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强子发明

强子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18 14:39:57

Ⅰ 强子对撞机产生微型黑洞是怎么回事

自己看看吧,望采纳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蒸汽机被发明以来,人类再一次研制出了在一些西方阴谋家眼中具备“摧毁地球”能力的科学机器,这就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令人惊讶的是,关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要毁灭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谣言仍然广为流传,尽管在2008年启动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那为什么地球还没有被毁灭呢?西方阴谋家的解释为:这可能是该机器还没有达到全功率运行,而按计划,对撞机将在2014年进行这项实验。然而,各国的预言家在此前曾认为地球将在2008年9月当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时被摧毁。

这个关于“地球毁灭”故事源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工作原理。粒子物理学家在对撞隧道内加速粒子并进行碰撞,产生出非常高的能量。这些粒子的质量开始卷曲,并小于史瓦西半径所要求的粒子质量。换句话说,就会形成了一个微小的黑洞。接着,这个似乎从潘多拉盒子中跑出的怪物开始一点点地吞噬周围的物质,并逐渐长大,直到最后将地球彻底吞掉。以上分析看似非常连贯,可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呢?

微型黑洞是不可信的。当一茶匙的中子星物质可能重达数百万吨。如果你由勇气从中子星上取出一点儿的材料,那后果根本无法用语言的形容。同理,同样也不能从黑洞中取出一小勺的物质。物理定律要求我们不能保持这些极端地区的物质的密度在脱离了极强引力压缩的范围,而这些引力压缩的强度相当于恒星级别的规模。假设物理学允许在较大维度条件下建立微观黑洞,那在普朗克尺度上,引力将变得更强。然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个假说。

当高能粒子发生对撞的时候,其能量将转化为热能,以克服电磁斥力的作用。对撞产生的热量会迅速消散,而且对撞粒子将会分裂成亚原子粒子,而不是由于对撞而融合在一起。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之所以进行加速粒子对撞实验,其目的就是试图模拟宇宙大爆炸时的场景,这也是大质量恒星内部环境所不能比拟的。

假设中的微小黑洞不会吞噬地球。虽然在黑洞的事件视界内存在着无限的神秘感和几乎不可知的现象,但是在事件视界之内,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还是可起作用的。而一个黑洞所具有的质量所对应的其所产生的引力范围,也就是说,黑洞的引力也服从二次方反比例定律,就像其他的天体一样。微型黑洞的结构组成对其引力产生影响。比如1000个经过超压缩的质子,其就比它的史瓦西半径(10的-18次方米)要来得大。所以,从这点出发,微型黑洞无法消耗更多的外界物质,除非微型黑洞能够克服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换句话说,在量子物理学中,引力是最弱的力。

物理学家经过计算表明:如果地球的密度和固态的铁一样,且假想中的微型黑洞做直线运动,在每隔200公里的的区间内不太可能遇到另一个原子核。而之所以用原子核进行类比,这是因为我们假想中的微型黑洞非常小,并不是今天看到的具有数千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型黑洞,这里值得微型黑洞只在量子力学尺度上进行描述,而且量子效应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假设中的黑洞非常巧合地进行了200公里的直线运动,那它可能会遇到到一个原子核,不幸的是,这个原子核的直径应该比微型黑洞大至少1000倍。

现在情况就很明朗了,一个小个头的黑洞遇到一个比自己大千倍的原子核,我们也不希望这个黑洞可以一口气吞下这个原子核,只是小黑洞会慢慢地“有力咀嚼”这个拦路的原子核,并且这个过程中,小黑洞还要克服强大的核力作用。我们进一步假设这个小黑洞有足够的勇气从地球的一边穿到另一边,期间可能遇到100个类似的情况,而当小黑洞到达地球的另一端时,可能也会仍然保持着其“较好的体型”,比如的体积上还存在着完整的结构和秩序,但是,这时候的小黑洞的大小比一个未被压缩的质子还要小。

这时候,关于微型黑洞的关键性问题仍然被遗留了下来。如果我们可以挤压多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到如此小的空间中,其产生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就是一次爆炸,这个时候电磁力在量子尺度上远远超过了引力。同理,我们将一个等效数量的电子也挤到这样小的空间中,其结果也是一样的,但是这需要令人难以置信的微调能力。

