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组织如何培养创造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征之一。培养创造精神是增强学生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创造性研究专家托兰斯1965年指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应当遵守五条原则:
l、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的机会;
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1973年托兰斯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最成功的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识功能与情感功能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适当的结构和动机,并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同学相互接触交流的机会。
托兰期列举了以下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条件:
l、对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出发自内的喜悦和自豪;
2、和学生真诚相处;
3、为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但不是为了管制学生;
4、不把集体或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某个学生;
5、创造使学生感到亲切和理解的环境等等。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时,需要着重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力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通过课外活动,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直觉和灵感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只有发展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班主任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逐步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发展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都能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的个性特征有关。弗兰克、巴伦(Frandbarron)的研究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具有下列特征:
1、有独创性的人喜欢复杂的和某种程度显得不均衡的现象;
2、有独创性的人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动力和更广阔的个人视野;
3、有独创性的人在做出判断方面有着更大的独立性;
4、有独创性的人更坚持己见和具有支配权;
5、有独创性的人拒绝把抑制作为一种控制冲动的机制。据教育界多年研究表明,坚持力、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等个性因素,在他们取得成功中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种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作品中流露出幽默感和游戏性、爱自行学习、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映、兴趣广泛、在工作、社会环境中寻找个人独立性、爱好沉思、不盲从等。
我们应当在如下三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1、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注意引导,不要动辄指责。
2、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三)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与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策略,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增强创造的信心的重要途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计谋与策略列举如下:
1、拓宽问题。一些很想解决问题的人,由于马上就缩小问题的范围而使自己招致失败,这种情况是常见的。例如,我们不应该问:“我怎样才能制造出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应该问:“我们如何才能消除老鼠?”这就为更有前景的方向上进行更为广泛的搜寻开辟了道路。也许,另一种方法为作出改进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甚至会产生某种完全新的方法。
2、把问题分解成一些子问题。这种策略可在觉察到被拓宽的问题之后使用,而且也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把问题分解成一些子问题以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具体的、明确的问题,这就为从记忆贮存中提取信息这一步骤提供良好的线索。具体说明越清楚,就越有把握提取适当的信息。
3、提出问题。适用于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一项策略,是始终不断地提高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看出问题”阶段,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或“还缺什么东西?”“这些事实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等等。在产生问题解决办法的观念时,提出的问题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些什么要求?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我们需要哪种观念?”,以及一遍又一遍地问:“还有哪些办法?”在评价各种解决办法时,应提出的问题是:“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判断的准则是什么?”“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
4、中止判断。中止判断这一策略是快速联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加工和评价这两种运演在时间上完全分开。在产生观念时进行评价,会抑制提取,观念常常会“在途中就被拦截”了。在中止判断期间,所产生的观念的数量会有显著增长。而且,研究结果表明,较后产生的观念往往比前面产生的观念质量更高些。
5、持续努力。产生观念的努力不应很快就终止。典型的产生观念的速度是,在刚开始时最快,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减慢。在你认为已经完毕之后,你应该问:“还有哪些观念?”并继续提出10个观念。
6、列举属性。列举属性方法,具有对事物进行重新分类的效果,从而使它们具有更普遍的作用,更适合于不同寻常的用途。例如,如果在列举一切普通砖块的用途时离开通常的用途(诸如用作建筑材料)的话,那么就可以列举出更多的用途来,如可以用来镇纸或当门垫,可以把它碾碎当彩色粉末等。
7、强迫形成关系。获得新奇观念的一种可能的途径,是迫使两件本无联系的事物形成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以前所不知道的。例如,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把X与Y联系起来?”轮椅、进钟收音机和两栖登陆艇等,就是用这种方法产生出来的。
8、尝试酝酿。在任何产生观念的阶段之后,甚至在思维者已“尝试着再出10个观念”之后,仍然要有一段时间修整一下。这期间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前面所做的各种活动。事实上,让问题歇息一下,而不是忘掉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大多数创造性天才都证实了酝酿的重要性,酝酿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停止对问题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又保持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突然涌现意料不到的好观念,出现灵感。
9、形成分析。在个体问题解决中,形态分析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方法。假定一位发明者正在探索创造某些全新的交通方式的可能性,他可能考虑到现在所有运送人员的方式,他可以分几种维度考虑:
(1)各种支撑交通工具的主要的方面,例如,坚固的地面、铁轨、水、空气、油、以及也许还有其他方面;
(2)推进交通工具的能量的种种来源,把人或兽的肌肉的力量排除在外,这些能量来源可能包括:风、汽油、蒸气、电力,可以磁化的物体、地心吸力、喷流和原子能等。
(3)在运行时人体的姿势,这可能包括:平躺着、倚靠着、坐着或站着,或者是这些姿势的组合。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加上其他维度。综合考虑这些维度,对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到各种的交通方式,这就可能获得许多新的交通方式。
10、快速联想。在问题解决中最广泛使用的策略,也许当推阿历克期、奥斯本1938年首创的快速联想法,又称“大脑暴风骤雨”方案。这种方法最初是在集体思维中使用的。但它也可以被个体使用。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推迟评价”,也就是集体的任何成员不能评价任何观点,包括提出发现观点的人。第二个原则是在数量中求质量。所产生的观点越多,那么其中有些观点就越有可能是创造性的和有用的。奥斯本在实验中,以上述原则为基础,提出了四条规则:
(1)取消批判;
(2)鼓励“随心所欲”;
(3)追求数量;
(4)力求组合和改进。这种方法班主任可在班级小组活动和教学中使用,也可鼓励学生个体使用;
11、引起转化。上面所讨论的10种策略都是有关如何增进观念的产生方面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还有另一方面,即智力结构中经由转化而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方面。引起转化的策略很多,主要有:
(1)改编。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我能从另一个来源中借鉴些什么观念?”例如一位制造商从妇女的胸罩获得启示,而给奶牛生产奶罩。
(2)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力图改进某件东西,或使某种想法比原来的更好些。例如,改用透明的材料制作雨伞,使人们可以透过雨伞看到外面的情景,这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3)替代。用在这里的问题是:“用什么来代替?”“还有谁?”或“还有哪些方面?”如此等等。阿基米德把王冠放入澡盆中,看它溢出了多少水,从而测出王冠的体积,就是运用了替代的策略。
(4)扩大。我们能否增添、多倍增加或扩大某些东西以期有更好的效果?事实上,这样做常是合宜的。例如,各种新的发明创造一直在不断地被加在汽车、电视机和其他产品上。
(5)缩小。我们能否通过把产品做得更小些,或略去某些部分,或把它分成几部分,以期获得某些好的效果?在把某些东西改小时,例如手表、收音机、电脑,无疑有明显的好处。
