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内部通知怎么写
通知
现公司欲举办某某产品大型销售活动。希望各位员工集思广益,以部门为单位,每个部门出一个活动方案。若方案被最终采用则有丰厚奖品。
某某部门
日期
(如果有具体要求如活动目的、场地、时间、经费等最好再加上,方便员工构思、明确方向。)
你刚刚没说清楚啊。那第二句话写“
销售产品包括a、b、c……”开头总是那样就行了。
㈡ “单位内部开发房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等4则)
单位内部开发房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编辑同志:谭某与梁某签订一份《房屋转让协议书》,双方约定,谭某自愿将本单位内部即将开发的一套房屋转让给梁某,由梁某支付该住宅所有集资费用,梁某以谭某的名义办理一切购房手续,直至房屋过户完成,该房屋所有权、使用权实际归梁某所有。协议签订后,梁某向谭某支付了房屋转让费和购房款。后谭某要求将所转让房屋收回,并强调该房屋是单位内部开发房屋,买卖须经本单位同意,但双方的房屋买卖行为,并没有经过单位同意。此外,双方在签订买卖协议时,该房屋尚未办理房产证,谭某无权处分该房屋,所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请问,谭某与梁某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书》是否有效?
福 建 任春琪
任春琪读者:
谭某与梁某虽签订了房屋转让协议书,但当时谭某并未实际出资购买出让房屋,没有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双方协议梁某以谭某名义办理一切购房手续,直至房屋过户完成,这实际上是谭某同意将其购房资格予以转让。因此,梁某所享有的仅仅是优惠购房资格,仅是一种待遇,即获得优惠价格购买所建房屋的条件。谭某对其出卖房屋的权利尚停留在一种资格权利上,并不能立即、现实地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但却获得了对未来取得上述房屋所有权的合理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在交易中现实存在的、有着独立经济价值的财产利益,梁某也为此向谭某支付了转让费,房屋转让协议书是梁某与谭某自愿签订,且上述交易行为并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因此,双方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书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第三人支付全款但未过户的房产能否查封?编辑同志:董某与益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约定,董某购买益遥公司开发的房屋一套,房屋总价款为120万元,董某支付全款后,益遥房地产公司应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合同签订后,董某如约交付了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屋,但益遥房地产开发公司一直未能履行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的义务。后因益遥房地产开发公司拖欠田某借款,田某要求法院对董某居住的房屋进行查封,董某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房屋全款,并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屋,虽然该房屋并未过户至自己名下,但法院也不得查封。请问,法院能否查封该房屋?
云 南夏晓泉
夏晓泉读者:
对于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而言,登记是法定必经程序,否则,或者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或者所有权的转移不能对抗第三人。因此,在未经法定登记程序前,人民法院可对其查封、扣押、冻结。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董某支付了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屋,虽未办理过户登记,但董某对此不存在过错,因此,法院不得查封该房屋。
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能否获得报酬?编辑同志:邓某入职乐新技术有限公司多年,工作期间,邓某有两项职务发明被授予专利权,该两项发明的专利权人为乐新投资有限公司。疆耀销售有限公司是乐新技术公司的经销公司,疆耀销售公司经乐新技术公司的同意,允许第三方公司使用邓某发明的专利,并在多地销售。邓某要求乐新技术有限公司和疆耀销售公司支付其职务发明专利的奖励和报酬。乐新技术公司则认为,发给邓某的季度奖金和年度奖金中,已包含了对其发明的奖励、报酬金额。请问,邓某的请求能否获得支持?
