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当代青少年创造力的数据
学生就是要“学会生” 2006-01-13 22:27:37
大 中 小
“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每一个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学生”二字最根本的含义就是学会生存和发展。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一个“生”字自然应该理解为求知与创新,因为不求知无以创新,不创新无以生存。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学生,生生不息,人类才有希望。 学生就是要“学会生”●孙云晓 一架小型飞机遭遇罕见的沙尘暴,坠落在茫茫沙漠之中,机身已经撞坏了,机上幸存的人们危在旦夕。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心,他们与外界失去了任何联系,谁也不可能走出这死亡地带,而机上残存的水和食物仅能维持几天。时间一点点过去,死神在一步步逼近。 2005年的五一长假期间,我在欣赏美国电影《凤凰劫》时,被这突然袭来的灾难情节紧紧地揪住了心。这是一群在沙漠中寻找石油的工人,在他们奉命撤离时,却意外陷入绝境。 令人惊奇的是,一位偶然加入该群体的工人提出一个大胆设想。他说:“咱们造一架飞机吧!机身撞烂了,可以用机尾当机身,照样可以飞起来,这是咱们脱险的唯一希望!” 大家全愣住了,连那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不相信会成功。的确,那位造飞机的倡议者只造过玩具飞机,谁敢相信他呢?但是,一位宁死也要走出沙漠的工人说:“人总要有点希望才能活下去!”他充满哲理的话语激起了大家绝地求生的勇气和信念,他们开始造飞机。尽管很多人将信将疑,可这架机尾改做机身的飞机,最终还是载着他们脱离了险境…… 观众们都明白,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然而都被深深地感染了,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哲理——人生活在希望中,而希望在创造中。这绝非虚构的道理,这是无数生命奇迹的启示。 我从这部电影和这个哲理,想到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我愿与大家讨论一个最普遍又是最深刻的问题:什么是学生?什么是学习?我们该引导学生怎样学习? 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父母最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华人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是全球都公认的事实。实际上,这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或者说是用某些既定标准考量的结果。若不信,请看:在一些有关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国际比赛中,中国一流中小学派出的选手,参赛成绩差不多总是名落孙山。因此,《中国青年报》曾发出惊呼:“中国学生的想像力哪儿去了?” 不久前,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在全国10个省市对373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中小学生学习的大型调查。我直接参与了那次调查,至今清楚地记得调查的结果: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已经够少的了!)初中生和高中生居然仅占5.7%和2.9%!进一步分析,调查者发现,“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小学生占34.8%,初中生占48.8%,高中生占42.8%。可是,“知道也不举手”者中,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14.5%,高中生竟占33.8%!为什么年龄越高越不敢或不愿提问题了呢?专家们认为,年龄越大的学生越怕回答失误丢面子,他们为了“面子”而选择沉默。 更值得关注的一组数据是,在表示“喜欢学习”的学生中,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占10.7%,而高中生最低,仅为4.3%!我们同时还发现,小学生以“考大学”为学习目的的人数比例(14%)竟然超过了初中生(8.3%)和高中生(11.1%)。我们在另一项调查中发现,6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扭曲的,而扭曲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过大的学习压力。 一个是厌倦学习,一个是不敢质疑,这两大问题成为当代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大障碍,并有可能对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 知道吗?最近30年人类积累的知识,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未来两年产生的信息量将比过去一万年还多 这些惊人的数据出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之口。2005年4月21日下午,在中央党校礼堂,我亲耳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激情演讲。他介绍说,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之快,已经达到每秒130万亿次,并可能达到每秒300万亿次!在谈到对策时,他讲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创新”和“自主创新”。 我一边听一边想,人类生存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学习的理念与方式也必须来一场革命!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即《学习:内在的财富》值得格外关注,因为它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教育战略。该报告最核心的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四大支柱”,而终身学习应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的基础上。 对于教师与父母来说,应当怎么做呢?毫无疑问,从观念到行为都需要发生一些变化。 第一,要使我们的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每一个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因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二,乐学是万善之源。为此,“同学业失败现象作斗争应被视为社会的紧迫需要”。“学校应能对每个学生的潜力形成一个正确的看法”,把“尊重个人的多样化和特性”当做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教育系统本身不应导致出现排斥现象”,“成功的基础教育能够激起继续学习的欲望”。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身成为‘科学之友’”。 第三,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并不断提高运用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第四,人才的概念从资格转向能力,即综合素质远比学历、职称等资格重要。“能力则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而这些“的确不一定是持有最高文凭的人独具的能力”。 第五,培养健康人格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根本使命。因此,应当警惕“世界因技术发展而非人化”。“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教育的基本原则,“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第六,学校与家庭应当建立起密切而牢固的合作关系。“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并在这方面负责情感和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准则的传授”。“家长与教师之间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儿童的协调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 试想一下,有什么人会不喜欢上述的教育?在这样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并且活力无限的教育中,怎么会有厌学者?