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水粉画创造

水粉画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19 02:18:53

Ⅰ 怎么用水粉画星空

最深的蓝色涂满,干了之后点上白点
先确定是水粉不是水彩,如果是水粉先铺深色的星空,看你想画什么(调色:主色可以是:普兰、群青。。。)辅色可以调很多种(多种颜色调和)最追后等颜色干了之后,用较干的笔尖用上厚厚的浅颜色(大量白色调微量的柠檬黄或钴蓝或群青)
这是常规的画法,当然艺术需要创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灵感吧
我还说给你发这张图让你参考一下呢,你画的这个估计照片问题吧,背景颜色有点脏,有点花,把握的不是很好,还有那些星星,我建议用洒的,一个是快,主要是比较自然吧,因为我是画油画的,所以技法比较多。洒的时候,先洒重色,然后慢慢变浅,你不是想要层次吗,这是比较简单的表达做法,可以给画增加点空间感,颜色四五层就行了,最后飘点白色就行了,多少自己把握尺度,多了容易花。而且整幅画没有什么看点,也就是没有大的层次。整体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找到感觉了,有点梦幻的感觉
建议用洒的方法画星星,先洒重色,然后慢慢变浅,这是比较简单的表达做法,可以给画增加点空间感,颜色四五层就行了,最后飘点白色就行了,多少自己把握尺度,多了容易花。而且整幅画没有什么看点,也就是没有大的层次,要有梦幻的感觉。背景不要分开画,该重的重,该亮的亮,最亮的部分最后提一下就行,分开画如果把握的不好,怕背景融合不到一块,就好像本来深色的夜空,突然多出来那么亮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且水粉颜料不像油画颜料,它干的比较快,一起画都担心你画不好,就像你画的那张,色界没掌握好容易花。你看我给你发的这张,他虽然不是画的,估计是电脑做的图,但它由深到浅看着比较自然,里面还有那么多色彩变化,仅供你参考

Ⅱ 油画和水粉画分别是哪个国家创造的,哪种更早

油画颜料发明的更早。最早的油画起源于欧洲,当时是用蛋清加色粉的坦培拉版,后来由古代尼德兰人凡艾克权兄弟发明了油画颜料。水粉是我国近代发明的一种绘画颜料,刚开始用于画广告,现在普遍用于艺考,还有专门的绘画创作。

Ⅲ 画水粉画时有三种绘画方式,哪种最好不管难易度。还有三种的优点是什么

关于水粉绘画中的技法,色彩薄厚与实物质感有关。在水粉静物写生当中,画面经过修改色彩会变厚,而色彩变厚如果不合理控制,会造成底色上泛画面变灰的结果。而有些学生在绘画时却有意把色彩填厚却拥有不错的效果。那么色彩的厚与薄哪种好呢,具体该怎么画?

厚画法与薄画法又称为干画法与湿画法。厚画法主要指在作画过程中调色时用水较少,覆盖时用色较厚,用色量较大。而薄画法通常是指作画时调色较稀薄滋润,具有水色淋漓的绘画效果。其实厚画法与薄画法在水粉画写生中常常是结合运用的。当然,也有一些作者偏爱用厚画法或薄画法,这也是由各人的作画习惯而定的。

为了便于说明不同手法及把握其作画的方法,我们先分开来谈这两种画法各自的特点。

厚画法作画时,用笔蘸色饱满,掺水较少,表现物象时须下笔肯定有力,笔触方向感明确。它非常适宜表现形体转折明确、结实厚重的物体,如土陶罐、火锅、土豆、瓜果等。在厚画法的表现中除了厚堆、塑造的方法以外,也可采用透底画法。这种方法是笔上的颜料虽然干厚,但蘸色量不多,用笔作画时轻松流畅,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即落笔的色彩不要画死、画实,使人感到很透气,底色会在笔与笔之间显露出来,共同构筑该色彩区域的基调倾向。这种手法可造或轻松、活泼、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