湖 北高涓涓
高涓涓读者:
乐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专利权人,应是支付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的报酬的义务主体。疆耀销售公司不是专利权利人,且与乐新技术公司是彼此独立的企业法人,不是支付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报酬的义务主体。报酬支付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专利权人自己实施发明创造所获得的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报酬;二是从专利权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所收取的转让费或者使用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报酬。乐新技术有限公司发给邓某的季度奖金和年度奖金中,不能证明其已支付给了报酬。而事实上,该发明专利已由乐新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并取得了利润。因此,乐新技术有限公司应当向邓某支付报酬,在数额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乐新技术有限公司可参照专利侵权法定赔偿最高限额等因素,酌情确定向邓某支付报酬的金额。
中介大意致使客户受骗是否应负赔偿责任?编辑同志:袁某以配货中心名义与司机吴某签订了一份货物运输协议,约定将赵某的大米由吴某运往省外,配货中心无工商营业执照。当天,袁某将车派往赵某的货物仓库将大米装车,吴某将车开出。事后,经赵某与省外客户联系,才知该车货没有到达客户处。经公安侦查,该货车司机吴某的身份证号码虚假,货车牌号实为两轮摩托车牌照,因当时袁某没有向吴某索要身份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等相关手续,造成了赵某所运大米全部被骗。请问,袁某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广 东王 静王静读者:
配货中心无工商营业执照,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袁某以配货中心的名义发生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袁某承担。同时,中介人在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中介人必须以诚实信用为原则,忠实履行自己的居间职责,如实向委托人报告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但袁某没有对货车司机吴某及货车证照进行认真谨慎的核实,致使袁某向赵某提供的情况是虚假的。袁某从事该项业务已多年,本应能审查出司机吴某身份证号码有错以及所驾车辆牌照的虚假,但因疏忽大意,没有尽到相应谨慎的审核义务,造成了赵某的货物全部被骗,故袁某应负主要责任。但按一般交易情况,赵某也应认真审核承运司机的证照,赵某对自己的事务未尽注意义务,对该货物损失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㈢ 职务专利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界定
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排除上述情况下完成的发明创造,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一、概述
关于申请和获得专利的权利问题.有两种不同的作法。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人作出来的,因此一种观点认为,有权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应当是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合法继承人。有的国家,例如美国,其专利法就规定,专利申请人只能是发明人。但是,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常常需要辅以大量的资金和众多的设备,个人往往难于独立完成。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发明创造是在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提供研究资金和各种物质条件,并进行组织协调的前提下完成的。因此,许多国家的专利法规定,当发明是执行单位的工作任务而作出时或者是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而作出时,申请和取得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对于其他的一些情况,例如合作或者委托作出的发明创造等,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申请和取得专利的权利可由合同规定。事实上,美国授予的专利权多数都注明了其受让人,而受让人一般是发明人所属的公司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专利权的实际拥有者仍然是单位,而不是发明人。因此,就其最终结果而言,美国的作法与大多数国家并无实质区别。
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我国集体所有制单位、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申请专利的,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该企业所有;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申请的,申请和取得专利的权利归该单位持有。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该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
二、职务发明的界定
本条第一款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结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以下因素影响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
1 .本单位的职工
首先,作出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应是申请专利的单位的职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判断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其着眼点是完成发明创造的人。所谓“完成发明创造的人”是指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因此,不能因为一项发明创造的组织者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就得出该项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的结论。 实施细则的上述规定既是确定专利申请文件或者专利文件上注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依据,也是判断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依据之一。
第二,本条所称的“单位”,既包括法人单位,也应包括非法人单位。若按所有制划分,应当包括国有(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私营所有制单位和个体所有制单位。
第三,本条中的“本单位”一词应作广义的理解。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补充规定:“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根据这一规定,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作人员,例如从其他单位借调、聘请来的人员。虽然这些人员的编制和J 二资关系在其他单位,但借调单位、聘用单位实际上是把他们纳人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的,所以在完成该单位所分配工作的情况下,应当视为本单位的工作人员。
