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的由来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1)电影发明三大来源扩展阅读
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贰』 电影是根据哪一种原理发明而来的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抄rationofvision)是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时,成像于上,并由输入,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叁』 电影到底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1894年,法国里昂的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在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基础上,依照缝纫机的机械原理制造了电影反映机的抓片机械,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并把影像投放在银幕上。
1895年3月22日,他俩获得拍摄、放映电影的专利。在1895年2月13日获得的专利权证书上,这样描绘这一器械:“这个器械的主要构造特点,是以间接性的运动作用与一条均匀穿孔的片带上,使片带连续移动,每一次移动之后间隔一定的静止时间,用以传达动力,或使画面出现......画面是用遮明的感官纸带拍摄的,或者更好一点,用边缘穿孔的感光胶片拍摄......本机械也可用于下列的特殊器械里:用以拍摄直接复现的情景,由此获得负片或底板;用以洗印正片;用以直接观看运动中的照片。”在证明书的另一部分里又讲述了放映的用途。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西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是印度沙龙内,卢米埃尔兄弟公开买票放映影片,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作世界电影的发明者!
『肆』 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连续摄影术
第一架“软片式连续摄影机”是由法国人马莱在1888年研制成功的,是在他自己的“摄影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② 胶片
最早使用的照相底版是仅能保持几分钟的湿版,后来出现了用溴化银乳剂的干底版,不久又发明了玻璃底版,但这种硬版根本无法适应连续摄影的要求。1887年在新泽西的纽沃克,汉尼鲍尔·葛德温试制成功了将感光乳剂涂在透明柔韧的赛璐珞底片,这种材料叫胶片。(这个词源于filmen.在古英语中,它指的是烧牛奶时产生的泡沫)另一位美国企业家乔治·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创立者)与之一拍即合,于1889年开始大量投放国际市场。葛德温与伊斯曼都无意于发明“活动画面”,但是,这种易于卷曲的“软片”显然比银版和玻璃版更适宜于连续摄影,能拍摄更多画面。
③ 活动放映术
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是两组人:汤姆斯·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
爱迪生的放映机技术是从两个华盛顿发明家那儿买来的。1891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个长方型立柜式冰箱似的箱子,用干电池驱动,重约500磅,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柜内装胶片,首尾相连,可以连续循环放映50英尺35毫米胶片的影片(这种软胶片是由柯达公司刚刚研制出来的,胶片两边每格打4组小孔),其放映的速度是46/秒画格。但这个“电影视镜”每次只能有一个人透过放大镜来观看。爱迪生还买了另一个发明:在胶片两边打孔的牵引方法,以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的间隔向前移动。这种在胶片两边凿孔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一般的照相用胶片还是用这一办法保持胶片的匀速移动。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是自己研制的,与爱迪生“电影视镜”相比,它具有更多优点:
※成本低,重量轻,便于携带。手柄式自重还不到16磅重,适应拍摄户内户外,台上台下,人工布景,自然生活等各种场景。
※放映速度为1/16秒,更接近1/24秒的正常速度。
※既能拍又能放,使用赛璐珞软胶片;集摄、印、放三位一体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他们解决了机器的片带牵引问题。他们依照缝纫机的“动—停—动—停”的原理制造了电影放映机抓片的机械,电影放映时,影片不是连续不断地通过片门的,而是经过片门时必须停止一下,让影像落在银幕上,接着当影片运动时,遮片就把片门遮起来,当第二格画面经过片门时,影片又停止不动,遮片打开,让画面上的形象通过片门又落在银幕上。
※它是一种投影式的放映机,即将影像打在银幕上,这样便从技术上确立了投影式电影的群体参与性,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观看。这样一次放映可以获得更多的票房收益,同时也为电影作为大众化的仪式性娱乐方式建立了基础,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特性,从而最后实现了电影的诞生。
(选自《世界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伍』 电影发明的三个层次
关于谁才是电影的最早发明者,美国人和法国人各执一词。
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影片,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不足之处是每次仅能供一个人观看,因为爱迪生认为只有每个好奇的观众单独观看,才有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不久之后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短视。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中,用他们改进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影片,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公认的电影诞生日。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很像我们现在用DV随意拍摄的家庭影像,以客观记录为主,表现现实生活,现场直取,没有故事情节。相对于爱迪生影片表现的跳舞、拳击、变戏法等娱乐性场景,卢米埃尔的影片更为真实、朴素,这也就无意中成为了电影艺术中再现美学的源头,这种再现美学被以后的弗拉哈迪,维尔托夫,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进一步继承和完善。
遗憾的是,当时卢米埃尔兄弟主要是从科学发明的角度来看待电影,只是将电影看做是一种新鲜的放映影像的器材,而没有进一步发掘电影的叙事潜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从卢米埃尔的影片当中看到一些艺术的影子,比如影片《代表们的登陆》可以被看做是早期的新闻片,《水浇园丁》、《膝行人》则是早期的喜剧片,另外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开始有意无意的运用了最早的蒙太奇,在最初的特技摄影和移动摄影上都作出了贡献,还使用了“摇拍”、“移动摄影”等现在常用的手法。
