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防台风发明

防台风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14 02:56:46

A. 发明一种防火防洪防震的房子作文

我有一个未来的房子,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在天上飞,也可以再水里游。当我发生危险的时候,它会及时出现来保护我。总之,它是万能的,就像无所不能的多啦A梦一样。
每一天早晨,它都会叫醒我,还会烧美味又可口的早餐给我吃。一年四季这所房子都是恒温的,在这里只有春天,没有夏、秋、冬。它就是那么贴心,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贴心”。贴心很听我的话,我心里想什么,它都会知道,我想要什么,它都会变出给我。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历史人物。可是,我还有一点不了解他们,我心里想着要是我能回到过去那该都好啊!正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打开了门,一看已经回到了过去。在收集历史人物资料的时候,由于我不懂得这里的风土人情,而且服装异类,被这里人当成了怪物。我被人们包围着,心里很害怕。我大喊一声“贴心”,话音刚落,我已经回到了现代,这真是一场冒险的旅程。
未来的房子真神奇啊!我真想拥有这样的房子。

B. 人类模仿自然界中的生物发明了哪些东西

1、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

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

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

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

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

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

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

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3、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

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

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

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

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4、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

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

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

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蝴蝶与仿生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

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

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 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

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恙,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 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网络,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

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 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

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C. 苏联台风级核潜艇的发明者是谁

苏联台风级核潜艇的设计者是苏联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1974年I·D·斯派斯基任设计局总设计师,斯派斯基所领导设计中最著名的潜艇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

D.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发明能预防 地震 台风 洪水

发明家是无法预报有关气象方面的事件,这与发明家没有关系。应该是气象学家。

E.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至少五条

发现是解释世界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通过什么渠道呢,通过发明我们改变世界,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明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而一项东西的发明或是单个人独自完成的或是集体创造的,整个世界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发明创造,我们现今所享受到的数不尽的美好的东西都是通过能发明创造的人们的手得来的。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②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④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历史起源
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四大发明的概念却来源于西方学者,并在之后被中国人接受。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而后,在1861~186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明确指出:“一系列的发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义,其中具有光辉的历史意义的就是火药。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的著名英国生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有些人认为现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

F. 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从而发明了哪些东西过程是怎样的

从大自然得到启发的发明如下:

1、振动陀螺仪: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振动陀螺仪。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两臂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就像苍蝇振翅的振动那样。

2、滑翔机:人类很早就憧憬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15世纪的伟大艺术家、发明家达·芬奇曾设计过一种扑翼机,设想人趴在上面,用手脚带动 一对翅膀飞起来。古代的中国人,希腊人、巴比伦人和印度人也作过类似的尝试。

1914年德国人哈斯研制出第一架现代滑翔机,它不仅能水平滑翔,还能借助上升的暖气作爬高飞行,并且其操纵性能更加完善。

3、电子蛙眼:仿生学家洛克根据蛙眼的原理和结构,发明了电子蛙眼。现代战争中,敌方可能发射导弹来攻击我方目标,这时我方可以发射反导弹截击对方的导弹,但敌方为了迷惑我方,又可能发射信号来扰乱我方的视线。

人们发现青蛙能看见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不动的物体,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明了电子蛙眼,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战场上的装备设施。

4、潜艇: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潜水员”号潜艇。艇体模仿海豚的外形设计,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

使用一部功率为59千瓦(80马力)的蒸汽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由于“潜水员”号采用了蒸汽机作动力,尺寸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潜艇,成为了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

5、蝇眼照相机:苍蝇的每只小眼能独立成像,并能迅速地分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科学家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

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由于小眼之间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复眼中小眼的蜂窝型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摄1329张照片, 其分辨率达4千条线。

G. 防台风装备

撑防台风伞,有扬眉吐气之感

下雨带伞,这是常识。然而经历了“海葵”的市民却发现,在台风的威猛攻势下,一般的雨伞根本不堪一击。网友“realcolour”直接用图片说事,只见照片中他手里的雨伞只剩下一个伞柄。他在微博中叹息:“中午撑伞去吃饭,回来就变这样了。”


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微博上,大量网友晒出了自己被吹得七零八落的雨伞,伞骨断了、伞面布料破损的比比皆是,有网友称一路上除了满地的落叶,最多的垃圾居然是各色被吹坏的雨伞。



