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苏轼词创造

苏轼词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13 06:43:26

Ⅰ 苏轼创造了什么派的词风 急急急急!!!

http://ke..com/view/2517.htm
http://ke..com/view/35693.htm

豪放派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Ⅱ 为什么说苏轼的词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Ⅲ 苏轼词的创作特征

苏轼词的创作特征,以他后期为特点,他的诗词一般都是奔放豪迈,大气一气呵成,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特征

Ⅳ 苏轼词艺术的创新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他的诗、文、词都有高深的造诣,尤其是他创作的词更是开一代新风,雄视百代,影响深远。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明确道出了苏轼词的艺术创造性及在词史上的伟大意义。
词产生于花间樽前,兴起于歌筵舞席,是娱宾遣兴的工具。晚唐温庭筠和花间词人一开始就奠定了词抒艳情的基调。虽然五代冯延己、李煜及北宋晏殊、欧阳修对花间词作了小小的反拨,但是直到苏轼词的出现才打破了有史以来“诗庄词媚”的旧框架,突破了狭隘的应歌之作,使词取得了与诗同等的地位,成为士大夫们抒发怀抱,议论古今的工具。

苏轼以其挥洒自如、自由奔放的创作个性,摆脱传统词的束缚,大胆革新词体,词史上称之为“以诗为词”(1)。苏轼的“以诗为词”使词在题材内容上冲破“艳科”藩篱,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2)。在手法风格上,和诗一样直抒胸臆,随物赋形,将高远清雄的意境和刚健奔放的风格相结合;在形体声律上,不以应歌合乐为目的,而是突破倚声协律的常规,满心而发,恣意抒写。本文着重谈苏轼词在题材、风格、声律三方面的成就和创新。



苏轼以前,词的范围很小,限制很多,自然无法表露词人的真情实感。至苏轼,为词注入了自我形象,凡可以入诗的都可以入词,且“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3),表达了自由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他的词多为感事之作,“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放笔快意,挥洒自如,使词的题材范围不再拘泥于晚唐以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的绮靡的格套,而是“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一不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卷一)

苏轼词内容丰富,题材开阔,姿态万千。其中有抒写政治抱负的词,如《阳关曲》(受降城下),有缅怀英雄战功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抒发人生感慨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吟唱深厚友情的词,如《满庭芳》(三十三年),有寄寓政治失意的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有表现名花芳独幽的词,如《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有清新淡远的农村词,如《浣溪沙》五首,有咏物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飞花),有写景词《行香子》(一叶轻舟),另外还有许多谈禅说理、酬赠留别、伤春感时的词作。比起前人词,苏轼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苏轼从小即有远大的志向,因此在引入新的题材,描写新的主题时突出表现了抒发爱国激情,向往英雄事业,反映人民疾苦的主题。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这些都为南宋辛弃疾、张孝祥等人的爱国词奠定了基础。同时,苏轼也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进词中并真实反映农业生产、同情农民疾苦的词人。这与他多次遭贬谪,久作地方官是密不可分的。在外任职期间,苏轼深入农村生活,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生活,写出的农村词清新淳朴,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洋溢着真挚的思想感情。由于仕途坎坷,苏词中借物言志,吊古怀今,表露复杂的心情,带有政治色彩的词作也是随处可见,如《卜算子》中以孤鸿自喻,表达了不愿与世沉浮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暴露了北宋王朝的腐败。这些都是苏轼词在题材上的开拓创新。

虽然苏东坡大胆革新词风,但由于生活的时代及前人词风都对他或多或少有影响,再加上苏轼也是很客观的,他对前人词采取了批判继承的观点。他认为:“虽可喜,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他虽然反对艳科媚词充斥文坛,他却能以达观的态度看到这些“可鄙”之作中的“可言之处”。如他虽然不满柳词中的淫靡之作,对秦观学柳七变作词而语含讥讽之意,但对柳词中意象高远的特色有独到的赏识。苏轼的《水龙吟·咏杨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由此可见,苏东坡改革词风的目的并不是消灭婉约艳科词,而是不愿让取悦于人的虚情假意淹没了词人的朴质情感,苏轼追求的是脱口而出,自然天成,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使“所见者真,所知者深”(4)。这样,苏轼词在其词作的题材内容上就无所局限,情之所至,笔至所到,从根本上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大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并提高刷新了词的意境。



