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插秧机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原江苏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插秧机课题主持人、第一架水稻插秧机发明者
——(非营养钵的)活苗移植机创始人、
现年83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杨国。
⑵ 中国插秧机的发明者是谁
原江苏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插秧机课题主持人、第一架水稻插秧机发明者——(非营养钵的)活苗移植机创始人、现年83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杨国。
⑶ 水稻插秧种植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水稻在长江流域有800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这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明该发明来源于中国
⑷ 那个发明家发明了稻谷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http://zonghe.lsznk.com/sjwk/nml/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⑸ 袁隆平是如何发明出杂交水稻的
杂交抄水稻并没有在全国地区进行推袭广。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全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农财网数据,杂交籼稻种植面积约2亿亩,杂交率约67%,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属于杂交稻。2014—2017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规稻,顺序为龙粳31、中嘉早17、宁粳4号。杂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发明的。三系育种完善杂交育种技术是新城长友发明的。野败植株的发现者是冯克珊和李必湖。第一个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个成功的三系组合的是颜龙安,第一个恢复系是张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发明的。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杂交水稻的品种是谢华安培育的。 海水稻(耐盐碱稻)是陈日胜培育出来的。
⑹ 发明一种水稻栽培方法,专利号201410123210,x
[发明公布]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申请公布号:CN103828668A
申请公布日:2014.06.04
申请号内:201410123210X
申请日:2014.03.28
申请人:容张兴海
发明人:张兴海
分类号:A01G16/00(2006.01)I 全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育秧,得到秧苗;设定多个种植行;其中,在每个种植行中,包括多个由3个种植穴组
成并依次排布的种植组;在每个种植组中,3个种植穴为顶点并定位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相邻的两个种植行中的所有种植组均错
开设置;在每个种植穴中,栽种秧苗。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水稻栽培方法,相邻两个种植行中的所有种植组均是错开设置的,这样,即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秧苗被邻
近的秧苗阻挡进而不能充分接受光照或通气不畅的缺陷,所有种植组中的秧苗均错开,进而利于通风以及接受充分的光照,使得所有株苗健康生长并更好的进行光合
作用,从而使得水稻的产量提高
⑺ 水稻收割机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世界上的水稻收割机在19世纪50年代就被研制出来了。在中国相对来说比较晚一些吧,应该在70年代。最初制造水稻收割机的,可能是江苏省吧。
⑻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
6、 自信,从自卑中破茧而出
冰心曾有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而我,却要说:自信的帆,世人只惊讶它乘风破浪的风姿,而当初的舵手原本从自卑中脱胎换骨,没有苦苦搏击风浪的训练,何来今日的自信?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而自信这朵争奇斗艳的花儿浸染了挑战自卑的苦水,而自信这柄刺破长空的剑浸染了战胜自卑的抗争之血泪.
古代演说家斯德哥尔摩在公众面前总是滔滔不绝,谈古论今,十分潇洒,十分自信.可很少有人知道这多自信自强的花曾经是多么自卑,因为当初的他竟然口吃,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心智明朗的他痛感口吃之苦,下定决心战胜口吃这一致命弱点.于是他拿出自信的勇气,以坚强的信念为依托,口中含石,刻苦训练,终于迎来了演讲台上的自信与潇洒.
如果你不熟悉斯德哥尔摩,相信你一定熟悉李阳——也是一位从自卑中找到自信的强者.
今日的李扬说一口流利的疯狂英语,他往来穿梭于各大名校,各个国家,为上万人讲解疯狂英语的要领,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同样,他的自信也不是天生,而是由自卑激出强大的战斗力,勇于克服,勇于面对困境,相信大家都已熟知李扬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发奋自强最终成为现在自信潇洒的演说者的事迹,所以不再赘述.
这儿人的自信都生于自卑中,他们原本自卑,为什么会成为自信的人呢?因为是自身弱点让他们深感自卑,深深痛苦,最终无法承受这份痛楚所以痛下决心,冲破弱点,突破自卑之茧,飞向自信的天空.自信本是生于自卑中.
最自卑的人往往成为最自信的人,看似有悖常理,却是一般规律,就像最失败的人往往成为最成功的人,二者本质一样.其实这就明白无误地提醒我们:处于自卑中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坚信自己能成为最自信的人.因为自卑能激发出更大的战斗力与奋斗热情.那么聪明的你何必苦恼于困境,何不利用这份力量成为最自信的人呢?
自信,是一只高飞的蝴蝶,在太阳的光芒下,它的双翅闪着夺目的光彩,可是奇怪的是,它的家却名叫“自卑”.
⑼ 是谁发明了水稻栽培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版余姚河权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⑽ 秧马这种水稻插秧工具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秧马,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
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时发明,尚无定论。北宋开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骑坐其腹以枣木或榆木制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于船背。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并安排实物进行示范表演。当时,在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均有秧马使用。元代以后,继续不绝,各种式样的秧船,皆从秧马演化而来
。宋代苏轼《秧马歌序》:“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宋楼寿《耕织图.插秧》诗:“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韵》:“木龙漫吼江头月,秧马犹沉屋角烟。”木龙,指龙骨水车。清陆士仪《思辨录》:“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