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们身边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创造着价值,正如德国诗人歌德说的:(
告示怎么可能提到妃子的名讳呢?
『贰』 聪明的为官者有什么本领
你是一个领导者吗?是总经理?是主任?或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无论你的官有多大,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领导的艺术技巧。
我们追求的是权力与能力和魅力的相适应,而且有完善的约束力予以保障和制约。
如果权力>能力+魅力,又没有约束力的制约,那就处于危机状态,必然频频失误,贻误事业。
如果权力<能力+魅力,又没有约束力保证权力的实施,那就压制了领导者或领导群体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也必然阻碍事业的发展。
领导技巧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是人人应了解的,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它,其原则是:
(1)在批评或纠正员工之前,如能肯定员工的长处,则不但可减轻或化解员工的防护心理,而且可使批评或纠正变得更容易被接纳。
(2)对组织的未来走向及远景有所了解的员工,将更能专心致志地投身于组织的远程及近程目标的实现。
(3)当众申诉只能会使被申诉者在公众面前显得渺小与龌龊,而无法解决问题。良好的谴责是在不损及被谴责者的尊严下获致问题解决。因此,谴责应在私下为之,而不应公开执行。
(4)冤情与士气问题的处理是直接部门主管所发挥的一项基本功能。由下属主管所发挥的这项功能特别重要。因为绝大多数的冤情与士气问题都可经由他们解决。在直接部门主管卓越的领导统御下,“包青天”或“冤情大使”的人物并无存在之必要。
(5)工作目标定得太高将使员工气馁,因为他们势将感到无法完成工作目标而拒绝尝试。最理想的工作目标应根据员工过去所经历过的工作目标制定,它最好是稍微超过过去所曾经完成者。这样员工不但不会觉得它无法完成,而且会将它作为一种实质的挑战看待。
(6)领导者之首要任务在于激励、训练与指挥员工,而不在执行规章。在优秀的领导者领导下,规章的执行将变成次要任务。
(7)人缘之好坏与领导之良莠无关。有些人缘极佳的领导者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有些则欠缺起码的领导力。
(8)领导者所犯的错误迟早都要被发现,因此与其令错误本身欲盖弥彰,不如当面认错以维护下属的尊敬。
(9)技术的素养固然重要,但光是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仍无法从事传道授业与解惑的工作。除非一个人具有沟通技能,否则他将难以胜任领导工作。
(10)经验一再显示,只要给予适当的训练与鼓励,几乎任何人都可被训练成领导者。
(11)领导者对新员工施以完善的训练,则能令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这对组织而言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资产。因此,领导者值得在新员工身上花大量的时间以提供良好的训练。
(12)讽刺通常只能滋生怨愤,而极少能发挥警戒作用。对付多嘴的员正的最好办法,便是探寻其多嘴原因并设法疏导之。
(13)执行规章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令每一位员工都了解规章的内容及制定规章的原因。
(14)直接参与某种工作的人,通常都能对该种工作有关的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之道。
(15)倘若领导者不能“分层负责,逐级授权”。则几乎没有一件属于他职务范围内的工作能被有效地执行。身为主管,他理应给予下属适当的训练并从事工作的交托。
(16)“一视同仁”并不代表“公平”。主管为做到真正公平!必须清楚地掌握每位员工的长处与短处,并依据他们的能力要求他们竭尽所能。公平是指不刻意偏爱或菲薄,但这并不意味对每位员工都做同样的要求。(17)嘀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一位员工的错误已被改正,除非他们重蹈覆辙,否则主管不应旧事重提。
(18)对员工责骂只有损及他们的自尊心,而无补于事,只有建设性的批评才能令员工折服。
(19)员工的任何憎恨心理均足以降低士气,并导致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破坏行动。
(20)固然,倔犟与殷切的领导者可能逼使员工的工作在质与量双方均达一定的水准,但长期之下,这种领导者的领导绩效将远不如公允待人且懂得激励员工的领导者。
(21)新员工入岗之初,领导者负有全责,以令其学好履行分内工作的方法。
(22)管理是以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导向,因此领导者所考虑的应以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为第一优先。固然领导者通常皆对自身工作是否感到兴趣寄以莫大的关心,但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比较,个人的兴趣乃变成次要之事。
(23)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若给予员工提示概略的工作要领,并令他们自行探讨工作细节,则其工作效率远比为他们解说工作细节大高得多。
(24)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而且是对流的。除非领导者能洞悉被领导者的心态,否则前者将无法探寻问题的根源,亦难给予后者适当的激励。
技巧起码有以下几层意思:
领导艺术是与领导者个人道德、修养、素质密切相关的做人、用人的艺术;领导艺术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领导技能与方法;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驾驭、指导全局(或局部)的能力与技巧;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身体力行的最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本领;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在实践中运用的基础。
领导艺术是与领导者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社会活动领域与活动范国、心理与性格的适应性、年龄因素以及领导者的胸怀与体质密切相关的高层次的艺术。
当然,你还会遇到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部下。在部下面前,你是一个“提供便利的领导”,还是一个“控制者”?反过来,你的部下对于你是消极听令?还是积极配合?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总是设法使部下最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工作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呢?从客观情况看,必须把整个工作视为一个系统。你应该根据情况采取分层管理的办法。任何一个领导不可能同时统御多个层次。有关专家曾对领导者的工作提出过忠告,这些忠告将对你有所帮助。
