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毅力如何创造奇迹
实践证明,所谓强者就是一个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遇挫不挠、遇折不断的人。
不管你是上苍的宠儿,还是人世间的幸运儿,你的一生都不可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有一天不幸叩响了你人生的大门,譬如,你突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突然病魔缠身,突然生意破败,你怎么办?怨天尤人,号啕大哭甚或抛弃生命,那你就是一个弱者。你应该“临危而不惧,遇变而不惊”,应该沉着冷静,不灰心、不气馁,以超然之毅力、坚韧之意志面对困难,接受困难,并战胜困难!
毅力也称意志或坚持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西方有一句谚语:“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来。”安格尔认为:“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这些都说明了毅力的重要性。
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经常应邀去为英国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作如何就业的演讲,因为他在求职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西蒙·福格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工作来到伦敦,决定先到《泰晤士报》碰碰运气。经过充分的准备,他来到了报社总经理办公室。西蒙·福格问总经理:“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谈话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的求职者都会失望地走开。因为总经理的态度表明,报社目前“不可能”录用任何人。而西蒙·福格却不这样想,他还要继续努力!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他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可见,他事先已预感到了自己将被拒绝。“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创造“奇迹”的前提条件。当然,“精致的牌子”是福格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创造,我们从中是否也能悟出某些东西呢?
结果,西蒙·福格被总经理留了下来,从事报社的宣传工作。25年后,他已升至总编的位置。
福格在“什么空缺都没有”的情况下,居然找到了工作,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总编,这正说明了“成功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我们在那些表面上“不可能”的困难面前却步不前,是否就是因为缺少了福格的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毅力呢?
狄更斯认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富兰克林认为:“唯坚忍者始能遂其志。”马克·吐温则认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从这些伟人、名人的格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毅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一天,一位蓬头垢面、愁眉苦脸、油污满手的中年男子,拖着疲乏的脚步,踏进旺角一位著名相士的命相馆。他明显地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这位相士能指点迷津,趋吉避凶。谁知道,相士如此地铁口狠批:
“你的命运,与富贵无缘。我看你还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个打工仔——你是不适宜自我创业的。”
受了这种挫折之上的挫折,大多数人会意志消沉,意兴阑珊。但这位已经50岁的落魄问津者,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造命人”——这位相士的话,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凭着超乎常人的信心与毅力,面对逆境,逆流而上,越挫越勇而终成富豪。
1991年的农历大年初二,在中东炮火弥漫之际,香港维多利亚港举办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烟花汇演。而这次悦目缤纷表演的赞助商“震雄集团”乃一个工业机构,打破了历年来类似汇演被商业机构垄断的传统。
“震雄”的创办人,就是当年那位落魄者、向相士“下马问前程”的中年人蒋震。而蒋震由“霉”至“发”的秘密,就是信心加毅力。
蒋震曾做过苦力,当过开矿工人,甚至有数年的时间漂泊到日本替美军当海外劳工。浑浑噩噩,无固定之职,无隔宿之粮,就这样,蒋震与家人过了数年朝不保夕的生活后,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由邻居介绍进入香港飞机工程公司工作。
这份工作,成了蒋震生命的转折点,他首次接触到机械修理的知识,为日后的工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他边做边学,买了不少关于机器与操作的书,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发展与成功铺路。离开了“港机”之后,蒋震转到一家由美国人开设的飞机零件生产工厂“石利洛”当总管。在这段时间,他不只对机器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更在管理方面上了宝贵的一课。“石利洛”由于未获港府发牌,最终被捷和集团接了手,而蒋震也只好辞职。
1958年,蒋震凭着一点积蓄,与友人谭雄在大堪村成立了一个小型的机械零件加工厂,而“震雄”就是取两人的名字而成的。
