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乘法发明家

乘法发明家

发布时间:2021-07-15 15:57:37

A. 乘法机的发明者是谁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是在未看到帕斯卡的加法计算机的情况下,发明他的算术计算机(machina arithmetica)的.1671—1672年,莱布尼茨着手设计、制造计算机——一种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机器.1673年到伦敦旅行时,他随身携带的一个木制计算器的模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人们甚至认为,当时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也主要是因为这架计算器,他自己也为这一发明深感自豪.同时这一机器在巴黎也受到人们的热烈赞扬.
1674年,莱布尼茨在物理学家E.马略特(Mariotte)的帮助下,制成了一架计算机,并将计算机呈交给巴黎科学院审查验收,后来还当众做过演示,他设计的这种新型计算机(图6),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固定的,用于加法和减法,其装置与帕斯卡以前设计的加法机基本一样;第二部分用于乘法和除法,是他专门设计的乘法器和除法器,由两排齿轮构成(被乘数轮与乘数轮),这是莱布尼茨首创的.这架计算机中的许多装置成为后来的技术标准,那些齿轮被称为“莱布尼茨轮”.这架机器可进行四则运算.
莱布尼茨充分认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把计算交给机器去做,可以使优秀的人才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为了制造计算机,他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当时他曾预言,J.纳皮尔(Napier)的计算尺快要闲置不用了.需要代之以能进行各种运算的快速计算机器.虽然他始终未能研制出一种能够完全自动运算的计算器,但却概括地描述了今天称之为程序自动化的思想——计算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莱布尼茨的“使所有的推理过程都机械化”宏大计划中的一部分.
1685年.莱布尼茨叙述了他设计这架能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机的经过,用拉丁文写下了一份手稿,但这篇手稿直到1897年才由C.若尔当(Jordan)公布.刊登在《测量杂志》(DieZeischift fur Vernessungs-Wesen)上.在文末他预言:“我所说的关于该机器的建造和未来的应用在将来一定会更完善,并且,我相信对于将来能见到它的人会看得更清楚.”莱布尼茨早年制作的那些计算机,有一个被幸运地保存下来了,现在存放在汉诺威博物馆.

B. 乘法机的发明者是( )。 A、祖冲之 B、莱布尼兹 C、张衡 D、冯诺依曼

用排除法可以推出来是选B

C. 数学六十进位的发明者是谁

古巴比伦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作出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计算珠在最古老的巴比伦的泥版上显示了巴比伦人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兄弟10人分5/3米那的银(米那和后面的赛克尔都是巴比伦人的重量单位,其中1米那=60赛克尔),相邻的兄弟俩,比如老大和老二、老二和老三所分银子的差相等,而且老八分的银子是60赛克尔,求每人所得的银子数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巴比伦人已知道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这说明了当时的数学已经发展到非常了不起的阶段了。

苏美尔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六十进位制的发明者。古埃及人使用的是十进制。原始时代的人们用手指计算数字,数到十就得重新数起,很自然产生了十进位法。富有想象力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在计算数字时把5个手指和一年中的12个月份数巧妙地结合起来,5乘以12等于60,因此产生了六十进位制。一个圆周分为360度,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这些计算单位至今仍被使用,成为数学发展的基础。

置放计算珠的球形封泥聪明的巴比伦人把十进位制和六十进位制结合起来进行计数。他们计数只需要3个符号。一个是1,一个是10,一个是100。虽然这一计数法有时按十进位制,有时按六十进位制,往往会产生混乱,但由于巴比伦人把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确定不同的量,因而产生了数字位值的概念。这在数学发展史上是了不起的贡献,甚至可以同字母的发明相媲美。

标注尼寸的房屋平面图

几何学纹样之黏土版公元前2000年初的一块楔形文字碑的反面,上面有几何练习。在公元前2500年前,苏美尔人就已掌握了算术四则题的演算方法,制定了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由于经常要丈量土地,巴比伦人也掌握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会把不规则的田地分成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来计算面积。他们还掌握毕达哥拉斯定理,求得圆周和直径的比率是3。在代数上,他们能解开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此外,因贸易的需要,巴比伦人还制定了重量、长度、面积、体积、货币等的计算单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巴比伦人是古代最有成就的数学家。