1.对每一位部下都予以关照
关心每一个人,对每个部下在完成自己工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予以尽可能多地关照。注意不要总是让你的部下因为某些小麻烦而失望。由失望而产生的抱怨和牢骚会在你的工作人员中形成一股不满情绪的潜流,使士气不振,工作效率降低。
2.放手让部下去做
作为领导者,再精明也不可能事事躬亲,什么都要管,往往造成什么都管不好。所以就需要把一些小的权力分别委任给许多人,使得这些部下在掌握这些权力后,专项管理,各司其职。这样做,可以使领导者有更充沛的精力总揽大局,即使你作为领导者有公务外出,一切仍将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时,放手让部下去做,便于互相监督,避免尾大不掉。
当你指派部下去做某些工作时,应该让他靠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完,不要总是指手划脚。当他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自然会来请教你。那时,你再作些适度的指导并不晚。
3.要重视部下的看法
要尽可能多地听取部下的建议,只要有可能,就尽量采用。一定不要断然否定部下的观点,也不能流露出漫不经心或轻视的神情。不能马上决定是否采纳时,要答应回去仔细研究一下。而且要确实去做,再给予郑重地答复。这样才不至于挫伤部下的积极性,从而使你的集体充满活力。
4.不要随意中断部下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你不要强迫部下停下没有干完的工作而去干另一项工作。一个人中断了全神贯注从事的工作会很不高兴,而且,重新做被中断的工作会比原来多花很多时间。
5.布置工作要交代清楚
不要在委派工作时只简单地说:“去做这件事吧。”要使部下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要告诉他你的动机和目的,使他感到有动力。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卓有成效地执行任务。
6.要积极支持部下的工作
如果某位高级经理或主管人收藏的情况中,有你的部下改进工作所需要的东西,你就应该亲自出面帮助部下把材料搞来。毫无疑问,你的支持对部下的工作是有决定意义的。为此,他们会产生一种报答你的愿望,从而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7.要关心部下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一个领导者,必须采取宽猛相配合的谋略方法。要善于体察部下的思想变化、心理和生活需要等,使其能够在一种合谐的气氛中积极努力工作。
不要使部下为找红铅笔、胶水之类的东西而浪费时间。如果部下们由于阳光刺眼直皱眉头,或是由于百叶窗坏了,外面的热气使他们满头大汗,你就应该过问一下。要防微杜渐,不然,会造成时间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8.要善于和部下交谈
要让听你讲话的人确实是在听,而不只是在那里点头。应该做到:①要了解对方;②创造一个有利于交谈的气氛;③你讲的东西要力求让对方容易理解;④要唤起对方谈话的兴趣;⑤要使对方感到你是尊重他的,而且应该相互尊重。唯有经常与部下平等、友善地交谈,你的部下的情感,才能得以沟通,你布置的任务也就能够积极、迅速地得以执行。
9.善于说服部下从事某项工作
作为上级、领导者,你有权命令部下做某件事。但是,如果你能说服部下去做那件事,效果会更好。聪明的领导者总是这样去做的:①利用部下的特长;②告诉他怎样能对他自己有好处;③把“丑话”讲在前头;④说话要采用“行,不错,但是……”而不是当面否定对方的观点。
10.要为部下设奖行赏
奖赏的目的在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运用得当,恰到好处,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提高战斗力。大凡英雄主义的荣誉感与个人主义的贪欲性,常常埋在同一个心底。恰当的奖赏,就在于激发荣誉感,而不是滋润贪欲的种子发芽。
以上仅供参考,相信你在实践中也一定摸索到了不少为官之道。愿你成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
『叁』 企业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
提供就业网位,解决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为经济发展创造GDP
『肆』 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平台的词意理解是什么
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平台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专创造利润、属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伍』 现代社会如何为官如何做人
现代社会为官做人原则如下:
1、要始终坚持勤政敬业的操守。
勤政敬业,既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境界和行为操守,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道德要求。勤政敬业就是要对工作有热情、对人民有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性;就是要认真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基本诉求,把握改革发展趋势,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是要有恪尽职守、勤奋努力、勇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
2、要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
古人讲,“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强多偏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视为一种道德风范和精神境界,作为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行为准则。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
『陆』 求八年级上《勉学》原文和翻译。
《勉学》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後,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斋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读书之人,自义、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知有客有客难主人曰:“吾见缰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
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