薄画法,一般是大面积的铺色,水色淋漓,然后一层层加上去。采用薄画法时,用色及用水量都要充足,一气铺好大的画面关系。运笔作画快而果断,不然会产生很多水渍。薄画法往往适宜表现柔软的衬布、玻璃倒影、瓷瓶、花卉或水果等,这会有助于表现出物体的光泽及微妙的色彩变化。选择何种手法去表现对象,一方面根据物体的种类而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个人的作画习惯及偏爱决定的。

用厚画法和薄画法都可以画各类物体,亦可将厚画法与薄画法加以综合运用。一般而言,暗部的色彩和远处背景物体的色彩应画得薄一些、虚一些,亮部的色彩和近处物体的色彩应画得厚一些、实一些。这样容易拉开前后的色彩强度,同时也符合我们的视觉感受。

Ⅳ 水粉画提高是怎样提高的

1.灰和脏 画面显得灰暗沉闷,色彩肮脏.原因一,色彩倾向不明确,不肯定,调色次数和种类过多,导致色彩浑浊.解决方法:注意观察比较,明确色彩对比关系,明确色彩倾向.调色的种类和次数不易过多.能用2-3种色调出的颜色就不用4-5种颜色调出来.原因二,素描对比不明确,拉不开黑白灰的明度层次对比.解决方法:加强素描明度的对比,注意不同物体固有色深浅的区别,物体受光,背光,投影的明度差别.原因三,过分强调局部的色彩变化,导致色彩关系不协调,犹如红布染了蓝色,苹果上沾了黄泥,鸡蛋壳上长了青苔…解决方法:注意局部色彩变化要服从整体的色彩对比.局部的色彩变化要协调好看,不协调的变化就容易显得脏. 2.生与火 画面色彩生涩或火气.一般过多使用鲜纯的蓝绿色,就容易显得深,象不成熟的水果:过多使用鲜纯的黄红.赭色就显得”火”,画面象火烧般燥热.原因是不懂得色彩的丰富和微妙性,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简单生硬.解决方法:学会观察色彩丰富微妙的变化,勿过于简单化.其实暖色之中往往包含冷色成分,冷色块中也多包含暖色成分.可以在冷色中加入少量的合适的暖色,或在暖色中加入冷色,以降低色彩的鲜纯度. 3.焦与黑 画面象是被烧烤过或烟熏过,到处泛着焦黑褐类色彩.原因是过多使用赭褐类色,尤其暗部,投影等处.甚至亮部的中间色色彩过于浓重,明度关系不对,并习惯用黑褐类色来调色,使颜色加深.解决方法:注意观察暗部色彩的丰富变化,加强素描训练.注意暗部的透明度,暗部的浓重程度是有限的,并非死黑一片.浓重的暗部可用深红,熟褐.翠绿,普蓝等色调出,避免简单的使用黑色. 4.粉与白 画面像撒了白粉或石灰般,到处发白.原因一,素面关系不对,亮面过亮.解决方法:加强素描训练,注意亮部的层次变化.原因二.亮部缺少色彩对比,习惯简单地以白色去提亮亮部的色彩,而未注意到亮部的色彩倾向及与暗部的色彩冷暖对比关系。解决方法,注意观察明暗两大部分的色彩冷暖对比。注意物体由暗部到亮部明度改变的同时应伴随着色彩冷暖倾向的改变,而不是简单地加入白色使之变浅.适当明确亮部的色彩倾向.原因三,过多使用白色来调色,到处用白色来调整色彩的深浅,甚至暗部也离不开大量的白色.解决方法:注意观察研究色彩的变化,尽量用较亮的颜色(如各种黄朱红中绿)来调中间明度的色彩,注意提高色彩的纯度,明确色彩倾向. 5.花而乱 画面到处跳跃闪动,给人以混乱,松散的感觉,缺乏统一的对比关系和协调的 空间感,体积感.原因一,色彩缺乏整体感,局部色彩变化过分过于打乱了整体大色块间的基本对比关系.解决方法:注意局部色彩变化必须服从整体的色彩对比.原因二,素描对比混乱,到处黑,到处白,基本层次比明确.解决方法:加强素描训练,注意素描对比的整体感. 6.腻与闷 画面笔触,色彩沉闷,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原因一,用笔过于琐碎小心,不敢概括,肯定地用笔用色,给人”磨”出来的感觉.解决方法:提高素描能力和修养,大胆概括形体,适当强调形体的块面转折,”宁方勿圆”.提高用笔的信心和胆量.原因二,反复涂次数过多,笔触重重叠叠,产生沉闷,灰暗的感觉.解决方法:局部洗掉重画,或以较鲜纯的颜色和果断的用笔,把腻,闷之处重画一遍. 水粉画容易出现的问题肯定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总结,才能逐步的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和修养,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