2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根据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l )发明人或设计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例如,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是搞微电机研究,他在工作中发明了一种新的微电机;这项发明就是职务发明创造。再如,印染厂搞图案设计的设计师,他所设计的新花纹图案就是职务设计。
(2 )虽然与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本职工作无关,但是属于在执行本单位分配的专门任务时完成的发明创造。例如,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是搞机床设计,单位临时派他去进行一项新型绘图桌椅设计,他作出的有关发明创造也是职务发明创造。
(3 )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之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有一个长期构思并动手实践的过程。离职或退休的雇员因任职的时间很长,在原单位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他们在离职、退休后一段时问内作出发明创造往往与原单位的工作作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各公司一般都规定雇员在离开原单位一段时间内作出的和其原来被雇佣时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仍属于职务发明。这样规定可以避免出现雇员把离职或退休前作出的发明留到离职或退休以后再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的情况,有利于调整雇主和雇员在职务发明创造问题上的关系。至于离开原单位后多长时间所作的发明应定为职务发明,各国规定有所不同。太长不好,太短也不好,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为一年。
3 .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这里讲的物质技术条件,根据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应当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技术情报或技术资料等。其中技术情报或资料是指该单位拥有的内部情报或资料.如技术档案、设计图纸和新技术信息等。单位图书馆或资料室对外公开的情报或资料不包括在内。此外,对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应当是完成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少量的利用或者对发明创造的完成没有实质帮助的利用,应不予考虑。应当指出的是,只有在工作人员完成发明创造不是进行其本职工作,也不是执行其单位分配的任务,而是自己进行的情况下,才需要根据“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这一规定来确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在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中,将”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改为“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技术”两字的加人可以理解为本条所述的“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也包括技术条件。例如一个人作出一项发明创造不是完成本单位交给的任务,也没有利用单位的具体物质条件,但是却与其在该单位所知的内部技术信息和所了解到的项目进展情况密切相关,就应当视为是利用了该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4 .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的有关合同
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在本条中新增了第三款,这是此次修改专利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根据该款的规定,允许科技人员和单位通过合同来约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的归属。对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发明人履行事先订立的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例如向单位返还资金或交纳使用费的,可以不作为职务发明。
关于上述约定原则,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应当限于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对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不适用本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二,这种约定应当有书面的合同。合同可以约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也可以约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非职务发明。没有订立合同的,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其权利归属。
第三,在依据本条第三款订立合同,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情况下,发明创造的完成是“主要”还是“非主要”地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并不重要。
㈣ 专利为公司股东或内部员工的能否视为公司的专利
请把你的问题讲清楚;如果与职务有关的,且动用了公司资源的应视为职务发明。
如果与公司不相干的专利技术,哪与公司无关属非职务发明。
㈤ 自己的发明,单位交了专利申请保护费 ,专利权是不是也归单位吗
专利证上写的专利权人是谁那就是谁的!
如果以后有了纠纷,单位争内所有权的话,肯定是以容该专利属于职务发明为理由(职务发明是指利用单位的设备或内部资料等完成的发明,或者是完成本职工作所做的发明),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仅从给不给报销申请费不能判断专利权的归属
㈥ 专利所有权,如何界定职务发明创造和非职务发明创造
第一,根据你的描述,不属本职工作或安排工作,如果仅利用“一些”单位资源,而不是“回主要”利用单位答资源,则不属于职务发明。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特别是最后一项,你可以仔细对照下。
第二,关于专利归属,还要看是否与单位有合同或协议约定。
第三,如果都无问题你可以自行申请专利,单位如果没有异议也就OK了。
㈦ 在公司打工期间,个人做的设计,诸如图纸文件之类,是否属于个人知识产权,公司能否据为己有
首先要看个人做的设计是否为完成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亦即是否为完成本专职工作而做,如果是则属于职务属发明创造;
其次看个人做的设计虽然不是为完成本职工作,但这些设计主要依赖公司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才能完成,比如必须依赖公司内部的一些独特资源,如果是也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上述职务发明创造,依专利法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均属于公司所有。
如果个人做的设计,不是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做,则属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知识产权属于个人所有。
参考条文,专利法第6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㈧ 公司内部通知怎么写急!!!!!
通知
现公司欲举办某某产品大型销售活动。希望各位员工集思广益,回以部门为单位,每个答部门出一个活动方案。若方案被最终采用则有丰厚奖品。
某某部门
日期
(如果有具体要求如活动目的、场地、时间、经费等最好再加上,方便员工构思、明确方向。)
你刚刚没说清楚啊。那第二句话写“ 销售产品包括A、B、C……”开头总是那样就行了。
㈨ 单位把职务发明的发明人列为专利权人
职务或岗位发明的专利技术,其专利权人可以约定,也可以作以单位内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