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是谁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❷ 2000-2011年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请言简意赅的介绍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得主
2000:吴文俊、袁隆平
吴文俊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他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彻底改变了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面貌,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中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2001:王选、黄昆
王选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中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2002:金怡濂
他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主持完成了中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推动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
2003:刘东生、王永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在黄土研究方面作出了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研究方面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从1992年起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
2004:空缺
2005: 吴孟超 叶笃正
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了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对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1919— ,著名植物学家
2008年 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位获奖者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获奖者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2009年:孙家栋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谷超豪(1926-),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王振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
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2: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❸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
谢家麟简历 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良镛简历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22年 吴良镛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
研究成果曾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
❹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得主
2000年
吴文俊(1919— ,数学家)袁隆平(1930—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
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物理学家)
2002年
金怡濂(1929— ,高性能计算机 专家)
2003年
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1916—2013 ,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 ,肝脏外科学家)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2013 ,植物学家)
2008年
王忠诚(1925—2012 ,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徐光宪(1920— ,化学家、教育家。)
2009年
谷超豪(1926—2012,数学家)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10年
师昌绪(1918—2014,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1924—,内科血液学专家)
2011年
谢家麟(1920—,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吴良镛(1922—,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
2012年
郑哲敏(1924.10.2—,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王小谟(1938.11.11—,雷达工程专家)
2013年
张存浩(1928.2—,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 (1918.8.3—,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2014年
于敏(1926.6.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的氢弹之父”)
❺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介绍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2013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晚会,获奖人物为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
❻ 2012年我国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
2、“蛟龙”号第五次下潜创7062米新纪录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发布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月球影像图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2年2月6日在北京发布“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4、国产CPU搭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
2012年9月11日,“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5、全球首个"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2012年1月11日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这是全世界戊肝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6、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
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7、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通信100公里隐形传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组成联合团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8月9日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8、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在亚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据了解,这个射电望远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任务 。
9、首次揭示“乙肝病毒感染”关键过程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
11、“辽宁舰”入列 歼-15飞机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国军事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12、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的最后落定,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
(6)2012国家发明奖扩展阅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❼ 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金500万
谢家麟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获500万奖金
❽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年获奖者有哪些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都是谁?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到现在,已经有29位科学家获奖,历届的获奖者都是谁呢?
2017年度
王泽山,他被称作“火药王”,研究火炸药60余年,先后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等3项世界性难题,把中国火炸药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到了世界前列。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2016年度
赵忠贤。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度
空缺
2014年度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2013年度
张存浩。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2年度
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1年度
谢家麟。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0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2008年度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7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6年度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2005年度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4年度
空缺
2003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1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2000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请我们为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