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是那个国家的人
1、1921年,英国登山队(队长克·哈瓦德巴里)首次从我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没有越过北坳顶部,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没有成功,他们宣布这是一次侦察登山活动。
2、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仍取我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他们越过了北坳,但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人而告失败。
3、1924年,英国第三支珠峰登山队(队长弗·诺顿),仍从珠峰北坡我国境内登山,当诺顿等人到达北坡“第二台阶”下边的8,572米附近时,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队员玛洛里和阿宾坚持继续前进,一去未返。
4、1933年,英国登山队,由十六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仍使用我国西藏境内北坡路线,但也失败了,该队队员温·哈利斯和威格尔两人到达海拔8,570米的高度时,发现了1924年英国珠峰登山队队员玛洛里的冰镐,证实了玛洛里等二人死在这个高度附近。
5、1934年,英国人米·威尔逊使用轻型飞机进行单独登山,结果飞机损坏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轻伤,后来他又雇用当地一些舍尔巴族人协助登山,但在一场风暴之后,他被冻死在东俄布冰川上。
6、1935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伊·希普顿),只侦察到我国西藏境内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
7、1936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十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到达海拔7,007米的北坳顶部后而返[注:北坳顶部过去用7,007米,1975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实地测量计算出确切高度是7,050米]。
8、1938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仍从我国境内的北坡登山,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9、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当地一些山地居民当搬运工,仍走北坡我国境内,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后也失败而返。
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动都是从我国境内的西藏地区进行的,均未成功。
1950年以后,我西藏地区获得解放,地处西南边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许外国登山队任意进行登山活动。从此,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10、1950年,由美国人克·修斯顿等人组成的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南坡首次对珠峰进行试登,只到达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区附近,便返回来了。
11、1950年,英国登山队,由五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事先声称是一支从南坡攀登珠峰的侦查队,在到达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后返回。
12、1951年,英国登山队,由伊·希普顿任队长,全队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达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3、1951年,一个叫克·贝加·拉尔逊的丹麦人,非法偷偷越境进入我西藏地区。拟从北坡攀登珠峰,但他连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没有越过就失败了。
14、1952年5月,由队长勒·狄特玛尔率领的十人瑞士登山队,从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和他们雇用的搬运工尼泊尔人藤辛,到达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气变坏而告失败,但他们却开创了一条从珠峰南坡通向顶峰的路线。
15、1952年10月,由葛·舍瓦列率领的瑞士登山队,首次在秋季,也就是喜马拉雅山的雨季之后,从南坡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是同年春季瑞士队的参加者。队员恩·吉连富尔特和春季受雇的尼泊尔人藤辛两人到达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于天气变坏而失败。
16、1953年,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由十人组成),有两名队员登上了珠峰顶峰。登上顶峰的队员是依·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诺尔盖(即1952年春、秋两季随瑞士登山队两度登上八千米的那个尼泊尔人)。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7、1956年,瑞士登山队(队长阿尔贝尔·埃格尔)由五人组成,队员埃·施米特,尤·玛尔米特,阿·列伊斯,格·贡钦,在大批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人员的支援下,于5月23日,先后分两个结组登上了珠峰。他们使用的路线,是1952年由瑞士运动员所打通后来为英国队首先通过并取得成功的路线。即从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达珠峰与其姊妹峰洛泽峰(海拔8,501米)之间的山坳(通称南坳),然后沿东南山脊登顶。所用珠峰标高是8,848米。
18、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在当时国际帝修反的一片反华叫嚣声中,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功修背信弃义单方面退出中苏两国登山运动员共同攀登珠峰的活动的时候,我国登山运动员这次从北坡首次成功地登上珠峰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吓不倒压不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这次登山战斗中,中国登山队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十三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
19、1960年5月,当中国登山队正在从北坡向珠穆朗玛峰突击时,一支由印军少校吉·辛格率领的印度登山队也在从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当他们到达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时,宣布由于风大无法前进,而放弃了这次登顶活动。
20、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队,在队长——印军陆军中校捷·狄阿斯率领下,再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为怕大风而宣告失败,队员中有两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21、1963年,美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恩·狄林法斯),采取从尼泊尔境内珠峰南坡沿西南山脊登顶的路线取得成功。美国队先后相隔二十一天进行了两次突击,第一次5月1日有两人登上顶峰,第二次5月22日登上四人,两次共上去六人,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个登山队。
