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农村水井发明

农村水井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17 08:18:48

⑴ 半坡人的井的发明

对于人类来说,井的发明无疑是一件大事!“自从发明了打井,人类就可以在远内离地表水源的地容方居住,不仅大大地开扩了活动范围,而且改善了人类的饮食卫生条件。”[4](P216)对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来说,他们虽然发明了井,但他们的井不仅是“选择了低洼处开挖的”,而且这低洼处“原先可能是一个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锅底形水坑,人们取用坑中的水。当坑内水枯竭时,就在坑内挖一竖井。”[4](P217)由于河姆渡人的井是“选择了低洼处开挖的”,且井底距当时井口地表约1.35米(这口井的深度显然不能和发现于河北邯郸涧沟的两口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相比,因为那两口水井的深度已达7米之多),这说明井所在的地下水位是很高的,井应在近地表水源的河流或湖、沼附近。如果说井的位置是在远离地表水源的地方,那么井所在的地下水位就不会太高,而井只有 1.35米深就能见到水是不可想象的。

⑵ 农村的井水怎么来的

靠近地面的一些地方,在疏散的土石堆积物中,有很多的大孔隙,能够让地面水渗透下去。当水向下渗透到一定的深度时,终究会碰到不透水的岩层把它阻挡住,这时水就在不透水的岩层上面聚集起,这种水被称之为潜水。

那些挖得不太深的井,所得到的水,多半为潜水。该类水井的水质受地表水质影响较大,也容易受污染。

还有一些井在凿井时穿过了上边的不透水岩层,得到储存在不透水层下面的地下水,这种水井水源丰富,水质较高。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层岩性结构。人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井型。

中国民间长期习用的是圆形筒井。直径多为1~2米﹐深度一般为数米到20~30米﹐施工时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这种井只宜于开采浅层地下水。

(2)农村水井发明扩展阅读:

地下水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雨季的降水,被吸收到地下储存起来,等到了旱季,再补充到河流湖泊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在旱季的流量往往主要由地下水的排出来维持。

地下水位的深浅对土壤、植被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地下水位过浅会造成土壤沼泽化,在干旱地区还会引起土壤盐渍化。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过深,则使植被枯萎,土壤砂化。

表面上看起来,井水取用后,周围又不断有地下水补充进来,井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并非如此,持续不断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导致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等严重后果。因此地下水不能无限制开发。

⑶ 中国古代水井的发展

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中国传说是伯益发明了井。远古时代即有水井,《易经》记“改邑不改井”。孔颖达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在西元前721年,伊朗有坎儿井。文震亨的《长物志�6�1凿井》介绍了当时凿井、用水以及供井神的情况:“泉井水味浊,不可供烹煮;然浇花洗竹,涤砚拭几,俱不可缺。凿井须于竹树下,深见泉脉,上置轱辘引汲,不则盖一小亭覆之。石栏古号‘银床’,取旧制最大而有古朴者置其上。井有神,井旁可置顽石,凿一小龛,遇岁时奠以清泉一杯,亦自有致”。吴地信仰井神,称“并泉童子”。

⑷ 水井谁发明的

我国水井的发明,史称“黄帝穿井”,又说是夏代的“伯益作井”。饮水思源,追根究底,其实我国的水井并不是一朝一夕由哪一位圣人发明的,它是由距今6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先民所首先发明的,并且是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验积累的结果。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大量水井出现,它们主要发现于长江下游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因地下水位高,故发现的水井,大多为深不过3米,直径不过1米的浅小直筒形水井。形制有木构方形浅井、圆形或椭圆形浅井,竹箍苇编浅井和木筒浅井。 1.木构方形浅井:发现于河姆渡遗址第2文化层,该井①是由200余根桩木、长圆木等组成的,分内外两部分。外围残存28根直径5厘米左右的桩木,组成一圈直径6米的圆形栅栏桩,栅栏桩内原为锅底形浅水坑,近中央是一个边长约2米的方形竖井。竖井四壁有密集的桩木护围,其内侧又各用1根带榫头或卯眼的粗圆木或半圆木,互相构成一个方框支撑四壁桩木,在上部用16根长196厘米至260厘米、直径15厘米至18厘米的圆木,组成了一个近似方形的平面,用以加固井口和井壁,井深1.35米。

