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亲子手工创造性游戏

亲子手工创造性游戏

发布时间:2021-07-19 21:35:12

『壹』 小学生趣味亲子活动都有哪些游戏

我也在收集关于这方面的游戏,目前整理了一些,希望对你有益,花样跳绳、你来比我来猜、背靠背运球、水球大战(气球注水)、趣味拔河、踩气球、大树与松鼠、穿越雷区(一人蒙眼,一人指挥通过障碍)、 偷菜(根据蔬菜的特性描述猜出是哪种蔬菜)

『贰』 6个月宝宝可以玩的亲子游戏有哪些

升降机 (适合年龄:6~12个月)
玩法:宝宝跨坐在爸爸的肩上,爸爸用双手扶稳宝宝,缓缓地起身或蹲下,并告诉宝宝,现在是上升还是下降。爸爸还可以带宝宝去巷口街角看行人,并向宝宝描述一下来来往往的人们。
宝宝收获:力气比妈妈大很多的“大力士”老爸,载着宝贝上升、下降、旋转、绕圈,会让宝宝体会身体变化的感觉,有助于培养空间感。而且通过看不同景象,接触不同的人,宝宝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都能得到锻炼。
床下寻宝 (适合年龄:8~12个月)
玩法:将床底下打扫干净,放进去一些小玩具,把宝宝放在地上,对他说:“里面有好玩的东西,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吧,谁先找到玩具就归谁。”妈妈可没这个激情来陪宝宝爬来爬去,估计她怕弄脏漂亮的衣服或弄乱整齐的头发吧。
宝宝收获:宝宝正处于对爬行乐此不疲的阶段,老爸将床底下布置成有趣的探险胜地,轻松勾起他的好奇心,刺激他主动爬向目的地探索一番。这个过程中也向宝宝输入了积极进取、不轻易认输的优秀品质。

猴子爬树 (适合年龄:12~18个月)
玩法:爸爸将宝宝放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慢慢脱开双手,宝宝会像个小猴子似的主动向上攀爬,想要钩住你的脖子,保持平衡。当然喽,当宝宝坚持不住往下滑时,一定要托住他的屁股,让宝宝安全“着陆”哦。
宝宝收获:爸爸慢慢松开双手,向宝宝发出危险信号,刺激宝宝主动做出应变反应。通过这个游戏,宝宝的应变能力、独立自主的意识都能得到提升。
拔河比赛 (适合年龄:12~24个月)
玩法:让宝宝双手抓住一条长度至少1米的绳子或者长条丝巾,你也用双手拽起绳子的另一端。开始时你的力度要轻,让宝宝可以拽得动你,以建立他的信心,慢慢地增加力量,但是不要太猛,防止孩子跌倒。
宝宝收获:拖拽绳子的过程,让宝宝学会从胳膊和肩膀获得力量,掌握身体的平衡,而且通过和爸爸你退我进的角力,宝宝更容易获得耐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爬“大山” ( 适合年龄:18~24个月)
玩法:坐在床上,让宝宝从你的脚、背、手臂等不同地方开始爬起,在你的身上尽情地“翻山越岭”。
宝宝收获:正是身体力行、手脚并用地攀爬,才锻炼了宝宝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勇于探索的品质也得以强化。
修理工 (适合年龄:2~3岁)
玩法:妈妈不让拆玩具!其实小家伙只想看看它是怎么会唱歌的。请老爸准备好螺丝刀、试电笔、钳子等工具,和宝宝一起动手探个究竟吧。
宝宝收获:拆卸、拼装玩具,需要脑、手、眼配合,能够大大提高宝宝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这一过程也特别考验宝宝的耐心,帮他养成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踢球 (适合年龄:2~3岁)
玩法:在宝宝脚下放一个稍软一些的球,并鼓励他去踢,逐渐把球放在离他越来越远的地方,并设置一些障碍,如不尖锐的玩具或者空鞋盒,然后引导他带球绕过障碍物。
宝宝收获:专注地瞄准、稳定地控球、创造性地带球绕过障碍物……宝宝“眼疾脚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拦路虎 (适合年龄:12~24个月)
玩法:宝宝走路的时候,爸爸故意挡住道。如果宝宝成功地绕过你,就把宝宝举高高以示鼓励吧。臂力小的妈妈,可能玩一次就累了哦。
宝宝收获:起初,宝宝会觉得,奇怪“爸爸为什么不让我走了?”马上,宝宝就会开足马力地想对策,只见他身手敏捷地绕过了你。教会宝宝勇于克服困难的品格就是这么简单。