22、1965年,印度登山队(队长是印海军少校穆·郭利)于5月20日、22日、24日、29日四天,先后共四个梯组从南坡尼泊尔境内登上珠峰顶峰,四次共上去九人,登山队的正副队长和队员,全部是从印度现役军人中选拔的,所用路线是过去英、瑞等队使用过的老路线。
23、1969年春,日本登山队从珠峰南坡首次进行试探性登山,在登达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区之后,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气象观测人员,他们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对气象、冰川等作了较长时间观测,为1970年日本队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4、1969年秋,日本珠峰登山队(队长藤田佳宏),企图在当年春天登山侦察的基础上,争取从南坡拿下珠峰,但他们在到达了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后,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侦察任务”而返。
25、1970年春,日本珠峰登山队,在七十岁的老队长松方三郎率领下(此人是日本登山界元老,他虽然参加了这次登山,但在登山活动中的全部时间是在大本营渡过的,既未参加适应性行军,也未参加登顶活动。他的参加说明日本登山界对这次活动很重视),分两组对珠峰进行突击:
一组从珠峰正南面沿一条长达八百米的很陡峭的岩壁(也称岩石墙)直插珠峰顶峰,这是日本人自己选择的一条比较难攀的路线,因为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敢于进行“技术登山”,即攀登陡峭程度很大的岩壁,这是过去别国登山队没有搞过的。另一组仍然是选择的传统老路线,也就是从南坡经南坳沿东南山脊登顶的路线。
日本队之所以兵分两路,而且敢于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岩壁挑战,这是与当时的世界登山趋势分不开的。因为从南坡沿传统路线登顶,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对正在快速发展中的高山登山运动已无太大意义。日本队的南山坡正面登顶路线,按预计方案上升了大约150米(按坡面的垂直高度算)而失败,最后只得全力依靠第二组的传统路线。1970年5月11日、12日,该队先后分两个梯组共四人从传统路线登顶成功,登顶队员是松浦辉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尼泊尔籍的搬运工人乔塔里。
26、1971年春,由欧洲英、法、意、奥、瑞士和印度等十一个国家的登山运动员联合组成的“国际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队长、瑞士登山运动员恩·基连富尔特的率领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线登顶(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国登山队的路线)。由于一开始步调就不一致,内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队员胡古纳遇雪崩死亡后,宣告失败。
27、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费尔率领的欧洲八个国家(英、法、意、奥、西德、瑞士等国)登山运动员组成的“欧洲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沿传统路线从南坡登顶,在到达海拔8,20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28、1972年秋(9-11月),英国军事登山队(队长博宁顿),沿南坡传统路线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击营地之后,由于气候变坏被迫宣告失败。
29、1973年春(2-5月)意大利军事登山队,在意大利军事登山学校校长基多·蒙齐诺的率领下,组成一支包括意大利陆、海、空军,警察部队,海关人员,医务、气象和其他军事科学工作人员的大型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于当年5月5日和5月7日两次,每次一个结组(四人), 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顶峰。全队中意大利军人有六十人左右,是至目前为止的外国登山队中,到尼泊尔登山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雇用了三百多名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动员了各种运输工具,包括军用直升飞机和坡地牵引车等现代化山地运输工具。
意大利军事登山队的登顶路线,原来也是两个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原1963年美国队用过的路线)登顶,一个是备用方案,即沿比较保险的,东南山脊传统路线登顶。结果第一方案受阻,最后还是采用备用方案登上了顶峰。
30、1973年秋,日本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水野祥太郎),从当年8月间进入珠峰,原企图从1970年日本队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线登顶,事先曾想方设法改进了装备,如适合于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装备,但仍未能越过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条大岩壁,结果被迫采用备用方案,沿东南山脊经南坳的传统路线登顶。两名队员,石黑久和加藤保男,于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顶峰。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顶成功。
31、1974年春,西班牙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洛伦特·苏加萨,生理学家),由十六人组成,使用南坡传统路线,在5月19日突击队员到达第6号营地(8,600米)时,由于强烈大风使他们不能前进而宣告失败,当时距离珠峰顶峰只有350米。
32、1974年秋,由法国著名的登山滑雪运动城——沙莫尼市(阿尔卑斯山的小山城)的市长德渥阿松担任队长的法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由十名法国人组成,雇用390名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选定1963年美国登山队沿西南山脊的路线登顶。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试验人体在高空的生理变化,他们专为每个登顶队员制作了遥控心电图装置,准备对运动员从山下到顶峰的全部心电图作一次系统的观测。但是在9月19日夜间,发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较大的雪崩,使队长和五名尼泊尔搬运工人死亡,全队的登山活动因此而宣告失败。
33、1975年春,一支由十五名日本妇女组成的日本女子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久野英子),由一名日本男记者陪同,于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营。副队长田部井淳子(36岁)于1975年5月16日中午当地时间12时30分同尼泊尔向导安则林(27岁)一起,沿南坡传统路线登上了珠峰顶峰,共停留25分钟。
日本女队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难较大。她们从日本出发到山下大本营,曾丢失了大量装备和食品;5月3~4日夜间,在海拔6,450米的营地上又突然发生了一次大雪崩,七名女队员和二十三名尼泊尔向导遭受雪崩袭击,整个6,450米的营地全被雪崩吞没,情况非常危险,但在得到及时抢救后,全体遇险人员脱险了,田部井淳子也是被雪崩埋没的队员中一个,她在登上顶峰之后表示,“以后再也不干登山这种活动了!”