在上述过程中,自然界中还存在着比对撞机产生的更大的能量释放,就像在地球的高层大气中,宇宙的射线粒子不断地撞击着大气,根据高中物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相同的速度下,两辆车迎面对撞所产生的结果应该比一辆车直接撞墙来得惨烈,而两辆车对撞所产生的能量是一辆车产生能量的两倍。这也说明了在自然界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高能物理现象并没有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而这些宇宙射线的能量可高达数百电子伏特,并且宇宙射线对高层大气的碰撞效应所释放的能量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粒子碰撞所产生能量的50倍。

而针对微小黑洞在从地球的一边穿过到另一边时,在质量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的事实,大型强子对撞机阴谋论的理论家认为:当粒子发生高速对撞的时候,会产生合并现象,最后合并的粒子完全停止,它们会跌落往地球的中心,并且逐渐降低的动量使得这些合并粒子很难达到地球的另一边。

对于这个解释,明显是不符合物理定律逻辑的,由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的过程是将两端粒子加速到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进行迎头对撞,这些实验粒子在对撞的过程中顷刻变成碎片,并不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粒子,而且光速对撞所产生的碎片具有的速度很容易达到地球的逃逸速度,即海平面上每秒11.2公里,第二宇宙速度。

Ⅱ 强子对撞机的建设意义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两束质子分别加速到14TeV(14万亿电子伏特)的极高能量状态,并使之对撞。其能量状态可与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状态相比。粒子物理学家将利用质子碰撞后的产物探索物理现象,例如,寻找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探索超对称、额外维等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或许有人会认为,像高能物理学领域高深的理论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关系,花费数十亿美元有些不值得。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那就是质量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许多人也认为这个方程毫无用处。但是,以这种理论指导而研制出来的原子弹,让人们见识了高能物理的可怕之处。随后,核能用于发电,又让人们认识到质能方程真正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LHC可以使人类的科学技术迈进一大步。例如,反物质的形成与合成将变得可能。寻找到反物质及其合成方法,将有可能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问题,并且成为太空旅行和星际旅行的首选燃料。反物质拥有难以置信的力量,仅仅是少量的反物质,其与物质湮灭所产生的能量就可以与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相提并论。(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质能转化率为100%,是核弹的几十倍。)将来有一天,不但人类可以乘坐反物质推动的飞船遨游太空,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能也将来自反物质发电厂。
此外,在建造这个大型实验装置的过程中,科学家已经获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已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比如,人们今天常用的互联网最初就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为了解决数据传输问题而发明的。另外,强子对撞机还将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譬如改进癌症治疗、摧毁核废料的方法以及帮助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等。现有的放射疗法可能会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对撞机产生的高能粒子束能够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因为它们能够穿过健康组织,只对肿瘤发挥作用。一些气象学家表示,如果发现高能粒子束促成了云的形成,人们将来可以通过控制宇宙射线来改变气候。

Ⅲ 中国现代发明家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家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在上海出生,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3、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王大珩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5、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Ⅳ 过去的二十年里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新发明

神奇的克隆技术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通俗地说就是复制,是指生物体用身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长成同母体外形一模一样的子体。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当年希特勒曾梦想着克隆一个同他一样的人。但这项技术的成功发明是英因科学家威尔穆特教授。 1997年2月4日,他们用取自一以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成功培养了一只克隆羊,它的外形同母羊一模一样。克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最有意义的发明之一,这项技术有利于保护濒临火绝的珍费野生动物。
手机: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于1985年。当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其重量高达3公斤。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移动电话

曾经是英雄电影中大哥专属配备的“大哥大”,已成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的一种私人通讯联络方式。全球经济的发展,让移动通讯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产业之一。而手机随时随地联络的便利性,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
因特网

最原始的电脑网络原本只是在学院研究室中连接不同电脑主机,当这项技术只需经由简单的数据机和电话线的连接,就可为人所用时,网络瞬间成为世纪末影响力最大的发明。 网络制造出的新的资讯传播模式很快地影响到愈来愈多的层面.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方式为网络重新定义塑型。人们只要一条细细的电话线,就可以将全世界串连在手中
因特网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

