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2012年6月,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潜至7062米海底并开展作业,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蛟龙”号成功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迈出了业务化运行的第一步。
2014年4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凯旋。257名科考队员在160天考察期间,圆满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在南极建立了中国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南极考察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底申请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勘探矿区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核准。随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顺利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深入,中国正在逐步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
(1)海洋科技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发展海洋事业的意义
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管辖海域广袤,海洋资源丰富。习近平同志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世界大国,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坚定走向海洋,坚持走的是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贰』 回顾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生命起源于海洋,善待海洋
『叁』 科学家从海洋动物身上发明了什么30字
科学家从海洋动物水母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科学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帮助。
『肆』 水母 科技发明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伍』 哪些海洋动物给人启发让科学家发明了东西
海豚-----声纳
海龟/贝壳-----坚固的装甲车
鲸: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舴的速度。
连体鲨鱼装:第一代鲨鱼装模仿了鲨鱼的皮肤,在泳衣上设计了一些粗糙的齿状突起,以有效地引导水流,并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第二代鲨鱼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点,加入了一种叫做“弹性皮肤”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减少4%。
电鱼与伏特电池。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
『陆』 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发明都有哪些
海上战机
“海上战机及搭载它们的航空母舰。”“它的出现让海军成为了战争中的关键,它让领导者在面临国际危机决策时有了充分的灵活性。而且战机不管在空中、海面亦或是面临地表下的危险时,都有着其他武器系统/平台所没有的绝对优势。它们的射程是任何枪支都无法比拟的,它们的精准性也甩开所有导弹一大截。并且当作战环境与任务预期不符时,它可以被随时召回。战机和航空母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是任何现存海军科技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不过战机在海上作战的价值一开始并没有马上被认可,即使前海军陆战队准将“比利”米切尔(“Billy” Mitchell)曾预料到了海战中空中战力的必要性,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机在海战中所凸显出的作用才被大众所看到。
非常有意思的是,前海军上将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 1901-1996)曾经问过当时和他同为海军上将的马克·米切尔(Marc Mitscher, 1887-1947)一个类似的问题。米切尔是海军飞行员的先驱之一,他曾是太平洋上的快速航母特遣部队的指挥官。伯克在1979年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口述历史栏目的一次采访中重新说到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称飞行员是“战场上最重要的存在”。
蒸汽的力量
蒸汽轮船,比如说由罗伯特·富尔顿(Robert Fulton)设计的Paragon Steam Boat,彻底改革了海上航行。
另一个备受肯定的发明是蒸汽推进器。“这让船只不再受限于变幻无常的风向,加快了海上行驶的速度。”在过去几千年里,依靠风力作为船只前进的动力,不管是在航行或是作战时都是非常危险的。历史书上满满都是船只因风暴(比如说遇到超强台风)而折帆的故事,或是被困在无风带苦苦等待风和潮汐的到来。
但到了19世纪早期,像罗伯特·富尔顿这样的发明者们开始将蒸汽作为动力(十八世纪早期被发明)应用到轮船的发动机上。“将蒸汽机应用到船舶上,”“这让自从不再用船桨以来舰队所丧失的战略机动性重新回归,它让舰队有了临时优势,可以暂时性弥补在战略机动性上的相对损失。”然而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间,那些海上轮船依然依靠船帆航行,蒸汽机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辅助设备。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蒸汽动力相比风力而言带来的更高效率变得越来越显著,大量的船帆被抛弃了。
核动力
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第一艘利用核动力推进的潜艇。