34、1975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党委书记王富洲,队长史占春),由汉、藏、回、蒙古、朝鲜、土、鄂温克等七个兄弟民族的队员组成,共434人,其中运动员179人,包括女运动员36人,其余255人有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炊事及其他后勤人员,绝大部分成员来自工农兵。
全队从3月初进山,6月初撤营。经过多次行军(前三次是适应性行军,后两次是突击顶峰),在1975年5月27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30分,女队员潘多和八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继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后,再次从北坡登上了这个地球的最高点
这次集体登顶人数之多,科考成绩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从此,不断有更多的中国人登临珠峰峰顶。中国的进步和强大,使中国登山者逐渐成为世界珠峰登山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之一。
35、1975年9月24日尼泊尔时间下午6时,英国登山队的两名队员黑斯顿(32岁)、斯科特(33岁),从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英队的路线是1969年日本队侦查时确定的,但1970年和1973年日本队沿此线两次攀登,都在八千五十米到八千一百五十米之间珠峰正南坡面的陡峭岩壁上失败了,后来国际登山队、欧洲选拔队和英国队相继沿此线攀登珠峰也都失败。这是迄今为止取得成功的第四条路线,也是四条路线中最短的一条。它的特点是,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有一条平均坡度达75度的很长的岩石大峭壁,英国人采用了特殊的氧气装备和进行了专门的高山攀岩训练才取得了成功。
据外电称,英国队此次攀登珠峰,从建立大本营到登顶成功先后共用了三十三天时间,这是22年来十一次登上珠峰的活动中时间最短的一个队,说明在组织运输和掌握天气时机方面都作得比较顺利。英国队全队由十八名运动员组成,队长是博宁顿。在突击顶峰过程中,队员朱·布尔克死亡。据英队宣布,此次登山共用25万美元。
1975年春、秋两季,三支登山队员从三条不同的路线攀登珠峰成功,这是珠峰攀登史上过去所没有的。
36、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37、1990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义会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先后站到了顶峰上。
38、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39、在之后的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开展联合攀登活动,4名藏族队员登顶,其中次洛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大齐米、开村成为两次登过珠峰的人。
40、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10名藏族队员一次全员登上珠峰,并在8848·13米的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奇想的壮举,是12亿中国人满怀信心走向新世纪的见证。桂桑成为世界上首位两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和吉吉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41、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不仅仅是专业队员的专利,近年来不断有业余爱好者挑战珠峰。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黑龙江勇士阎庚华于5月21日登顶,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难。
2002年,又一名勇士王天汉终于单人挑战珠峰获得成功。
2003年,中韩联合登山队和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的14名中国队员分别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是小齐米、普布卓嘎(女)、仓木拉(女)、尼玛次仁、梁群(女)、陈俊池、阿旺、普布顿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罗申、王石和刘健。
2. 古代有人登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
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
如此恶劣的条件,登山要很多特种的登山设备,例如氧气筒、登山镐、保暖衣物等。而且珠峰不是人人都可以登的,需要身体素质特别好的人。即便是身体素质很好的人,在齐全装备的保护下,在海拔8000以上,也会出现头晕头疼、喘气困难、四肢乏力、幻觉等不适应的身体状况和强烈的高原反应。每走一步路,就会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且登山队员还要随时警惕雪崩冰裂隙、大风等自然灾害,可谓命悬一线。
所以古代人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基本不可能登珠峰。况且珠峰是在清朝时期才被发现的。直到1841年,英国驻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才准确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直到1953年,人类首次登珠峰顶成功。中国则在1960年首次登珠峰顶成功。
下为珠峰登顶的大事年表。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853年,珠峰被勘测为世界最高峰,海拔为8840米。
人类首次登珠峰的尝试:
1921年,英国登山队(队长克·哈瓦德巴里)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没有越过北坳顶部,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没有成功,他们宣布这是一次侦察登山活动。
