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牙签是谁发明的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体积细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为灰烬,因此它的地位低微,历史上也确实很少留下关于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汉末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牙签了。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将筷子与牙签同样视为是中国人的发明品。因为一般人以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品,那么与它相关的用品牙签,也理所当然地同时被发明出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认为它可能与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传授卫生有关。牙签与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于是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教授了卫生课。他说:“汝等用树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释迦牟尼当时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顺便教导弟子们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劳苦大众,在早上仍会以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与此传说有关。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经懂得用树枝或木片,当作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消除口臭的秘诀,随着到访的佛教僧人传入了中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了“杨枝”。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
㈡ 第一个牙刷是谁发明的
明朝孝宗皇帝。
据美国人记载:1498年一个新的世纪就要出现在人类的地平线版上的时候,中权国的皇帝发明了牙刷。一查纪元表,1498年是明孝宗治下就是说,是明朝孝宗皇帝发明了牙刷,牙刷是用猪鬃镶嵌在骨头上制成的。
一直到了19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开始制造合成纤维(尼龙),用尼龙做刷毛的新一代牙刷才开始诞生。
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一支能用上两个星期。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还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盐水、细砂、树枝来清理牙齿。将一端捣碎,做成刷状,用来清理牙缝及刷牙。
中国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数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㈢ 刷牙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牙刷的历史
大约在年,英国的威廉·阿迪斯因为煽动骚乱,被监禁在新盖特监狱的一间牢房里。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用一小块布擦牙齿。从古代起人们就是这样擦的。突然,阿迪斯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主意:在吃肉留下的一块骨头上钻一些小孔,再向看守要几根硬的猪鬃,把它们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小孔中去。就这样,阿迪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
实际上,我国用牙刷的历史最早。在辽代应历九年(公元959年)的古墓中,已发现两排八孔的牙刷。不过,现代牙刷还是从阿迪斯的发明起步的。
刷牙技术要点:
1)辨认菌斑的附着部位:这是取得刷牙效果非常重要的环节。菌斑显示则是辨认菌斑的可靠方法。
2)刷毛紧贴牙面:口腔的解剖结构复杂,凹凸不平的区域较多,尤其是牙齿的邻接面和最后部磨牙的远中面,是最易堆积菌斑的部位。对其磨牙远中邻面刷洗时,从一个方向或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尽量把刷毛伸进并与牙面紧贴,才可能对它作清刷。
3)牙刷头的动作:口腔结构较复杂,仅用一种刷牙方法,一个刷牙动作,是难以去净口内菌斑的。人们刷牙时,牙刷头的基本动作有纵向、横向、旋转和颤动四种,以完成刷牙过程。
4)顺序
上述各种刷牙方法,在熟练的基础上也可以综合起来,例如先作水平颤动法,然后要作几下垂直颤动法,择其优点,保持口腔卫生。
㈣ 谁发明了牙刷和牙膏
他是1770年因犯煽动骚乱罪而被伦敦当局逮捕,随后又被投入臭名昭著的新门监狱。他和大多数囚犯不同,善于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一天清晨,他正按通常的方式用小布片擦洗自己的牙齿,一个念头突然闯进了他的脑海:假如用一把小刷子来刷牙齿,是不是比用布擦牙齿更方便也更有效呢?吃晚饭时,他将一根肉骨头偷偷装入口袋带回自己的囚室,又向一个挺友好的看守要了一些猪鬃。这天夜里,他把骨头磨成一根细棒,在上面钻了些小孔,然后将猪鬃一束束地插进小孔,并将它们修剪整齐。就这样,世界上的第一把牙刷在监狱里诞生了!离开监狱后,艾利斯办起了自己的牙刷厂。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人们都愿意用牙刷来代替原先的小布片。自从艾利斯发明的牙刷问世以来的一百多年,西方人都是用牙粉刷牙。他们先用牙刷在一个小瓷罐里蘸些牙粉,然后再放进嘴里。虽然牙粉的发明使用进步多了,但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牙医华盛顿·谢菲尔德觉得这种刷牙方法不够卫生,他看到有些食物已经采用金属软管包装了,只要轻轻一挤食物就出来了,于是他决定制造一种管装牙膏,取代原来的罐装牙粉。1892年,谢菲尔德医生牌管装牙膏刚一问世,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华盛顿·谢菲尔德又发明了许多金属软管产品。
㈤ 中国牙粉是谁发明的
在牙膏出现前, 牙粉是人们最常用的牙齿清洁剂。古代为了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在使用各种工具揩齿刷牙的同时, 还配以各种洁牙剂, 最常见的是盐, 即牙粉的前身。宋代, 出现了“牙粉行”, 专门出售中药配制的牙粉, 牙粉已经成为社会商品, 牙膏与牙粉的区别,主要是形态上的区别,一个是粉状,一个是膏状,其主要的起效成分基本相同。
