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甲骨文最早是由那个国家创造的

甲骨文最早是由那个国家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7-14 00:00:48

❶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甲骨文最早是由那个国家创造的扩展阅读:

记载内容

主要有四项:

(一)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二) 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同时,甲骨文与古老建筑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说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从甲骨文中许多有关建筑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

甲骨文“高”字。从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断在商代已有了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筑了。其下部应该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这是私有制抬头和家庭出现后的一种建筑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栋既有屋顶又有墙身的建筑。墙的出现在中国远古时代是个了不起的创造。用墙围合而得到的室内空间,比只用屋顶的要高大得多,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义。

甲骨文“宫”字。它可以看成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的房子。这是一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十分讲究的高大建筑物。

文字特点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❷ 世界上发现甲骨文最早是什么时候

“王氏发现说”的完全版本是这样的:1899年秋天,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因患疟疾,到北京菜市口一家名叫达仁堂的老中药店抓药。回家后,王懿荣发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上刻有整齐而有规律的简单线条。精通金石学的王懿荣凭直觉感到这很可能是古文字,于是便派人将达仁堂的“龙骨”统统购买回来。不久,潍县的古董商范某又携十数片甲骨进京拜见王懿荣,也被王收购下来。之后,陆续又有古董商赵执斋携甲骨数百片来京,悉数为王所收购。

许多专家都对这个说法提出疑问。一是,菜市口在那个时期不曾有过达仁堂中药铺;二是,中药铺的“龙骨”向来捣碎才出售,何来整块“龙骨”?三是,当时中药铺只收购没字的光板“龙骨”,带字的压根儿不要,所以当时中间商收集到有字的甲骨时,只好自认晦气,要将字迹刮干净才能卖给药店。几乎和王懿荣同时代的金石大家王襄先生也证实,所谓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的说法不能成立,仅仅是传闻而已。

孟广慧最早发现甲骨文

李先登说,即使王懿荣在1899年偶然发现甲骨文确有其事的话,也有记载表明在这之前一年的1898年,就有人发现了甲骨文,并初步断定了它们的年代。这个人就是孟广慧。

据王襄在1935年发表的《室殷室》中记载,安阳殷墟小屯村农民早就在耕作中发现了带字的甲骨。这些甲骨文不但当地人不认识,连经常来小屯村收购文物的古董商也不予收购,直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潍县古董商范寿轩在天津出售古代文物时,拿着甲骨文向孟广慧和自己请教,孟广慧判定可能是古代的简策,促其前往收购。翌年(1899年)秋,范寿轩从小屯买了一批甲骨带到天津以一字一两白银的价格约请自己和孟广慧前去挑选,但是两人均不富裕,所以只好尽力收购了其中一部分。其余甲骨,则被范寿轩带到北京王懿荣那里,王遂以一字2两白银的高价悉数购买收藏。

王懿荣不但发现甲骨文在孟广慧之后,而且所购甲骨皆为孟广慧选剩之物。

❸ 中国的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哪发明的

是商朝人发明的,发明不能归咎于一人
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内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容和钟鼎文(金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期的文字形态,不过这种文字非常成熟,从常识判断,这种在此之前应当已有文字的雏形,所以,我认为,最早的汉字应当至晚在夏朝甚至是夏以前。
那么,这种中国早期文字究竟在哪里,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早期的文字是用来记录临时的事情的,也许只写在土地上并没有保存下来。而后来,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发展,及至殷商,人们需要保留文字,所以甲骨文应运而生。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❹ 甲骨文在哪个朝代开始出现

甲骨文在商朝开始出现。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4)甲骨文最早是由那个国家创造的扩展阅读: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2017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❺ 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甲骨来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源-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❻ 甲骨文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又是谁发现最早甲骨文的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传统的说法是在3500年前。
但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是5200年以前,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烟尘中消亡,惟有甲骨文却演变成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据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上面说的文字史可能要重写,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于中国。前段时间宁夏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由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

❼ 甲骨文是谁发明的 (填人名)

甲骨文是人民发明的 。
文字的发明没有明确的记载,也无从考证回,有一些传说,如“仓答颉造字”。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❽ 文字最早发明的是哪个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楔形文字 参考资料:
http://www.nan1.com.cn/xxjs/dnzp/2003/2003xly/yxl/XXWZ-2.htm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阿卡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也是各古国间交换外交文书的通用文字。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划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字是逐步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其间由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到文字的出现经过了1000年的演化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刻图像于石或镌印于粘土,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或者用一块岩石表示“铁石心肠”,或者用一颗树表示一幢房屋。
大约500年以后,由图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时,苏美尔神庙的管理人员使用许多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
尽管这一时期的书写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征,但已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及具体事物的阶段,发展到了用图画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只碗表示食物,一个人头加一只碗则表示吃的意思。
又过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旧有文字,因为到那时最初的图画已变得非常系统化,以致人们不再把它们视为图画,而须视之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
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达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要难以掌握得多。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从苏美尔时代残存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
苏美尔人的对话采用这样的形式:两个角色在辩论中站在对立的一方互相驳辩——夏天对冬天,斧头对犁子,或者农夫对牧人。由于双方均有许多可以立足的根据,因而辩论通常没有输赢。另一方面,残存至今的苏美尔谚语则提供了明确的观点。
一则令人着迷的苏美尔处世格言这样讲:“仆人呆的地方,必有争吵相伴;理发师呆的地方,必有毁谤传出”。
楔形文字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遗产继承了下来,并有新的发展。

❾ 世界上最早甲骨文起源哪个国家

5、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阅读全文

与甲骨文最早是由那个国家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