
美国奥勒冈州一家新创公司研发出一种新的枪伤止血法,利用注射器,将特制海绵注入枪伤伤口中,能比传统塞纱布、或盖在伤口上加压止血更快、更有效。
由RevMedx公司开发出的这种枪伤出血急救利器,使用的海绵采用木浆制成,可生物分解、快速扩张,表层涂上甲壳素,甲壳素提炼自虾、蟹壳,有凝血、抗菌作用。为了确保止血海绵不会残留在体内,海绵还加上X形标记,以便用X光扫瞄时分辨。
这种特制海绵止血速度很快,15秒内就扩大到充满整个子弹造成的伤口孔洞,产生足够的压力止住大量出血。注射器直径30公厘,轻巧方便携带,3支单次使用的XStat海绵注射器,可取代5卷医护兵使用的纱布。
㈣ 现代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现代的科技发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机器人、太阳帆、3D打印机、自动驾驶汽车。
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东方超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作“人造太阳”。
该成果将为未来ITER长脉冲高约束运行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实验支持,也为我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预研、建设、运行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三、太阳帆
太阳帆(英文名:Solar sails)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压进行宇宙航行的一种航天器。由于这种推力很小,所以航天器不能从地面起飞,但在没有空气阻力存在的太空,这种小小的推力仍然能为有足够帆面面积的太阳帆提供 10e-5~ 10e-3g左右的加速度。
四、3D打印机
3D打印机(3D Printers)简称(3DP)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但是3D打印出来的是物体的模型,不能打印出物体的功能。
2016年2月3日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D打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林文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可连续打印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一款超级快速的连续打印的数字投影(DLP) 3D打印机。
该3D打印机的速度达到了创记录的600 mm/s,可以在短短6分钟内,从树脂槽中“拉”出一个高度为60 mm的三维物体,而同样物体采用传统的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SLA)来打印则需要约10个小时,速度提高了足足有100倍!3D打印实现太空工业化。
五、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s;Self-piloting automobile )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20世纪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于2012年5月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预计于2015年至2017年进入市场销售。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㈤ 第14 15 题过程
㈥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因为发明了什么而获奖
本报斯来德哥尔摩10月7日电 (记自者刘仲华)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
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方面的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3名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明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比传统的光源更加明亮、高效和环保。全球1/4的电能用于照明,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明将大大减低能耗,可以造福全球远离电源的15亿人。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说,授奖给这3名科学家符合当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奖的初衷,即通过发明创造造福人类。3名科学家将平分总额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1万美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
㈦ 请问,近三十年间,中国原创的发明有什么
自1985年4月1日至今,我国专利法实施走过30年历程。30年来,我国专利数量实现历史性跨越,专利结构不断优化,专利竞争力长足进步,专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数量跨越增长
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连攀新高,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1545.5万件,共授权三种专利872.9万件。
30年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保持了高速增长,2014年专利申请累计受理量超过1500万件大关。令人振奋的是,我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量依次实现了对欧、韩、日、美的超越,2011年达到了52.6万件,历经16载,一跃成为世界发明专利申请第一大国。2012年7月,我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100万件,仅耗时27年,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最快的国家。
截至2014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9件,比“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高出了1.6件。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专利为70.8万件,占比接近60%,专利优势明显。
结构不断优化
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专利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稳固。
30年间,发明专利申请国内比重由不足五成提升为近九成,发明专利授权国内占比已接近70%。2011年,有效发明专利国内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半数,实现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和有效量相对国外在华量的全面超越。
同时,2014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申请比例提高到81%;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比例达到90%;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职务发明比例上升至90%。30年间,职务发明创造已由专利法实施之初的不足半壁江山,发展成为专利事业发展中的绝对力量。
30年来,国内企业累计提交发明专利申请209.6万件(截至2014年底),占国内累计发明专利申请的54%;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累计授权44.9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累计授权的50%。近年来,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我国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国内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61%和56%,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日渐突出。
实力长足进步