『陆』 电影的来历是什么
电影的史前史
中国2000多年前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人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
电影的诞生:19世纪初
真正电影的诞生,在19世纪初。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产生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的新观念”的时代,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出了新的科学观念,“运动的光学幻觉”的「光影理论」。
光影理论主要有这三方面的理论与发展
一、视觉滞留
二、摄影术
三、放映术
这三个领域的发展与结合,蕴育出现代电影工业
以下几个具历史意义的代表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在他拍摄不到50部的短片中,他摆脱了照相馆封闭空间束缚,努力的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其中片名为《工厂大门》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电影一词也是他取的,他和狄克逊最先完成的50部具娱乐性场景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
乔治,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片的第一批观众。是位巴黎制造商的儿子,擅绘画喜魔术。他买下了罗培·乌坦剧院,专门上演“魔术剧”。他可独自编、导、绘景和制作木偶还可表演魔术,是个天才的艺术家。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时,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向安东尼·卢米埃尔提出要购买他儿子发明的这个机器,但没能如愿以偿。几个月之后他从英国人手里买到了一台放映机,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生涯。初期作品大多是对卢米埃尔的模仿,甚至连片名都是一样,卢米埃尔至死都在谴责梅里爱的“盗窃”行为。1896年一次偶然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
与梅里爱同期的霍华德,劳逊有更为宏伟的计划,他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并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开始。
『柒』 电影是谁发明的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卢米埃兄弟,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们的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
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卢米埃尔最初拍摄的短片:《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现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车的旅客、劳动中的妇女、划船出海的渔民、登岸的摄影师和街头行进中的警察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卢米埃尔兄弟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即景,使人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7)电影发明三大来源扩展阅读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埃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
卢米埃尔兄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经过自己的创造,于189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灵活轻便的手提工“活动影戏机”。这是一种既能摄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机器。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内有使35毫米片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器的转动机构。
它备有一个摄影镜头,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画面静止时,遮光器开启,胶片曝光,遮光器关闭时,胶片向前运动,这样便得到了负片。然后取下镜头,将负片装到机器上,与另一条未曝光胶片贴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运行,曝光后得到正片。电影机还配有放映镜头,装上胶片后,使机器置于灯泡的照射下,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摄影机变为放映机。
正是在这“活动电影机”的呼呼转动中,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摄制了以《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等为代表的最初一批纪录片,由此成为纪录片的开山鼻祖。
『捌』 简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发展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时拍摄了电影《利兹大桥》《绕过墙角者》《拉手风琴者》,每部电影的片长为2秒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8)电影发明三大来源扩展阅读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其中电影最高的奖项为“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玖』 电影的起源是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拾』 电影起源于哪个国家
真要追溯起源的话,应该算法国吧,六零年代“法国新电影”,当初高达、楚浮这些影评人,反对美国好莱坞或梦工厂等产业体制下生产的巨资电影,认为这些电影已沦为生产线下的产物,全都套用相同的模型,已不再具有生命。
这些法国新时代的年轻人放下影评人的身分跨入电影创作者著行列,开始拍摄许多低成本的短片。没有豪华的搭景,没有完美的镜头运动与灯光,几乎都使用素人演员。他们抽去这些巨资电影操作观者情感的煽情元素或方法,从另一个观点切入,并依照布莱希特史诗剧场里的“疏离效果”,破坏原本大众熟悉的电影语言,强调电影的可能性应该在文本之外,让大众看电影不再只是沉浸于剧情中任由作者摆布,反而是能开始独立思考,成为整部电影创作的一环。
而现在流行的“微电影”则是这几年网络高速发展的产物,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微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是微电影的出现也离不开时代的需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被越来越分散,被无形的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一些快餐文化因此逐步受到追捧,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