“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如是说,足见苏轼的词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受,可以说苏轼是以豪放词派的开山祖师著称的。蒋兆兰说宋代词家源出于唐五代,以清切婉丽为宗,还说“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迈一派。”苏东坡之所以在词史上有此等高的地位,是因为他开一代豪放词风,创立豪放词派,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豪放派作品。正如姚斯所云:“一部文学作品,即便它以崭新面目出现,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中以绝对新的姿态展示自身。但它可以通过预告,公开的或隐蔽的信号,熟悉的特点,或隐蔽的暗示,预先为读者提示一种特殊的感受。它唤起以往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姚斯将作品的理解过程当作读者期待视域对象征的过程。因而这里“豪放”主要指放笔快意、挥洒自如、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但豪放并非无所限制的恣意挥洒,而是有一个绝对的界限。苏轼对“豪放”作过精辟的诠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豪放是与“法度”并举,是要打破“法度”陈规,即创新。豪放不能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只有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创作的自由。

苏轼心胸开阔,雄放不羁的性格使他形成了“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的“滔滔汩汩”的创作个性。他最早的豪放词是在自杭州赴密州途中所作《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勃勃英气透纸背,洋溢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自豪。后又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倾城出猎的壮观,“西北望,射天狼”的奋励之志都体现了苏轼雄才自放的个性。自此苏轼便自成一家之词,遂开豪放一派。后来在贬谪黄州时又作下了传世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宏伟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表达了济世报国的豪情,全词想象丰富,气魄宏伟,境界宏大,一扫香软柔媚的艳态,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他的豪放词还有如《阳关曲》“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鹊桥仙》)等等无一不具有开合动荡、气势磅礴之力量。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却能泰然处之,这与苏轼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乞求“无待于外,自我完成”(5)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所以他的词在雄迈豪放之中,往往呈现着高旷超渺的气韵。“于豪放中见旷达”是苏轼豪放词一个显著的特点,也是不同于辛弃疾等豪放词人的主要特色。苏辛虽并称,但二人词风并不尽相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见苏词超渺而辛词沉郁,辛词多发愤慨之气,苏词则展现旷逸浩渺之襟怀,辛词之豪放是一种英雄豪杰的气势,而苏轼则把他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中撷取创作题材,所以苏轼词多是感事之作,且表达一种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最有代表性的超旷之作。虽然他向往琼楼玉宇,又恐高处不胜寒,虽怀念子由而不能团圆,但他并不陷于忧郁伤感,而是入而能出,寓意于物而能超然于物外,表达了要坦然面对逆境的决心,并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无怪乎李佳赞叹:“此老不特兴会高骞,直觉有仙气漂渺于笔端”(《左庵词话》)。再如他的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负罪放逐之境,又是在一个触虑成端的黄昏之时,面对斜阳暮雨,任何人都不免感时伤世,凄然泪下,然而此词却丝毫不见羁旅漂泊、宦途失意的抑郁悲苦,却是“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苏轼的词题材开阔,词境扩大,词风多样化。既有逸怀浩气、开阔飞扬的一面,又有韶秀明丽、清新简淡的一面。于婉约中见沉郁,于豪放中见旷达,正如胡寅《酒边词序》中所言:“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气,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的革新还表现在词的形体声律上,把依赖于音乐传统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促成词体的解放,在《祭张于野文》中云:“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他认为诗词自是一家,并非附属于音乐的“曲子词。”

词兴起于唐代,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但它与唐代繁荣的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乐府诗,因此当时词又叫做“曲子”或“曲子词”。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同时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的,韵味也参差不齐。词中所有字除分平仄外,还分四声。由于词多受声律乐曲的种种约束,因此作词又被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这种“倚声填词”严重束缚了词人的思想感情的抒发,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词人的真性情、真感受。而苏东坡追求满心而发,肆口而出,自由地表达内心感情。由于他的词作上题材的扩大,意境的刷新,风格的多样化,使词同固有的音乐形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去迁就形式而是遵循内容形式的创作规律,采用“以诗为词”的方法,使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虽然精通音律而其词多违反音律,形成一种主文不主声的创作意识。他认为,应以词意为主,音乐为辅。音乐是充分表达词意而服务的工具,词意决不能成为音乐的附庸。因此,苏轼任何的创作上不是以应歌合乐为目的,而是把词作为一种与诗一样的独立抒情艺术,不愿思想感情的表达因迁就乐律而受到损害,不愿自由奔放的创作个性受到拘束。苏轼正是倾荡磊落之才驰骋词笔,恣意抒写,突破倚声协律的常规,冲破音乐声律的束缚,开了一代新风气。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一首打破常规词格的佳作,他为了充分表达内在的“浩然正气”,有意打破词格“上片提出词意,过片另起”的既往成规,从而一气呵成的抒发了他急欲报效疆场的宏伟夙愿。再如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云:“东坡‘大江东去’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论调则当于‘是’字读断,论意则当于‘边’字读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字亦然。又《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则当是‘点’字断句,意则是‘花’字断句。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他家间亦有之,亦词家一法。”这些都说明苏东坡不仅在理论上主张词乐分离,并能将其付诸于实践,更体现了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胆识。

