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宋代三大发明是哪些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后三样发明,都是在宋代出现的。
根据资料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雕版印刷。它是先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然后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要经济许多。但雕版所花的工夫太长,而且刻好一块木板,要改动一个字,就得全部重刻;如果要印别的书,又得重新雕字。
宋代庆历年间(1041年—1049年),有个叫毕昇的工匠,觉得雕版印刷很费事,就想改变这种状况,他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所谓胶泥活字,就是用胶泥做成的单字。先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许多方块,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再按字韵顺序排列在专用的盒子里。排印时把一个个活字捡排在铁框里。铁框的底部撒上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黏合性的混合物,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待冷却凝固后,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坚固,就成为版型,涂上墨就能印刷。印刷时,可以用两块铁框同时交替进行。一版在印刷,另一版便继续排字,使印刷不会中断。每版可印1000次以上,速度快,质量好。经常用的字,就刻制几十个活字;冷僻的字,随用随刻,立即烧硬就可使用。印版中发现错字,也可随时更换。完毕之后,将版型放在火上烘烤一下,等脂蜡熔化活字就会从铁框上脱落下来,然后供重复排版使用。
毕昇所创造的胶泥活字印刷,是一套完整的印刷技术,已具有制作活字、排版和印刷三个环节,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基本一致,它是现代铅字印刷的前身。
后来活字印刷术流传到了国外,最早传入朝鲜。大约在13世纪初,朝鲜人在学习宋代活字的基础上,首先发明了金属活字,然后又传入亚洲其他各国。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则比较晚,那已是15世纪中期以后的事了。
提起印刷术,不能不提到宋代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1031年,死于1095年。他一生在科学的很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沈括晚年的时候,写下了一部科学著作,叫《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宏伟的著作,论述、记载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考古、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记载了毕昇发明和运用活字印刷的情况。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沈括的记载,我们今天就不知道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沈括的《梦溪笔谈》还记载了宋代的另一重大发明,那就是指南针。
早在东汉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一种形状像勺、能辨别南北方向的工具,那就是最早的指南针,当时把它称作“司南”。
“司南”在磨制成形的过程中,因为受击发热而容易失去磁性,因此制成后的磁性较弱,指南效果不好。
宋代人针对“司南”的不足,创造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使指南针的使用获得了重大进步。
根据人们的总结,宋代的指南针有四种不同形式:一种是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上,让它自由转动;一种是把指南针放在手指甲上,利用指甲的光滑,指针可以灵活转动;另一种是把它放在光滑的碗唇上,使它旋转;而最好的一种,就是用蜡把细丝线缀在指南针的正中,将它悬挂在无风的场所,让它灵活转动。
宋代人在发明了可以准确指示方向的指南针之后,立即将之应用于航海。
在北宋末年一些人所写的书籍中,就有关于海上航行应用指南针的记载。沈括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能有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因此,在利用指南针进行地形测量时,他发现磁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正南,往往是稍向东偏移。这种物理现象,欧洲人是直到哥伦布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的,沈括的发现整整早出了400年。
火药在宋代之前早已经出现了,但配方不合理,因此没有获得广泛应用。到了宋代,火药配方有了改进,增加了硝的含量,并加入了其他易燃、易爆及有毒原料,从而使火药真正具备了威力。
火药有了威力,宋代人就把它运用到军事上。大约在9—10世纪,火药已经被用来制造兵器。970年,有个叫冯继升的人,向宋太祖演示了火箭的制造法。这种火箭的用法是,点燃箭头附近装的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用弓射向敌营,它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火药兵器。
到了后来,火药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最后出现了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制造的铁火炮,也就是炸弹。
火药的制造方法,在13世纪的时候,传入了伊斯兰教国家。大约100年之后,欧洲人在与伊斯兰教国家的战争中,才学到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
❷ 寓言的三大发明地是哪
世界文学史中,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是:希腊、印度和中国。
其中古希腊寓言多用动物为角色,采用拟人化描写;古印度寓言则多是佛经中的故事;中国古代寓言则大部分是常人体寓言。世界三大寓言虽各具特点,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是充满智慧,饱含哲理。
❸ 毕升有哪三大发明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起始远在宋代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却在宋代。它代表着宋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 1.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2.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对航海具有重大意义。没有指南针也没有哥伦布的环球探索了。 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宋的时候开始开发火药的作用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中。
❹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三大发明(台湾书上写)
中国是1040年,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韩国是1377年,金属活字印刷
欧洲是年,铅字的活字印刷
韩国的说法已经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并将之编入小学课本以传后世。
台湾是否也写入课本,不清楚,如果写入了,也不稀奇,毕竟韩国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当然,中国依然可以说活字印刷是我们发明的,但金属字或者铅字的活字印刷,确实不属于中国。
1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约在1040年出现,当时的中国人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于取代雕版印刷术。与毕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但以泥塑的方式制作活字,技术并未成熟而不适于实用,故仅有很少数量的书籍以活字进行印刷,且多由官方付印,并未对于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印刷造成实质影响。毕升的发明在中国常被称为“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铅字印刷术随著西方传教士于19世纪传到中国并流行开来。古腾堡所发明的铅字,实际上同时含有铅、锡与锑。
2002年到2005年,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室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研制出了可以实际使用的泥活字,证实了泥活字的可行性。
因为活字合金含有铅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使用麻烦以及工艺上的不足,在电脑排版流行以后,逐渐消声匿迹。
2
韩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
2006年10月24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从《直指》到U书”——韩国高举两把文化利剑,外加1500万欧元的巨额入场费,以“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新颖形象呈现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主宾国前台。然而,为何诸多国际知名书商依然望“韩流”而却步呢?
