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1.战国
2.生产(采玉)、导航(航海)、迷信活动(看风水)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贰』 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司南是指南针的前身,是在底座上放置一把磁石磨制的勺子,旋转勺子停止后勺柄指向南方,其原理与指南针是一致的
关于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战国晚期成书的《管子》《吕氏春秋》及之后的《韩非子》以及汉代的《论衡》,其记载春秋时期就发现了磁石的特性并制作了司南
但学术界对于以上记载仍有疑问
不过,考古中出土了汉代的司南,并根据出土文物仿造了汉代的司南,历史课本上的司南图片就是来自于此
因此,司南最晚也是汉代出现的,最早可能在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
另外,指南车如楼上所说,是一种机械指示方向的工具,最早的记载见于《鬼谷子》一书
宋代的《武经总略》(宋代军事教科书及器械制造指南)记载了“指南鱼”的详细制作方法,“指南鱼”已经于今天的指南针相差无几了
『叁』 指南针比司南的进步之处在哪里它的发明又何意义
1.材料:司南是用硬度为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琢磨制成.因是用磁石磨制,从体积和重量来说都不便于携带.可能是它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指南针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便于携带.
2.技术:司南可以算是指南针的鼻祖吧,技术含量当然不及指南针.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指南针是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的.它有四种不用的放置方法,都很方便,准确.
3.性能:司南的磁性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指南针在司南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性能稳定且准确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肆』 材料一,二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司南至迟发明于战国时期;郑和远航、哥伦布发现美洲。
『伍』 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他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战国时期古人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子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
主要用在航海,长途旅行,行军打仗等方面辨认方向。
『陆』 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寻找铁矿的实践中,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最初的指南针就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古人把它称之为“司南”.
东汉王充《论衡》中描述了司南的形体及其机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意思是说,司南勺在地盘上自由旋转,当它静止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磁化技术,使司南得到了很大发展.指南针就是在这个时期发明出来的.
北宋时期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磁化过程.随后,人们又掌握了另一种更好的简便有效的人工磁化方法,即用天然磁石磨擦钢针使之磁化,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这种磁化法是磁性指向仪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指南针在用于航海中才真正发挥出了它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正是伟大的航海事业推动了指南针的发展.
北宋《萍洲可谈》是最早记载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文献,书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诸藩志》里写道:“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可见当时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
南宋时期,人们根据指南针的原理又研制出了罗盘,使罗盘上的指针永远指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后来广泛用于航海中.吴自牧《梦梁录》里这样记录:“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及火长掌之,毫厘不取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这是中国航海中使用罗盘的最早的记载.
南宋以后,中国航海中运用一种磁针浮于水面的水罗盘.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运用了水罗盘.
指南针在后来的航海事业中建立了伟大功勋,开辟了人类交往以及征服自然的新境界.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明和运用,大大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促成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扩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柒』 如何区别"发现"和"发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 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学习新课:
一、 四大发明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
问题4、利用资料分析探究, 16~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思考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命运不同的原因。
(1995年全国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 ;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 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二、 其他科学技术成就(以学生设计古代科技成果图表)
1、 教师给出表格:古代中国的其他科技成果
2、教师提问,请同学对重点成就作简单介绍,适当补充史料配以图片和投影。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划出来)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3、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落后?(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探究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捌』 材料一二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
战国,文库中有原题。后面作用可用作采玉,导航,看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