Ⅳ 怎样画水粉画

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经过观察研究以后,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了细致的分析和构思,在头脑中产生了未来的画面设想。构图的好坏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作者艰苦设计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基本功的体现。构图要从形与色两个方面考虑,只有形与色的整体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效果。
构图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a. 视点的高低、角度与物体的间距。
b. 物体的位置距离要有疏密、平衡与变化。
勾轮廓:
a. 要准确,就是对对象的位置、结构、比例、形体特征及主要细节要准确而肯定。
b. 要简洁。
2、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画准后,再画明暗交界线及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也可以从大面积的中间色画起,然后加暗部和亮部。
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画时要胆大心细,要有激情又要稳重,因此在铺大色调时应根据水粉画的特点,用色时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主体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
3、大体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基调之后,即可进入大体塑造阶段。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塑造,这是水粉画写生创作最艰苦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较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眼睛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个物体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决定深入描绘程度。不断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较;使之形体更为确切,色彩更为结实,造型更为概括,画面更为完整。
4、深入刻画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画面中的主要物体的进一步塑造,使之更具体,更富有表现力。
5、整体调整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调整中的着眼点,第一应是对空间层次的处理,前后是否能拉开距离,虚实关系是否得当。其次还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应该过分实在的部分做减弱处理,以求虚实结合。一幅好的习作应该是用笔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造型结实,既然既有丰富感人的质感,又有绚丽的色彩。

Ⅵ 怎么画水粉

水粉画技法

掌握完美的表现技巧,是使作品达到高艺术水平的一种能力。绘画的技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因此,没有一个美术家,不是十分重视绘画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各种绘画技法,实际上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绘画工具、材料的不断改进,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以及各种绘画新风格的出现,都会促使技法的不断创新与演进。可是,各画种在自身的专业实践中,都已经积累了许多能被普遍应用的技法经验,这些技法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 厚画法与薄画法

水粉画制作过程中,绝大多数颜色都需要在调色板上调配,然后进入画面。调配颜色,使用水分与白粉色的多少,是体现表现技法和水粉画特色的问题。水彩画,单纯使用水分调色来控制颜料厚薄,从而产生明度变化,并利用水色的干湿,通过颜色的渗化或重置,获得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效果。油画则是使用调色油(松节油或亚麻仁油)与白色来调配,控制颜色的厚薄和明度变化。水粉画,介于这两者之间,可以用水使颜料稀薄,成为半透明,使白色画纸的明度也能透出色层。水分使颜色产生厚薄,厚薄产生明度变化,那就会发挥似水彩那样的湿画渗化效果,这就是水粉画中的薄画法。

如果用油画中的厚画法来制作水粉画,就得少用水分,使用较多的颜料和白色来提高颜色的厚度和明度。但是,水粉的薄画法,虽使用水分较多,也不可能达到水彩画那样的活泼、明快、流畅、水色淋漓的艺术效果。厚画法也不可能像油画那样,能将很厚的色层牢固地附着在画纸上。我们常看到一些水粉画,由于画得过厚,而使色层龟裂剥落,发生画面受损的情况。