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仍取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他们越过了北坳,但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七人死亡而宣告失败。
1924年,英国第三支珠峰登山队(队长弗·诺顿),仍从珠峰北坡中国境内登山,当诺顿等人到达北坡“第二台阶”下边的8572米附近时,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队员玛洛里和阿宾坚持继续前进,一去未返。
1933年,英国一支由16人组成的登山队(队长赫·卢托列吉),仍使用中国西藏境内北坡路线,也失败了,该队队员温·哈利斯和威格尔两人到达海拔8570米的高度时,发现了1924年英国珠峰登山队队员玛洛里的冰镐,证实了玛洛里等二人死在这个高度附近。
1934年,英国人米·威尔逊使用轻型飞机进行单独登山,结果飞机损坏在孔布冰川附近,他本人也受了轻伤,后来他又雇用当地一些舍尔巴族人协助登山,但在一场风暴之后,他被冻死在东俄布冰川上。
1935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伊·希普顿),只侦察到中国西藏境内珠峰北坡海拔7,000m,即北坳附近而返。
1936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十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到达海拔7007米的北坳顶部后而返【注:北坳顶部过去用7007米,1975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实地测量计算出确切高度是7050米】。
1938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仍从中国境内的北坡登山,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当地一些山地居民当搬运工,仍走北坡中国境内,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后也失败而返。
【注:上述几次攀登珠峰的活动都是从中国境内的西藏地区进行的。】
1950年以后,西藏地区获得解放,地处西南边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许外国登山队任意进行登山活动。从此,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1950年,由美国人克·修斯顿等人组成的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南坡首次对珠峰进行试登,只到达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区附近,便返回来了。
1950年,英国登山队,由五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事先声称是一支从南坡攀登珠峰的侦查队,在到达海拔5,480m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后返回。
1951年,英国登山队,由伊·希普顿任队长,全队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达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951年,一个叫克·贝加·拉尔逊的丹麦人,非法偷偷越境进入我西藏地区。拟从北坡攀登珠峰,但他连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没有越过就失败了。
1952年5月,由队长勒·狄特玛尔率领的十人瑞士登山队,从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和他们雇用的搬运工尼泊尔人藤辛,到达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气变坏而告失败,但他们却开创了一条从珠峰南坡通向顶峰的路线。
1953年,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
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 (Tenzing Norgay) 和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早在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有两名队员从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尼泊尔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956年,瑞士登山队(队长阿尔贝尔·埃格尔)由五人组成,队员埃·施米特,尤·玛尔米特,阿·列伊斯,格·贡钦,在大批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人员的支援下,于5月23日,先后分两个结组登上了珠峰。
1960年5月,当中国登山队正在从北坡向珠穆朗玛峰突击时,一支由印军少校吉·辛格率领的印度登山队也在从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当他们到达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时,宣布由于风大无法前进,而放弃了这次登顶活动。
中国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在这次登山中,中国登山队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13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王富州、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最高处。
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队,在队长印军陆军中校捷·狄阿斯率领下,再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为怕大风而宣告失败,队员中有两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1969年春,日本登山队从珠峰南坡首次进行试探性登山,在登达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区之后,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气象观测人员,他们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对气象、冰川等作了较长时间观测,为1970年日本队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971年春,由欧洲英、法、意、奥、瑞士和印度等十一个国家的登山运动员联合组成的“国际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队长、瑞士登山运动员恩·基连富尔特的率领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线登顶(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国登山队的路线)。由于一开始步调就不一致,内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队员胡古纳遇雪崩死亡后,宣告失败。
