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彩色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相机没有彩色和黑白之分.只有胶卷才有.
彩色胶卷是1936年爱克发公司发明的.不过现在因为数码的冲击,爱克发已经破产了.
㈡ 一战彩色相机发明了吗
彩色相机……貌似没有,当时的照相机都是机械风,银黑配色是主流。
至于说彩色胶片,要到1930年才诞生,在此之前的所谓彩色作品都是后期技师用彩笔着色的,无论是相纸还是胶片,都吸水,所以水彩着色看上去很自然。
㈢ 彩色照相机是那一年发明的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第一章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㈣ 彩色照相机是哪一年发明的
相机没有彩色和黑白之分,只有胶卷才有
1914年,徕卡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首次将使用在电影上的35mm胶片运用到了相机上,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完整意义上135(35mm)相机。
㈤ 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彩色照相机呢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第一章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㈥ 彩色摄影是怎样发明的
在感光材料的技术变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是彩色摄影技术的成功。在摄影术发明之初,照相机只能拍摄黑白影像。人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胶片上把“天然”的色彩记录下来。
世界上第一幅彩色照片,是由法国的阿梅代?芒特摄制的。在这幅照片上,作者写道:彩色石印术1856。
由三张印版用彩色石印术复制而成。三张印版分别是黄色、蓝色和红色。
照片上,坐着的人名叫马内,旁边站着的人是贝尔特?莫里索。马内这年24岁,要离开她的老师托马?库蒂尔远走他乡。分别之际,芒特为她摄制了这张彩色照片。
芒特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也是当时最著名的日光胶版雕刻专家。在彩色摄影方面,芒特作过大量的研究。他曾在一本有关摄影术的小册子里写道:我认为可以断言,把一切东西的自然色彩摄录下来,这并非是异想天开,因为我们所做的大量实验使我们可以指望,现代科学必将揭开大自然的这一奥秘。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思韦尔(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对彩色摄影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1861年5月17日,马克思韦尔用放映幻灯的方式,演示了世界上第一幅全彩色影像。在这次著名的实验中,他将同一个物体,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镜,拍摄出三张幻灯片。然后,用三个幻灯机各配上相应的滤镜进行放映。当三个影像准确地重叠在屏幕上时,原物上所有的颜色就重现了出来。
马克思韦尔的演示,验证了三原色理论和加色法原理,为现代彩色摄影理论奠定了基础。
1868年,法国科学家D?迪?奥隆(DucasHauron)提出了一整套彩色摄影理论,并按照减色法原理成功地制作了透射的和反射的彩色感光材料。他在《彩色摄影及其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书中写道:我可以把一幅影像分解成三张不同彩色的画面:一张为红色、一张为黄色、另一张则为蓝色。原来的图像表面上是单一的,但实际上是由三种色彩构成的。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的画面。如果我分别用照相机照出一个物像的三张不同颜色的照片,那么,我只要把这三张照片混合成一张彩色照片,其结果就会同实物的色泽完全一样。
画家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把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按适当的比例调和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几乎所有的色彩。
遗憾的是,迪?奥隆的想法在当时无法付诸实施。因为在19世纪60年代,没有摄影材料能对红色感光。将一个红色滤镜加在镜头上,拍摄出来的影像十分淡薄,甚至毫无影像。因此,直到1873年12月,德国化学家H?W?乌盖尔(H?W?Vogel)发现光谱增感方法,彩色感光材料的制造才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最先在市场上出售的彩色片,是1907年法国卢米埃尔(Lumiere)兄弟创造的“天然彩色感光干版”。这是一种透明正片,在黑白全色乳剂上,涂有一层由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的细微颗粒。这些彩色颗粒,起着一种滤镜的作用,使透明正片的影像,获得正确的颜色。不过,这种彩色片,有两个难以克服的缺点:一是由于颗粒的过滤关系,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大约是拍摄黑白照片时的40倍左右;二是它不能印制成彩色照色。所以,这种彩色片未能普及。
1912年,德国化学家提出在胶片上涂布三层乳剂的设想,即在胶片上涂上三层感蓝、感绿和感红的乳剂。然后,在冲洗过程中,将每层的影像变为正像,并使每层都有鲜明的色彩。这样,就可以获得一幅色彩丰富的幻灯片。
经过反复探索,柯达公司终于根据这种方法,在1936年生产出第一个涂有三层乳剂的“柯达彩色片”。次年,阿克发生产的“阿克发彩色片”问世。这些彩色胶片光敏度高,拍摄的照片色彩鲜艳,使彩色摄影真正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㈦ 彩色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照相机不分彩色黑白的,只是当时用的胶卷分彩色和黑白的,后来数码的就基本上全用彩色的了,有些特殊用途或者追求还是可以改为黑白的。
㈧ 彩色照相机是哪一年发明的
彩色照相机?应该是彩色胶卷吧,和相机没啥关系的。
彩色胶卷是1933年发明的。发明者是音乐家高德斯基和马尼斯。
㈨ 彩色相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远在摄影的初期的1840年代就有人实验彩色摄影。到十九世纪末已经用在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