怎么会有失败者?因为它激发出了人的认知需要,即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恰恰是每个人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充满创造力的学校,究其原因,就是不断给学生提供机会。1999年,该校一批学生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研究。机会自然难得,矛盾也接踵而来。由于研究需要的时间长,与期末考试发生了冲突。让学生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刘彭芝校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果断地宣布:“既然全力以赴攻科研对你们成长更为有利,那就搬到郊外的实验室去吧。课不用上了!期末考试免了!”这一个决定解放了学生,并被以后的事实证明其意义非同寻常。后来,这些学生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多名学生考入剑桥、耶鲁、清华、哥伦比亚等著名大学,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 我想起江西九江陈忠教授的话:“学生学生,是要学会生,不是学会死啊!”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学生”二字最根本的含义就是学会生存和发展。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一个“生”字自然应该理解为求知与创新,因为不求知无以创新,不创新无以生存。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学生,生生不息,人类才有希望。
『贰』 佰草集去年通过“寻美中国,发现中国美”得了哪些奖
去年佰草集凭借“寻美中国,发现中国美”营销案例获得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最佳网络整合营销案例奖。 给他们做数字营销的是武汉国信映盛,这次的案例武汉国信映盛通过策略为主导,凭借创意、设计、平台、内容、执行、资源优势进行营销矩阵化的解决方案,从佰草集案例获奖得到了成功。
『叁』 请问哪个瞬间让你们发现中国变强大了
国庆阅兵时
『肆』 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144,这是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排行
在经历了众多的艰难险阻之后,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人们已经从当初的一天饿三顿到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好喝好的状态,在不缺吃喝之后中国也是在飞快的发展,人们也是有了很多新颖的想法并在努力的去实现它。
因为他们的教育非常好,所以他们的人民真的非常的具有创造力,而在中国,人们不仅有创造力更有执行力,所以我们祖国在全球的创新指数排名才会上升的那么快,所以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排名,但是仍然需要努力,希望以后祖国能够变得更加的强大。
『伍』 你从什么方面发现中国比以前更发达、更强大了,正在为世界做出贡献
现在是国富了。很有财富。很有实力。可以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科技发展。海水深潜。大飞机制造。热核聚变研究。航天科技发展。
『陆』 2020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全球14名,这说明了哪些问题
我觉得说明我们中国越来越发展。人民更注重有质量的发展。人们的钱包鼓了起来,想要更加有质量的生活。所以他们才会有哪些比较创新的想法。只有日子过好了才会有创造力。因为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话。人们想的就只是挣钱。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变好了。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如果还能加上创造的能力。相信我们一定就能为世界第一了。
『柒』 为何说:可怕的不是中国,是中国人无穷的创造力
随着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停的发展,和我们现在各位小伙伴们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在提高,我们现在许多小伙伴们的生活要是和从前相比较起来来说的话,那改变可不是一点。
小伙伴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很强劲和很快速的,所以这就让许多其他国家地区的人们开始对我们中国感到好奇,了解过后才发现我们中国人们的创造力竟然如此惊人,在许多国家看来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都被我们中国发明和创造出来了,并且我们中国是从不轻易放弃的,所以一个又一个令人惊讶的创造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可想而知我们中国人的创造力有多强。
『捌』 最有创造力的名人有谁
袁隆平
『玖』 有哪些说明中国伟大创造力的例子
1、舵
舵,从舟,它声。本义:船尾用以控制行向的装置。单提“舵”字,默认一般指船舵,如把舵(掌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车舵(汽车驾驶时控制方向的装置)”和“机舵(应用偏航运动原理制作的飞机末尾部分的附着有纹摺的,或可活动的辅助机翼,在飞行时用来控制其水平动向)”。
“船舵”,附设于船体外,利用船舶航行时作用于舵叶上的流体动力而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通常由舵叶和舵杆组成。船舵是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一般位于船尾,又称船尾舵,它是中国造船技术方面的一项重大发明。
2、厕纸
在中国没有先进的造纸术的时候,古代人用厕筹来解决这一问题。称“厕简”。古代上厕,不用纸而用厕筹。筹为木或竹削成的小片。用毕后以水涤尽,以备下次再用。贵族之家,以锦襄盛筹,以备取用。纸张发明后,因价格较昂,仍用竹木筹。
或曰此俗传自古代印度,故中国寺院中皆沿袭之。《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转亏本性。虽以杨愔为宰辅,使进厕筹。”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
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明陶宗仪《辍耕录。厕筹》:“今寺观削木为筹,置溷圊中,名曰厕筹。”
3、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纪换马的唯一手段是“项前肚带换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因为皮带勒在喉部,意味着马一旦使出最大力气就会立即窒息死亡。
我国发明的马胸带换具克服了这一缺点。我国的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换具遗物。
4、火药
顾名思义,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剧烈燃烧的药剂。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5、降落伞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许多人都知道达芬奇留下了降落伞的草图,这标志着欧洲人最初产生制造降落伞提法的时间。但是远在达芬奇1500年前,中国人已经发明了降落伞,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它。
何以为证?我们可以从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找到最早的文学记载,此书完成于公元前90年。他是把降落伞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这一事实,证明了降落伞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中国人在中世纪使用降落伞的例子,叙述了1192年在广州亲眼目睹的一些事情。那时候云集了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曾亲自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法国人西蒙在《历史性的关系》一书中也说过,他曾亲眼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表演杂技。
中国确实是发明降落伞的国家,用伞当作降落伞是其古老的传统!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拾』 发现中国好项目中设置的那些奖项靠谱吗
中国好项目会不会让“草根”变成“草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