Ⅳ 周光召发明氢弹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周光召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仅在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就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3篇论文,其中有不少文章得到国际上的好评。例如“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论理论”及“静质量为零的极化粒子的反应”,在散射理论中,这两篇文章最先提出螺旋态的协变描述;“关于赝矢量流和重介子与介子的轻子衰变”是最早讨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PCAC)的文章之一。他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的部分赝矢流守恒律,这一观念直接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是对弱相互作用理论的一个重要推进,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很高的评价,其成果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普遍重视。此后又连续在《中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了12篇论文,其中有4篇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20世纪80年代初,周光召应邀赴美讲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后,他对记者说:“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科学家的荣誉,这表明中国科学家在最近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得到了承认。”
他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在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与苏联教授对“相对性粒子自旋问题研究结果”的相反的意见,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而周光召并没有向权威妥协,他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一步一步地严格证明了自己的意见,然后,把研究结果写成了题目为“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论文,发表在《理论与实验物理》杂志。过了些时候,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提出的经过。[8]
1976年至1987年这一阶段,周光召逐渐将他的工作转入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他组织领导了许多中青年对相互作用统一、CP破坏、非线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论、超对称性破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及其与反常的联系等等方面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其中许多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在凝聚态物理方面,他领导的小组发展了非平衡态统一理论中的数学形式--闭路格林函数方法,并把所发展的方法,尝试应用到激光、等离子体、临界力学、随机淬火系统等方面,不仅得到有成效的具体结果,而且显示出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发展了前人提出的方法,处理了统计物理方面很多理论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1987年,他以其“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①他严格证明了电荷共轭宇称(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即在电荷共轭宇称时间(CPT)联合反演不变的情况下,尽管粒子和反粒子的衰变总宽度相同,但时间(T)反演不守恒,它们到不同过程的衰变分宽度仍可以不相同。
②他在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这是他在强子物理的研究中做出的出色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因此世界公认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
③为了适应分析高能散射振幅和当时的雷吉(Regge)理论的需要,他第一次引入相对螺旋散射振幅的概念和相应的数学描述。
④他最先提出用漏失质量方法寻找共振态和用核吸收方法探测弱相互作用中弱磁效应等实验的建议。
⑤他还用色散关系理论对非常重要的光合反应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工作。

Ⅵ 中国现代的发明家以及成就.要两个,快点。今天八点之前

徐舜寿 飞机设计 1917-1968 自行设计的歼教 1 试飞成功 徐舜寿--中国的飞机设计师。 1958 年 7 月自行设计的歼教 1 试飞成功。徐舜寿被誉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先驱。

赵九章 动力气象学 1907~1968 画出了中国的第一张北半球天气图 赵九章,他开创了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先河。他收集了近千个北半球气象站的天气图,并画出了中国的第一张北半球天气图。

涂长望 气象学 1906~1962 提出大气流动以及海洋环流与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涂长望—— 1906~1962 年,中国气象学家。他首次提出中国天气和全球天气联系起来的观点,这个观点一直引用至今。还提出大气流动以及海洋环流与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徐寿 徐寿—— 1865 年和华蘅芳等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机器轮船。

邹伯奇 数学 邹伯奇—— 1900 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格术补。

侯德榜 化学 1890~1974 首创制碱方法,并著一书《制碱》 侯德榜—— 1890~1974,中国著名化学家。首创制碱方法,并著一书《制碱》,轰动了世界化学界,是世界制碱权威。他做了 500 次实验,分析了 2000 个样品,确定了新工艺,原料利用率达 98% 以上。国际上称候氏制碱法。

李政道、杨振宁 物理科学 当代 李政道、杨振宁—— 1957 年获得了爱因斯坦奖金和诺贝尔奖金。在当时物理科学界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被二个年轻人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宇推翻了。并确定了“宇称不守恒的新理论”。当时李政道 30 岁,杨振宁 34 岁。