正如蒸汽机让船只能依靠自身动力前行那样,核动力也在海上航行及潜艇技术两方面上都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核能研究者们当时意识到,核能能够提供长时间的能量供应而不需重新加燃料,而那时候船只们已经依靠煤炭和液体燃料行驶了一个多世纪。核能不需要频繁地补充燃料,因此,船只就有可能 “长时间地保持峰速行驶,不再受限于航行半径,在现实中不依靠燃料补给”。像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和探险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这样的船舰,它们能让海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在海外彰显国家实力支持本国的外交政策。
导航及导航技术
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使用的海洋计时器(哈里森一号)。时间约为1735年,英国格林威治Courtesy National Maritime博物馆藏。
导航在海上航行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航海家们已经征服了大海时,海上贸易和战争还仅仅局限在近岸”。古代航海家们,像是腓尼基人和迦勒底人,他们通过观测星星和太阳的方位来确认自己的位置,通过沿着海岸线行驶来确认目的地,利用这两项技术,他们发现了英国的海岸,在非洲之角肆意往来。
中国的指南针/罗盘。
但直到磁罗盘被发明出来,跨洲航海才有了可能。人们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学会了使用天然磁石,并且也有这么一种说法是早期的维京人和罗马人就是利用它来进行航海的,但是最早有记录的使用它是在古代的中国。据记载,在公元800年左右,人们把磁石制成了指南针投入到了陆上战争中使用。中国的罗盘和导航图曾被一位欧洲人描述为“虽然外观非常简陋,但掌握使用方法后却非常实用。”在13世纪的时候,这些技术被传入了欧洲并在随后的数个世纪里,大大提高了欧美国家对于海洋的探索能力。
一个中世纪的浮动罗盘。
但确切地说,罗盘和天文导航在海上定位导航时也仅仅只起到了一半的作用。若想把一个人的坐标精确到经纬度,还需要一个精准的计时器。因此,由约翰·哈里森在18世纪所研发的精密计时器对于世界海军及导航史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有了这个精密计时器,海上行驶中的颠簸及其他环境因素再也不能影响导航,“相比于之前粗略的估算位置而言,导航已经变成了一门精细的艺术。”
『柒』 海洋科学的发展前景
对海洋自然现象或某海区的研究,已普遍地从传统的静态定性描述和简单的因果分析向着动态定量分析发展,重视基础理论、现场实验和功能模拟研究,并以简化和近似的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去反映具体而复杂的自然实体,以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及预测代替对现状的估计。 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海洋科学同邻近学科之间的结合、渗透,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的高度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一些根本性的课题,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长期气候预报、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的物质循环和转化、大洋底的构造以及有关海洋与地球的起源、海洋生命的起源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就业大致方向:
1. 学术或科研机构担任研究助理
2. 博物馆、动物园、正规海洋馆担任行政、技术、研究助理人员
3. 石油公司、环境规划公司、建筑公司就职
4. 环保、生态保育等基金会、社团就职
5. 水质处理、污水处理产业就职(海洋微生物专业而言)
6. 海水淡化、发电等产业就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专业而言)
7. 医院、药厂、医学院研究助理(海洋生物生理专业而言)
8. 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等产业就职(海洋生物商业养殖、鱼类及生物资源专业而言)
9. 渔会、渔船公司就职(海洋资源专业而言)
10. 考上述专业公务员
『捌』 军事海洋技术在现代科学中都有怎样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军事海洋技术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随着海洋卫星、遥测、遥感、激光、光纤、水下电视、声纳、深潜器、饱和潜水等新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对海洋现象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军事海洋技术的研究将逐步趋于远洋、深海,并重点加强水声技术和海底军事利用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军事海洋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环境效应、自主式水下无人智能巡航器技术、海洋信息观测、传输、接收和处理技术、海洋水声技术和海洋遥感遥测技术等。
『玖』 与海洋有关的科技小发明
飞艇,帆船
海洋即“海”和“洋”的总称。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总面积大约为3亿5525万5千平方公里。一般人们将这些占地球很大面积的咸水水域称为“洋”,大陆边缘的水域被称为“海”海洋。少数地球以外的星体也有海洋,一些尚有海洋或冰洋,如卫星土卫六、木卫二,一些行星如火星、金星曾经可能有过海洋或火浆洋。
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大水球”。四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珊瑚海(介于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二战时日本和美国曾在这里激战)、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地中海(在欧洲南部与非洲大陆北部之间,以盛产优质葡萄酒闻名)黄海、东海和日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