嘱咐:爸爸陪宝宝玩耍好处多多!
美国常年致力于儿童行为发展研究的专家MacDonald和专注于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Parker教授合作研究发现,宝宝和爸爸一起玩游戏时,宝宝通常会表现得更兴奋、更激动、更投入。爸爸带领孩子进行的多是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不像妈妈总是倾向于传统、安静的亲子游戏。而爸爸这种不同于妈妈柔和、小幅度的游戏方式,也会将爸爸身上蕴含的独特、优秀的男性特质传导给宝宝,让他变得更聪明、更优秀。总而言之,爸爸陪宝宝一起玩耍,带给宝宝的好处多多。
小体格更强壮 妈妈体力有限,而爸爸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宽厚的臂膀,可以陪宝宝玩些高体能的游戏。宝宝活动量大,锻炼机会多,身体自然健康、有活力。
在同伴中更有人气 爸爸多以平等的方式和宝宝玩游戏,遇到事情不会大惊小怪,对宝更加宽容,而妈妈常常过分紧张,会“吓”退宝宝的积极性。所以和爸爸一起做游戏,宝能够学会通过老爸传递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更受同伴的欢迎。
男子气概爆棚 妈妈担心宝宝受伤害,总限制他的活动,而爸爸总是乐意陪宝宝摸爬滚打,所以常和爸爸玩的男宝,阳刚勇敢,喜欢冒险,更有男子气概。
见识广眼界阔 在爸爸陪宝宝摸爬滚打的过程中,宝宝的活动范围与认知范围得到扩大,眼界更加开阔,见识也更丰富,未来会更广泛地认识自然和社会。
性格坚韧有毅力 爸爸通常都会让宝宝竭尽全力玩游戏,无形中向宝宝传递:胜利属于能够坚持到底的人,让他变得更坚韧和有毅力。看到了吧?这一刻,你的角色无可替代。所以,身强力壮的爸爸们,快和你的宝宝一起“疯”起来吧!

『叁』 哪种亲子游戏能够提高宝宝的创造力

读绘本

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读绘本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互动的最好方式了~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全面帮助孩子构建精神世界,从小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一边读绘本,爸爸妈妈还可以一边教孩子认字,讲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猜硬币

大家围坐成一圈,选一人居中当猜者,游戏开始,大家齐唱:硬币硬币,你真奇怪,传来传去,无影无踪,真奇怪,确奇怪,有个朋友站在场中央!与此同时,将左手向旁提高,手心向上,右手从右边人的手心做取硬币迷惑性的动作,放到左手上,其实只有一枚硬币,可以是真的传,也可以假传。

