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创造新的制度文明下

中国创造新的制度文明下

发布时间:2021-07-13 13:22:03

1. 奴隶社会的制度下,出现了哪些文明成就

⑴原因: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原因主要有

①大量劳动力的保存

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保存大量劳动力,就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大规模生产和劳动协作

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大量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和作坊中,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巨大的工程。

③分工和协作的发展

大量的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进行简单的分工协作,使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这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⑵ 表现: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标志)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冶金技术大大提高,金属工具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②手工业的发展

金属冶炼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也主要是用于手工业。奴隶社会的手工业是展示当时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主要表现在行业齐全、规模庞大、工艺精细等方面。

③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终于,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从中牟利的商人,他们的出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⑶结论(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事实证明,由于奴隶制的建立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可见,一种社会制度变革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在于新的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⒉关于文字的出现

⑴历程:

文字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教材P21楷体字部分对些作了介绍,大体上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

没有文字--实物记事(结绳、结珠、刻记等)--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同事物的形状非常相似,有公认的固定形状和读音,是真正的文字。由于管理国家、经营商业、管理劳动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需要,象形文字在奴隶社会发展得很迅速。世界上文明古国,大都创造过自己的象形文字。

⑵意义:

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便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从奴隶社会起,人类便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⒊关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①分工的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阶级压迫的出现,广大奴隶劳动能够提供出较多的剩余产品,这就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主要是奴隶,于是,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②分工的必然性:奴隶社会,体力劳动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奴隶社会,必然要经历这种分工,才能进入文明时代。这种分工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分工的进步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当时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可以说,在奴隶社会,没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文化的巨大成就。所以,在奴隶社会,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历史的进步。

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奴隶社会,脑力劳动者在科学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不可能脱离体力劳动者的活动。没有体力劳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各种生活资料,脑力劳动者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明创造;没有奴隶和工匠们的体力劳动,只有脑力劳动者的设计,不会创造出任何文明成果;没有广大奴隶等劳动者的生产实践,脑力劳动者也就丧失了科学文化的丰富的创造源泉。所以,脑力劳动者的任何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劳动的基础上的。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后,从事脑力劳动就成为奴隶主的特权,奴隶则被剥夺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奴隶主脱离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的事。他们还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奴隶的统治。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在阶级社会里,这种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1)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重点问题分析

⒈关于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野蛮剥削

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个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广大奴隶的遭遇就可以很明显地说明这一点。

⑴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

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

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奴隶被剥夺一切权利,在暴力下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

产品分配方面:奴隶主阶级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过着奢侈豪华的寄生生活;奴隶只能获得极少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

⑵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⒉关于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残酷压迫

⑴政治统治方面:

①奴隶制国家机构

奴隶主为了维护奴隶制度,不断强化军队、监狱、法庭等国家机构,对奴隶进行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

②奴隶制是最惨无人道的压迫制度,突出表现在用奴隶作人祭或人殉。

③奴隶主还常常以摧残奴隶的生命来取乐。

⑵ 思想统治:

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统治,还从思想上欺骗和麻痹奴隶,他们编造种种谬论,把奴隶制说成是永久长存的,以使奴隶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不作反抗。

总之,广大奴隶受到了有形和无形枷锁的束缚,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过着最黑暗、最悲惨的生活。

⒊关于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⑴奴隶制生产关系固有的局限性

表现:在奴隶劳动中故意不使用先进的工具,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固有的局限性。

原因:奴隶主不关心生产技术改进;奴隶对强制劳动的反抗。这导致奴隶主只给奴隶使用粗笨的不易破坏的生产工具。

例证:金属工具的使用

从青铜器的种类看,前期多是生产工具,后期则以礼器和兵器较多。

工具在种类上偏重于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仍主要使用石器,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是这种情况。

在金属制品的发展上,忽视生产工具的制作。金属工具的制作,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服从于奴隶主的消费需要和统治需要。