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费尔率领的欧洲八个国家(英、法、意、奥、西德、瑞士等国)登山运动员组成的“欧洲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沿传统路线从南坡登顶,在到达海拔8,20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1973年春(2~5月)意大利军事登山队,在意大利军事登山学校校长基多·蒙齐诺的率领下,组成一支包括意大利陆、海、空军,警察部队,海关人员,医务、气象和其他军事科学工作人员的大型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于当年5月5日和5月7日两次,每次一个结组(四人),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顶峰。
1975年9月24日尼泊尔时间下午6时,英国登山队的两名队员黑斯顿(32岁)、斯科特(33岁),从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1975年9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这是一次男女混合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新纪录。为了纪念这次登顶,1975年9月26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特种邮票一套三枚。
1978年意大利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首次无氧登顶(8848米)。
1980年意大利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北侧线路,首次单人登顶(8848米)。
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1990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义会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先后站到了顶峰上。
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在之后的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开展联合攀登活动,4名藏族队员登顶,其中次洛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大齐米、开村成为两次登过珠峰的人。
1998年5月26日上午7:22,英国登山者贝尔格里尔斯与其朋友登上珠峰之巅。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10名藏族队员一次全员登上珠峰,并在8848.13米的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
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黑龙江勇士阎庚华于5月21日登顶,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难。
2002年,又一名勇士王天汉终于单人挑战珠峰获得成功。
2003年,中韩联合登山队和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的14名中国队员分别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是小齐米、普布卓嘎(女)、仓木拉(女)、尼玛次仁、梁群(女)、陈俊池、阿旺、普布顿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罗申、王石和刘健。
2005年3月20日到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将再次对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还将联合中国女子登山队员登上珠峰顶,用雷达的手段以及GPS定位方法重新测高。同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中国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米。中国于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2006年,格伦·辛格莱曼和希瑟·斯万均40岁出头,是一对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中年夫妇。
2007年,20岁的夏尔巴小伙子塔什·拉克帕·谢尔帕已经从加德满都出发,向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发起第三次冲击。
2008年5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祥云,被中国健儿带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山峰(海拔8844.43米)。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站。
2008年5月25日凌晨,76岁尼泊尔老人明·谢尔钱成功登顶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成功登顶珠峰最年长者。
2012年5月尼泊尔加德满州市Kame Sherpa先生在9天内分别于2012年5月19日12时05分、5月24日6时36分、5月27日5时27分3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下9天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次数最多世界纪录。
