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光灯的发明原理
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仿生物制造出来的新仪器、设备日益增多,如雷达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宇航员的输血器械模仿的是长颈鹿,通过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冷光灯等.可见A正确.
故选:A
2. 谁发明的“冷”这个词,或有何典故
仓颉复造字的传说
中国的制文字传说最早是仓颉创造的,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才开始真正进入文明时代。仓颉造字开创了我国文字的先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标志。岐山县城南三华里处仓颉庙中的一通石碑,就记录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考证,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
至于冷这个字有什么典故,其实很难说拉。毕竟现在的字形、字意和字音都和最早的甲古文什么的相差甚大。
冷〈形〉
(形声。从仌,冰,令声。本义:凉)
3. 冰箱冷藏室是谁发明出来的
在1800年,一位有发明天才的马里兰农场主——托马斯·莫尔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他拥有一个农场,离华盛顿约20英里,那里的乔治镇村庄是集市中心。当他用自己设计的冰箱运送黄油去市场时,他发现顾客们会走过装在竞争者桶里那些迅速融化的黄油而给他比市价更高的价格买他仍然新鲜坚硬,整齐地切成一磅一块的黄油。莫尔说他的冰箱的一个好处是使得农民们不必为了保持他们产品的低温而在夜里去市场交易。
4. 电冰箱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
最初的电冰箱其电动压缩机和冷藏箱是分离的,后者通常是放在家庭的地窑或贮藏室内,通过管道与电动压缩机连接,后来才合二为一。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不安全,如醚、氨、硫酸等,或易燃,或腐蚀性强,或刺激性强等等。
后来开始探寻比较安全的制冷剂,结果找到了氟里昂。氟里昂是无毒、无腐蚀、不可燃的氟化合物,很快它就成为各种制冷设备的制冷剂了,一直沿用了50多年。
(4)冷出来的发明扩展阅读
发展过程
17世纪中期,“冰箱”这个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在那之前,冰箱只是影响到美国普通市民的饮食。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渐渐地被旅馆、酒店、医院以及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
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冷藏货车,同时也进入了民用。 到1880年以前, 已经有半数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销售的冰箱, 三分之一在波士顿和芝加哥销售的冰箱开始进入家庭使用,因为一种新的家庭设备——冰箱——即现代冰箱的前身,被发明了。同类产品还有冰柜。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电冰箱在美国问世。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全封闭式电冰箱。
1930年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电冰箱投放市场。1931年研制成功新型制冷剂氟利昂12。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家用热电冰箱,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
5. 冷笑话是谁发明的
是很冷的人发明的
6. 冷气机发明的背景是什么
冷气机的发明与一位总统遇刺有关。1881年7月2日,美国第二十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等火车,打算前往马塞诸塞州母校威廉斯学院,不料登车前遇刺,身中两枪,情况严重。虽然被及时送到了医院抢救,但时值炎夏,院内非常闷热。医生认为,只有降低室内温度,手术才可以进行。美国政府于是把“降温”任务交给了一位名叫谢多的工程师。谢多曾在矿山工作,知道空气经过压缩会放出热量。如果把经过压缩的空气还原,理论上会吸收热量。他反复进行实验,证实了这个理论。于是在总统的病房旁边安装了一台空气压缩机,使房内气温降低了12摄氏度,手术得以进行。可惜那时尚未发明X光,子弹无法找到,总统两个月后因血液中毒逝世。世界上第一台冷气机就是这样发明的,经多方改良,冷气机成为大受欢迎的电器。
7. 冷兵器中最后被发明出来的是哪个
刀不能考究是谁发明的,因为古人就开始用刀了。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
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8. 冷笑话是谁发明的
冷笑话复最初起源于论坛里,具体哪制个论坛记不得了,可能是天涯。。。第一个意义上的冷笑话是北极熊拔毛的, 一只北极熊孤单地呆在冰上发呆,实在无聊就开始拔自己的毛玩,一根……两根……三根……最后拔得一根不剩,他突然大叫:“好冷啊!!”然后一只企鹅也开始一根根拔自己的毛……最后拔的一根不剩,他对着北极熊说:“果然很冷!!”这种笑话人们听了都会说一句:好冷啊。然后慢慢的,“冷笑话”这个词就形成了。
9. 空调是怎么发明的
如今空调机的品种繁多,什么壁挂式、分体式等琳琅满目。可是当你在闷热的夏季享受空调给你带来的清凉时,你想过空调机是怎么发明的吗?