要注意的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始终存在于奴隶社会,只是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和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尚没有成为生产关系的主导,只有在奴隶社会后期的那种条件下,才导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所以,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的过程,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⑵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相对落后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局限性,是在新式生产工具出现以后才充分暴露出来的。新式生产工具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在奴隶劳动中不能被广泛采用,这证明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之日,也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走向没落之时。

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们极端仇视劳动,奴隶主们极端鄙视体力劳动。许多田地荒芜,手工业衰退,商业停滞,人口减少,经济萧条,出现了严重的衰败景象。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旧的生产关系就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了。奴隶社会末期出现的衰败现象,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重要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呼之欲出了,奴隶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封建制度已经作好了接班的准备。

2.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演变

1.禅让制
传说中的部落组织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大臣、武将以武力强迫皇帝退位的做法也被美化为“禅让”.
2.世袭制
公元前21世纪,启以禹子的身份登上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基本认识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色彩,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秦统一后,王位世袭的制度演化为系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新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开始萌芽.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在继承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韩非子的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从此,皇权至高无上、设立中央机构、划分地方行政区、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宰相具有位极人臣的特殊地位等一系列政治原则确立下来.
(3)西汉时巩固
西汉初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到汉武帝时,采取了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刺史制度、盐铁官营等措施,使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从此,中国封建社会有了明确的统治思想;皇帝对各级管理的监察也逐步制度化.
(4)隋唐时完善
隋唐时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前者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做法也为后代所效法;后者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了.
(5)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贫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6)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明朝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其中,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极大败坏了学风;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专制的明显特色.
从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作用.
(7)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洲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官员,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文字狱”、设立军机处等,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清朝后期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变革君主专制制度的呼声逐步高涨,君主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是将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的实践;辛亥革命则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1912年3月,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9)规律
一定的政治制度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导致该制度遭到黄宗羲等人的批判,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促使该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皇权专制一直没有大的起伏,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两方面.中央集权容易产生军权与相权的矛盾,地方行政容易造成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大体说来,北宋以前主要解决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明清时期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军权与相权的矛盾.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大体说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3)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重.从历史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清时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选官制度
选拔官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是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3)科举制: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4)规律:第一,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第二,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第三,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明显.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
西周时实行的政治统治形式,即周王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将望族功臣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拱卫王室.结果巩固并扩大了周王朝的奴隶制国家政权.但分封制的存在,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后来随着各地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分封制瓦解.
2.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郡、县两级行政区.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中央管理地方.郡县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重要的地方制度.
3.行省制
元朝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从此,“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名称.省的划分为以后所沿用,清朝前期,全国划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4.土司制度
元朝时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即设立宣慰司等机关,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长官,可以世袭但必须忠于朝廷.明清时期经过改土归流,逐渐废除了土司制度.
5.规律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衔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五、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1.辽的蕃汉分治制度
在契丹族、汉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制和方式管理,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金的猛安谋克制度
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3.建州女真的八旗制度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编制按军事组织形式,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4.认识
除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封建王朝之外,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大都带有自身民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建设.其中,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是基于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而实施的;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是女真族先后设立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3. 急《创造新时代文明》演讲稿!

