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国内外的创造力

国内外的创造力

发布时间:2021-07-14 07:14:20

『壹』 为什么中国人的创造力不如美国人

这个不如只是相对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发明创造能力还是很强的;
只是近几十年的教育制度的问题,为了短期内提高全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才采用了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基本上就是老师用教科书开始标准也以教科书为准,造就了这一代的大量大学生,但是创造力的确下降了;
美国人已经过了发展的年代,所以教育体制是以人为本的,发散性思维教育方式,收获量不大,但是收获出来的人才创造力的确很好。
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能全盘照搬美国的方式,但是循序渐进的会赶上并超过老美的。

『贰』 中国的创造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但是这种创造力的确是被很多因素压制与埋没的,所以国外的人看中国人普遍没有创造力,这有很多原因,首先从教育体制上,由于是严进宽出,所有人都按照同一个标准以过独木桥的方式进入大学等高校,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只是应付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以求科学真理为目标的去学习,这样就导致学到的知识只是书本上的原话,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去运用它,这种方法虽然很有效率的“学懂”知识,并且由于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上,大家就普遍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其实知识的理解是需要多方面的思考,逐步的去精确的理解的,只有这个过程,才能充分的发挥思考与理解的能力,真正的理解知识才能真正的运用知识,才能使知识在被完全解析的情况下来创造知识还有就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那些能够自行开发超感知能力思维的人,这种人的存在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但是他们不懂去与这种人一同学习沟通能够同样的被引导出感知力和科学能力,所以有感知力创造力思维的不是被压制在社会外就是被排挤不敢言语,所以我们也没有引导这种思维的环境,总的来说这些人都是在孤独的去思考,或者荒废着,不过近年来国家好像开始改变这种情况,毕竟学校的体制正在趋于有利于这些人发展的方向改革着。

『叁』 中国人的创造力在哪

中国人的创造力就是造假;青年的希望的就是听话;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空谈!

『肆』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创造力永远比不上美国人

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他们的技术先进罢了,先进的技术,创造出先进的物件,自然不是难事,如果中国比美国发达,美国人的那些个玩意也算不上“创造”吧!

『伍』 为什么中国人的创造力低下

因为国人的创造力被教育埋没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使的孩子从小被灌输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你才可以被别人认可。孩子小时候的创造别家长说成了不务正业,唯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陆』 现在的中国人和美国人谁更有创造力呢

相信大部分人都相信美国人更有创造力,但还是贴上一点数据来体现比较好。

在一篇中国电子报的《WSN技术尚未成熟,中美专利数量相近》的文章里,找到了这样一个数据
“美国授权专利数量为2250件,公开专利申请总量为5974件。而该领域已公开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为1963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928件,实用新型为35件。而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为343件。”

作者试图制造一种错觉,为此根据上面的数据简单明了的弄个对比。
中国 美国
申请总量 1963件 5974件
授权专利数量 343件 2250件

当然还没考虑到人口的问题。

『柒』 中国的创造力赶不上美国吗

1 人口基数
2 政治体制
3 表意文字
4 世俗化
5 大国心态
6 智商
7 工业化决心
8 政令、市场相对高度统一
9 民族内性格
10 广袤国土容
排名大致分先后,但不严格。其中部分原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关系。
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慢慢积累的。等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中国创造力赶不上美国”这一成见按也能慢慢消弭了。

『捌』 为什么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有创造力

在国外,社会保障太好了,所以,他们不需要担心养老,医疗,小孩教育等问题,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够一个月开销和一年出去渡个假
由于收入差距不大,工人也可以有房有车,一年出去渡个假,领导收入也不比他们多多少,压力却大很多,所以,员工并不是人人都想往上爬
工会组织太强大了,只要不犯明显错误,被企业开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就对目前生活而满足,甚至不愿意为工作投入太多,不象中国人那么拼
老外如果要努力工作,那肯定是他真正喜欢他的工作,自己愿意投入进去,而不是象中国人那样因为某个工作赚钱多而去做,于是,在某一领域真正干得好的一般是老外,因为他们真的喜欢,而普通工作,中国人干得更好,因为中国人有拼劲
在幼儿园小孩大多数时间就是玩,在小学学习也没压力,也没有成绩,所以,老外学生很空,他们有时间发挥个性,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来也许就成为某一领域的天才,而中国学生学习压力大,和老外学生相比能学到更多知识,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以及门门精通的高考方式,让中国学生的个性无法发挥,即使是某一领域的天才,也被重压下的学校考试和考试给埋没了
老外工作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大家收入都差不多,不必为了五斗米而折腰,而中国为了高收入而选择工作,为了升职而改变自己,收入高了,但工作未必喜欢
那么老外从小到大这么休闲,这么没压力,为什么他们的企业能竞争得过中国人呢?因为,老外在各个领域里工作的人都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真心愿意为了工作而付出,升职对他们来说也不那么重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做得就好,而中国有多少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呢?有多少人是专心在研究技能,而不关心升职和职场斗争呢?一个人一天只有8小时工作时间,花时间在研究升职加薪上了,那必然花在专业技能上的时间就少了,这就是为什么老外们这么悠闲,却能造出比我们更好的产品,我们工作那么努力,却往往干不过老外。。。

『玖』 中国有哪些创造力的人物

1、袁隆平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王选

王选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3、马云

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4、吴文俊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5、马化腾

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东方县八所港(今属海南省东方市)。1993年获深圳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拾』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创造”即“无中生有”的“能力”。

之所以说“创造”是“无中生有”(如上帝之创世),是相对于“制造”的“有中生有”(如夫妇之生儿育女)而言的。

相对于“制造”来说,“创造”更加艰难和伟大。

言外之意,有创造力的人,简直就是“上帝”。故,草木之人,充其量拥有“制造”能力。人欲像上帝那样拥有“创造”能力,就必须让自己从草木之人即芸芸众生中超拔出来,成为我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类似于先知圣人那样的人。

而所有的先知圣人(上帝)都告诉我们,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就必须觉醒、开悟。

觉醒 、开悟,即睁开灵魂之眼,都是先知圣人的真知灼见,遗憾的是,这些概念都已经被人们用滥了,都成了人们熟视无睹的常识了。一旦成为“常识”,再伟大的思想概念,都难逃变为“知障”的宿命。

于是,轴心时代以降,真正觉醒、开悟、睁开灵魂之眼的人,如凤毛麟角。也就是说,世人,都匮乏创造的能力。

当代人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果人类再不觉醒,那么,其命运必然是万劫不复。在这种情况下,即时代条件——要求——下,必然需要伟大的科学的理论诞生,把人类从几千年来的“知障”中拖拉出来。

这种伟大的思想理论应时代的要求业已诞生,它就是科学的现代人生哲学及其“精神青春期”理论。

如所有的人只有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才能够生儿育女一样,欲拥有“创造力”的人,就必须在精神的层面进入“青春期”即“精神青春期”。这个节点的到来与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标尺,它是一个“硬指标”。

因此,说当代中国人匮乏创造力,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说,当代中国人中,几乎没有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人罢了。很可笑,怪不得有人说,中国人,都是“巨婴”,都是“类人孩”呢!

阅读全文

与国内外的创造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