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儿童与发明的教学过程

儿童与发明的教学过程

发布时间:2021-07-15 20:26:37

A. 儿童与发明中心思想

对学生发明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的能力以及富于创造的能力.怎样在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呢?一、积极引导、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兴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去真正理解和参与素质教育,他们思想中的科技意识淡薄,动手能力差。所以从青少年时就要培养一种正确的科技意识和浓厚的科技兴趣。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向学生普及科技知识,传授科技发明的一般知识,让学生觉得创造发明并非天方夜潭、遥不可及,树立学生发明创新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兴趣。必要时把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创造作品集中起来一个展览,评出好的给以奖励。其次,“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兴趣是知识之母,是创造的天然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就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反之强烈的创造意识会进一步支持兴趣的发展,使创造的思维水平逐步提高,进而并使学生的创造热情继续下去。二、培养善于观察、思维的能力。青少年的科技发明创造能力。浓郁的科研兴趣要从小培养。科技成果的发明和创造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活跃的思维。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知识,产生联想,突发创造奇迹。让学生了解学习生活处处有真知,身边处处有创造,只有认真详细地观察并且大胆想象,才能发现奥妙。青少年的注意力、观察力往往比较分散,缺乏专注性,对事物常会“走马关花。”缺乏深入的了解。这就失去了发现奥秘的机遇。我们平时都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可是有谁会由此而发现“地球引力?”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缺乏认真的观察。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善于思维能力,我组织他们参加动物到大山上浏览自然风光。但在参观浏览之前。必须把此次活动的目的告诉他们,并布置相关作业。回来后要写参观浏览记等。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而且要写出特点。这样学生观察时就会认真细致。从而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慢慢地就会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维的习惯,并从中得到启发获取知识。三、培养勤于动手,大胆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鼓励学生大脑想象和勤于动手。让学生找出自己接触的事物中存在着那些缺陷和不足,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发明构思初步形成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对这种构思进行分析论证,即考虑他的可行性,使其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使用性,避免重复劳动和简单的制作劳动,以完成发明项目的最后构思。作为一个教师,在辅助学生构思的过程中也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如让学生了解一些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并实地操作观察:买一些儿童玩具叫他们拆开然后组装、在科技制作课上,教师先让学生模仿去做,慢慢到看图和说明书并会实际操作以达到会制作的基本能力。发明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大胆思维,大胆想象,勤于动手。就会有所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创造发明属于那些善于开动脑筋的人。

B. 儿童与发明的故事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C. 《儿童与发明》写了哪些事

玩耍玩出望远镜
16世纪末,荷兰有一位名叫詹森的眼镜商,或许是受家内庭影响,他的两个容儿子也与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拿着眼镜玩耍。
有一天,调皮的大儿子摆弄着一根钢管,把一块凹透镜和一块凸透镜分别装在钢管的两头。然后用来看书,结果发现密密麻麻的字变得又大又清楚。弟弟见哥哥看得津津有味,马上把钢管抢了过来,然后用它朝远处望去,发现远方的景物似乎被拉到眼前,十分清晰。兄弟俩颇感新奇,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詹森。詹森尝试用钢管向远方观望,发现果真如孩子们所说,于是他动手制造出一架望远镜。后来,这架望远镜成为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研制科学望远镜的基础。

D. 儿童与发明都讲了什么

讲诉了一些孩子在成长发育当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所创造出的特别东西,如音乐等

E. 小学语文24课《儿童与发明》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总-分-总

F. 儿童与发明主要内容

《儿童与发明》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版为权我们娓娓讲述那世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G. 《儿童与发明》.《科学幻想之父》.《儿童的发明》告诉我们什么

儿童与发明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培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H. 儿童与发明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专世上的属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阅读全文

与儿童与发明的教学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