水粉画调色,使用水分有两个目的:一是调稀颜色,便于自如地运笔着色;二是水分可使颜色稀薄到各种程度,使明亮的纸色能透出色层,显出明度的变化。如果水分使用较多,让颜色在纸面上流淌,也可以产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画的第一次着色(或称铺底色),大多采用含水较多的薄画法,它可使色层柔和含蓄有远退的效果。画景物阴影部分及远景常采用此法。薄画法由于水多色薄,粉质因素和遮盖力会减弱,水粉画的艺术特性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薄画法常常只应用在局部或画第一次色。

水粉的厚画法,容易产生水粉画的艺术特色。因此,调色盒中的颜料量要多,必须保持湿润不干,保证画笔伸入颜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颜料,在调色时或画到纸面上去,能十分丰厚饱满,运笔也能随意自如。有时可以蘸几种不同颜色,可在画上塑造对象的同时通过笔法调出恰到好处的色彩,这可以画出诸色争辉的生动效果。当然,在没有充分经验与基础能力的情况下,是绝不易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在表现许多明亮物体或景色时,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调入大量的白色来达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画需要用白色时,就应大胆使用白色,并保证有一定的厚度,这样可使造型厚实有力,与薄画部分产生强弱对比效果。一般说来,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画为主,方能获得较好的水粉画效果。

二 水粉画的衔接

水粉颜料要画得色块明确、轮廓清楚比较容易,但要画得衔接自然、柔和就比较难。在写实风格的绘画写生中,表现对象的虚实关系,往往成为一个难题。在写生习作中,物体轮廓线画得像剪贴一样清楚的弊病是常见的。这弊病会使物体与周围环境脱离,削弱了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方法,从局部出发,没有去比较物体轮廓线的虚实关系而形成的,属认识问题;二是虽在观察中认识这种虚实的关系,而缺乏表现这种关系的方法。前者的解决办法在第三章第五节“色彩的观察与调配”中已有讲述,后者的化解则需要了解水粉色衔接的一些基本规律。

水粉画通过衔接方法取得效果的关键是正确控制色彩明度的变化。在“色彩的观察与调配”一节中,已讲到如何利用调色板,先在调色板中找到颜色衔接的正确关系,然后进入画面。这是靠调色板来获得正确色彩衔接关系的好方法。一些一气呵成的水粉画作品,是趁色彩未干时,运用湿画方法完成的。颜色未干时,颜色比较容易衔接。冷暖两个色块,也可以趁色未干时在连接两个色块的地方进行部分重叠,混合后产生一个过渡的中间色,使衔接自然柔和,没有生硬的痕迹。一个器物的背光面轮廓线,总是模糊不清与背景或投影融合在一起的,属于虚实对比中的虚,强弱对比中的弱,这种比较虚的色彩关系,最适宜使用湿画的方法来获得较理想的衔接效果。可是,一幅作品在描绘过程中,较难保持画面色彩的长时间润湿不干,而颜色干燥以后,就失去湿画时的效果。此时可以将需要衔接的部位,用干净的画笔刷上一层清水,使已干的色相状况恢复到潮湿时的状况,再根据这色相状况来调配衔接的颜色。这样画家就会方便和有把握得多了。这种方法是水粉画中经常被采用的,因为水粉颜色干与湿时的色相有明显的差异。如果不采用以上的办法,在已经干燥的色层上继续作画,色与色的衔接主要凭经验,要把握好画上去的颜色的色彩个性基本上一致,干后能自然衔接,不会生硬脱节。这还可以利用在调色盒中残留的第一次色作为衔接时的依据,或先调出要与之衔接颜色的色相,作为继续衔接的标准。这些是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采取的办法,有了经验以后,就不难判断衔接颜色应如何调配了。另一种干接的方法,是使用排线和色点,将两个有差异的色块,自然柔和地衔接起来,表现出圆润的立体效果,可以用两色中任何一个色的线或点子,在连接处画出一个过渡的中间色办法来处理,就可以达到表现效果。这和版画中,使用排线或点子表现层次的技法来交接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 笔法

画笔是绘画表现的主要工具(其他还有画刀和追求画面特殊效果的工具),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以笔墨为其核心,笔法更具有关键的作用。中国画是笔法与水墨、纸的特性
相结合而产生效果的,它通过点、线、面的手段,对造型、布局骨架以至气韵生动都有重要作用。