⑸ 用手压的压水井谁发明的

中国宋代的老百姓发明的。压水井是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它是铸铁造,底部是一个水泥式的垒块,井头是出水口,后粗前细,尾部是和井心连在一起的压手柄,约有二三十公分长。

经常使用,使其变得较为明亮,井心中是块引水皮,靠的就是这块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将地下水压引上来。



(5)农村水井发明扩展阅读:

压水井的工作原理

我们用的压水井,上面有一个活塞,下面有一个阀门,这个活塞和阀门都是一个单向阀,使空气往上走而不往下走,活塞往上走时,阀门开启,可以将下面管子里的空气抽到上面空腔来,活塞往下走时,阀门关闭,空气从活塞边上冒出来,如此循环将下面管子里抽成真空。

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抽上来了,但有时密封不好,活塞往上走时外面的空气会漏进去,活塞往下走时,空腔的空气也可能从阀门出漏进下面的管子里,这样就很难将管子抽空,由于水有一定的密封作用,加上水后密封效果提高,很快就能抽上水来,引水的作用就是密封。

⑹ 井盖是怎么发明的

人类在古代就发明了水井,为了防止人掉到井里,就盖上个盖子,这就是井盖。水井有方有圆,后来发现圆形的水井挖起来简单,圆形的井盖也省材料,比较好搬运,放在地上滚就可以。圆形的井盖还有个好处,就是怎么也不会漏下去,圆形的井盖从任意角度都不会掉进井里,所以井盖就设计成圆形。

⑺ 是谁第一个挖出来的水井他怎么做到的

大多数古代人饮用水的方式是直接弯腰过溪流和喷泉,或者把水握在手中,完全饮用到大自然中。 后来,为了保存和携带饮用水,古人尝试用一些水密的天然物品作为简单的容器,如动物头骨、植物大叶、贻贝壳等。 后来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时,石制的杯子、碗等酒具就出现了。 井是谁发明的? 夏商时期,古人开始重视饮用水,“泉水”是他们最推崇的饮用水之一。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大连旅顺海军师营龙银泉建造了中国第一套供水设施,开创了近代中国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 1881年,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 19世纪以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污染。水中的微生物引起各种传染病和瘟疫,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后来发现氯可以消毒供水。 1902年,比利时开始用氯消毒供水,有效地阻止了传染病的流行。

⑻ 水井是怎样发明的

地表水是无意之中发明的

⑼ 井是中国发明的吗是什么朝代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我国水井的发明,史称“黄帝穿井”,又说是夏代的“伯益作井”。饮水思源,追根内究底,其实我国的容水井并不是一朝一夕由哪一位圣人发明的,它是由距今6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先民所首先发明的,并且是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验积累的结果。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大量水井出现,它们主要发现于长江下游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因地下水位高,故发现的水井,大多为深不过3米,直径不过1米的浅小直筒形水井。形制有木构方形浅井、圆形或椭圆形浅井,竹箍苇编浅井和木筒浅井。 1.木构方形浅井:发现于河姆渡遗址第2文化层,该井①是由200余根桩木、长圆木等组成的,分内外两部分。外围残存28根直径5厘米左右的桩木,组成一圈直径6米的圆形栅栏桩,栅栏桩内原为锅底形浅水坑,近中央是一个边长约2米的方形竖井。竖井四壁有密集的桩木护围,其内侧又各用1根带榫头或卯眼的粗圆木或半圆木,互相构成一个方框支撑四壁桩木,在上部用16根长196厘米至260厘米、直径15厘米至18厘米的圆木,组成了一个近似方形的平面,用以加固井口和井壁,井深1.35米。

⑽ 压水井是谁发明的

中国宋代的老百姓

这个样子: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1%B9%CB%AE%BE%AE&in=24522&cl=2&cm=1&sc=0&lm=-1&pn=13&rn=1&di=1762776608&ln=72

压水井是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它是铸铁造,底部是一个水泥式的垒块,井头是出水口,后粗前细,尾部是和井心连在一起的压手柄,约有二三十公分长,经常使用,使其变得较为明亮,井心中是块引水皮,靠的就是这块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将地下水压引上来。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100403301.html

阅读全文

与农村水井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