2014年6月5日印度一名出身于低下阶层家庭的13岁少女安吉丽娜朱莉,不久前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全球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年轻女性。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藏先遣部队主要有哪些任务
《十七条协议》签订后,为了顺利完成进军西藏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张国华所率领的十八军,遵照中共西南局和西南军区刘、邓、贺的指示,组成了进藏部队先遣支队。
规定先遣支队的任务是:担任先行,为主力部队进入西藏创造条件。要求先遣支队要模范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模范地宣传和执行《十七条协议》,使广大藏族同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1951年7月25日,先遣支队从昌都开始出发,踏过万水千山,一路迎着毒辣的阳光向西藏迈进。
在先遣进军中,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西藏地方政府首席谈判代表、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副主任阿沛·阿旺晋美和夫人阿沛·才旦卓嘎,也和先遣支队一同前往拉萨。
在艰难的行军中,夫妇俩不仅和部队指战员同甘苦共患难,而且积极协助部队筹集粮秣,使先遣部队顺利地完成了进军任务,解决了很多的困难。
从昌都到拉萨,要翻越峻岭重重的横断山脉,跨过怒江、澜沧江等湍急的河流,而且所经之地,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冰天雪地,道路崎岖。
对于这些未曾走过高原道路的解放军战士而言,都是难以想象的困难,何况此时没有这个地区的详细地图,分不清前进的道路,只能一面探索,一面前进。
有时进入原始森林和深山峡谷,连方向也找不准。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以平措旺阶为首的一批藏族同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担负了向导,翻译、调查情况和组织牦牛运输等艰巨任务,帮助先遣支队指挥部选择宿营地,识别有无毒害的水、草,介绍如何适应高原特殊气候的常识。在整个行军途中,解放军没有出现减员现象,没有一个人掉队。在维护祖国统一,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进军中,先遣支队所取得的成就,是藏汉族同志团结战斗的结晶。
进军拉萨的道路是十分艰难,康藏地区有个谚语:一二三(指明历月份),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山上冰雪覆盖,很难行走,有的地方要爬行),可以看出进藏路途是多么艰难。
1951年8月12日,先遣部队从丹达塘继续迈进,翻越夏贡拉山。当时还没有人准确测量过夏页拉山。夏贡拉山海拔究竟有多高?只是听当地人说夏贡拉山,六千三,说明此山海拔6300米。
登山时,就连平时习惯高原气候的骡马,也急喘起来。经过长途跋涉,许多同志体质减弱,已筋疲力尽,无奈便拉着马尾巴往山上爬,他们无法想象这条路为什么会这么艰难。经过部队的坚持和努力,终于爬过了大山,但困难还在继续。
高原气候真像个顽皮的孩子,喜怒无常,一会儿烈日当头,晒得人头昏脑胀,一会儿暴雨倾盆,又把人淋得像只落汤鸡,让你毫无躲闪的机会。
当时先遣部队部队正行进中,忽然刮来一阵狂风,还夹着黑云滚滚而来,一阵冰雹猛烈地打在大家头上、身上,人马都走不动了。没有办法,只好站在路上,用背包、烧柴挡住头部,接受无情的冰雹袭击。约半小时后,冰雹过去,部队又继续前进。
部队在擦竹卡西2.5公里的一片草地宿营。但万万没有想到,饭还没煮熟,冰雹再次来袭,狂风呼啸而来,像一个魔神一样,把搭好的帐篷吹得如同汹涌波涛上的小船,无法找到可以归宿的彼岸,如果不是铁桩打得牢,绳索结实,帐篷早已不知被吹到什么地方去了。
就那样,风把帐篷里的灯吹熄了,冰雹把锅灶下的火打灭了,一锅未煮熟的饭,被冰雹、雨水泡成了稀糊糊。地面上一层厚厚的冰雹,连帐篷周围挖的排水沟都被冰雹填平了。但大家却笑了笑,因为这么多天的行军已经习惯了,这点遭遇算不上什么。
大家经过一天行军,极为疲劳和饥饿,但因为冰雹、狂风捣乱,结果连饭也没吃成,就吞了几口糌粑,摸黑睡觉了。在梦里,他们睡得很香,梦见了期盼已久的家人,醒来时候,发现自己眼中却溢满了泪水。为了祖国统一和西藏人民的和平解放,战士们远离家乡,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伟大的和平事业,他们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但是,困难仍在眼前,不知道接下来,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
在先遣部队进军拉萨的征途中,他们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人每天只能吃二两代食粉,进入穷八站后,部队几乎到了断粮地步,八连的战士已喝了一天代食粉糊糊。余下的也只够煮一顿稀糊糊了。
于是,八连队派人向王其梅告急,因为战士们已久饿得不行了。王其梅等人经过商讨,决定抽调机关战士的干粮补充八连队。事实上,机关战士所带干粮也没有多少了,甚至还不够自己的吃的。但当机关战士接到通知后,都非常爽快地交出于粮袋,因为他们知道八连更需要粮食。
在那艰苦困难的日子里,战士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了高度的友爱精神,如同家人人一样亲密。这种真挚的革命情谊,像熊熊燃烧起来的烈火,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克服困难、战胜饥饿和疲劳的决心。
1951年8月21日,先遣部队到达嘉黎时,在一条名叫松曲的小河旁宿营。这时机关也断了粮。有个战士忽然发现小河叉里,有几十条一尺多长的大鱼游来游去,便大声喊道:快来看鱼!快来看鱼!
因当地藏民经常用糌粑喂鱼,并不捉它,所以鱼看见人也不逃走。大家迅速地聚拢过去。在这样极端缺粮的情况下,眼前竟有这么多、这样大的鱼,而且捉起来又好白费力气,战士们真的忍不住要扑上去了。
有一个战士笑着说:嗨!今天捉几条鱼,回去用水煮煮,美美地吃它一顿多好明啊!但这只是玩笑,他们心里明白,按照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是不能捕鱼的!大家轻轻笑了下,摸了摸自己空空的肚子,谁也没有跳进河里去捉那群可爱的鱼儿,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依旧煮马料(黑豌豆)掺草根充饥。嘉黎的藏胞看到此情此景,十分激动,称颂人民解放军是嘉黎萨巴、菩萨兵。
有两位名叫嘎央和斯达的牧民,远道而来,想让部队给两张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带回牧场给牧民们看。当他们拿到画像时,马上举到头上连连碰了两下(这是藏族尊敬的礼节),然后竖起两个大拇指称谢说:土结切!土结切!意思是,谢谢!谢谢!