中国画的笔由于选材与制作方法存在不同,其性能各异,在用笔的方式上有中锋、侧锋,顺笔、逆笔和以虚实、轻重变化的多种笔法,通过各种笔法结合墨色,使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显示出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西洋绘画,虽然在笔法技巧上,不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那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表现技巧上,笔法也是同样不能忽视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技巧,可以提供重要的启示,非常值得借鉴。

水粉画笔,它也与中国画笔一样,其功能的不同是由制作材料和方法的各异决定的。在色彩画中,颜色是通过各种画笔的运笔方式与技巧,产生表现效果的。画笔的质地(软硬),型号(大小),形状(扁、圆、尖)及蘸色、含水的多少、色彩的厚薄、干湿,及各种运笔的方式与技巧,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形象、景色。笔触可以加强主题的气氛、意境,能抒发作者的激情和某些主题的运动感,还可以产生画面的韵律美。许多别致的色彩效果,常依赖于笔法去获得。但现代出现的超级现实主义画风,却不着意笔触的表现力,甚至整个画面没有一点笔法的痕迹,形象塑造工整细致如照片,这是一种绘画的风格,其宗旨是极度地追求无异于现实的逼真感。

绘画中的笔法与画家的画风、个性有密切关系。从选择表现的题材、艺术的处理到表现方法和追求的情调意境,都离不开笔法。全面地介绍这种笔法技巧是困难的,但对某些被普遍应用具有规律性的用笔方法,应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大笔和小笔的区别应用——大小不同的画笔应用与观察方法、用笔习惯有关。开始学画的阶段,一般都习惯于使用小笔,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写生时,在观察景物的习惯上,往往着眼于细节与局部为多,追求把所见到的细微末节,都清楚地描绘出来为满足,所以选用了小笔。这样的表现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画面的枝枝节节难以形成主题的中心,产生不了感人的魅力。如以一幅风景写生画为例,至少应该懂得,使用大笔铺底色,使色彩具有大关系。对天、地面、山丘和一些需要简练、概括的部位也要用大笔;小笔应用于塑造较小的形象,及深入刻画的细部。画一幅习作的过程,自始至终都需要多支大小画笔分工、交替使用,使笔触不至于单调而缺乏表现力。笔触是塑造形体,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段。人物或自然景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结合对象的形体特征和结构使用笔法,圆形的物体必须用许多弧形笔法来塑造。直向的物体经常需要横向的笔法去塑造,如画粗树干或人体的手臂、腿等,结合横向的笔法去画,可以表现得更有厚度;画水面或地面,一般使用横向的长笔触,可以更显出平面的深远感;画大面积的静物桌面、背景、墙和风景中的天等比较平面的色块时,笔法要避免像泥水工匠刷墙那样单调呆板,需要自然随意用横直、斜等有笔向变化的笔法,增加生动性。但要注意,这些色块是处在主体物的后面,有一定深度,是陪衬物体,用笔要平稳沉着。使用的画笔,大小要适宜。由于画面表现的主题不同,要求的情调意境也必有异,如静穆的、和平的意境,较多使用横向的较柔和的笔法;用强烈、活泼、果断、明确的笔法表现欢快、骚动、紧张等气氛的画面;沉着,稳健的笔调与画面的严肃、庄重意境密切有关;轻柔随意的小笔触,可以加强优美、抒情的情调;大刀阔斧的大笔触,可显示出主题的粗犷、豪放与壮美。

笔法中点、线、面等形式因素的有效应用,是使画面产生丰富而生动的表现效果的重要条件,线与面相结合表现形体的方法,具有特殊的绘画效果。笔法中的线干、湿、粗、细,落笔的正侧锋、轻重、快慢、虚实等等变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与画面效果。中国毛笔具有线条活泼流畅,使用随意自如等特点。方头扁笔则适宜运用块面的笔法,表现具有厚重的立体空间感的景物。一些初学水粉画的作者,经常出现技巧方法的弊病,可归纳以下几类:

(1)着眼局部,专用小笔画细节而失去大体;

(2)只用一种笔法,描绘不同形体与质地的物体,缺乏笔法变化,效果单调,失去生动感;

(3)用笔不能紧密结合形体结构,形体塑造缺乏严谨、厚重感;

(4)用笔繁琐,笔调无轻重缓急的节奏感;

(5)笔法软弱无力,无强弱虚实的变化,使画面失去神采。

四 画刀的技法

画刀,对于油画来说是一种很平常的工具,而且刀形多样,效果各异。水粉画使用的画刀是从油画中借鉴过来的,这是一个创造,其所获得的特殊效果,为水粉画技法增添了又一风采。

画水粉时使用画刀,尚无固定的型号。一些水粉画家,都用油画画刀,或根据自己作画的要求,做成各种形状大小,尖头、方头、圆头等种,可随意而定。不管如何,这种刀需要薄而有弹性。只要具有这一特性,即使用塑料或竹片,也同样可以成为一把经济实用的好画刀。

画刀在表现对象时,不如使用画笔那样随意自如,能画出柔和的笔触,或有粗细变化的线,在表现具体细致的形象方面也是困难的。它只适用于厚画,而不能进行含水较多的薄画法,这是画刀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应用功能与油画中画刀的表现效果近似,对表现质地粗糙的形体、体面对比明确的对象,如山岩、泥地,概括的远景或丛树、建筑物的墙面、砖瓦和天、山、水等大块面景物,都非常适宜而独具效果。

用画刀调色,一般不能加水使颜料稀薄,配合的颜料分量要正确估计,上色前不能将颜料过多地调合就刮到纸面上去。而是通过画刀变动技巧,显现出色彩效果。实际上,画刀用色具有色彩并列的因素和效果,所以它比画笔下的色彩更为鲜明响亮和坚硬有力,以致能画出微妙而意外的色彩。画刀也可以在未干的色底上,用刀的正侧面,通过用力的轻重和不同的速度,刮出各种有变化的线、面来表现不同形体和质地的部分,效果甚妙。另外,画刀还可以用刀面蘸上薄薄的颜色,在已干的色彩表面上轻轻抹一层,似枯笔画出的笔触效果,可以丰富色彩关系,增强色彩浓厚感,也可以用此法调整色彩调子关系。以上这些,都是画刀在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使用画刀,也要注意它的适应性,在一些不能使用画刀达到技法效果的地方,就不要使用画刀。画刀一般还得与画笔结合起来使用,才可以获得完整的艺术效果。

五 线

为什么在水粉画技法中,要专门讲讲线的问题呢?线原是与明暗一样,是造型的一种技法手段。因为从绘画实践中看,从素描训练开始,就感知到线在造型中的意义和表现力,但对它的审美价值和对艺术风貌的影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描作为造型基础的手段,成为绘画风格的一大特征。在西洋绘画中,一些印象主义画家由于受东方美术这一形式特征的影响,吸收线条表现的魅力,从而创造新的形式和风格。水粉画的艺术特性,非常符合具有装饰性形式的要求,线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从本书作品赏析中的丁绍光的作品里,发现其装饰画风融合了东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装饰情趣。线不仅加强了色彩的华丽、闪跃的效果,而且线本身也充满了音乐的韵律。线的艺术功能与特色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画中工整、严谨、优美的线条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他如木刻版画中的鲜明强烈、优美雅致、粗犷质朴的线和民间年画中粗朴、古雅的线,都是水粉画可以借鉴的形式因素。线在应用中,可以作为构图和表现形象的基本骨架,然后上色彩。也可以先铺好色彩然后再用线来加强形象的表现。线可以粗细不同,浓淡各异,也可以滋润流畅,或是干枯老辣。各种线在水粉画中的应用,要根据各种不同要求,灵活且有创造性地运用,其效果才会十分丰富而有趣味(彩图15、16,作品赏析图12、13)。

彩图15 康定斯基(水分复制)