『肆』 幼儿园托班亲子游戏

游戏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初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有目的、有系统的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增长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父母是否有兴趣与孩子一起玩以下几种游戏呢? (1) 创造性的游戏。如让孩子当医生,给病人(妈妈)看病;或让孩子当司机,开火车去旅游等。 (2) 建筑性的游戏。可以利用积木、沙子等材料,和孩子一起建造各种楼房,或修建水库等。 (3) 活动性的游戏。如跑、跳、投、踢,骑小三轮车等,父母可以设定简单的规则,和孩子进行比赛。(幼儿身体做车轮,在地上打滚) (4) 模仿性的游戏。如玩“过家家”,让孩子当“爸爸”、“妈妈”,亲手“做饭”、“洗衣服”等。 孩子是在游戏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也在游戏中增长智力,陶冶情操。所以,父母应安排好时间多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既享受亲子之乐,又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划圈抓痒痒 把孩子抱坐在腿上,爸爸或妈妈在孩子手心上用手指划圈圈,边划边说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圈。划时孩子手心有点痒,他会很开心地咯咯笑。然后让小孩在大人手心上划圈抓痒痒,爸爸或妈妈假意躲闪,逗孩子开心。 藏猫猫 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藏在指定区域里,输谁就来找藏起来的人,找之前要从1数到10,然后开始找,找到就算胜利,谁赢谁就亲对方一下. 捞大鱼 孩子做鱼,成人或者孩子当渔夫。渔夫拿着轻薄的纱或布,挥动起来,套那些做鱼的孩子。如果哪个孩子被布套住了,就会被放在假设的菜板上,渔夫在他肚子上拉一下,用手在他腿、脚部做出切的动作,这个游戏需在户外进行。 倒骑自行车 一人拉住孩子的双脚,孩子用双手走 亲子踢毽子 家长拿系好绳子的毽子,孩子踢,看谁踢的多。 拍拍手,对对子(人物:爸爸和儿子)游戏方法:我边拍手边说:“嗨、嗨、儿子、儿子听清楚,老爸和你做游戏,我说大,你说啥?”儿子紧跟着边拍手边说:“老爸、老爸告诉您,您说大,我说小。”老爸紧跟着边拍手边出题:“我说白,你说啥?或我说多,你说啥?”等。 儿子对游戏熟悉后,由儿子出题,我老爸对题。例:“老爸、老爸听清楚,儿子我要出题啦,我说宽,你说啥?”老爸就边拍手边回答:“乖儿子,告诉你,你说宽,我说窄,…… 游戏中,出题人、答题人我和儿子轮流做。不但使儿子掌握了一些单音节的反义词了,同时,儿子对人称代词“你、我”也能分清。 游戏准备:小铁圈、平衡木、小桌子各三个(或在地上划好三块区域)、各式积木或易拉罐若干 游戏玩法: 邀请三个家庭(一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分成三组,站在起跑线后,在对面终点处安排三个“仓库”(内装积木或易拉罐)。 发出口令后,每个家庭的孩子向对面仓库跑去,分别要侧身钻过小铁圈、走过平衡木,到仓库拿一块积木(或一个易拉罐)后直线跑步返回,并将积木(易拉罐)交给各自的家人,由家人搭建造型(用积木)或垒高(用易拉罐)。幼儿继续按规则前往仓库取物品,直到规定时间结束。 在规定时间内以垒得最高的家庭为胜。 规则 1、每次幼儿去“仓库”只能取一块积木。 2、钻铁圈、走平衡木失败或动作不规范时,要从原处重新完成动作后再继续前进。 3、也可组织多个家庭组成联队,以接力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伍』 二,学前儿童家庭游戏活动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家庭游戏的种类
3—6岁孩子玩的游戏是丰富多样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性游戏,另一类是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那些按孩子们的意愿,由他们自编、自玩、自由发挥、自己创造、自由结伴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们处于主动而积极的状态,游戏就是他们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因而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 那么,创造性游戏一般有哪几种呢? 1.角色游戏
所谓角色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某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主题有情节的游戏。如孩子扮演解放军、拿根竹棒玩打仗游戏;扮演医生看病,玩小医院的游戏,扮演司机、警察,玩交通方面的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玩娃娃家的游戏等等。(还有邮局、理发店、超市、工厂、电视台„„)这种游戏是3—6岁孩子所特有的。这是由这一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3岁开始出现,5岁得到发展,6岁进入高潮,7岁以后,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假的不感兴趣,而转入到真正的学习兴趣中,所以,7岁开始入小学是最佳年龄。
角色游戏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劳动、学习。在游戏中获得广泛的社会知识,人们行为规范的知识,学习与人交往。角色游戏使他们的品德、智力、体力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2.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
它是指运用结构玩具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搭积木、插塑、拼图、穿珠、螺丝构造等等。这类游戏对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有特殊的效用。因为孩子在搭建构造的过程中,可以任意想象,自由建构,他们通过手、眼、脑一致协调操作会变得更聪明、灵活。结构游戏活动也将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关于物体结构的知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耐心、仔细、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德、好习惯,为他们今后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演游戏
这是孩子通过扮演自己所熟悉的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有“故事表演”,如“白雪公主”,孩子们按故事中的人物,扮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并按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还有观看电视节目后的“即兴表演”、“时装表演”等,又如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孩子们会扮演剧中的人物,按剧中情节进行表演;还有木偶表演、影子戏表演等等。这一类游戏,不仅对孩子的创造力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 那么,有规则的游戏又有哪些呢? 1.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是通过让孩子们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摆摆、放放、找找、猜猜、讲讲等过程中进行的。智力游戏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 (1)利用专门的玩具、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等来进行的游戏。如:插塑、结构玩具、茶具、量杯等等,根据不同的材料制订不同的规则,开展不同的玩法,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出示部分玩具,演示介绍玩法)
(2)利用各种图片拼图进行的游戏。如地图拼板、六面图、及各种拼图(出示介绍玩法)还有日常用品及工具车辆等图片进行游戏。最简单的拼图是利用家里的废旧盒子,把它剪成几块也可以玩拼图游戏,这些拼图的内容,可随孩子年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加深内容。(演示) (3)利用语言来进行的智力游戏。如猜谜、接词、说相反话、听录音故事等等。这种游戏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4)各种竞赛性智力游戏。如棋类(有五子棋、象棋、陆战棋、跳棋等)牌类游戏,按颜色、图形、数字排队,比大小、接小龙、算24等等,还有配对卡、接龙卡等。这种游戏不但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孩子从小敢于拼搏,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志品质。 2.体育游戏
这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和基本动作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游戏。如以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动作为内容编排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都具有竞赛性,有胜负之分,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如“猫捉老鼠”、“滚球入门”等,在玩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亲子之情。 3.音乐游戏
这是一种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以音乐活动为主的游戏。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又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如“捕鱼”、“乒乒乓”等,孩子们可以边唱边玩。 以上游戏每一家庭都能创造条件让孩子玩耍,但在家庭中孩子更喜欢玩创造性游戏。家长们一定要给予支持,切不可横加指责。