(6)重新排列。我们能否通过更改事物的秩序而获得什么?更改日程表中的一些事件,可能会更有益。
(7)颠倒事物。这是重新排列的一种特殊的例子。例如,有些机械装置会因把某些东西颠倒过来,倒置过来或翻转过来而得到改进。
(8)组合。例如木制的铅笔上最初是没有橡皮头的,是后来有人想到把橡皮头加上去的。这种方法在创造活动中运用相当普遍。
B. 关于探索与创造的名言
关于探索的名人名言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
——托尔斯泰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贝弗里奇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笛卡尔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泰勒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
——高尔基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拜伦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爱因斯坦
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达尔文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芬奇
无知是迷信之母。
——巴尔扎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关于“创造”的名言名句
---------------------------------------------------
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阿诺德
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
——箴 言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富尔克
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司汤达
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歌 德
欢乐的名字是创造。
——希 恩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米 尔
C. 探索精神
美的探索(很精彩的一首诗)
哲学家说:美是生活。
从我懂得美,就开始这种本能的探索。
我曾在窗前种过一盆茉莉,
我曾在墙上画过几只白鹅,
我还在辫梢上结过一对蝴蝶,
枕着小草,唱起欢乐的歌。
只允许一种最美的模式,
红的墙壁,蓝的人流,
声音只能是口号的节奏,
我不能理解:
美?生活?
我苦苦地探索着——
终于,禁锢不了的美冲破了假和恶的封锁,
生活中有了欢声笑语,
世界上有了色彩,音乐,
可是我,惯于长夜的黑暗,
一旦见到阳光反倒双眼迷朦。
第一次看到维纳斯,
我曾心跳脸红;
第一次听到《天鹅湖》,
我竟摇头疑惑。
我苦苦,苦苦地探索着,
我终于发现,美就是生活,
母亲深沉的催眠曲,
雨后绚丽的七彩虹,
田野醉人的芬芳,
工矿炽热的炉火,
开拓者飞奔的祝贺——
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
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协和。
我终于懂了,
爱美,才是珍惜人生,
爱美,就是热爱生活。
没有停留,我在探索,
美——生活,我找到了,
美——创造与奋进的标志,
美——外表与灵魂的结合,
像春蚕,吐丝到方丝方尽,
像冬梅,零落依然香如故,
一个爱美的人,
一切为了人民和祖国。
我还在探索,美,生活?
D. 关于创造精神的名言
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佚名
6、创新是科学房屋的性命力。——阿西莫夫
E. 探索的意义和精神是什么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研究。可能发现有益的东西将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人,使人们获得新的事物或新知识。
工作是一种探索,创造新的生活是一种探索,而对于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如何完成这段人生的历程。将在寻求新事物中获得的快乐。
F.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下,善于抓住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自己内心的解决想法。
第二、要敢于质疑,不轻易相信权威,在带着怀疑的心去探索问题的同时,创新的精神也会应运而生。
第三、要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在丰富自己的内心视野时,结合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创新自己。
第四、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第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六、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青年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培养好奇欲。
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第三,培养创造欲。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第四,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青年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青年创新。
鼓励青年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
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G. 佛学是如何抑制人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
佛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可以指导我们探索真理,增加创造内力。
中国几千年的历容史中,佛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不衰,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这几个朝代的初期,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创造力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逊色。五千年以来,中国在世界上当老大的时间,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虽然,近代中国国力衰弱,但现在中国正在崛起,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强的三国之一,而佛学,依然是当今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H.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兴趣
而不是给一味的生搬硬套
的教科书式的教学
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的热情是人才发展的基础
I.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阶段计划
课题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与研究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
2.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
4.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
5.活动性原则,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激励性原则,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诱导和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实践创新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2.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完善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3.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创造,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4.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在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非常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总结出一套适合创新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世纪人才的教学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有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评价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方法,迅速摸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
础上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2、行动研究法:尝试用多种手段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经验总结法:总结在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并在研究中收集资料便于今后总结解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总结经验,逐步扩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研究措施:
1,实验前评估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
2,在每周两节教研活动时抽出时间进行研究,每次一位教师进行专题发言。
3,利用每位教师定期举行的研讨课,进行交流探讨。
4,实验后进行全阶段的效果测评与成果总结。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收集有关理论资料。
成立课题研究组,论证课题可行性,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理论,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实验点展开实验,对教学模式进行尝试。
参与课堂教学试验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讨课。
课题组进行综合研讨和评价,以点带面,扩展全校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控进程,收集积累资料,学年末作阶段性总结。
3、小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J. 为什么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可以为国家培养科学型创新性的人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很重要,可以为今后的发明创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