彩图16 泊 吴德隆

水粉画的表现技法,实际上范围十分广泛而多样,在后面的静物、风景等章节中,仍会有较多的介绍叙述。技法的学习与应用,与个人的气质、审美意识有密切关系。这正如人们对各类不同的绘画有自己的喜爱是一样的。由此可知,介绍所有的技法,不能只选用或局限某种定式,以致束缚创造。在此应给初学者提供在作水粉画中的一种启示或技法探索的途径,从而进一步去创造、去开拓新的技法领域。

Ⅶ 怎么制作水粉

赭石,熟褐一般都是在起稿时用这两种色彩,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巴过于鲜艳的颜色降低纯度,比如在使用钛青蓝时可以适当加入少许赭石色,就可以达到不改变其色相而降低了纯度的效果。
如何使亮部色彩鲜而不火,亮而不灰.
我们知道在水粉色彩写生时,一般将色彩分为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老师会告诉你:光源色会出现在亮部,而环境色会反映在物体暗部的反光中。但是不知他告没告诉你真正重要的是出现在明暗交界线附近的固有色,只有这里的色彩才真正反映物体的本来面目,只有这里的颜的才是同亮部的色彩形成关系,同时传达出了光源的颜色和固有颜色的。将亮部颜色画灰的主要问题都市出现在没有将把握好中间调的颜色倾向,因为这部分的色彩变化很丰富,很多初学者都会画得很脏很乱,这样就造成了使整个物体现的灰暗而不见效果了。
水果类两次以上覆盖和一次性覆盖相比,效果会差很多吗?
水粉这种颜色的特点就是可覆盖,而恰当的利用这一特点才是首选。并不是两层九比一层差,也并不是一层就一定好,画水粉是要会充分的利用不同色层之间的差别,才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变化。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要将上一个色层完全覆盖,利用笔触的飞白不经意中将上衣色层透出来一些。也许我说不太清楚,你哭以招徕好的作品看一下,聪明的作者不会完全将上一色层盖死,而是利用不同色层的不同色彩不同冷暖来达到丰富的画面效果。
在同一光源下,所有物体都应该遵循亮暖暗冷/亮冷暗暖?
色彩关系是通过对比产生的,没有冷就没有暖,没有绝对的亮暖暗冷/亮冷暗暖,要根据客观条件对比才可以下结论。老师教你亮暖暗冷/亮冷暗暖的规律也就是方便见问题说明,在写生时还是要旧体问题具体处理,多作比较,多观察。
单个棕色,绿色啤酒瓶怎么画?尤其是没有瓶签的更不好画出体积,使用哪些色塑造它们最嘉?
那部风就不要死盯住立体感这一因素,还有很多因素可以划出好效果,比方说质感、同其他物体的黑白对比等等,画画需要多看多想,需要避重就轻,划出一张聪明的画。

Ⅷ 这张图如何用水粉画出效果,求大神。尽量一致

首先,先找到一张黑色的卡纸,找到湖蓝、淡黄、柠檬黄、等颜料还有准备一点水,然后画那个蓝白色的光晕:从圆心里往外画或者从外往里面都是可以的:
①外面那一圈是比较薄的颜色,越往中间越干越后,所以可以先画外面,在画里面的圆心,并且水粉的覆盖性比较强;
②当然黄白色比较娇嫩,非常容易被其他色染色破坏,先从里面开始画起也是可以的,看你个人喜好吧。
下面讲从里面往外面画的方法:
1)找到一只水粉笔刷,浸湿后,用手纸擦拭干,找到少量淡黄色(柠檬黄也行)和大量白色调在一起,可以不用调得太均匀,用调好的颜色在黑色画纸上面画一个圆心,
2)然后在原有调好的颜色基础上加入微量的湖蓝,画一圈,再加入少许湖蓝再画一圈。
3)最后,把笔头沾一些水,在加一些湖蓝色,在沾一些水,使颜色变薄变淡,最后凭感觉画出最外圈的薄薄的富有变化的蓝色。

阅读全文

与水粉画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