走进国际书展的主宾国会馆,仿佛进入了一片后现代风格的远古艺术丛林。尽管大厅中央的石墓林慑人心魄,极具惊悚效应,设计者的独到匠心还是令人暗自称奇 。18根仿石器时代的石墓碑柱烘托出历史氛围,白墙上闪现出一排白光灵动的警句:“超越时代——浑然不觉。”
在石墓林中走读“1377年,世界上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韩国方面的答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简称《直指》)诞生了,这比德国人古登堡的四十二行圣经还要早78年。
自认为一直站在日本、中国文化阴影里的韩国,此次便是高举着 “活字印刷术起源国”的尚方宝剑,一路劈开路障,顺利登上全球最大书展主宾国的舞台,在数万观众的集体记忆里刻上烙印。
然而,“金属活字印刷”一直是中韩两国之间共同争夺的古代科学专利。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在韩国学者看来,毕升只有奇思妙想,所造活字并不适用,很快便被束之高阁。中方专家引用《梦溪笔谈》、《造活字印书法》等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反唇相讥,要求韩国学界匡正视听、还历史本来面目。近年来,韩国政府对《直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进行了超大规模的宣传,并争取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确立了《直指》的世界元老地位,并将之编入小学课本以传后世。
于是,韩国,确切地说——南韩,昨天还委屈地隐身于中、日两位芳邻的光环之下,今天就俨然成了人类书籍印刷的指路人。另据史书记载,公元1443年,精通儒学的韩世宗李祹命令集贤殿学士创立了由11个元音和14个辅音组成的表音字母。这种文字三年后颁布时被称为“训民正音”,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高丽王朝历史、典章、文艺、科技书籍都使用汉字记载。据展会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韩语字母“一天之内即可学会”,韩国的文盲率几乎为零。
❺ 宋代的三大发明是哪三大发明在宋代各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1、指南针
沈括《梦溪笔谈》首先记载了指南针和地磁偏角。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儿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宋军中配备有指南鱼,后来发展为罗盘(水罗盘)。最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2、活字印刷
由于雕版印刷的普及,北宋形成了不少印书中心,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版本。国子监刻印的书称监本。民间书坊刻印的书称坊本。地方官府的称库本(公使库)。北宋三大印书中心:杭州、西川(四川)、福建,其书依次为杭本、蜀本、建本。福建建阳麻沙镇书坊的书世称麻沙本。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升(?—约1051)发明了活字印刷。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为胶泥活字。还研究过木活字。已经具备了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三道基本程序(参见图片泥活字版复原图)。 3、huo 药
炼丹家之功。硫磺(S)、硝(KNO3)和木炭(C)的混合物。唐朝孙思邈《丹经》中已有记载。唐末天佑年间战争中已有huo药箭和“发机飞huo ”。北宋时,huo 药武器已开始普遍使用。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网络全书)中记载了三种配方和十几种huo药 wu器名称:huo箭、huo炮、蒺藜huo球、毒药烟球、飞huo枪、huo鸡、竹huo鹞、铁嘴huo鹞等。南宋军队中又有huo枪、突huo枪、铁huo炮、霹雳pao等。当时的霹雳pao和震天雷威力极大。南宋初年即开庆元年(1259),寿春(今安徽寿县)军民陈规发明“突huo枪”管形huo器,在竹筒内装huo药和“子窠”。
❻ 是哪三大发明在当时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马可尼尼的电力通讯,西门子的电机,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电灯,被称为电力"四大发明",照亮人类电气化的道路
❼ 四大发明谁提出的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说法,源自英国汉学家李约瑟。
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历史起源
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四大发明的概念却来源于西方学者,并在之后被中国人接受。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1621年,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1861~186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明确指出:“一系列的发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义,其中具有光辉的历史意义的就是火药。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的著名英国生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❽ 宋代的三大发明是哪三大发明,在宋代各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1.造纸术
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
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2.印刷术
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
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
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
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3.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
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
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❾ 中国有哪四大发明简述四大发明的流传情况。
四大发明:
1、造纸术
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
3、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针
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