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六军刺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的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中国人。这种为拼刺而设计的三棱刺刀是欧洲各国军用步枪首先采用的,后来随着建国初期的苏 联军事援助才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成为我军步枪上大批列装的部件。在当时我军的主要步枪五六式半自动和五六式冲锋枪(其实就是AK—47突击步枪)上都能见到。
若说“五六军刺”在国际上的名气,恐怕远不如它的原型——“俄罗斯钢刺”的名气大。现代步枪的拼刺功能已经被大大弱化了,所以“五六军刺”这种纯粹刺杀用的刺刀已经基本被淘汰掉,由综合了刀具、锯、锉、起子、改锥等多种功能的多用途刺刀代替了。
Ⅱ 解放军用了40年的三棱刺刀有多厉害为何它让敌人闻风丧胆呢
三棱刺刀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近战中消灭敌人,因为其三角形构造,如果刺中人体会导致伤口无法愈合,无法有效止血,进而因失血过多昏迷或死亡。
外加其血槽的设计会导致刺中人体时使空气进入血液,含大量空气的血液一旦从动脉流转至心脏,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供血,加快死亡。
Ⅲ 三棱刀是由谁发明的
有几种说法:
1.由二战时诞生的一种军用刀
刀身三棱装,长细而坚硬,每个棱角中间都有凹内槽用来放血.
被刺中的容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失血过多而死亡
由于三棱刀的这一特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管制刀具.
2.三菱军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发明的。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加工工艺水平极其低下,既无法生产出大量应用级的特种钢材,也无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中高档机床都要靠进口,而加工超高硬度钢材的机床一直被国外垄断并限制输入。从材质上来说,刺杀类武器对材质要求不高,只要硬度达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类武器则还需要高韧度,否则一架即断。所以从制造工艺,成本,杀伤力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发明了三棱军刺。
Ⅳ 三棱军刺的刀具历史
三菱军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发明的。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加工工艺水平极其低下,既无法生产出大量应用级的特种钢材,也无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所以从制造工艺,成本,杀伤力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发明了三棱军刺。
在此之前,国际上都用的是扁形刺刀,这种刺刀一般都是与枪分离的,使用时再装上,刺刀与枪分离时还可以做一些一其他的用处,比如临时充当军用匕首,在野外条件下可以当成炊刀、削刀、屠宰刀。但是这种刺刀也有它的缺陷,就是特别容易折断,特别是当你用刀的方向偏差或者被人体肌肉收缩拔刀困难时。抗战时国民党虽然枪上配有刺刀,但是用的不多,共产党用的多,但是刺刀都弄坏了,据说当年一二九师刚组建时,就只有一百多把刺刀,其他枪上都没有刺刀。
三菱军刺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种刺刀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不反光,不会因此暴露军事目标,二是它与枪结合在一起,上刺方便快捷;三是它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强度非常高,不易折断。
现在中国返回原有的分离式多用途刺刀,主要还是因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拚刺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新式的无托步枪也确实不适合白刃战。而面对复杂环境,多用途刀具的使用概率却在大大提高。
Ⅳ 三棱刺刀
56式军刺功能太过于单一了——只能刺,不能劈,不能砍,不能挑,更不能像81军刺一样用来攀援,像95军刺那样用来开罐头剪铁丝网破障碍,现代战争中刺刀
Ⅵ 曾经的军用利器三棱军刺,为何会被淘汰
三棱军刺被淘汰的原因,是因为它单一化的作用无法达到现代军队所需要装备多样化的要求。同时关于网上那些神话三棱军刺的言论,多是地摊文学。但是这种设计所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明显,三棱军刺不具备多功能刀具的任何天赋,它除了刺这一个能力外一无是处。而且三棱军刺没有握把功能单一,无法胜任单兵握持以及工具刀的任务。而在对于装备多功能性要求极高的现代战争中,三棱军刺已经属于必然淘汰的位置。甚至在我国解决了材料以及产能的问题之后,三棱军刺必须为更好的军用刺刀让出位置。