李清照《词论》中说:“苏子瞻学际天下,作为小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协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苏轼词不协音律之说,出自宋人纯是误会,苏轼于词乐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当时仍保留旧时歌法的流行词调和配合演奏的琴曲等,苏轼是守律极严的,而且其词也曾付之歌喉,被之管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时人传唱。苏词中有不顾及合乐的情况,但苏轼已经熟于音律而不为其束缚的表现,与不懂音律意思不一样。

词有不序,由苏轼开其端,词由于与音乐密切配合,所以最初时,词仅有调名,而词调又与内容相吻合,如写豪情壮志一般选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调,若写缠绵情感则用《木兰花慢》、《满庭芳》等和谐委婉的调,但随着词的发展,内容渐渐与调名不符,又出现了词的题目,由于苏词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内容多样化,因此又需要词前小序来阐明内容,补充诠释词意。如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词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作词原因,使读者更加明了,更能体会作者的深情。苏轼的这一创新也被后人继承和发展,如南宋姜夔的词序就极为有名。

苏东坡在词声律形式上的革新,使词摆脱音乐束缚,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艺术,促成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彩的局面,为宋词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轼作词一方面承袭着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缠绵的词风,一方面又突越前人局限,开创了雄迈豪放的风格;一面袭用旧的题材赋予新的思想,一面又开拓题材范围,挖掘新的主题,苏词正是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天风海雨般的豪放气势使词坛面目一新,确有“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在东坡豪放词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豪放词及词人。如与苏轼并称的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他的词作除著名的爱国词之外,还有受苏轼词影响启发的农村词、怀古词等等,都写得狂放、豪迈,有一英雄豪气。苏轼词的追随者还有如晁无咎、陆游、文天祥、张孝祥等。金人元好问在《遗山文集》中云:“坡公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研者,皆自坡发之。”由此可知,苏词的影响是不估量的。

Ⅳ 苏轼对词的创作是一个怎样的风格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表现出奔放磊落的新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立于苏轼的豪放词风。苏轼将传统中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的词用来表现性情、豪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大大扩展了词的功能。

Ⅵ 苏轼在诗词 散文 独到的创造

苏轼在诗词:
1】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
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
治者的奢侈骄纵。
2】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
特殊的地位。
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二、旷达;三、婉约;

苏轼的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
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Ⅶ 苏轼的词有哪些创新

化源于苏轼的“诗词同源”观念,在《祭张子野文》里,苏轼明确提出了“词为诗裔”的
词体观念,
“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
。这里他
明确认为,词是诗的后裔,词即是诗,诗词在边县功能上是一致的。苏轼评词亦是以“词
为诗裔”的标准来评判的从他评论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的“不减唐人高处”
(赵令畴《侯鲸录》
)的话就不难看出他是以唐诗的风韵来评判宋词之
高下的。他推崇唐诗那种恢弘气象和高远境界,推崇“句句挺拔”具有“诗人之雄”的词
作,如他《与陈季常书》即云:
“又惠新词,句句挺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他以实践
来支持自己的观念,
“颁示新词,此古长短句诗,得之惊喜,试勉继之”

《与蔡景繁书》


可以看出苏轼从文体观念上是将词提高到了与诗同等的地位,
这为他以后作词向诗风靠拢,
吸收诗的特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奠定了他对词全面革新的基础。

由此可见苏轼的诗词一体观念是针对当时北宋词坛为“艳科”的观念日趋得到普遍认
同,词风日下之时提出的。从他训诫门人秦观不要学柳永词之软媚风气,以“自是一家”
为荣,可以看出他对“词为艳科”的观念及其创作是极为不满的。

(二)

苏轼的“词为诗裔”的词体观念在他的大多数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对词的各
种开拓、创新就体现在他“以诗为词”
(陈师道《后山诗话》
)的创作实践中。

首先,在题材内容上,他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舞筵歌场的“艳科”
局面,扩大了词的题材及表现功能,提高了词的境界,举凡咏史怀古,抒情言志,悼忙赠
答,
说理谈玄,
叙事写景等诗人所用的题材,
苏轼都可以用来表达,
如熙宁七年他写的
《沁
园春•密州马上寄子由》表现的就是“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也流露出仕途挫折之后复杂
的人生感慨。整首词里作者把自己眼前处境,心头感触,往日抱负,今后打算和盘托出,
这在古来诸多咏怀述怀的诗作中不乏先例,但作为词却是空前的,它一概往日表现“爱情”
之词“性情”之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
壮志,词中“挽雕弓”