部队在嘉黎一带断粮时,得到了群众的热情支援,除沿途采购点杂粮外,部队主要是靠阿沛·阿旺晋美设法从工布江达他的庄园运来的粮食,使部队顺利地度过穷八站。进抵工布江达后,由于阿沛的积极帮助,买了不少牛羊肉来代替主食,使大家终于尝到了肉味。
就这样,解放军先遣支队在藏族各阶层人士的大力支援与协助下,全体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大自然的种种阻碍和物资条件极差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近一个半月的艰难行程,终于在9月5日到达拉萨附近的德庆宗宿营
此时,张经武带领几位同志绕道印度,已先于先遣支队到达拉萨。张经武派乐于泓和李天柱两位同志来德庆看望先遣支队,西藏地方政府也派宫员前来探望,并联系部队入城问题。
9月6日,先遣部队过拉萨河,西藏地方政府早派人在拉萨河畔组织了许多牛皮船和烧柴,以备先遣支队使用。从上午8时开始,由藏族船工用牛皮船摆渡,至下午5时,人马全部渡过拉萨河。
部队在拉萨河畔休息两天,准备入城。此时,正值西藏的雪顿节,好奇的藏胞穿得花花绿绿,有的骑着马,有的打着花伞步行,成群结队来到部队驻地看热闹。
9月9日,先遣支队举行了入城仪式。
4. 藏语里的卓玛是啥意思 指的是什么
卓玛,是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它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度母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因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区被广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敬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拓展资料:
最早源于印度
据藏文文献《女神源流》记载,在最初无始时期,在宇宙世界那措沃(古印度某地),即各种光地方,出现了一位叫桑杰阿扎的贤人,国王的女儿益希达娃虔信他的教法,供养他及其眷属,达一亿十万年后,便发起了菩提心。
就在那时,众比丘对她说,“由于你的善业,使你的身体获得了受生之身。如果你能以做利法事业发愿,就能如愿以偿。”于是公主立誓:为了获受生之身,愿发菩提心者虽然很多,然而,以女性之身做有情众生事业者却无有,直到轮回不空为止。
从此,公主在王宫修三摩地,经一亿十万年后,对无生法获得安忍从而证得所有众生度脱的三摩地。由三摩地的威力,上午可使一亿十万有情众生从心中获得度脱,而且可在尚未处于安忍阶段,不受用任何物食,下午也复如是,从此被称作“卓玛”,即度母。
这以后,她立誓要解除所有众生的苦难,救护芸芸众生,并在九十五劫内,每昼能使一亿一千万众生置于赢虑中,每夜能调伏一亿十万妖魔。故又称“顿玛聂玛巴姆”,意即迅速救难女英雄。
后来,为一名称格巴托巴麦巴,即无碍劫的贤人授受十方所有佛大悲光芒比丘无垢光明之灌顶,使他化现为圣观世音,后为他再授受所有佛见知智能本性大光明灌顶,而她前后两次授予的光明化为父母佛和度母女神,从观世音的心际生出。由此缘故,她不仅能满足所有佛的意愿,而且能从 16 种恐惧中拯救所有有情众生。
所以,随其神力化现为二十一位救度母和妙音女神等诸多女神。
5.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有什么品质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品质:
1、卢永根:一生节俭,捐出毕生积蓄扶持农业教育事业。信仰坚定,鼓励恩师丁颖院士加入中国共产党。
(5)卓嘎创造扩展阅读:
推选”感动中国”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1、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在行业中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3、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5、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网络-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6. 罗布桑珠彩虹的歌词
36、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37、1990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义会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先后站到了顶峰上。 38、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39、在之后的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开展联合攀登活动,4名藏族队员登顶,其中次洛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大齐米、开村成为两次登过珠峰的人。 40、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10名藏族队员一次全员登上珠峰,并在8848·13米的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奇想的壮举,是12亿中国人满怀信心走向新世纪的见证。桂桑成为世界上首位两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和吉吉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41、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不仅仅是专业队员的专利,近年来不断有业余爱好者挑战珠峰。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黑龙江勇士阎庚华于5月21日登顶,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难。 2002年,又一名勇士王天汉终于单人挑战珠峰获得成功。 2003年,中韩联合登山队和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的14名中国队员分别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是小齐米、普布卓嘎(女)、仓木拉(女)、尼玛次仁、梁群(女)、陈俊池、阿旺、普布顿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罗申、王石和刘健。 1975年5月27日女性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潘多,1938年生。藏族。中国女子登山运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参加中国登山队,同年登上慕士塔格山(7546米)。1961年登上公格尔九别峰(7595米)。两次创造了女子登山世界纪录。 1975年5月27日同其他8名男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1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中国国家体委为她记特等功,并3次授予她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75年5月27日女性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潘多,1938年生。藏族。中国女子登山运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参加中国登山队,同年登上慕士塔格山(7546米)。1961年登上公格尔九别峰(7595米)。两次创造了女子登山世界纪录。 