对于口腔保健, 西周《礼记》就记载有“鸡初鸣,咸盥漱”。古代为了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在使用各种工具揩齿刷牙的同时, 还配以各种洁牙剂, 最常见的是盐, 即牙粉的前身。宋代, 出现了“牙粉行”, 专门出售中药配制的牙粉, 牙粉已经成为社会商品, 反映了当时牙粉制售的专业化和应用的普及程度。明朝曾采用七种中草药制成牙粉供宫廷中达官贵人护牙洁齿之用。
一直到了18世纪, 英国才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 牙粉才在西方成为一种商品。我国在20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生产牙粉,最早出现的是“地球”牌、“老火车”牌牙粉。当时的牙粉主要采用碳酸钙、滑石粉和碳酸镁等为主要原料。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与牙粉相比,牙膏中多添加了保湿剂和增稠剂,使其可以以膏体的形式储存,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牙膏出现后便迅速取代了牙粉。(出自:《中国牙膏工业发展史》,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2006-07)
㈥ 口腔活动义齿发明人
哲学:劳动人民发明
㈦ 牙膏的发明者是谁
牙膏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具体发明人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
洁齿品的使用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希腊人、罗马人、希伯莱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洁牙剂的记载,早期的洁齿品主要是白垩土、动物骨粉、浮石甚至铜绿,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使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制成牙粉。用食盐刷牙和盐水漱口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使用。
到了十八世纪,英国首先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这时牙粉才成为了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发明了金属软管,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适的包装,这导致了一些商品形态的改革。1893年维也纳人塞格发明了牙膏并将牙膏装入软管中,从此牙膏开始大量发展并逐渐取代牙粉。
(7)口腔谁发明扩展阅读:
牙膏的辅助工具——牙刷的发明:
据美国人记载:1498年一个新的世纪就要出现在人类的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国的皇帝发明了牙刷。一查纪元表,1498年是明孝宗治下,那就是说,是明朝孝宗皇帝发明了牙刷。那牙刷是用猪鬃镶嵌在骨头上制成的。
牙刷一经问世,久经辗转,传到了欧洲,并在那里广受欢迎。然而,牙刷造价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消受,一般大众只能一旁羡慕。之后一直到了19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开始制造合成纤维(尼龙),用尼龙做刷毛的新一代牙刷才开始诞生,牙刷这时候才成了大路货,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中国比欧洲要早300多年就有了类似现代的牙刷。
㈧ 口腔学的历史概况
中国近代口腔临床治疗诊室的建立,最早始于晚清皇宫太医院中的牙医室。在1898年间或稍后,清皇朝建立了宫庭式的牙医室,首届主持人陈镜容牙医师。在此牙医室中,已应用西方的口腔科药品和材料来治疗口腔疾患和修复牙齿缺损及牙列缺失。民间建立近代口腔临床治疗诊室的时间稍晚一些。1908年,英美教会人士在四川成都开设了专门的牙科诊所,为平民医治口腔疾病,此为我国最早建立的近代牙科诊所之一。清末年代,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虽比较缓慢,但临床上治疗的病种已涉及牙体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炎症、口腔肿瘤、颜面神经疾患以及涎腺与颞颌关节疾病等。
中国近代口腔医学的发展,除一批传教士医师起着积极作用外,早期中国即有少数学者出国学习西方口腔医学,回国以后应用近代口腔医疗技术开展临床治疗工作,他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善亭牙医师,是较早时期从事西医口腔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00年前去澳大利亚学习外科与牙科,归国以后,在广州和香港开业医牙疾,并著有《新发明牙科卫生书》(1904年出版)。 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8年中,中国口腔科学有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临床方面比前半个多世纪有较大的进步。从1911~1946年间,先后建立的10所牙医本科与专科开设的口腔临床课程及实习内容分析,口腔外科、冠桥与托牙修复,牙颌正畸、儿童牙科、口腔X线诊断等诊治内容,基本上与国外近代口腔医学相类似。
旧社会经济基础很落后,儿童牙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仅在少数口腔教学医院中设有专门为儿童进行牙病诊治的治疗室。19世末,Anggle氏对牙颌畸形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理论,发表了错颌分类法,对中国口腔正畸学很有影响。我国一些留学的牙颌正畸学家,回国后率先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仅局限少数青少年中的患者,很不普及,只能算奠定基础而已。中国在20~30年代开始重视防龋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仅在少数小学的儿童中开展,牙病预防尚处于荫芽阶段。
1914年刘东生编《中国牙科大会记》所载每百万人中,仅有牙科医师一人。因为在1914年以前,中国尚无培养中国学生的牙医学校。至1949年,已建立的几所牙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总共不足700人(另一统计数为500名左右),而且只分布于几所院校的口腔教学医院及少数大中城市医院的口腔科中。就全国而言,口腔医学的“缺医少药”情况相当严重。由于旧社会政治经济落后的影响,口腔医学界少于交流,缺少统筹,更为导致其本身发展缓慢落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