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发明的纸
纸在文房四宝中,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西汉纸的图片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2前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蔡伦纸的图片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早期纸张的使用公元105年,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就是一个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纸,这就是说,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与超过了蔡伦的造纸。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总之,在纸张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使书有重时大的减轻,从而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写字材料。早期的造纸方法造纸的图片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造纸的图片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造纸的图片纸虽然出现较早,但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候纸"之后。公元404年,东晋桓玄帝曾下令废简用纸,使纸的应用日益推广和普及。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从设想,到雏形,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蔡伦之前虽然有纸,但这无损于蔡伦作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纸术这一发明的发明者的丰功伟绩。是蔡伦的发明创造,使纸进入了它的实用阶段,并迅速、广泛地推广开来,为完善印刷术和促进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伦的功绩和他作为完善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的发明家的光辉形象是不容抹煞的。综上所述:笔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中国的文字向着简化、工整、规范和易于镌刻、复制的方向发展;织物、纸和墨的发明、发展和应用,为印刷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转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转印复制技术为基础的盖印和拓印以及织物印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结合,为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社会的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造就了发明印刷术的社会环境和客观要求。这四者的具备和结合,使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历史的必然,至隋、唐时期开始推广应用了。
㈡ 美国发明家有哪些
美国发明家有: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莱特兄弟、亚历山大·贝尔、罗伯特·富尔顿、本杰明·富兰克林等。
1、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参考资料:网络-爱迪生
参考资料:网络-莱特兄弟
参考资料:网络-亚历山大·贝尔
参考资料:网络-罗伯特·富尔顿
参考资料:网络-本杰明·富兰克林
㈢ 404号工程队昆仑山灵异档案的真相是什么
昆仑山叫做地狱之门,是因为大家感觉这个地方非常的神秘,有一些人丧命在这里,就增加了这里的灵异性。这座位于青藏高原昆仑山区的昆仑山地狱之门,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昆仑山是中国的一大旅游胜地,但却频频传出一些诡异的传言,昆仑山地狱之门一直都是个未解之谜,但近日,有专家称昆仑山地狱之门隐藏中国未公开的惊天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1949年9月1日,根据中央指示,务必在建国前成立一个类似事件的处理部门,从全军各部选拔异能者与军事技术过硬者,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陈××为部长,下设15个部门小组,负责各类不明事件的接受与处理。为保密需要,对外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091气象研究所”,军内统称“091”。091正式成立。
1951年3月,091参与打击湘西土匪,成功地揭穿了土匪企图运用当地特殊地形天气装神弄鬼的把戏,配合部队首战告捷。任务级别:机密。
㈣ 中核404有限公司是做什么的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在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俊峰,公司经营范围:
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乏燃料后处理;核燃料的加工及核废物处置;核辐射加工;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制造;机电仪设备制造及安装;特种设备、三类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同位素的生产与销售;天然铀储存经营业务;生产、销售Ⅲ、Ⅳ、Ⅴ类放射源,生产、销售非密闭放射性物质,使用Ⅱ、Ⅲ、Ⅳ、Ⅴ类放射源,使用Ⅱ类射线装置;放射性物质运输;核工程和技术研发、实验及技术检测;核医学研究与职业病防治;自来水、热的生产和供应;自备铁路运输,道路、普通货运、危险货运;固体废物、辐射污染治理;职业技能培训(均凭资质证和相关许可证经营)。
拓展资料: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四零四厂。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四零四厂位于甘肃嘉峪关以西100公里处,简称为404厂,筹建于上世纪1957年,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帝国霸权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而辉煌。
参考资料: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网络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四零四厂-网络
㈤ 纸是谁发明的
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
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5)发明404扩展阅读
造纸术的传播
中国造纸术最早是在汉字文化圈内传播。朝鲜半岛造纸是在魏晋南北朝之际,生产的主要是麻纸,后来才有楮皮纸和桑皮纸。现存最早的纸写本是韩国湖岩博物馆馆藏754年新罗的楮皮纸写本《华严经》。朝鲜造有皮纸,其特点是纸质较厚重、强韧而又洁白。
明屠隆在《考槃馀事》中谈到高丽纸时说:“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朝鲜制皮纸时,基本上沿用中国技术,但工具和技法略有不同。
中国纸与书卷早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在汉末、魏晋时期,越南北部地区已能造纸。据德国汉学家夏德研究,当时大秦不会自行造纸,所献纸为其在越南所采购,沉香、皮纸充作本国物品向中国朝廷作为进贡礼物”。越南南方的纸是由北方输入。
宋元以后,南方也可以造纸。陈朝艺宗绍庆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将所产纸扇送给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间,越南曾回赠清帝金龙黄纸二百张。晚期越南版书籍多以竹纸印刷,而此纸也与中国纸类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及传播
㈥ 摄影艺术的发明
应该是先有了摄影的技术才有的照相机...关于摄影艺术的发明LZ可以找下世界回摄答影史,..很多..说不清楚 ...
