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笔墨最早形成于什么时候
笔的历史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墨的历史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贰』 笔墨纸砚各是谁发明的
(1)笔
笔,即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制成,故称为毛笔。春秋时期就已能制造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唐以前,毛笔的笔峰较短。唐以后,笔锋逐渐放长,毛笔种类也愈来愈多,计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笔和国画笔7大类。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峰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2)墨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3)纸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4)砚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视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东市)东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用此石制成的端砚石质细腻、坚实,着墨饱满,运笔润滑,且磨好的墨不干不冻,成为石砚中的极品,受到历代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
『叁』 用笔墨写字是什么时代,由谁发明的
《尚书·多士》中,周文王为安置殷商遗民时曾经说到:“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事实上,卷册典籍就是用毛笔写的,殷商甲骨中,一些龟板胛骨不是白色的,而是有红的、有黄的,这些都是先人上色的原因,那时候就存在毛笔一类的刷子,用在写字的时候。——这是已经被现代考古学论证了的。
秦国蒙恬发明毛笔,应该是像英人瓦特发明蒸汽机一样,是一种改良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无到有的发明。
『肆』 笔墨纸砚谁发明的
素 谁 发 明 滴 ?
咱 8 清 楚 ,
吥 过 素 《文 房 ④ 宝》 就 对 撩。。
忽 忽 ~
『伍』 笔墨纸砚 起源时间
它们都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有关的简介如下:
一、起源时间简介: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湖笔,徽墨,宣纸,歙砚,所以文房四宝均源于安徽。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二、有关详情解释如下: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陆』 笔墨是怎么产生的
这里的笔应该是毛笔吧: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墨: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述古书法纂》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古代写字,以竹挺点漆,后磨石炭为汁而书,叫石墨。秦汉多用松烟、桐煤制墨。现知最早的烟墨,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现。当时的墨,是一些小圆块,没有模制成锭。
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魏、晋、南北朝墨的质量不断提高。北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述》,其中写下了我国最早一篇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唐代制墨名工奚超、奚廷珪父子,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宋代墨工潘谷是造墨高手,苏东坡、黄山谷等书画家极为推崇。明代邵格之、程君房、方于鲁等各树一帜,歙县与休宁两派制墨,争奇斗胜,所制精品,距今三百余年,仍彩色焕发。清代制墨,主要向“精鉴墨”(专供鉴赏的墨)和“家藏墨”(多作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两方面发展,成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柒』 笔墨纸砚谁发明的最晚
是特指 还是泛指
如果是泛指的话,纸应该是最晚的,目前的考证,为不晚于西汉,
砚和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墨--在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可以上溯到西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经有发现墨迹。在发掘出来的殷商时期龟甲卜骨上,除了刻有文字之外,亦有用跟朱墨书写的文字;在湖北云梦县亦有发掘出战国时代的墨块。
如果是特指的话笔、墨、纸、砚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
但“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不知你指的是哪一时期
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捌』 笔墨的笔和墨的发明
在牍简上刻写成文的书写体系远在殷商时期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刻写的牍简经较长时间阅读后,刻划之处自然就积满汗泥尘土,而比牍简表面颜色深一些,反而容易识读。古代刀笔吏们注意到这个现象,有意找些墨粉或墨块之类涂在牍简表面,染黑字迹,提高阅读性能。
很可能用墨涂抹刻写文字的方法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被普遍采用。殷商时就已有墨刑,在人面额上刻字并用墨涂抹刻痕,以示惩戒。春秋以前一种墨定制度,君王用墨圈定刻有法令或计划的牍简,然后付诸实施,墨定也就是君王批准执行的法定程序。我怀疑,所谓墨定也就是君王用墨涂抹刻写的文字内容。商周时期,我国南方民族盛行断发文身习俗,文身就是用针刺破皮肤,再用染料涂抹刺孔,以达到颜色永驻的效果,其过程也类似于墨涂刻痕。墨刑和文身两种现象可以佐证,在毛笔发明前,存在以墨涂抹刻写字迹的可能性。
用墨涂抹刻痕需要专用工具,最现成的工具显然就是当时刷漆用的毛刷子,以毛端把墨粉涂在刻痕中,再擦去牍简表面的余墨就完成涂墨过程。为了更好地把墨涂在细细的刻痕之内,古人会把刷子做得窄一些,甚至故意留出毛锋,变成笔尖。这样,最原始的毛笔也就应运而生了。考古发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上发现有用红漆写成的文字,意味着当时已经出现毛笔。另外,在甘肃、青海发现的四千多年以前的彩陶上,有些图案的图划内有类似于书法中“飞白”的现象,飞白是毛笔尖中墨汁接近枯干时写字导致笔画中出现无墨的现象,说明是用类似于毛笔的工具涂画而成。
『玖』 笔墨纸砚谁发明的
笔,即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
墨,中国最早的墨内约产于西容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
纸,蔡伦开始
砚,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