从优良传统的神州看《创造新时代文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学者梁燕城访谈:太初有道、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神的话成为万有的根据,也成为万有的规律。当代的量子力学就非常奇妙地发现,万有事实上是根据很多信息的秩序组成。这主要是由戴维·玻姆(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学大师提出说:万有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叫“ImplicateOrder”,里面都是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造成我们看见的秩序,叫作“ExplicateOrder”。中文“道”这个字也有信息、语言的意思。老子那个时候非常奇妙地体会到,宇宙背后是有真理的信息存在。《庄子》里面提到:“夫道,有情有信”。从前后文里还可以看到,庄子心中的神是有位格的。这个传统一直到1911年,就是上帝是没有形像的。天坛里没有偶像,祈年殿里一个偶像都没有,里面只有一个牌子,叫“皇天上帝”。中国祖先本来就相信无形的上帝,老子、庄子事实上是继承这个传统而来。这正是《圣经》里的内容,上帝是个灵、而且恨恶世人崇拜偶像。
在牛津的博德莱安图书馆里有一份手稿,作者名叫马斯——乌迪。他在这份手稿中宣称所谓胡夫的金字塔是埃及王苏里特叫人建造的,而这个苏里特是在大洪水前统治埃及的。根据其它文献记载,这位目光深远的苏里特王命令他的僧侣们,写下他们的全部常识,藏在金字塔里,给洪水后的人们留下必要的知识。
《圣经》创世记前11章,关于人类早期共同史的记述,在中国古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印证:
《周易》也神秘地说:七日来复,天行也;
《圣经》说: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淮南子》上说:天下有四水,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圣经》说:伊甸园里有四条河,流出珍珠玛瑙。
《山海经》上说:当初有不死树和圣树,圣树又叫睿木,“食之令人圣智也”;
《圣经》说: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智慧树。
《尚书》和《国语》上说:人犯了罪,上帝命令重黎堵绝天路,上下不相来往;
《圣经》说:人类始祖贪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并有基路伯和火焰之剑,阻断了人神通路。
《老子》说: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众妙之源,从无中生有,乃天地之始;
《庄子》说: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圣经》说: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是人的光。
一位伟大的学者在美国神学院读书时,发现《老子》与《圣经》有奇妙相通之处。老子的道,是自有永有者,造化养育者,超越者,启示者,生命者,公义者,拯救者,这七点很像上帝的属性。无神论者把道归于自然神,其实老子的道不乏人格特征,有信实、有恩德、有慈爱、有赏罚、能赦罪、能教化。更神奇的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竟然着重笔墨描述一位道的化身圣人:自有永有者,造化养育者,超越者,启示者,生命者,公义者,拯救者。说他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恒,来普救世人。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成为世人认识大道的中介。圣人秉持大道本像,普天下的人都前往归向他,领受平安。他外表粗卑、内怀宝贝,能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最后,老子竟然暗示这位圣人要受辱受难,却作主作王,直到永远,是谁?
查考世上所有的经典、教门的主子都对不上号,唯独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非常酷似。这2500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知道《圣经》中“道成肉身的耶稣”的呢? 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神圣的、跨越时空的谜团。
老子说:道是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辞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干净呢? 所以,就是立为天子,身为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 不就是因为在道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可得赦免吗? 所以道是天下最宝贵的啊!
老子的笔墨中展示给人间的不正是《圣经》中上帝的天国、耶稣的救赎吗?
《尚书》、《诗经》都记载着:中国人来自上帝。早在老子古经中便记载旧约《圣经》预言中的“耶稣”。而且两千多年来,举凡太平盛世,竟无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学说。顺天道治国的皇帝,囊括了仅有的几百年辉煌时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等。孔子倾注毕生心力宣扬敬天爱人的忠恕之道,当代多个皇帝均尊纯了老子“天道”的统治方式,那么老子的神学知识是那里来的呢?就目前世界不管任何一种教门的国家,他们的统治方式都在努力提高到上帝的道上来,这又是为什么?
