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林庚发明一个传统

林庚发明一个传统

发布时间:2021-07-14 23:59:38

㈠ 一个发明甚至可以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中国发明家有哪些,都发明了什么

1、蔡伦——造纸术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2、祖冲之——圆周率(π)的真值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3、毕升——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4、张衡——浑天仪、地动仪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5、鲁班——锯子

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㈡ 实用类文本阅读,,林庚,发明一个传统的相关答案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清华四剑客”和“北大中文四老”,但后来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
B.林庚先生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组”,被人视为其污点,而从他对待江青送花的态度看,他并非刻意参与到政治中。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小题2】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请结合全文,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小题3】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小题4】文中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小题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小题2】①学识渊博,治学严谨。②不慕名利,淡泊处世;③待人热心,随和真诚;④面对权贵,不卑不亢。(6分,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三人皆是与林庚关系密切的人,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的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②三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评价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③引述内容多为议论评价,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引用多人多侧面的评述,有助于多方面表现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6分,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4】林庚先生作为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其生活处于“隐退者”的状态。①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大燕南园,少问世事,淡出了公众视野,连门口路过的学生也不知道他是谁。②地位不显赫,在他辞世的消息报道后,才又被人记起当年的赫赫声名。二是其有“隐退者”的精神气质。①看淡名利,超然物外;②平易近人,性格谦和真诚;③面的权贵,不卑不亢;④在隐居中获得精神自由;⑤纯真,赤诚,追求单纯的快乐。(8分,每个方面4分,每个方面能概括出2个支撑此料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题中,B项论述不全,“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不用讲稿”“旁征博引”等。A项,原文是“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可此项却把或然说成了全然。C项,从原文“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中可看出“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的说法有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精神财富”一词进行筛选和分析,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一要从这几个人的身份分析(可参考“相关链接”),二要从这几个人同林庚的关系分析,三要从这几个人说话的内容和角度分析。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在文本中筛选出与“隐退者”意思有关的文字,然后再分析林庚先生“隐退”的特点,逐条作答。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㈢ 标志着中国传统铁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铁犁与牛耕取代步犁,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古代更田农具从此定型

㈣ 谁开创了经典社会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传统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开创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另一个重要传统-理解社会学。他主张社会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动动机中所包含着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韦伯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撑,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发展的结果。

㈤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请列举两项最早产自中国的农作物

请列举两项最早产自中国的农作物 粟(小米或谷子)和水稻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小米或谷子)

㈥ 作为一个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林庚有哪些突出表现

林庚(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县,位于闽江下游,人口61万,面积2136平方千米),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由闻一多先生设计封面、俞平伯先生写序。此后,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2004年,他还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并担任主任。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贺知章的名诗《咏柳》,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当唐诗上升到它的高潮,一切就都表现为开朗的、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干。”林庚说,“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在研究中,他非常注重创造性,着力寻找那些能说明创造的资料。他说,“文学要是没有创造性,严格地说,就不是文学,就没有价值了。”“在有创造性的地方多讲,没创造性的地方少讲,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史起伏的地方,看出它发展的脉络。”
他说自己是“教书为业,心在创作”,先是诗人,后是教授。从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至今,他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出色的诗歌启蒙者和文学引路人,常常在讲坛上忘情地长吟诗词,写下一黑板一黑板的漂亮书法。任继愈、吴小如、傅璇琮、袁行霈、谢冕等学者无不受益于他的言传身教。

在唐诗研究方面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其中大多数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文字、地理等问题方面的考释,也有一些论述屈原的人格、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的文章。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所著文学史为公认名作。 附文:林庚与现代汉语诗歌 ——王光明
现代汉语诗歌自胡适“尝试”白话诗开始,一直在寻找用新的语言和形式,

接纳与整合复杂变动的现代经验。这是一种至今尚未完成的、在诸多矛盾中展开的艰难求索,始终具有实践性、试验性品格。它体现在许多诗人身上,关心的重点却各不相同。面对经验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矛盾,主流诗歌注重内容的创新,努力在主题和题材上追随时代,或在诗意和情趣上更换中国诗歌的血液。他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对中国现实的执着关怀,还是现代主义诗人对现代诗质的反复探寻,都在20世纪中诗歌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但是光强调内容而忽视形式,只看重“诗意”而轻慢凝聚,只考虑求新求异而不思规律,也会给诗歌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以后,诗歌形式秩序探索的不断被边缘化,现在看来,不是加强了诗歌的自由与解放,而是增加了诗人的磨难;不是让诗亲近了读者,而是疏远了读者;不是变得更加自觉,而是显得有点盲目。
只有少数诗人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诗意与诗形的共同要求保持着高度自觉,而林庚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诗人之一。

像20世纪许多诗人一样,林庚也是从写自由诗开始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他曾在30年代前期出版过《春野与窗》的自由诗集,其中《破晓》等诗篇,可以认为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优秀文本。这些诗,因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而得到好评,废名(冯文炳)甚至在《谈新诗》中认为:“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要重些。”但林庚与诸多新诗人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他也珍惜自由诗“追求到了从前所不易亲切抓到的一些感觉与情调”,却也认为它是尖锐的、偏激的方式,“若一直走下去必有陷于‘狭’的趋势”(《诗的韵律》)。因此,他提出了新诗的“再解放”问题:“新诗的语言既已在散文解放的浪潮中获得了自由,是否还需要再解放呢?诗不同于散文,它总要有个与散文不同的形式,自由诗必须分行,这也就是起码区别于散文的形式;但是仅止于此还是不够的。为了使诗歌语言利于摆脱散文中与生俱来的逻辑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找到自己更完美的形式。”
林庚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认识到自由诗的问题之后,从1934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诗歌的节奏与形式的试验。他1936年出版的《北平情歌》,曾得到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万水千程后的归真返朴。在这里,新诗的音律第一次脱离平仄的拘律,而且降伏了字组法,

使它成为音律的侍婢;后一点,我私意认为,不但是新诗音律的胜利,而且也是诗的胜利。”(周煦良:《新诗音律的新局面》)更重要的是,他从节奏、形式的观察与试验中发现了诗歌建构诗行的两条规律:一是“五字组”(“凡是念得上口的诗行,其中多含有五个字为基础的节奏单位。”);二是“半逗律”(“每个诗行的半中腰都具有一个近于‘逗’的作用,我们姑且称这个为‘半逗律’,这样自然就把每一个诗行分为近于均匀的两半;不论诗行长短如何,这上下两半相差总不出一字,或者完全相等。” 无论从创作还是从理论上看,林庚都是20世纪中国最自觉的诗人,他为中国诗歌提供的独特借鉴意义表现在:一、始终坚持诗之为诗的基本前提(他认为“‘诗’原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诗如果没有形式,就是散文、哲学、论说,或其他什么,反正不是诗”。),并对诗与诗意的界限作了清明的划分(“诗意”代表了一切“艺术的意境”,并不等于诗)。二、他的新诗理论来源于他对表现媒介深刻认识,提出了形式不是由“内容”来决定,而是由语言来决定的著名观点,从而启示人们:一方面,汉语诗歌必须根据汉语的特点建构自己的诗歌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在发展变化,必须面对这种变化探寻新的形式建构的规律。
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将彰显林庚对现代汉语诗歌的特殊贡献。

㈦ 林庚下决心要"发明一个传统"的原因是什么

林庚下决心要发明一个传统的原因是为了文学创作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明出来。正是他提出的格律体新诗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参照。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林庚先生有着宏阔的文学史视野,人们因先生的新见而生发出来的对古典文学新的理解,正是得益于他的筚路蓝缕之功~

阅读全文

与林庚发明一个传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