尽管网友“Spang-Jiang”称,自己撑了把12根伞骨的防风伞,走到地铁才10多分钟的路,伞骨却断了4根。但更多人认为,在台风天气,多骨防风
伞比普通伞有优势。网友“Warren不值五张羊皮”就自豪地说:“一把防台风的伞真的很重要。中山医院的高楼前,五年的伞顶住了大风,周围地上都是人家
扔掉的坏伞……”“小猫咪”曾经花大价钱购置过一把可以防台风的伞,当时还被朋友嘲笑,如今,她终于在“一地伞骨的街上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


老式雨披加胶鞋,管用


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台风暴雨中行走数小时的蔡先生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狂风下,雨伞根本不管用。比较管用的,还是最原始的雨披加胶鞋。



他向记者透露,为了迎接“海葵”,他专门去买了最老式的那种厚雨披,还是分上衣和裤装的那种,然后再套上胶鞋。这样除了从脖子里灌进了一些雨水外,基本可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他还告诉记者,这样的老式雨披很紧俏,他买下的是小卖部的最后一套,动作若慢一点就被别人买走了。


网友“莫莉要找属羊的摩羯座”提醒,不少雨披虽然有帽子,但没有帽檐,这样非常容易造成雨水顺着脸庞流进脖子的情况,因此如果在雨披里戴一顶鸭舌帽的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雨披比较管用,但穿雨披乘坐交通工具可能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一网友透露,上班时公交车上来了一个穿雨披的人,全身在滴着水。原本十分拥挤的车上,人们楞是在他身边自动让开了一圈。因此网友提醒,穿雨披的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最好脱下雨披,以免给他人造成困扰。


头盔垃圾袋,怪招制胜


这样的台风天气里,也有人因为准备不足,只能临时启用一些怪招。比如,把垃圾袋制成雨披。


昨日,临近下班时分,一条题为“上海网友自制求打车雨衣”的微博在网上被频繁转发。原来网友“熊小猫的微薄炉”在一个大型的黑色垃圾袋上挖了两个孔,并在上面用白色双面胶贴了三个大字“求打车”,随后将这样一个家伙作为雨披套在了身上。



记者联系到该网友,她透露早上雨不大,打伞来上班,接近下班时却发现风大雨大,用伞肯定不行。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便想起了用公司超大的垃圾袋来自制雨披。
因为在办公室打出租车订车电话一直都订不到车,她便在“雨披”又贴了“求打车”字样。不过,她告诉记者,这雨披穿出去防雨效果还不错,可就是风太大,眼睛
根本没法对准那两个小孔看东西,因此她走到一半就把“雨披”给脱了,站在路边拦车。



因为有新闻报道台风吹落玻璃砸死一名市民的消息,一些网友也将头盔加入到台风必备装备行列中。网友戏称身穿雨披、头戴钢盔、手握雨伞,这样出门就不怕了。
一些身材较为瘦弱的女性因害怕被风吹跑,还发明了集体作战法。网友“多钠不甜圈V”下班时就是找了三个同事,四人一起手牵手才敢走进风雨中。


在台风天出门上班,乐观的人总是能够苦中作乐,比如在微博上晒各种防台风奇招。正如一位网友说:“作为家里在台风天唯一上班的人,我感觉自己的形象突然变得很高大!”向每一个在台风天上班的人致敬。不过,上下班路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H. 现在科学发达,可以发明什么来抵挡台风吗

楼主应该先明白一个问题:台风不是百害无一利。
台风对我国影响的时期多在7-10月份,此时我国的降水带已经移到北方,南方正在经历高温酷暑的煎熬,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这个时候台风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南方的高温酷暑天气,即便台风不登陆我国,其产生的环流影响也会使副热带高压暂时移出我国境内,使得正在受到高温酷暑煎熬的南方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
如果没有台风,我国南方就有可能变成半荒漠地带。
虽然台风在登录的时候的确给登录的地区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它的环流影响却救了其他地方。

I. 科学家从哪些生物身上受到启示,又发明了什么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地游来游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

通过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飞行器)。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资料拓展

仿生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s而组成的词。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收、信息传递、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J. 现在科学发达,可以发明什么来抵挡台风吗

已经发明了,你看看满大街盖的丑陋玩意是什么

阅读全文

与防台风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