2014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到2.5539万件,占全球总量的12%,自加入《专利合作条约》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世界排名已上升至第3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稳居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世界前三。我国创新主体海外专利布局能力显著加强,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201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有22个,比2006年的7个增加了15个,在所有35个技术领域中,国内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我国在占优领域继续扩大领先优势,在相对劣势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
㈧ 写出15个谁发明了什么
1、鼓: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
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
30、硝石鉴别方法:
中国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发现了硝。发现硝石为后来发明火药奠定了基础。
31、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 33、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
34、记谱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
35、造纸术: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36、降落伞: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37、焰火: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焰火。
38、微型热气球: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微型热气球。
39、墨水: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
40、曲柄摇手: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曲柄摇手;西方于公元9世纪才使用曲柄摇手,比中国晚了七百年左右。
41、耧: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耧,而西方到1566年才制成条播机,比中国晚了一千八百年左右。
42、旋转式扬谷扇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43、平衡环:
公元前140年,中国人房风发明了平衡环,中国人发明的平衡环比西方领先700年左右。
44、白兰地与威士忌:
公元前126年,中国人发明了白兰地和威士忌,直到1570年这种制酒法才传到欧洲,并引起欧洲人的轰动。制白兰地酒欧洲人比中国人晚了一千四百年左右。
45、豆腐:
公元前125年,中国人刘安发明了豆腐。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激素结晶体提取法,这比欧洲人领先了二千二百年。
46、走马灯:
公元前121年中国人发明了走马灯。西方人约翰•巴特于1634年描述了走马灯,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47、百炼法――用生铁炼钢法:
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发明了用生铁炼钢法,也称“百炼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开始用生铁炼钢,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48、指南车:
公元前100年左右西汉时期,中国发明了指南车(也有传说黄帝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车)。
49、曲柄:
大约公元前100年中国人发明了曲柄。
50、独轮车: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使用独轮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51、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
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54、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
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
62、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
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
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
66、车前横木: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
67、马蹬: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
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
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
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72、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公元4世纪中国人葛洪已谈到关于直升飞机旋翼。那时中国有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飞机的旋翼。它有一根轴,上面绕着一条线,轴上装着几个叶片,定好角度,一拉线,旋翼就向空中飞升上去。这种玩具对欧洲航空先驱者影响甚大。
73、桨轮船:
中国人于公元418年发明了桨轮船。
74、“西门子式”炼钢法:
大约在公元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西门子式”炼钢法,当时叫“共熔”炼钢法。这就是1863年马丁一西门了平炉炼钢法。中国比西方早一千四百年左右。
75、油印技术:
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油印技术。
76、水力磨面机:
公元530年,中国人发明并制造出了水力磨面机。公元13世纪,欧洲人才使用这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七百年左右。
77、海滩航行:
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海滩航行。。
78、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中国人赵达于公元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79、火柴: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中国人使用火柴几乎比欧洲人早1000年!
80、国际象棋:
中国人于公元6世纪发明了国际象棋。而西方到公元7世纪才下国际象棋,比中国晚了一百年左右。
81、弓形拱桥:
公元610年,中国建筑工程学派奠基人李春,发明并建造了弓形拱桥――通桥,又名赵州桥或大石桥,比西方于1345年建造的维奇奥拱桥,早了七百年。
82、浮板:
中国人于公元759年以前发明了浮板。
83、熨斗:
公元800年代,中国人发明了熨斗,并开始使用了它。
84、纸币:
中国人于公元8世纪发明了纸币,不过发行机构是政府。166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首先推出了钞票,比中国晚了七百多年。
85、火药:
中国人于公元850年发明了火药。十世纪时中国人已用来发信号和制造烟火。西方人到12世纪后期才开始关注火药,比中国晚了三百多年。
86、扑克牌:
公元9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西方到公元1377年,德国和西班牙也出现了扑克牌,比中国晚了五百年左右。
87、火焰喷射器:
中国人于904年发明了火焰喷射器,并且用之于打仗了。
88、枪炮:
大约公元905年,中国人发明了枪炮。这枪就是火枪(或称长矛)。欧洲人到1396年才开始用火枪,比中国晚了四百多年。
89、麦卡托投影:
公元940年,中国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公元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六百年左右。
90、链式传动装置:
中国人于976年发明了链式传动装置――链式传动带;欧洲人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链式传动带,比中国晚了八百年左右。
91、凸轮:
中国人于公元983年发明凸轮,并应用于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链。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轮。
92、运河船闸:
公元984年中国人乔维岳发明了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到1375年欧洲也建成了第一个船闸,这比中国已晚389年。
93、种痘免疫法:
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发明了种痘免疫法。到1700年,作为预防天花的措施,轻型天花接种开始广泛在欧洲采用,由中国传去的这种接种方法,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94、机械钟:
公元1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机械钟。西方到13世纪才制出机械钟,比中国晚了二百年左右。
95、水雷:
中国人于公元1374年发明了水雷
96、大炮:
中国于1280年发明了在炮。这时中国人制成了首批信而有徵的铜铁大炮(徵是验证的意思)。
97、火箭:
中国人于公元1150年发明了火箭,并使用了火药为燃料的火箭打仗。
98、眼镜:
中国人于公元1300年发明了眼镜,这时意大利也开始使用眼镜了。
99、古代直升飞机:
中国人徐正明于公元17世纪发明了直升飞机。
公元17世纪中国苏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制造一个类似蜻蜓的直升飞机,并且想把人也带上天空。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它有像竹蜻蜓一样的螺旋桨,架驶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脚踏板通过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试飞时候,它居然飞离地面一尺多高,还飞过一一条小河沟,然后落下来。
100、回音壁:
公元1530年,中国人发明了回音壁;同时,还发明了三音石和圆丘。它们皆建在天坛
㈨ 世界上最新最新的七大发明是什么
二十世纪影响人类的七大发明
1、蒸汽机: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虽说古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机面市后,才真正开启了蒸汽机的商业价值。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蒸汽机的开发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冶金、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及纺织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的用铁量。由于英国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铁技术和煤矿业的改进,同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1804年出现的蒸汽机火车和1807年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辅助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从此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则是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这台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 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机轻了不少。
1964年是人类通讯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收看由卫星转播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同时间观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人们除了感叹奥运精彩壮观的开幕式和各种比赛外,更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
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互联网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3、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
汽车走过这样一段历史: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1885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的机车和装有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妇女也开始爱上汽车;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1940年,大战令许多汽车制造商停产,欧洲车商开始转向生产军用车辆;50年代,德国沃尔沃的甲壳车轿车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汽车;1970年到2000 年,日本车在亚洲走俏,丰田、本田、三菱以及日产特高技术小型车入侵欧美市场,改写了欧美牌子垄断的局面。
实际上,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4、电视: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
现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没有电视。
电视的设想和理论早在1870年就出现过。188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普科夫设计了全个穿孔的“扫描圆盘 ”,当圆盘转动的时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点,这些小点随即转换成电信号,另一端的接收机把信号重组成与原来图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
真正制造出画面稳定的电视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拉基米尔·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国犹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 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电视开播,电视真正诞生了。
5、登月:人类航天史上迈出一大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刹那所说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牢牢铭记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全世界5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画面,画面深处传来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登陆!”接下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问休斯顿宇航中心:“我们不想休息四小时,我们想马上登月。”休斯顿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梯子缓缓爬下。全世界5亿人都看到了这一场景。
登月确确实实是人类航天科技的一大进步,因为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6、电脑:人类未来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呼:“ENI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7、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码
10多年前,科学界就预言说,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人类基因工程走过的主要历程怎样呢?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是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㈩ 2014年世界上最新科技有什么,并且介绍一下
1. ReSound LiNX 助听器
今年三月,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是Manu Prakash开发了一个售价为0.5美元的纸质显微镜,并把这款设备命名为Foldscope.这个显微镜是用数层卡片纸做成的,大小只有书签那么大,里面有一个微型显微镜头,可以把对象的体积放大到最大2000倍.
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非常实惠,而且可以个性化定制,也便于组装,所以说对于想要在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领域里进行探索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款完美的设备.此外,在一些没有条件建设昂贵实验室的地区里,这款显微镜也适合普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