1881年7月,刚当选四个月的美国总统格菲尔德即在华盛顿车站遭到枪击,子弹深人到脊椎处,伤势很重,必须立即动手术取出子弹。格菲尔德的住院开刀,却戏剧性地促成了空调机的出现。
华盛顿的夏天是闷热的,尤其是这一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病床上的格菲尔德虚弱极了,虽然总统夫人在一旁一刻不停地用扇子给他扇风,但在这样的高温下那点凉风是无济于事的,总统夫人提出了必须降低室温的要求。于是,从病室排除热气和湿气的任务就落到了一位名叫多西的矿山工程师的身上。与此同时,华盛顿的海军工厂也接到命令,让他们向多西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器材和原料。
多西是懂得如何在矿场中向坑道内输送空气的技术的。空气一经压缩就会放出热,这种热量需用水进行冷却。如果把经过压缩的空气还原,则反而会产生冷却效果。多西着眼于此,在医院里装上了一个大发动机用压缩机来处理热空气,并把一根吸热的管子接到了病室内。多西成功了,室内温度很快从30cC下降到25℃左右。
多西发明的空调机成了世界空调机的鼻祖,虽未能救回总统的命(总统住院两个月就死了),但他在技术条件极差的短短几个星期之内所发明的原始空调机却得到了发展和推广,从而为全人类造福。
10. 电冰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电冰箱的发明是由一起偶然事件引发的。
1822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发现一些气体加压后不用冷却到液化点就会变成液体,这些液体在常温就会汽化并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蒸发制冷”的原理。曾制造“冷风机”的高莱也知道这一原理,想用它制造人造冰,以解决病房降温问题。当时正值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于天然冰块严重不足,以致一些商船冒着偷越海上封锁线的危险运来冰块。起初,高莱用乙醚作冷却剂生产人造冰块,但多次试验都失败了。
一天,他又在用乙醚作人造冰的试验。突然来了一个急诊病员,他只好立即奔出房间去救治。忙中出乱,他偶然忘了关掉试验的机器。当他救治病员回来时,才发现人造冰已经形成,这就是最早的人造冰的冰箱。
不过,最早的人工制冷专利却是哈里士和约翰朗于1790年联名登记申请的。几年后,有人相继发明了手摇压缩机和冷水循环冷冻法,为制冷系统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在前述法拉第发现蒸发制冷原理后不久,德国化学家林德就按照这一原理用氨气制成冷冻机,而美国工程师雅可布·帕金斯也在183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装置,这是现代式制冷系统的雏形。同年帕金斯获得美国颁发的第一个冷冻专利。1855年,法国生产出第一台吸收式制冷设备。1873年,英国波义耳发明了氨压缩机。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的托马斯·萨克利夫·莫特后来移居新南威尔士,他和工程师尤金·尼科尔的主要功绩是1861年在悉尼的大灵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冷冻厂并着手设计冷藏船。1876年,他们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般冷藏船“罗萨姆”号下水,船上安有一台氨压缩机,不幸的是,船未起锚却因其盐水冷却管泄漏而导致制冷系统失灵,羊肉变质,实验失败。两年后莫特去世。不过,人们并未就此罢休。其后,一艘装有氨压缩机的法国冷藏船成功地将70吨羊肉从阿根廷运往法国。不久,一台贝尔-科尼曼空气制冷机装上了“斯特拉斯列文”号冷藏船。1879年,该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抵达悉尼,装上40吨牛羊肉于1880年2月2日到达伦敦,在历时4个月的航行中,肉温一直保持在零下70摄氏度,故未变质。这批冻肉颇受欢迎,售价平均高达11美元/公斤。
1913年,美国开始将一种牌号叫“杜美尔”的家用电冰箱在芝加哥售出,由于售价高达900美元,且效果并不理想,故问津者寥寥无几。稍后又有几种新型电冰箱问世,但总销量直到1920年尚未达到10 000台。
1918年,美国凯尔维纳脱(Kelvinator)公司的工程师科伯兰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机械制冷方式的家用电冰箱,这显然在制冷原理上有所突破。不过,它十分笨重,外壳用木制,绝缘材料用海藻混木屑,压缩机用水冷,噪声很大。尽管价格昂贵,投放市场后仍很受欢迎。它的诞生宣告了家用电冰箱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1920年起,家用电冰箱制造业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1921年,美国北极公司制造出将压缩机藏于箱体内部的电冰箱。1926年,该公司又将电冰箱的外壳由木质换为钢板,从而使其体积缩小,不致腐烂。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经过12年的研制,造出“摩尼泰”牌电冰箱,它首先采用了全封闭式压缩机,噪声小,受到消费者欢迎。1929年,该公司又率先推出冷藏与冷冻室分开的组合式双门双温电冰箱。现代家用电冰箱的外观由此初步形成。
1921年,瑞典的蒙特斯和冯·普拉腾也发明了另一种电冰箱。
1930年,各种氟里昂制冷剂相继出现,从而加快了制冷技术的向前发展。次年氟里昂—12获得专利。
1933年,美国北极公司开发了一种密封于钢板壳体内自动润滑的压缩机,耗电较省,这为电冰箱提供了可靠的动力。同年,美国克洛斯莱依公司获得在电冰箱箱门上设置搁架的专利,至此,现代电冰箱基本定型。
电冰箱的大发展是在二战以后。这被称为“改变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的家用电器,现已成为现代家庭和社会不可缺少之物。
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又出现了多种新型冰箱。例如半导体冷热两用电冰箱、太阳能冰箱。根据1987年签署的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商定发达国家1996年(中国是2010年)停止生产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从此,含氟冰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