过了一年,蒋谭两人开始生产一些吹气机,制造医用的塑胶药水瓶。之后,他们尝试制造吹瓶机,又推出一系列薄膜压出机。
可惜,由于他们资金有限,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的机器很快便受到市场的淘汰。合伙人谭雄见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从此,蒋震便单枪应战,独资经营。
蒋震意志坚强,不为失败所挫,仍然埋头研究吹瓶机的制作与改善。他这个一人帮,无法与上海帮、潮州帮、福建帮和广东帮“挂钩”,孤独地经营,每天花上近20个小时在工厂,很多时候连家也不回。
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进的螺丝直射注塑机,获得中华厂商会第24届工业展览会“最新产品荣誉奖”。
之后,“震雄”不断革新、不断改良它的产品,业务由本港发展到海外各地。1971年,它研制成香港首台全油压增压式四安士螺丝直射塑胶机,备受厂方赞扬,奠定了“震雄”的工业地位。
但是好景不长。1973年,中东爆发了全球灾难性的石油危机。香港的塑胶业首当其冲,单在1973年的8至10月期间,就有77家塑胶厂挨不下去而倒闭。
“震雄”欠下银行200多万债务,被银行逼迫着还款,蒋震与银行交涉,获准将存货与机器出售,按月摊还欠款。
这个时期的蒋震,每日工作20小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个危机。结果,三个月之后,他偿还了100多万的债务。银行见“震雄”信誉良好,便没有进一步追讨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幸存,在经济复苏之后,震雄集团的货物立刻供不应求,它的发展如烟花一般,一飞冲天,光芒璀璨。
现在,震雄集团的机械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它的营业额每年高达1亿元,雇用的员工有1400多名。
蒋震的前半生可谓历尽沧桑,但他认为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基础:“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必须亲身经历过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就是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令蒋震自强不息,去克服和超越那令人窒息的艰苦环境,成为一位工业巨子。
黎淑贤在《名人发达档案》中引述蒋氏的成功之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贯彻始终,每个有心人都会成功的。”这句话,使人想起希尔博士的名言:“所有伟大的领袖……都将他们的成功建筑于‘确切目标’之上。”
蒋震也深感信心与毅力对于创富的重要:“创业精神不分今昔……只要有信心、肯做、勤学,机会自然会来临。”
蒋震毫不犹豫地鼓励“有信心人士”去创业:“当今社会商业活动多,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对增加。因此,在当今社会只要是人才,身怀本领,再加上勤奋和信心,白手兴家的机会就较以前大得多。”
② 为什么说团队精神级创造奇迹
要想成为一个备受公司爱戴的员工,仅仅靠卓越的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企业在强调个人素质的同时,更多的时候强调的是团队精神,要想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一帆风顺,同样也要培养好自己与同事、下属、上司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将成为别人衡量你优秀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进行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
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
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从这场比赛,我们得知了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有人也许会有疑问:有些天才,就是特立独行的,他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相信伟大的成就有时候就需要别具一格。
是的,在个别领域里,也许具有非凡天赋和超人努力的人会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梵·高和爱因斯坦。但是再有才华的人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前人打下的基础,正如牛顿那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特别是在一个企业的团队里,独行狭式的人也是不可能取得长期成功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正是其中的显著代表。
美国航天工业巨子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曾经评价史蒂夫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
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史蒂夫却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势同水火的形式,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闲职。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确实是一个大功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员工们团结一心的话,相信苹果公司是战无不胜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孤立独行,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才华越大,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这样的出类拔萃的老员工,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我们每个员工都应该时时反省自己,不要成为现代企业中的独行侠。那么独行侠式的员工一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拥有比大多数周围同事高的学历或者专业知识,取得过一定成绩,并经常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2.喜欢独来独往,在公司内没有什么朋友,平常话不多,说起话来也充满着骄傲的语气;从来不把工作中打交道的同事放眼里,总是训斥对方。