巴比伦人的几何学也同样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从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出土的泥版文书中,人们发现了公元前2000年用于几何练习的泥版碎片。巴比伦人在几何上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圆周分为360等份,这种划分直到今天还在沿用。另外,他们很可能还懂得三角形相似的原理,以及计算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其与边长的比率。

D. 九九乘法表是谁发明的

具体谁发明的不详,产生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

其内容最早见于《算法大成》

拓展资料

乘法口诀回

乘法口诀(也答叫“九九歌”)在我国很早就已产生。

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诀。

大约公元5~10世纪间,“九九”口诀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宋朝(公元11、12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代用的一样,即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元朱世杰著《算学启蒙》一书所载的45句口诀,已是从“一一”到”九九“,并称为九数法。现在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E. 乘法是谁发明的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诀。

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诀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诀又称“小九九”,它的排列顺序与现在的正好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结束,因为乘法口诀的开头的。

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大约到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数学家们认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数学上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所以才改过来变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这一行,一直沿用到现在。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5)乘法发明家扩展阅读:

古巴比伦数学使用60进制,考古发现的一块古巴比伦泥板证实了这一点。这块泥板上有一个正方形,对角线上有四个数字1, 24, 51, 10。

最初发现这块泥板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某牛人惊讶地发现,如果把这些数字当作60进制的三位小数的话,得到的正好是单位正方形对角线长度的近似值:1 + 24/60 + 51/60^2 + 10/60^3 = 1.41421296296... 这说明古巴比伦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

60进制的使用为古巴比伦数学的乘法运算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为如果你要背59-59乘法口诀表的话,至少也得背1000多项,等你把它背完了后我期末论文估计都已经全写完了。另一项考古发现告诉了我们古巴比伦数学的乘法运算如何避免使用乘法表。

考古学家们发现一些泥板上刻有60以内的平方表,利用公式ab = [(a+b)^2 - a^2 - b^2]/2 可以迅速查表得到ab的值。

另一个公式则是ab = [(a+b)^2 - (a-b)^2]/4,这说明两个数相乘只需取它们的和平方与差平方的差,再两次取半即可。平方数的频繁使用很可能加速了古巴比伦人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

F. 加减乘除法是谁发明的

加减乘除符号的发明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专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属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但是,具体说加减乘除法则是谁发明的就不准确了。因为不能说发明,只能说发现,只要定义了运算,就会研究其运算律。

G. 加减乘除的发明者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H. 九九乘法表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这个没有明确的答案,只能说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现在只能考证最早出现的年代,看我下面网络了一下最好的结果把。

里耶古镇九九乘法表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根据刘徽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伏羲氏根据八卦,作九九之合爻之变,说明九九乘法的起源相当早。此外在管子、老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也有书中有二七十四、六七四十二等字句,足见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相当普及,甚至还传唱「九九歌」。齐恒公纳贤的故事说明,到公元前7世纪时,九九歌诀已不希罕。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成绩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却要用倍乘的方式呢。举个例子。如算23×13,就需要从23开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后注意到13=1+4+8,于是23+23×4+23×8加起来的结果就是23×13。从比较中不难看出使用九九表的优越性了。根据考古专家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出土的简牍上发现的汉代"九九乘法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这枚记载有"九九乘法表"的简牍是木质的,大约有22厘米长,残损比较严重。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简上也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并被考证为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除了里耶秦简外,与张家界古人堤遗址发现的这枚简牍样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还曾在楼兰文书中见到过,那是写在两张残纸上的九九乘法表,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个世纪初期发掘。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I. 满十进制的发明者是谁

你小学学的九九乘法算术口诀就是十进制。早春秋时期就有了。中国人发明的十进制,印度人发明的是阿拉伯数字(别以为错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最早在书上记载的,是我国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因为是数学著作,所以最为权威)

阅读全文

与乘法发明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