『陆』 如何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根据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首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其次,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幼儿进行动手、动脑、动口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主动操作学习。
一、动手操作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心灵手巧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灵手巧是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必须借助于动作才能完成思维活动。为此,我在小班开展了“让鸡蛋站起来”的活动。孩子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也有积极探索与动手操作的愿望。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碎海绵、沙子、碎布、瓶子、橡皮泥、珠子等,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怎样使鸡蛋站起来。幼儿积极思考,动手动脑,最后把鸡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瓶口上……成功后,孩子们全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大笑,拉着老师的手说:鸡蛋站起来了。这种动手操作后幼儿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其他活动中是很难得到的,从中发现,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它能促进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对提高幼儿心智,促进大脑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注意程度、认识水平、意志状态,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幼儿在小班时,由于年龄小,做纤巧动作和运用小物体不灵便,为了发展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开始组织幼儿开展拾豆子、串扣子、串线板等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对此类游戏不感兴趣,注意不集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喜欢摆弄自己的小手,在摆弄的同时,嘴里也在不停的说着。根据这些现象,尝试用手部游戏来锻炼他们。首先选了一首“手指歌”:(双手打开手心向上),大胖子睡着了(大拇指收拢),小弟弟睡着了(食指收拢),我睡着了(小拇指收拢),大家都睡着了(双手握拳随儿歌节奏左右摇动);你醒了(小拇指抻开),我醒了(无名指伸开),高个子醒了(中指伸开),小弟弟醒了(食指伸开),大胖子醒了(大拇指伸开),大家都醒了(双手拍出儿歌节奏)。当这首儿歌和动作教给他们时,幼儿兴趣浓厚,尽管有许多幼儿手指伸屈不灵活,但他们做得非常认真。当做到“大家都睡着了”,幼儿自动声音渐小,直到“大家都醒了”,他们才边拍手边大笑。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小班到大班,与幼儿共同创造了许多手部游戏,如:“小猴爬竿”、“小鸟飞”、“手指转起来”、“老头乐”等,玩起这些手部游戏,幼儿兴趣高涨,手指越来越灵活,手部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的手脑协调性。从以上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主动求知时,情绪愉快、态度积极、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果好,可以说兴趣是幼儿获取知识获得技能的内驱动力。
三、动手操作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为幼儿创设随意、自然、无拘无束的表达氛围,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后讲一讲,说一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如:在教学中注意到幼儿对教师手中各种彩色粉笔感兴趣,非常羡慕教师用彩色粉笔画的图画,于是将剩余的短粉笔积攒起来,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粉笔,鼓励他们在操场上做画,幼儿边画边讲给老师和小伙伴听,表现得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另外,还搞了“折纸讲述”、“撕纸、粘贴讲述”,让幼儿用各种纸任意折、撕,再进行随意粘贴,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愿望。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幼儿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达到最佳状态。如一个幼儿回家后继续折纸,爸爸妈妈几次催她睡觉,她仍折到晚上十点多钟。第二天,她将折好的纸带到班上,并用折好的小动物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幼儿以玩具做教具,边玩边讲,手、脑、口并用,从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促使幼儿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为发展幼儿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动手操作,可以成为融和各科教学的同一载体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主动活动,自己创造、自已设计、自己操作。据此,我作了认真探索。如,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费旧物品,如纽扣、小石子、种子、树叶、果核、小图片等,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的方式,在操作中理解分类,讲出多角度分类的道理,提高分类技能。又如:当幼儿进入中班后,初次进行撕纸活动时,先让幼儿观察教师撕好的各种图案,然后鼓励幼儿自己拿不同的纸去撕。有的幼儿说我撕的是面条,有的说我撕的是手绢等。一会儿幼儿问:老师,我怎么撕不成你那样的?我启发说:“如果你将纸叠成不同的形状,撕一撕看会变成什么样”。幼儿不断尝试变化纸的折叠形状、大小、层次,幼儿操作后兴奋地喊起来,看我撕的多漂亮!到大班以后,他们就自然地从撕纸——发展到剪纸——用剪纸、撕纸粘贴成一幅画——布置活动室——装饰自己的图画本——创造性讲述……这样一种递进式的操作活动,发展了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也认识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审美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活动中也做了初步尝试。如教歌曲《爬呀爬》,边教唱边让幼儿想一想:根据歌词内容,用什么来爬一爬?经过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爬一爬。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幼儿用小手按音乐节拍一下一下的爬,很快学会了这首歌。后来,又启发他们创编歌词,这样一首一段的歌曲变成了许多段,幼儿一会爬到鼻子上,一会爬到屁股上、爬到肚皮上……幼儿边唱边笑,充满了天真和童趣,这样的活动,对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证明,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有效地把各学科知识融和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幼儿创造性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均高于平行班的其他幼儿。总之,幼儿动手操作不仅能满足幼儿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剌激幼儿的思维发展,唤起幼儿的创造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不断去探索、去操作,将为幼儿一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柒』 19到22个月的宝宝可以做什么亲子游戏