3.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但绝不容许别人修改,甚至包括领导在内。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用,则更骄傲,如不被采用,则内心愤愤不平,认为其他人的所有意见和计划都是平庸和充满错误的,并不屑一顾,只有自己是正确的。
4.很少与人交流,对别人的意见,不管善意恶意一概不接受,不予理睬。
5.很少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比如会餐、旅游、娱乐等,认为和同事们在一起很无聊。
一旦上述几条中有一条或者几条和你相符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好好总结反省了。企业里最可爱的员工,从不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会主动与同事交流,他们明白:只有把自己优秀的才华与大众的力量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如果想远离于群体,想独立完成事业,实际上等同于是自我毁灭。
从前,某地有一个非常霸道的地主,经常逼迫长工们没日没夜地为他干活。大家为了解放自己,就经常想主意搞罢工运动,但总有少数人为了讨地主欢心而通风报信,结果害得带头闹事的农民不是被暴打一顿,就是抛尸荒野。
有一次,地主又逼迫长工们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上山开荒。在干活的时候,有一位老农非常生气,只好拿杂草出气。当他砍倒杂草旁的荆棘时,发现有一个大蚂蚁窝。老农觉得这个蚂蚁窝很大,于是就告诉了同来的工友。
一个调皮的少年好奇地用镰刀捅破了蚂蚁窝,无数蚂蚁蜂拥而出。这个少年立刻将砍下的杂草和荆棘围成一圈,并点燃了火,风吹火旺,蚂蚁四散逃命,但无论逃到哪方,都被火墙挡住。瞬间,蚂蚁占据的空间在火焰的吞噬下越缩越小,灭顶之灾即将到来。
长工们看着这景象,有的说:“这些蚂蚁就是那些地主和上次出卖我们的人,统统烧死他们。”话音刚落,奇迹发生了,火墙中突然冒出一个黑球,先是拳头大,不断有蚂蚁粘上去,渐渐地变得篮球般大,地上的蚂蚁已全部抱成一团,向烈火滚去,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劈里啪啦,不断有蚂蚁被烧死,但蚂蚁团最终越过火墙滚下山去,躲过了全军覆灭的灾难。
一位老农捧起蚂蚁焦黑的尸体,久久不愿放下,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个小小的昆虫为了整体的生存,竟有那么强烈的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团队精神。如果我们都能像它们一样,或许上次的罢工就成功了,或许就可以消灭那个地主,获得自己的生存权。
在场的所有长工,包括曾经通风报信的人都为之动容。后来,他们凭借强烈的“团队精神”,一鼓作气消灭了那个大地主,解放了自己。
在动物世界里,像蚂蚁那样凭借着团队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的物种还有很多。比如最具有团队精神的狼群。它们相互信赖,彼此忠诚,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在协作中遵循自己铁一般的游戏规则。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狼群能够组成强大的生命和力量核心,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存力、竞争力和战斗力。因此,它们从100多万年的自然变迁中,得以生存并成为兽类中最优秀的种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样在人类社会,个人无法做到的事,由一个团队去做往往能创造奇迹。因此在团队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其他队员紧密合作,把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企业打造成钢铁长城,在市场竞争的风浪中巍然屹立。
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都说明了群体力量的巨大作用。
因此,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成就整个企业,同时也能提升自我。
③ 求一本好一点关于创业的书籍
刚起步的创业者:《创造奇迹:零起步创财富》这本书就是一种机缘。《创造奇迹》——金桥从零起步创造亿万财富的秘密一书汇集了许敬东先生多年来学习、思考、实践、成长、成功的经验,是个人如何修为、如何创业、如何成功,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商业地产运作、连锁经营、融资上市等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实战经典教程。
《韦尔奇24戒律》:本书是第一为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度身打造的管理实用读本,帮助人们最直接地学习和运用韦尔奇的行为要诀和成功的商业战略,它处处传达出战略背后的文化力量,更有助于人司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有个性的管理文化。
④ 综漫创造奇迹1,2,3部全文。
Dear,楼主
很高兴能为你解决问题
你要的文件正在上传中。。。。
如果有什么问题内,
可以追问我容!!!!!
如果满意答案的话,
请采纳答案,谢谢(*^__^*)
那么,祝你看文愉快O(∩_∩)O.......
PS: 点赞不算采纳哦,令请尽快下载.
