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老师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甚至日后与老师齐名。
Ⅱ 有没有一些关于美术类的电影和书籍,求答案,我想看一下
您好,推荐如下——
《杂志设计的秘密》 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译
《影响世界画坛的十五个流派》 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译
《幻想的艺术》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和大师一起创造伟大的艺术》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走近艺术大师:梵高 高更 德加 莫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塞纳河畔的沙龙:狄德罗论绘画》 金城出版社
《我的天堂电影院》 上海人民出版社(力荐此书)
《魅力人声》 上海辞书出版社
Ⅲ 结合世界大师的作品及个人创作经历,谈一谈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是人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它不太依赖思想认识,而主要是靠意志来控制行为,坚持笃行、涵养修炼,直接作用于客观物质。
如梵高的向日葵,从情感上向日葵表达了他自己在低落的生活状态中想寻求希望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梵高的画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被接纳,反而是被排斥,而在他去世后不久却受到了大规模的好评,可能他画中表达的感情也并不适合他生活那个年代的主流社会气氛,而在他去世后的时代社会压力明显增大,当其他人有一些和他生活心态相似的地方时,也更能够接受他的作品。
说只有压力也不对,也是后来的年代思想上慢慢更开放,更能够接受“非主流”的绘画形式。
但凡名画,都逃不过它的客观属性,尤其是金钱,虽然把艺术和金钱放在一起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名画之所以成为名画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艺术品市场的推动,不要看不起金钱对于艺术品的作用,要不人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作品,也就更没机会去“用心感受了”。
Ⅳ 为什么说把科学与艺术亲合在一起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共同追索的命题
科学与艺术在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分野。只是到了20世纪,科学得到了大发展,艺术也更趋多样化,各自发展成了独立的体系。如何把科学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与艺术所具有的巨大魅力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一些高层专家的注意,时至今日,总结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显得重要。
2001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成为新世纪伊始关于“科学与艺术”对话的一件大事。展会由李政道先生发起。他近年来积极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由他阐释科学主题,一些名画家已创作出多幅作品问世,这次耸立在美术馆门口的两件大型金属雕塑“物之道”和“生之欲”就是李政道和吴冠中两位大师的创意之作。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用人类的创造力追求普遍性的真理,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如何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他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人若没有经过高等数学教育,他看数学公式能产生什么情感呢?从数学公式中产生情感和从音乐符号中产生情感,都不是直接的,要通过另外一条途径,音符中出情感要通过乐器,从数学公式中感受美感就要懂得其中具有的内涵”。这就道出了他约请画家作画的初衷。他还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科学与艺术是同流分渠发展过来的,真正的科学家和真正的艺术家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能分割的,恰如一个硬币的两面。
对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问题,吴冠中先生与李先生有相似的见解,吴先生有句名言:“科学揭示宇宙的奥妙,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整合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结合对促进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与互补,开拓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重要的意义。李、吴同是这次活动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展会上展出了中外艺术家近600件作品,有金石雕塑、陶瓷玻璃、书法绘画、摄影等等。参展作品都在尝试表现科学与艺术这一主题,表达各自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尽管各人的理解相去甚远。
另一位关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大科学家是钱学森先生。他特别强调思维方法上的结合。他说,科学技术思维往往侧重于逻辑思维(具体分析事物的各个部分,加以逻辑推理、科学试验,把握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发展规律),文学艺术思维往往侧重于形象思维和灵感(通过直观感受,运用丰富的情感,从现象中探寻本质)。他认为科学与艺术的思维方式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先生本人一贯注意把科学与艺术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他的艺术修养很深,喜爱音乐、诗歌、绘画、书法等。在他的科学研究中,艺术(包括夫人蒋英介绍给他的音乐艺术)给了他很大帮助,“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
Ⅳ 如何看待鲁迅说的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异性大抵相爱。太监只能使人放心,绝没有人爱他,因为它是无性了--假使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语病。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爱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来看,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外国没有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色彩、弄墨水的人跋扈。
Ⅵ 英国第一个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师是哪一位画家
英国复的风俗画的发展与一个名字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英国近代绘画的创始人——风俗画家荷加斯。《文明结婚》荷加斯英国威廉·荷加斯(1697年—1764年)是18世纪英国风俗画的奠基人。他是一个出色的版画家和油画家,是英国第一个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师。
《文明结婚》荷加斯英国
Ⅶ 结合世界大师的作品及个人创作经历,谈一谈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求高手啊
【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从中提炼素材,塑造艺术形象,继而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这里的【世界观】,就是指【艺术家】的【理论】。
因此,【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是【实践】,是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而【理论】的丰富发展,势必会激发艺术家有新的【实践】,也必然会有新的【艺术创作】。
Ⅷ 关于这句名言的演讲:"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演讲内容如下: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
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民族精神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Ⅸ 为了创造杰作而付出毕生心血的伟人