清皇康熙说:中国人的“上帝”就是真神,天不是物质的天。康熙亲临宣武教堂,题写了“敬天”和“万有真原”两副扁额,又作诗称颂耶稣:“功求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在《生命之宝》一文中,康熙明确表示:“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是圣子通。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分得永生。”
古人老子、孔子、孟子对“道”的认识,已如此入神境界,实令人难以置信。其代表着中国的古人,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他的“道”影响着整个中国尽至世界的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可悲的是现今一辈自己不进去,却连急俗得到真知走进真理的下辈也挡在门口。而至今只能在未接触过这批“贵人”的最低层中找到蛛丝马迹:
《广东新闻网》2011年10月21日10:12王华报道:10月13日晚,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市某市场内被两辆车相继辗过,肇事车辆逃逸。18名路人陆续经过均对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视而不见。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俗世里被视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捡垃圾的阿婆。期间,阿婆想向附近店主要块纸皮为孩子遮挡有些凉意的秋雨,亦被拒绝。
历史以来,司机驾车交通肇事撞伤了人,伤者都是理直气壮责令司机赔偿,司机都是礼亏连连道歉。可是现今被车撞伤者爬起来就逃,问曰何故?答:我怕又是高校大三的大学生药家鑫!
老辈人们看到读书人都会夸耀说:“读书人讲句话都特别有道理,不像我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开口就只知道讲女人、男人那一点东西”。可是现今算是文化的中国,耳朵听到的、眼睛看见的,千篇一律。都是男人、女人的那个“爱”。或者几个男的争一个老婆、或者几个女的争一个老公。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杀人的、放火的也是自家园子,通行无阻。现今的文化已经傻到随眼见到的都是胡编乱造,谎话连篇累牍,而真话却无处寻觅的朝代。当然聂耳、洗星海已经死了这是事实,但活着、真正有一定艺术水准、记录写实的近代作品也被挤到角落里,成了葱蒜。
古人早已给后人作过警告,就汉字信息也明白罢着:一人二女则是“爽”字,不难发现一人两边颈上是4个“杀”字的头,按麻衣相法用语:即凶多没吉。你若认真地去看一下,也是斜着的罗马人死刑犯用的4个十字架;就国内而论,刚好是冲军犯人戴在头颈的一个枷(锁)。古人说:“万恶淫为首”,冲军路上小心“爽”死。
60岁的粗人都知道,古人对这个字的造词指向是十分狭隘的,往往都只两个人、夜里床上才好轻声说的话,可怜的今天打开电视就能听到,“爽XX”、“XX爽”还作为光彩照人的时尚广告。什么话还讲不清楚、刚学说话的婴孩却先会“爽XX”!你若反对恐怕就得挨罚款,因为是国家批准当产品商标的。
公安不辞辛苦天天在扫黄,而名牌的幼儿用、小儿科教片打开就听见“谈恋爱啦!” 2010年4月8日《杭州日报》B11版告诉人们:开发商的卖房广告:“卵巢寻找精子”、“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手提红裙露出大腿的靓女画旁“要提,还要往上提”等雷人广告已经出现。60岁的人答不出的有关男女问题,现今6岁的孩童都能回答。不论看的、听的若不加上男的女的哪些事休想出版、上架。历史以来关于男、女哪些事,没有一个朝代能写得如此透彻、细腻,比现今更精粹了。
若借着有把“靠椅”就是为了“机不可失”、调节一下精神,倒是情有可原,否则,哪中国的爱国人士该放声大哭了,它所折射的已不只是一付简单的中国画像。
2009年8月6日《杭州日报》B7版文章:八岁儿子给他们女班长写情书;
2007年3月9日《钱江晚报》A12版文章:11岁女孩遇害,谜底令人震惊,凶手今年12岁。文章说:11岁的小女孩就因为不接受12岁小男孩歪歪斜斜的“我爱你”三个字送了命。
更可悲的是,党中央再三强调“社会和谐、人民稳定”的今天,“弱肉强食”斗争“进化论” 新、老剧本通行无阻,而历史悠久极力推行的孔子、孟子、老子优良传统的“天道”实体;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道德源头、中国文化背景;劝人为善、不要犯罪、否认地上“有神论”的《圣经》有关文章出版界成了一条不可碰的红线、上不了架。网络界只会删除、屏蔽。
人啊! 一个失去了心灵的口头道德世界,用子弹是无法收服的。我国祖先文明建设靠的就是: 一直传到今天从未分离的“道德”二字,若没有了“道”还有什么“德”呢?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作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当前,树立共同理想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担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