朱元、胡宁、何祚庥、戴元本 物理 当代 发表了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及物质存在无限多层次的理论 朱元、胡宁、 何祚庥、戴元本——中国物理学家在 1956 年发表了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及物质存在无限多层次的理论。

邓稼先 物理 1939~1984 原子弹 邓稼先--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是中国两弹元勋。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只用了两年8个月就试验成功了氢弹。而法国用8年时间,美国用了7年时间,苏联用了4年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吴宪 首部“食物成分表” 吴宪—— 1928 年著有首部“食物成分表”。

吴健雄 物理 当代 证实电子是不对称地发射出来的 吴健雄—— 1956 年证实电子是不对称地发射出来的。

Ⅶ 人类即将在2008年9月10日发明时间机器吗

不能,首先你要了解粒子对撞机的原理,总分三个部分,一个隧道加速器加上对撞器和一个粒子捕捉器。在对撞中寻找因为超过光速而从过去来到现在,或者从未来来到现在的粒子。然后用记录粒子轨道的方式寻找时空隧道。

事实上,粒子对撞机很早以前就有了,也越造越大,但是目前没有一个这样的研究所声明他们捕捉到了这样的粒子。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找到了那样的粒子,也只能把粒子送到所谓的弯曲时空去,人类进出时空隧道的道路还很久远也。。

而且这里面还牵出一个爱因斯坦久未解决的狭义相对论问题。
这个狭义相对论呢,我简单给你解释下:
假设托尼今年10岁,他的继 母很坏,天天打他。
托尼想杀掉他的继 母,于是坐上时光机,回到5年前继母认识他父亲之前,把继母杀了,然后回到现在过着快乐的生活。可是问题出现了,因为他的继 母在过去就死了,没有和托尼父亲结婚,于是没有天天打托尼,于是托尼不会想回到过去杀继 母,那么继母就不会死。。于是这一切就相悖了。

Ⅷ 现代还活着的发明家有哪些

徐舜寿 飞机设计 1917-1968 自行设计的歼教 1 试飞成功 徐舜寿--中国的飞机设计师。 1958 年 7 月自行设计的歼教 1 试飞成功。徐舜寿被誉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先驱。

赵九章 动力气象学 1907~1968 画出了中国的第一张北半球天气图 赵九章,他开创了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先河。他收集了近千个北半球气象站的天气图,并画出了中国的第一张北半球天气图。

涂长望 气象学 1906~1962 提出大气流动以及海洋环流与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涂长望—— 1906~1962 年,中国气象学家。他首次提出中国天气和全球天气联系起来的观点,这个观点一直引用至今。还提出大气流动以及海洋环流与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徐寿 徐寿—— 1865 年和华蘅芳等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机器轮船。

邹伯奇 数学 邹伯奇—— 1900 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格术补。

侯德榜 化学 1890~1974 首创制碱方法,并著一书《制碱》 侯德榜—— 1890~1974,中国著名化学家。首创制碱方法,并著一书《制碱》,轰动了世界化学界,是世界制碱权威。他做了 500 次实验,分析了 2000 个样品,确定了新工艺,原料利用率达 98% 以上。国际上称候氏制碱法。

李政道、杨振宁 物理科学 当代 李政道、杨振宁—— 1957 年获得了爱因斯坦奖金和诺贝尔奖金。在当时物理科学界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被二个年轻人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宇推翻了。并确定了“宇称不守恒的新理论”。当时李政道 30 岁,杨振宁 34 岁。

朱元、胡宁、何祚庥、戴元本 物理 当代 发表了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及物质存在无限多层次的理论 朱元、胡宁、 何祚庥、戴元本——中国物理学家在 1956 年发表了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及物质存在无限多层次的理论。

邓稼先 物理 1939~1984 原子弹 邓稼先--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是中国两弹元勋。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只用了两年8个月就试验成功了氢弹。而法国用8年时间,美国用了7年时间,苏联用了4年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吴宪 首部“食物成分表” 吴宪—— 1928 年著有首部“食物成分表”。

吴健雄 物理 当代 证实电子是不对称地发射出来的 吴健雄—— 1956 年证实电子是不对称地发射出来的。

阅读全文

与强子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