(附件设置下载金额只针对其他直接下载的童鞋,提问者无需支付财富值)
BY:爱笑的夕夏
⑤ 怎么创造奇迹
十年磨一剑
【出处】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十年磨一剑,创造奇迹要有毅力和信心。
要有挑战自我的精神。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才能看到最好的风景。自己也是人,也可能妥协和和失去信心的时候,能够站起来,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进步和强大。经验上超越,精神上超越,完善自己。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努力会有成功的一天。
要想创造奇迹需要打造一个团队。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走的快,一个人好,要想走的远,走的长,那就要一个团队。在团队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团队要有团队的精神,团队的魂,用一个团队力量,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制定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规章制度,团队的奋斗精神。
要想创造奇迹需要站的高。爱因斯坦说过,我取得的成语,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要想创新,要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
⑥ 关于创造奇迹的故事
☞生命奇迹“朱坚强”2008-06-24
22:58
万兴明老人不停地抚摸着曾经与他生死与共的“朱坚强”。
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副政委荆益平23日上午在抗震救灾指挥所宣称:该院官兵在清理废墟时挖出的一头震后存活36天的猪,22日下午被成都建川博物馆收养。
荆益平介绍说,这头被博物馆取名“朱坚强”的猪,是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12组万兴明家饲养的。万兴明家原本住在半山腰上,“5·12”地震发生后,他家的房子和猪圈都垮塌了,大家都以为猪肯定被砸死了。6月17日下午2时许,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指导员黄杰带领10多名救援人员来到万兴明家帮助清理废墟。当战士把猪圈废墟底层的一块木板掀开的时候,万兴明惊叫起来:“这么多天了,我的猪还活着!”
黄杰说,万兴明家的猪圈有两层,上面是木板阁楼,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炭。房子垮塌,一边的墙也倒下,无数的砖块压在木板上。木板阁楼和地面之间留下半米高的夹缝,使这头猪大难不死。但空间只有半米高,它根本站不起来,更无法走动,只能趴在地上。废墟都刨开后,大家惊讶了,这头原本150公斤的肥猪,瘦得只有50多公斤了,一身都是黑炭。原来,这头猪被压的36天里,全靠吃木炭维持。村民们都说,这真是生命奇迹,算得上创世界纪录了!
“空军官兵挖出在废墟下存活36天生猪”的消息不胫而走,灾区群众和广大网友都为这头地震中坚强活下来的猪而感动,呼吁留住它的性命。有网友说:
“刀下留猪,因为它创造了奇迹。”还有网友建议说:
“猪界的英雄!这头猪应该留着,好好养起来,捐给地震博物馆或动物园,让大家瞻仰一下生命的奇迹!”
猪的主人万兴明回忆说,那天把猪救出来的时候,怕它突然见光不适,又用木板盖住。后来女主人给它喂食,他们看到它“流下两行眼泪水”。万兴明和老伴都认为它好像通人性,很感动,舍不得杀。但也有家里人说,他们只是普通村民,房子也垮了一些,没有办法一直把猪养下去。今后怎么安排这头猪?万兴明也很为难。
成都市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正做汶川大地震展览,听说这头在地震后创造生命奇迹的猪的故事后,非常惊讶,表示有意收留这头猪,一直养在博物馆内,让猪和羊陪伴它,直到终老。猪的主人万兴明22日下午接受了建川博物馆的这个提议。当天,建川博物馆付给万兴明家3008元猪钱,并决定捐1万元资助他家恢复生产生活。建川博物馆承诺一直养着它,直至自然死亡。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同时向挽救这头猪生命的空军官兵表示,“朱坚强”用生命记录了抗震救灾,他们一定善待这头令人感动的猪。22日晚8时,“朱坚强”被送到建川博物馆安顿。博物馆还带回了它原来的猪槽,用来给它喂食。
望着“朱坚强”,村民们都投去敬佩的目光。
⑦ 怎样创造奇迹
创造奇迹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就是他们不同常人的人内格魅力,他们的忍耐,容坚毅。
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最重要的。
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先生,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 老师回答道:“做事,认真做事,坚持做事,就会创造奇迹。” 凡夫问道:“这是为什么?”
老师回答道:“你现在为我烧火煮饭,等饭煮熟了,我就告诉你为什么?” 于是凡夫就为老师做饭,不久饭就煮熟了。 老师问道:“你刚才是怎样煮熟饭的呢?”
凡夫回答道:“我就这样反复不断地添柴加火,顺其自然就煮熟饭了。” 老师说道:“你开始做饭的时候,是生米;你反复不断地添柴加火,就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凡夫感叹道:“原来创造奇迹并不神秘呀!” 做,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
⑧ 如何创造奇迹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