5. (15分)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

(1)血缘、科举制。(2分)
(2)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打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版扩大了封建统权治的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保证了中华帝国的长期繁荣。(2分)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政体。(2分)特点:英国君主的权利受宪法限制。美国:三权分立,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4分)
(4)同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革命不彻底的结果,君主世袭;而美国的共和政体使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更为明显,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为深远,总统由选举产生等。(只看到表面现象或只能孤立地看问题,最多得3分)不同意。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没有优劣之分,况且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与国情相结合可得5分)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内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容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

7. 谈谈中国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大课题,也是我自己非常想探索的。在此,我先提出自己在几个方面的观点与思考方向,希望以后能跟大家一起就更深入、更详细的内容进行探讨([email protected])。

1、中国缔造的辉煌文明,让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走进了高度开化的文明时代,直接塑造了东亚文明圈。这是直到现代社会,也能与创造现代文明的欧美文明圈并雄的,能给人类带重大影响与贡献的文明圈。
2、中国文明的榜样力量,在“东学西渐”时给西欧带来了积极影响,启蒙运动前后的欧洲一度极度推崇中华文明并非是盲目的。虽然不能像希腊罗马让西欧文明制度在继承中发展,但遥远东方的智慧结晶与榜样,也让西欧人有了难得的参照与启示。比如,英国人从科举制度中得到启发,开创了现代文官制度。
3、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不少重大的技术与发明成果。以“四大发明”为首,但远远不只四大发明(请看下面链接的“中国古代100项重大发明简介 ”)。(此外,有不少人质疑“四大发明”,但有些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并传给了全世界;中国发明的火药通过火器给全世界带来了影响;中国的罗盘等为全世界航海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贡献;印刷术或许不是由中国传给西欧的,但中国与东亚文明圈是最先在印刷术的发明中受益的!)
4、中国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巅峰,其富足与繁荣,是地理大发现最初的原动力,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路,是那个时代航海家与探险家的最大目标。(注:也可以说,中国与印度共同分享了这一荣耀。其时西方人印度与中国不分,中国被称为契丹、上印度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5、中国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发展出高水平的农业与手工业,成为全世界的生产中心。丝绸之路不仅为世界输送了精美华贵又实用的商品,还将整个欧亚大陆(包括北非)联系了起来,对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起到了大动脉作用,而中国就近乎是这动脉系统中的心脏!这几乎持续了两千年之久!
6、中国文明的影响,还在于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蒙古高原(中亚)的游牧民族。欧亚大陆文明大格局的所产生剧烈变动,往往是由于中国在东方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以上,是本人匆忙中列出的六点,不全面、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隋唐五代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之一,具体内容可以查看那些论文专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网上也不难查找;在此,请楼主原谅我不多费笔墨。

中国古代100项重大发明简介
http://wenku..com/view/702153ec102de2bd96058811.html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本人编的:
中国与世界历史大事编年对照表(简)与《中国历代政治兴亡史》
http://wenku..com/view/fb59f37101f69e314332945b.html
http://wenku..com/view/8872ad68a98271fe910ef97c.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造了哪些举世公认的奇迹

1、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

2、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经过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3、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古老的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

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崭新道路,等等。新中国70年的制度创新,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5、我们创造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伟大奇迹

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6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亿、1.91亿、2.3亿。今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9.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1)秦汉: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唐: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的发展,确立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
(2)概括:钱穆认为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陈寅恪认为赵宋王朝是中国文明的鼎盛时期。(4分)
论证:钱穆的观点:主要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比如未真正实现政治大一统,长期受周边少数民族的欺辱;政治体制上只是对前代进行了一些改进,未出现创新性的发展;一味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国力空虚,积贫积弱等
陈寅恪的观点:政治上,通过推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举措基本解决了历代以来存在的地方权重而导致封建割据的问题;经济上,宋代是历代以来商品最为发达的时代;教育上,科举制在宋代进一步得到完善,出现三级考试制度和糊名法等;文化上,宋代诗词文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词,是宋代的文化象征之一;科技上,四大发明最终成型于宋代等(可在两者中任选一人的观点进行论证,总计4分,只进行理论性阐述而无史实依托的,不得超过3分)
(3)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2分)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3分,有史无论给2分)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分,有史无论给2分)
(4)要求:能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这一趋势角度进行论述并表述合理充分的给4分,如果仅从具体制度角度进行论述的最多不超过2分。

10. 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的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与中国创造新的制度文明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