56式三棱军刺被淘汰出历史舞台,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已经不符合现代战争发展的需求,如果为了强行追求情怀而继续使用,就会影响士兵的战斗力,想必这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见的。
Ⅶ 看看日本都发明了什么 还真是个可怕的国家
三菱军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发明的。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加回工工艺水答平极其低下,既无法生产出大量应用级的特种钢材,也无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中高档机床都要靠进口,而加工超高硬度钢材的机床一直被国外垄断并限制输入。从材质上来说,刺杀类武器对材质要求不高,只要硬度达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类武器则还需要高韧度,否则一架即断。所以从制造工艺,成本,杀伤力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发明了三棱军刺。
Ⅷ 三棱军刺的由来
楼上提供的网页根本就没有涉及楼主的问题哦。
三棱和四棱形刺刀最早是欧回洲各答国使用的,在19世纪中期开始装备在英、俄、普鲁士等国的军用步枪上,最初设计是安装在步枪枪口上,插进枪管后靠卡笋锁住,所以装上刺刀后步枪就无法射击。后来安装方式改进为装在枪口下方或侧面。
这种纯粹用于拼刺的刺刀,在欧洲各国普遍使用到20世纪初,而后逐渐被综合了其它功能的多用途刺刀取代,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被淘汰。而我国陆军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能跟上步兵轻武器的发展趋势,过于重视刺刀见红,甚至在仿制AK-47自动步枪的56式冲锋枪上也装备了三棱刺刀,完全是画蛇添足。直到80年代中期开始淘汰56枪族、换装81-1式步枪,才随之彻底淘汰了三棱刺刀。
Ⅸ 解放军用了40年的三棱刺刀有多厉害为何它让敌人闻风丧胆
世界上没有哪一款武器能够厉害到单凭自身性能就可以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关键要看武器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枪自己是不会动的,它需要坚定的心和勇敢的手。”说起解放军曾经装备过的56式三棱刺刀,就其性能而言,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论长度,它不及日军的30式刺刀;论硬度,它不如德军的KCB77型刺刀;论功能,它赶不上美军的M9,不具备砍、锉、剪等功能。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造价低廉、功能单一的武器,在解放军的手中却实现了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成为近战歼敌、克敌制胜的法宝,更彰显了一种敢于刺刀见红的勇敢精神。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56式枪族陆续配发部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军换装81式自动步枪,三棱刺刀一直作为解放军近战训练的核心武器,频繁出现于各级部队的训练场上,刺杀训练更是成为解放军长期坚持的传统课目。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期间,杀气腾腾的刺杀操表演,令在座的二战名帅蒙哥马利为之动容;
1977年,身为127师师长的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亲自为战士讲解示范刺杀要领,迅速提高了所属部队的实战水平。总之,经过近40年的努力训练,解放军运用56式三棱军刺的刺杀水平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以至于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都不敢与解放军打白刃战。
我当兵时配发的第一枝枪,就是一把56式半自动,教我们刺杀训练的,是一名刚从前线下来的老兵。他曾经反复告诫我们:“刺中目标后必须转动枪身90度,否则等于白刺。”因为三棱刺刀不同于扁刺,不存在刺中之后拔不出来的问题,拔出之前转动枪身,一方面可使敌伤口创面难以缝合;另一方面,转动产生的剧痛可使敌迅速昏厥,彻底丧失战斗力。老班长除了教我们训练突刺、防左刺、防右刺等基本招式外,还传授了一项他自创的绝技——凌空突刺:在与敌对峙的过程中,借助自己出色的弹跳力突然跃起,在半空中先格挡开敌人的突刺,尔后居高临下猛刺敌咽喉,落地后再借助身体惯性,突刺附近的敌人,并用枪托横击后续敌人。凭借这项绝技,老班长在战场上荣立了一等功,并被评为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