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二维码的发明者说明

二维码的发明者说明

发布时间:2021-07-17 12:44:40

1. 二维码谁发明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

2. 二维码是谁最先发明的

[cp]本人王宏伟,是2005年股权改革方案的首创者。2010年被请当众发明了二维码及手机扫描回二维码手机购物支付,行答车记录仪,热粘接塑胶水管及电热熔粘接器,无线wifi实现手机上网等许多项新发明。相关荣誉证书正在找相关部门补发。尤其二维码本人是一次性从外观轮廓形状,内在复杂区分图块及手机扫描点的选取变化,二维码的发明起名等最为详细。发明时对本人发明署名权和相关发明权益做出约定。任何未支付报酬使用二维码营利和混淆二维码发明人名称都是对本人权益地侵犯。特此正告![/cp]

3. 为什么有了二维码,二维码的由来,二维码的创造者是谁

1、、二维码创造发明者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2、有二维码的原因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

3、二维码的好处

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4、二维码的缺点

扫描二维码有时候会刷出一条链接,提示下载软件,而有的软件可能藏有病毒。其中一部分病毒下载安装后会对手机、平板电脑造成影响;还有部分病毒则是犯罪分子伪装成应用的吸费木马,一旦下载就会导致手机自动发送信息并扣取大量话费。

(3)二维码的发明者说明扩展阅读:

二维码的应用:

1、二维码印章

二维码不单只有商业用途,对于个人同样也有实现展示与推广的作用。

例如画家,可在自己的作品上加印二维码,关于创作过程、出版画册、举办画展等信息就能一目了然;假如是演艺明星,在宣传上加印二维码,粉丝就能欣赏到该明星的所有作品和照片,还能发布自己的最新资讯!

2、婚礼应用

传统的婚礼要大派请柬,2013年的婚礼只用发一张二维码即可。传统的婚礼现场来宾只能围观,不能互动。二维码请柬,用手机扫描之后,手机自动跳入新郎和新娘的空间,不仅看到婚礼的各项信息,而且能看到新郎和新娘的结婚照,还能留言评论收藏。

3、票务销售

传统票务系统升级为电子票务系统的商家和代理商,为合作者提供了从网络电商平台搭建、软硬件集成开发、开放接口、维护等全系统的方案,建立的电商平台直接接入各种网银平台,用户在线支付完成后,凭得到的电子凭证或票据即可到此电商平台的对应实体商家消费,无需排队、无需等待、无需繁琐验证。

4、表单应用

公文表单、商业表单、进出口报单、舱单等资料之传送交换,减少人工重覆输入表单资料,避免人为错误,降低人力成本。

5、保密应用

商业情报、经济情报、政治情报、军事情报、私人情报等机密资料之加密及传递。

4. 二维码是谁发明的

日本Denso Wave公司腾弘原。

在二维码发明20周年之际,欧洲专利局甚至将2014“欧洲发明大奖”隆重颁发给腾弘原。

创始人腾弘原从发明之初就一直不看好二维码能够被社会广泛应用。DensoWave公司尽管拥有二维码技术的专利权,但并没有考虑过向全社会收费或出售专利。

DensoWave想做的,仅仅是向企业用户推广日本电装内部的二维码管理体系,以此收取一些费用。甚至在2014年,腾弘原在领取欧洲专利局的大奖时还语出惊人,认为“二维码最多还有10年寿命”。

如今,二维码官方网站(QR code.com)还是由Denso Wave公司运营,设有中、英、日、韩四个语言版本。根据该网站介绍,Denso Wave公司依然有帮企业客户定制二维码的收费服务,但对普通人日常扫码使用的二维码技术不收取专利费。

(4)二维码的发明者说明扩展阅读;

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被读类和主读类两大类。

1、被读类业务

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具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

用户使用时,通过设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

2、主读类业务

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客户端,使用手机拍摄并识别媒体、报纸等上面印刷的二维码图片,获取二维码所存储内容并触发相关应用。用户利用手机,拍摄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维码图像,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解码后触发手机上网、名片识读、拨打电话等多种关联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人发明了二维码,可是赚大钱的却是中国人

网络——二维码

5. 二维码谁发明的

二维码是由留美华人王寅敬(音)博士发明的PDF417码改进而来并广泛应用的。最佳答案是错误的。

6. 二维码发展历史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已完成了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码制的符号标准。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成立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SC31),已制定了QR
Code的国际标准(ISO/IEC
18004:2000《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技术规范—QR码》),起草了PDF417、Code
16K、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维码的ISO/IEC标准草案。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
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Code、Data
Matrix、Maxi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对二维码这一新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二维码的研发。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7. 二维码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8. 二维码是什么原理 二维码是谁发明的

二维码 ,又称二维条码条形码技术发展简史 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形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
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 -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 军用条形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的条形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
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
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形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
从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形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形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叉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
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形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接着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系统的码制。到目前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及一些出口企业,把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一些行业如图书、邮电、物资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已开始使用条形码技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40年代、研究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普及于80年代的条码与条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正风靡世界。 条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未来学家称之为“计算机文化”。
90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计算机市场的“身份证”,使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 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象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条纽带,一经与EDI系统相联,便形成多项、多元的信息网,各种商品的相关信息犹如投入了一个无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动导向传送机构,流向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

9. 二维码是谁发明的,有什么作用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已完成了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码制的符号标准。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成立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SC31),已制定了QR Code的国际标准(ISO/IEC 18004:2000《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技术规范—QR码》),起草了PDF417、Code 16K、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维码的ISO/IEC标准草案。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
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Code、Data Matrix、Maxi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对二维码这一新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二维码的研发。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信息获取(名片、地图、WIFI密码、资料)
●网站跳转(跳转到微博、手机网站、网站)
●广告推送(用户扫码,直接浏览商家推送的视频、音频广告)
●手机电商(用户扫码、手机直接购物下单)
●防伪溯源(用户扫码、即可查看生产地;同时后台可以获取最终消费地)
●优惠促销(用户扫码,下载电子优惠券,抽奖)
●会员管理(用户手机上获取电子会员信息、VIP服务)
●手机支付(扫描商品二维码,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手机端通道完成支付)

阅读全文

与二维码的发明者说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