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思维导图是创造的

思维导图是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7-14 19:03:22

1. 思维导图

MindManager是一款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思维分析转为有计划有条理的导向图,捕捉天马行空的想法、管理会议安排和记录、创建战略方案,帮助用户组织一切需要的规划图。MindManager中最基础也重要的就是思维导图(Map), 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做什么?
思维导图通俗了说就是将你脑海中的思维、思考神经元的活动过程用一个特有的形式模拟出来,以达到可视效果,帮助我们进行思维上的扩展以及记忆,并且结合图片、颜色等对大脑具有一定刺激性的元素来加强记忆。

MindManager作为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绘制的就是思维导图(Map),如上图。思维导图通过图形来表达和组织放射性思维,为用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整合信息及信息之间的关系,使其变成可视化视图。思维导图的基础构建模块就是导图主题。下面来分别介绍下这些不同的主题及其作用。

通过这些导图主题可以创建清晰的思维导图,关于添加主题的命令及添加导图内容的快捷键可以具体参考创建主题章节,更多功能能介绍可以进入MindManager教程,全面了解MindManager。

2. 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3.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是谁发明的,而思维导图最初是如何发现的

思维导图即心智图,创始人是托尼 巴赞,简单的说,它就是一种开发思维的工具,有一本《心智图学习法》,估计能帮到你

4. 什么是思维导图谁发明的呢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

5. 思维导图创作

阅读后做些什么?
阅读完一本书后,好的善后工作可以将阅读质量提升两倍,甚至是指数级提升。
在阅读完一本书上后,我们应该完成两件事:总结和分享。
分享
相信完成上面的步骤后,你的阅读质量将得到数倍的增长。要想进一步提升,你还需要完成分享的过程。
对一项内容的理解,前文所述的总结是第一层级,更深层次的层级,你可以选择写成文章分享,甚至是对他人进行口头分享。
文章分享
对于喜欢码字的我来说,将每一个想法写成文章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少新点子诞生,我相信你也能在写文章的过程中,爆发你的小宇宙。
写好的文章,你可以在豆瓣、简书等平台分享,甚至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分享自己的阅读过程。

口头分享
这是吸收一个知识点的最佳方式。
你能够讲出来,一定是建立在对这个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基础之上。并且,在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思绪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经历了以上的分享过程后,慢慢的,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已经潜移默化地被你运用起来……

总结
总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凭记忆和要点笔记绘制思维导图
按照自己的理解,并对照在阅读中自己记录的要点,将书的脉络及重点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
在执行这一步时,不要翻开书进行回顾,先按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这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使用电脑完成。
2. 对照书籍完善思维导图
在依靠记忆和理解的第一版思维导图制作完成后,再对照着书的目录、勾画过的内容进行完善。

3. 进行总结、撰写书评
不仅仅是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后就结束了,还应该对整本书进行总结。
利用两个番茄时间,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甚至写成一篇书评。
关于总结和书评,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
3、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内容
4、书中的哪些观点和技巧,可以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总结完成后,在笔记软件里统一保存起来。

6. 思维导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6)思维导图是创造的扩展阅读:

思维导图的中心通常是一个单字或者是一个主题,而环绕在中心外的是相关的思想、言论和概念。

思维导图有许多应用在个人、家庭,教育和业务情况,包括笔记、集体讨论(想法被放射状的放在中心字词周围的节点,并且不需依层次结构或连续安排等的优先级排列。而组织以及分类则是为了后面的阶段做准备)、总结、修正、厘清想法。

思维导图也可以用来整理复杂的想法或者是当作记忆的小技巧。举例来说:听演讲时可以使用心智图来记下最重要的字词或是重点。此时,思维导图也促进一种合作─色笔创造会议。

思维导图可以使用手绘,也可以透过一些软件来绘制。举例来说:会议或是演讲的粗略笔记,或者可以更进一步的要求质感;2007年8月在英国最畅销的平装本小说:由伊恩·蓝钦,所著的《逝者之名》,书里也特别提到探员Rebus利用思维导图来解决犯罪事件。

7.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谁思维导图的原理是什么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谁?
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
思维导图的原理是什么?
1. 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
2. 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
3. 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
4. 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它们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它们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

8. 思维导图是如何创造的最好把创造的过程都说一说

嗯~是想问‘思维导图’怎么用吗?
最好,自己买《思维导图》或《思维地图》这些书来看一下。
下面简单说说是怎么制作的。
1、可以根据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本书来制作;
2、我自己用比较喜欢分为‘逻辑型’与‘记忆型’两种,逻辑型是自己总结出一篇文章的逻辑,或章节的逻辑,或整本书的逻辑;‘记忆型’是为了方便记忆所做出来的简化型,比如一篇课文,以标题为核心,以章节段落为枝叶,可能有生词或陌生的概念也可以当成枝叶。如果是课本,中间的核心可以是这本课本的名字,然后二级为单元,下一级为课文,再下级为课文重点(其实,记忆型有些时候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整理思路)。
3、不管是逻辑型还是记忆型,特点是高概括。不要大段大段的抄课文,对高频率出现的词语可以以图代替,但是要在导图里找个地方表面什么图像代表什么意思,不然太久了容易忘记。
4、你可以在网上找些完成品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会更容易掌握些。

9. 思维导图的是怎么被发明以及被运用的

大家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的?嗯,这位小伙伴回答正确,给她点个赞。人类无时无刻都在进行脑部活动,甚至在未出生前都会对外界活动有反应。大脑是怎么进行运转的呢?

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去找谁对话了呢?他直接去找达芬奇对话去了。他升级打怪似的学习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语义学、神经语言学、信息理论、记忆和助记法、感知理论、创造性思维等各类学科。还去找达芬奇等的笔记和普通科学的资料。发现啊。原来大脑是个很好玩的事情。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可以产生极为重要和令人满意的结果。很是神奇。在做笔记的时候,他开始给不同的内容添加不同的颜色,只用简单的关键词汇并配上好玩的图像,记得更加牢固了。你们猜他大学拿了多少学位?猜不到吧?他一共拿下了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的四个学位。

当发现这个很好玩之后,他去当辅导老师,专门找学习障碍、无药可救等“掉队分子”。很快,这些“掉队分子”就很快变成了好学生。有些还成为了尖子生。

其中,有个叫芭芭拉的小女孩,学校都给她判了死刑,说她的智商是有史以来最低的一个。有多低?大家猜一下?只有60,但在学习了1个月的学习技巧之后,她的智商提高到了160,还以高材生的身份从名校毕业了。

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5亿的人在使用思维导图,更加快捷的帮助了人们去梳理知识、进行创新思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更是将思维导图作为中小学必备课程。

10.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哪个年代提出来的

东尼·博赞(Tony Buzan),他因创建了“思维导图”而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也担任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又被遴选为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创作人,也是“世界记忆冠军协会”的创办人,发起心智奥运组织,致力于帮助有学习障碍者,同时也拥有全世界最高创造力IQ的头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0余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阅读全文

与思维导图是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