“射天狼”的壮士形象也一概往日以红粉佳人,绮筵公子为主要抒
情主人公的格局,整首词洋溢的生命豪情,呈现出与原先词作柔软情调完全不同的格调。
这首词也为南宋许多爱国词人表现靖边杀敌的爱国主题的词做了成功先导。把农村题材引
入词中,真实地反映农村的农业生产及农村风情,苏轼是第一个。他在亲身经历与感受的
基础上描写了农民的辛酸、淳朴、痛苦、快乐。在密州所写的《望江南》中,词人怀着无
限喜悦之情,生动地描绘农村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和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决然炯异于以
往的伤春之词,为脂粉气浓重的词注入了新鲜的泥土芬芳气息。在徐州所作五首《浣溪沙》
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农村秀丽风光,讴歌农村劳动者的繁忙生活,如风物画令人神往。在黄
州所作五首《浣溪沙》表现其对农民疾苦的关怀。这些农村突破了填词取材局限于封建贵
族上层生活的传统藩篱,从劳动人民生活中直接开掘出了词新的创作源泉,更为广阔地打
开了词人们的眼界。

苏轼词中也有很多传统题材,但他却能赋予其新的思想,抒发真实情感,提高了词的

境界。苏轼的爱情词《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以一种曲折的笔法记述了一段优美的爱
情故事。
《江城子·记梦》写对十年前去世的妻子王弗的思念,表现其伉俪情深,这完全不
同于“花间”词写男欢女悦,幽会密约的轻浮之情。

还有描写歌妓的词,以前词人笔下常常出现歌妓形象,描写其神态色相,甚至带有狎
侮女性的恶习,
但苏轼的歌妓之词,
则或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菩萨蛮·
润州和元素》

或表现对她们之中善良的心地和高尚品质的赞赏,如《定风波》
(长羡人间琢玉郎)


写景之词,苏轼一改往日词作者流连光景或以景烘托离愁憋绪的模式,他往往创造出
比自然更美的境界,表现其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或表现一种旷达乐观的胸襟。还有很多
传统题材,如咏物、怀人伤别之词,苏轼能够在这些题材中注入一定的时代社会内容,使
这些词作具有浓厚的意韵与深沉强烈的情感内涵。

苏轼词对日常交际,官场应酬,闲居读书,闲游,饮酒甚至洗澡都能融入词中,在现
实生活中,在生活琐事中,或悟人生哲理,或抒郁闷忧愤之情,或表达人生理想,词的内
容变得丰富充实,
艺术境界得到提升。
他达到了词
“无意不可人,
无事不可言”
(刘熙载
《艺
概·词曲概》
)的境地。从而,词与诗有了相同的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也有了
同样自由抒写情志的功能。

其次,题材的变化必然带来词风的变化,在风格上苏轼打破了词以婉约为主的传统,
词中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多种风格,显得更多姿多彩。

苏轼豪放词风的创立转变了词坛上粉泽相高的浮艳之风,给词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
了新气象,提高了词的气格。苏轼《与鲜于子骏书》中写到:
“近却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
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
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他引以为荣的这首词即《江城子·密州出猎》
,他“自
是一家”的词风也正是不同以往婉约传统的豪放词风。可以看出他决意“自是一家”
,为力
挽词坛颓风,而自觉为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能代表他豪放词风的最高成就,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我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这首词上片起笔突兀,雄视千古,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下片因景生情,追慕英雄人物,通篇充满了作者美妙的理想同现实的矛盾,怀
古伤今,慷慨激昂,不愧为千古绝唱。

苏轼的豪放词作在他整个词中虽为数不多,
但在当时却如空谷回音,
震动了整个词坛,
后人以苏轼为豪放词的开山祖,足见其对于“词为艳科”传统的冲击以及革新传统词风所
做的贡献。

Ⅷ 苏轼的诗词都是什么时期创作的

苏轼自幼便才华横溢,但是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他的诗词造诣,是他成长为文学大家的契机,他很多名作就是在此时完成的。此后,每逢贬谪他必有佳作。苦难的经历使文人成长,在这一点上很多文学家都有相似的经历。

Ⅸ 苏东坡创造了哪些成语

苏东坡创造了哪些成语:

〖傍人门户〗

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东坡志林》卷十二)

〖不识庐山真面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白首如新〗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拟孙权答曹操书》)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拟孙权答曹操书》)

〖白俗元轻〗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

〖百世一人〗

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祭司马君实文》)

〖不时之需〗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

〖不时之须〗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后赤壁赋》)

〖渤澥桑田〗

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

〖不言而谕〗

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却鼠刀铭》)

〖白衣送酒〗

白衣送酒侮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问之》诗)

〖不以为然〗

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再乞罢详定役法状》)

〖哺糟啜漓〗

哺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超然台记》)

〖寸兵尺铁〗

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宋·苏轼《策略五》

〖成败论人〗

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孔北海赞序》)

〖出词吐气〗

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送水丘秀才序》)

〖撑肠拄腹〗

撑肠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唐·卢仝《月蚀》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试院煎茶》诗)

〖餐风露宿〗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

〖车过腹痛〗

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筼筜谷偃竹记》)

阅读全文

与苏轼词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