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闇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斋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
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勉学》翻译: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诗》和《论语》。
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
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
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
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
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
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
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
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明白《六经》的意义,涉猎百家的书,即使不能增强道德行为,激励风俗,就像是一种能以自资。哥哥不可以常依,故乡不可常保,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庇护荫,当自己设法了。
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簿技在身。”技艺的容易学习而可贵的,没有比读书的。世上的人不管他是愚蠢还是聪明,都想认识的人多,见事的广,而不肯读书,这就像求饱而依赖做饭,想温暖而懒于裁衣呢。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
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
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 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
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
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
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武、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着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
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
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
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於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於做实事。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於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
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家,於是凄恻自忠,要想效法。一贯骄傲奢侈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礼为教本,敬为身基,於是惊视自失,敛容抑气。
一贯鄙吝的,要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济穷困,於是羞愧生悔,积而能散。一贯暴悍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贬抑自己,齿弊古存,待人宽容,尊贤纳众,於是疲倦沮丧,身体弱得不胜衣。
一贯怯懦的,要他看到古人的不怕死,坚强正直,说话必信,好事干下去不回头,於是勃然奋力,不可慑服。这样历数下去,百行无不如此,即使难做得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於严重的毛病,学习所得,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
只是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判断一件诉讼,不需要弄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需要管好百姓,问他造屋,不需要知道楣是横而兑是坚,问他耕田,不需要知道稷是早而黍是迟。
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情既很悠闲,人树更见迂诞,处理军国大事,一点没有用处,从而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谤,确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吧?
此文出自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缩写的《颜氏家训》
写作背景: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作者简介:
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
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柒』 为官之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他会狂妄的认为
这个世界```太过于简单了
『捌』 企业宗旨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请问,如何理解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如何理解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是舟,员工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企内业是水,员工是鱼容。水中有鱼更能体现水的精彩,鱼儿得水,才能生存发展。
企业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也要为员工创造福利,还要为自身创造利润。这中间必然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智慧的企业管理者就是要在这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把握好平衡点,才能像阿迪力那样从容不迫地走好企业管理这根钢丝。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