1975年5月27日同其他8名男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1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中国国家体委为她记特等功,并3次授予她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潘多也是的,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女性现任同洲模范学校的名誉校长 攀登历史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纽西兰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瑞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 (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是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3年——纪念人类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五十周年。 2005年——中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7. 拉珍创作的原声噜噜是什么歌
雪域神山
歌手:周汇洋/次仁卓嘎
8. 中国登珠穆拉马峰的人的简介
在纪念人类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之际,中韩联合登山队和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的14名中国队员分别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是小齐米、普布卓嘎(女)、仓木拉
(女)、尼玛次仁、梁群(女)、陈俊池、阿旺、普布顿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罗申、王石和刘健。
至此,在过去的43年中,中国健儿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
1921年,英国人豪伍德·布里率领一支登山队,从中国境内开始了首次攀登珠峰的活动。在此后的数年里,英国人曾八度挑战,有十余人遇难,却没取得一次成功。
1960年5月25日,历经艰险的藏族队员贡布和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他们英雄的事迹给正与严重自然灾害抗争的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大鼓舞。
从此,不断有更多的中国人登临珠峰峰顶。中国的进步和强大,使中国登山者逐渐成为世界珠峰登山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之一。
1975年,中国第二支庞大的登山队进驻珠峰脚下,最后9名勇士再临峰颠,藏族女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侧登顶的女性。登山队同时把科学考察工作带到珠峰,完成了测定珠峰高度、高海拔地区人体技能测试等一系列科考活动,震惊了世界。
13年后,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时过两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义会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先后站到了顶峰上。
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在之后的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开展联合攀登活动,4名藏族队员登顶,其中次洛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大齐米、开村成为两次登过珠峰的人。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10名藏族队员一次全员登上珠峰,并在8848·13米的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奇想的壮举,是12亿中国人满怀信心走向新世纪的见证。桂桑成为世界上首位两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和吉吉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不仅仅是专业队员的专利,近年来不断有业余爱好者挑战珠峰。
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黑龙江勇士阎庚华于5月21日登顶,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难。两年后,又一名勇士王天汉终于单人挑战珠峰获得成功。43年间,在攀登珠峰的众多登山者中,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世界里,一些人留下了终身残疾。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完)
9. 《洗衣歌》是怎么创作的
舞蹈编导:李俊琛
舞蹈音乐:罗念一 作词:朱流 董荣
舞蹈首演:1964年
首演团体:西藏军区歌舞团
荣获奖项:1964年荣获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优秀编导奖、表演奖、作曲奖、舞美奖。
这是一支在当时中国舞坛广为流传的优秀舞蹈作品,编导李俊琛长期在西藏工作,深深懂得珍惜汉、藏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重大意义。一次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春节期间有五六位藏族姑娘到军营帮战士洗衣服,由此产生了创作灵感。作品的内容是表现了一群藏族姑娘去河边挑水,偶然发现班长在帮战友洗衣服,于是让小姑娘乔装扭了脚而合伙骗走班长,然后兴高采烈地帮他洗起衣服来。班长回来才知道上了当,于是帮姑娘们把水挑回家。揭示出军民之间,汉、藏民族之间血脉相连、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
《洗衣歌》最大的特点是歌、舞、戏剧表演相结合。编导巧妙地通过三出戏来串联整个舞蹈。1.小卓嘎佯装崴脚骗走班长,2.班长欲抢回衣服,3.班长偷偷帮她们挑水,这三处戏剧性场面充分表现了军民融洽和互助友爱的关系,并营造了舞蹈布满情趣的热烈场面。舞蹈是作品的主要成分,编导采用藏族传统的歌舞形式,自姑娘们出场,到追赶班长下场,始终是歌舞相伴,创造出热情、幸福、欢乐的气氛。歌舞相伴,相得益彰。尤其是姑娘们洗衣服时的唱段:“呃……,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唉,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唉,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军民本是一家人,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唉。”突出了舞蹈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又道出了藏族人民翻身解放后感谢解放军与共产党的心声。在
动作编排上,运用藏族舞蹈的语言形式和生活动作相结合,创造出泼水、踩衣、荡衣、搓衣等动态形象,充分表现了藏族姑娘活泼热情的性格。
《洗衣歌》以欢快的节奏,热烈的场面,真挚朴实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涵,载歌载舞的形式,风趣活泼的戏剧场面,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被誉为歌颂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