5—2岁的宝宝有以下一些心理发育特点,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项目。 一、小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1)培养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如游戏时说:"球在箱子里。","小车在箱子外面。"等等。 (2)辨别多少。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 ...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3)比较高矮。让小儿看爸爸比妈妈高,孩子比妈妈矮。用玩具比比看,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或直接带小儿到动物园实地比较一下,也可看动物的画片,如小乌龟和小兔子,小猴子和长颈鹿,谁高谁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是不是比长颈鹿更高了? (4)指导小儿观察事物的特征,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带小儿观察动物、自然景物,如"小猫在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鸟在哪里?",自然:"红色的花在哪里?""闻闻看什么东西香香的?"。 2、记忆力的培养。 (1)词汇记忆。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2)实物记忆。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3、1岁半以后应在孩子的游戏中增加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促进小儿思维发展。 (1)比较大小。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纸盒等玩具,教小儿依尺寸的大小,将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概括、并做简单的分析。 (2)按颜色特征将物体归类。在游戏中,成人可让孩子他在各种颜色的物体中,将指认颜色的物体找出来。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按颜色分别放置物体。例如,将红色的木制小球放到红色盒子中,而将蓝色的小球放到蓝色盒子中去等等。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小儿用小锤子将小木板钉进潮湿的沙土中,用木棍将手拿不到的环拉到跟前等。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模仿游戏。游戏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成人可指导幼儿模仿日常生活情节的游戏,开始可由成人设想游戏的内容指导幼儿游戏。 (2)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绘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进而可以逐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能力。 绘画还可培养幼儿独立活动和专心作事的好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 (3)培养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扩展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各种不同事物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情感和智力的发育。 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其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可通过培养孩子区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节奏的乐曲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扶栏上、下楼梯。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跑步练习。家长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小儿跑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灵活的向前跑,转弯跑。 3、通过游戏、手工、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白天睡眠的次数逐渐减为1~2次,可根据作息制度,将小儿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饭后,睡眠时间为1.5~2小时。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个过程,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逐渐使小儿的作息时间向新的制度过渡。 2、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间各排一次点心。培养孩子进餐的正确姿势,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不要边玩边吃,不要在饭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呛咳窒息,饭后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可让孩子轻微安静地活动半小时,避免呕吐。 3、教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于幼儿来说,学会任何一种新的本领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成人要帮助孩子减轻掌握这些新技能的困难。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顺利地掌握构成技能的一个个动作。 4、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的习惯。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与人交往。此时期的小儿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儿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2、幼儿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语言来源于生活,家长应常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小儿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小儿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 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捌』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哪些游戏推荐