《名人传》基础知识试题 一、问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布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味。”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很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宏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众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大师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以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以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答: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二、填空 1.《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陈筱卿翻译的《名人传》的封面上写着作者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3.《名人传》包括不同时期的三个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这三部传记汇集成《名人传》。 4.《贝多芬》是一部人物传记,牢牢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在《贝多芬传》里,作者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尽不背叛真理。”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是贝多芬的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 7.“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传》是米开朗琪罗的一句潸然泪下的名言 8.“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富有启迪的名言。 9.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10.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往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布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11.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冷、仰面跌倒。 12.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13.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宏伟气势的人”。 14.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欣赏。 15.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6.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7.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8.在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筑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乌斯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9.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布满了生杀一切的精神。 20.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21.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22.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23.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4.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5.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26.《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年3月。 27.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28.《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9.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战争与和平》、《大罪恶》和《世纪末》。 30.《名人传》包括哪三个人的传记?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艺术家? 答:《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十八世纪托尔斯泰19世纪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 31.贝多芬出生于波恩,是18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其代表作品为英雄、命运。 33.《命运》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刻和宏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34.米开朗琪罗是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其代表作为《大卫》。 35.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摩西》。 36.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37.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使他获得不朽声誉的两部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是《复活》。 38.托尔斯泰最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孔子。 39.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三人的共同点是? 答:坚强,热爱生命、祖国、人民。 40.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答:用苦痛换来欢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41.《名人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难,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4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自得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4、《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宏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4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4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 4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49、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布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众人。 50、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往。 5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传、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52、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Ⅹ 世界十大著名服装设计师的代表作和点评
一.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是如今在世的最著名的国际时装设计大师,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是现任香奈儿 Chanel) 芬迪 (FENDI) 两大品牌的首席设计师,时尚界人称“老佛爷”、“卡尔大帝”。在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的设计个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合身、窄身、窄袖的向外顺裁线条,古典风范与街头情趣结合起来,形成了诸多创新。
二.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他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的时装极具创造力,集质朴、基本、现代于一体。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似乎一直独立于欧美的高级时装之外,他的设计思想几乎可以与整个西方服装设计界相抗衡,是一种代表着未来新方向的崭新设计风格。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的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设计领域。他将自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织物,应用了现代科技,结合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织料和服装,被称为“面料魔术师"。
他偏爱稻草编织的日本式纹染、起绉织物和无纺布,独爱黑色、灰色、暗色调和印第安的扎染色。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所运用的晦涩色调充满着浓郁的东方情愫。他喜欢用大色块的拼接面料来改变造型效果,格外加强了作为穿着者个人的整体性,使他的设计醒目而与众不同。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善长立体主义设计,他的服装让人联想日本的传统服饰,但这些服装形式在日本是重来未有的。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的服装没有一丝商业气息,有的全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创举,他的顾客群是东西方中上阶层前卫人士。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曾获日本时装编辑俱乐部奖、迈尼奇时装报大奖等多项奖项。他的时装极具创造力,集质朴、基本、现代于一体。 三.瓦伦蒂诺·加拉瓦尼(Valentino Garavani),Valentino Garavani是时装史上公认的最重要的设计师和革新者之一。 Valentino,这位以富丽华贵、美艳灼人的设计风格著称的世界服装设计大师,用他那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感,在缤纷的时尚界引导着贵族生活的优雅,演绎着豪华、奢侈的现代生活方式。瓦伦蒂诺喜欢用最纯的颜色,其中鲜艳的红色可以说是他的标准色。精瓦伦蒂做工十分考究,从整体到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得尽善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