世界摄影史-顾铮
一、摄影的曙光 /l
l.摄影术前史/2
2.摄影术的发明者/3
3.一系列的新进展/5
4.摄影与绘画/6
5.彩色摄影的探索/9
二、在美与真之间/11
l.都市真相/12
2.“他者”的人类学观察/13
3.战争与灾难的影像/14
4.来自“东方”的影像/16
5.地理空间的摄影确认/18
6.刻画人性的肖像摄影/19
7.艺术美的表述/20
8.运动中的身体/23
三、画意的乡愁与摄影的大众化/25
l.画意摄影的兴起/26
2.乡愁的艺术/27
3.向现代主义倾斜/31
4.画意摄影在日本/32
5.柯达与摄影的大众化/33
四、现代主义摄影的实验光谱/35
l.现代摄影在美国的确立/36
2.两次大战间的欧洲实验摄影/37
3.莫霍利一纳吉与包豪斯的摄影实验/40
4.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41
5.苏联的先锋摄影与日本的新兴摄影/45
五、纪实的眼光/47
l.纪实的滥觞/48
㈦ 21世纪中国有哪些重大发明
1、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2、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3、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研究人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策略、思想与技术,构成了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学科——基因组学,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动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4、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一箭三星的成功发射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科学实验卫星9号”。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所谓一箭三星是指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3颗卫星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这次发射当时在世界引起了轰动。
2017年11月21日12时5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㈧ 404和403到底有什么区别啊,求分析分享
错误代码为什么是404不是403?这有一份它的发展简史
: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404错误的页面,这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404?不是403?这背后又能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呢?近日,Wired发布了一篇文章介绍了404错误的发展历程,文章由36氪编译。
“Not Found”,这个臭名昭著的404错误通常被称为“互联网的最后一页”。这不仅是一个被人所熟知的强制性警告信息,还是一个文化现象和一句妙语。关于它的负面双关语比比皆是。人们把它印在了漫画和T恤上。这个曾经只是被书呆子式幽默所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一面,已经成为了现在数字生活中的一部分。
404错误能够具有跨界的吸引力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这是近乎普遍、与生俱来的情感:纯粹的失望,呈现出了一个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也提醒我们,科技,尤其是网络,是由人类创造的,因此也是不可靠的。毕竟,互联网并不是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它更像是由单向超文本构建的地球上的欢乐花园,由断链、损坏的图像文件和不完整的信息组成。
在它出现后不久,错误代码就开始享受或忍受它在其中的份额。在21世纪初,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即404是404房间,这个房间存放有网络的第一批服务器,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位于瑞士的欧洲核研究组织),万维网发明者Tim Berners-Lee的办公室也在那里,但经常找不到他。
“唉,”Robert Cailliau写道,他和Berners-Lee都是超文本结构的先驱。当被要求对404错误发表评论时,他似乎不太乐意接受他所谓的“琐事”。Cailliau坚持认为,上述的说法是一种“废话”。
错误代码是必要的,但不是一个中心阶段的问题。Cailliau在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当你为一个新系统编写代码时,你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来为你检测到错误的情况写长信息。”在当时,内存也是一个问题;较长的信息是不切实际的。(“现代的极客们已经不知道用64K内存来编程是什么样子了,”他写道。)
解决方法很简单:指定错误类别的数值范围。这是在Cailliau的演讲中完成的,“根据程序员的突发奇想。”客户端错误出现在400范围内,使“404”成为“Not Found”的相对干脆的委托。Cailliau坚定地说:“404从来没有被连接到任何一个房间或任何物理地点。”他写道:“这完全是个神话。”
当被问及他是否有任何关于为什么这个错误如此吸引人的理论时,Cailliau写道:“我甚至没有预感到404的魅力。”坦率地说,我一点也不关心。进入404响应页面的那种创造力是毫无用处的。神话可能是由于非理性、否认证据,以及对童话故事的偏爱,而这在人类中是很常见的…这些人类特征在过去是相对无辜的,个体影响很小,信息传播缓慢。今天,由于网络的存在,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力量。”或者,这种迷恋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表现,也可能是人类对互联网的欣赏,而人类——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常常感到无聊。
无论如何,404都牢牢地占据了主流。现在,公司的“声音”可以免费、友好地与被挫败的用户产生共鸣(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品牌的机会)。或者,这只是一种打破“第四道墙”的方法。Tumblr采取了一种厚颜无耻的做法:“这里什么都没有……除非你在寻找这个错误页面,在这种情况下:恭喜!”你完全找到了。”皮克斯的404页面上写着:“哇,别哭了。”这只是一个404错误!”然后下面是从内到外的悲伤角色的插图。Bloomberg提供了一幅三连画,是一个男人在桌子上拍打电脑,然后不由自主地摔成碎片。后者有点奇怪——而且有点戏剧性。
㈨ 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1592年)是当时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专门讲述珠算的著作。
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宋元时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处的时代,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宇。其实,前面提到的算筹的情况也是这样,这固然表明封建统治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珠算是由筹算进化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筹算进行了改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同样,14—7的歌诀是“七退一还三”等等。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
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继续摆弄算筹进行计算,就会手不从心。许多在室外进行计算的商业人员,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筹摆乱,造成错误。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五不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各种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作加减法时,它们的计算速度仍赶不上珠算的熟练操作者手中的算盘。
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人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
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
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
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算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关它的起源却争论了上百年,无法统一。但愿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早日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告慰于古人。无愧于后代。
象征
“乘除不失,毫厘分明”算盘常用来象征精打细算,毫厘不差。在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挂有两座大算盘,长6尺、高2尺,共29格、203枚算盘珠。这座算盘表示神灵给下届的人们计算功过不查毫厘。对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