三到六岁正是孩子想象力的萌芽期和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孩子首先要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会自己穿衣服等等,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来。那么阅读这事就成了。丰富的知识,甚至有趣的灵魂都会在阅读中,成乘法递进,启迪孩子的智慧。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不仅从小就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自己也能更好的适应今后生活的各种挑战。

他们具备了创造力,并把它体现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反复尝试,发现问题,然后全力解决。玩堆积木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另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利用树叶、花等做一些手工创作。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善于因势利导,联系实际,引导孩子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活动。

『玖』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

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我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第
一、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第
二、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曾经教过一位名叫华华的小朋友,他本来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没办法用语言流畅地表现他的创造力,给人一种愚笨的印象。针对华华这样的表现,我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其言语能力差带来的缺陷,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并能不断的发展。第
三、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实验证明,聪明的孩子与其从小酷爱手工活动不无关系,曾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尼尔斯 玻尔,他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出的敢思、敢说、敢干精神和自信、顽强的态度与他在童年所受的家庭训练以及他从小热爱手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幼儿玩结构游戏。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如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游戏。 帮助幼儿从事手工制作,进行折纸、剪纸、穿珠子等手工制作,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他们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因而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拾』 幼儿园游戏的类型有哪些它们的概念和特点是分别什么

一、 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 (一)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二) 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朱邓丽娟等:《幼儿游戏》(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 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 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 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 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 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像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 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 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宫再英:《幼儿园自选游戏成果发布会》,《学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四) 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 方展画(1990)方展画:《幼儿游戏的类型》,《幼儿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应从三个维度来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绪维度;其中又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

阅读全文

与亲子手工创造性游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