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韩信是什么朝代的开国大将
是汉朝,确切说,是西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开国第一大将。
B. 街头霸王韩信台词
《王者荣耀》里街头霸王-韩信的台词:
1、不做无法实现的梦。
2、必将百倍奉还 到达胜利之前,无法回头。
3、你的脑袋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4、人总得有个活着的理由。
5、各取所需而已。
6、正义,不过是胜利的又一个别称。
7、垫背的,怎么都不嫌多。
(2)上帝创造韩信的时候扩展阅读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手机游戏,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王者荣耀》的欧美版本于2018年在任天堂Switch平台发售。
游戏是类dota手游,游戏中的玩法以竞技对战为主,玩家之间进行1V1、3V3、5V5等多种方式的PVP对战,还可以参加游戏的冒险模式,进行PVE的闯关模式,在满足条件后可以参加游戏排位赛等。2016年11月,《王者荣耀》荣登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游戏榜top10”。
游戏正式服已经出了几十位英雄,定期也会推出新的英雄,英雄定位可分为法师、战士、坦克、刺客、射手、辅助,不同的英雄拥有不同的属性和技能。每个英雄都有多个主动攻击技能和1个被动技能,在匹配模式下,玩家可以使用周免英雄、体验卡英雄和已经购买的英雄参加战斗。
C. 王者荣耀韩信的教廷特使的英文台词是什么要一整句
《王者荣耀》韩信的教廷特使的英文台词是:“对面的孩子们 too young too simple.”
D. 与韩信有关的典故有什么
相传韩信创造象棋和风筝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种。它的来历传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始创于西汉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道:“这个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当时有个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王爷!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的泪花直打转转,好像有啥要事对韩信说,又忍住了。韩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大哥,那个婆娘是不是要对我下毒手了?”狱 王孙一饭图
[4]卒忍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本王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没机会报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给你吧。”他说着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纸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狱卒边点头边称赞:“奇!王爷真是个奇人啊!” 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方框(棋盘)研究兵法。不久,韩信被吕后杀死,那个狱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因纸片易烂,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韩信分油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 韩信侧身画像
[5]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
E. 象棋是韩信创造的吗
汉高祖刘邦统一大汉王朝后,有一天晚上,刘邦离开都城长安外出平叛,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被吕后冤害诱捕入狱。冰冷的监狱暗无天日,韩信不禁想起昔日统帅百万大军南征北战的时光,他此刻自知寿命快要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了,吕后下了一道懿旨,说韩信身为犯臣,不能擅写兵书。在狱中的淮阴侯韩信得知后,悲愤难忍,他不禁仰天长叹道:“唉!这个女人太狠毒了!不但要我的命,连我死后的名声也要除掉啊!”有个狱卒听到韩信这句话后,便跪在韩信面前说:“小人久慕将军的大名,还请您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摇摇头说:“我若不知道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这种杀身之祸呢?”
狱卒再三恳求,韩信仍是不允。韩信在狱中感到十分孤独,他就想起曾经与楚军对垒时玩的象棋游戏,他就一个人在狱中的地上画了“楚河汉界”,自己跟自己玩起了象棋游戏,一是回味自己曾经辉煌的征战,二是打发消磨时间。
韩信自己跟自己玩象棋游戏时,发现游戏规则有很多漏洞,他结合打仗时真正的运筹帷幄与排兵布阵,便不断完善游戏规则。有一天,那个狱卒又给韩信送饭时,眼里噙满了泪花,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好像有什么要事对韩信说,但又勉强摇头忍住了。
韩信一看狱卒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道:“吕后那个女人是不是马上要对我下毒手了?”
狱卒一听,顿时抑制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猎人打完兔子便烹杀猎犬,射尽飞鸟就折断良弓!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倒也没啥可怕的。”
说罢,韩信叫狱卒坐下,从一旁取来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了个四四方方的框框,又在框框中央处画了一条“界河”,“界河”中写了“楚河汉界”4个大字。
接着,韩信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36个小格,并说:“我今年刚好已经36岁,我这一生都在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还是因为功高盖主,却要死在一个女人手里。念在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想来今生今世我也没机会报答你了,今天我就把生平所学的兵法奇术传给你吧!”
韩信就叫那个狱卒取来布帛和毛笔,并将布帛裁剪成36个小方块,布置在方框内界河的两边。“界河”一面的16个小方块分别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16个小方块上则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韩信摆好方框后,一边移动小方块,一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好比千军万马相互厮杀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兵力。我的兵法之道,贵在主帅要多谋善变,奇正配合,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还要通盘筹划……”
韩信又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规则。狱卒一边点头,一边称赞道:“真神奇!将军真是个奇人啊!”
这天,韩信守着方框,认真地教习狱卒地上的兵法。狱卒也学会了韩信的排兵布阵之术。没过多久,韩信就在未央宫前遇害了,那个狱卒便卸职逃走了,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一间草棚,从此开荒种地,自耕自食。
狱卒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独门奇术。因为布帛易烂,他就换成了扁圆形的小木头块儿。为了好区别,他又将木块染成红黑两色。他又根据“奇”的谐音,把“奇”改叫做“棋”,临终时还写了一本《棋谱》,将韩信的“奇术”传给了他的儿子。
后人认为,棋虽然可以布置阵法,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象棋”。当然,韩信造棋说法,只是象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认同的说法,之所以大众普遍认同,是有许多原因的。
象棋上有“楚河汉界”,这就很能说明象棋发明的年代与淮阴侯韩信的年代相吻合。象棋上有车有马,但车比马厉害得多,显然是战车尚未完全淘汰、而骑兵刚刚开始发展的时代,这也与淮阴侯韩信所处的年代也相符。
象棋中的将帅都是躲在九宫格中不出来的,这极像韩信的指挥风格。发明象棋的人必须拥有很高的智商,也一定很懂得行军布阵。这样的人,在楚汉时代,最有可能的就是淮阴侯韩信。
自从刘邦斩杀白蛇后,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而项羽则喜欢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挂皆为黑色,就连骑的乌骓战马也都是黑色的。
自韩信死后,象棋在秦汉时期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时候,象棋的前身叫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
F. 王者荣耀韩信台词
王者荣耀韩信台词如下:
1、经典、街头霸王
不做无法实现的梦。
(登场)必将百倍奉还!
(登场)到达胜利之前,无法回头。
(登场)哼哼哼,你的脑袋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颠覆无趣的世道!
人,总得有个活着的理由。
各取所需,而已。
正义,不过是胜利的又一个别称。
垫背的,怎么都不嫌多。
弱者,才在乎耻辱。
还没有输,啊——
(阵亡)举世无双!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雕虫小技而已。
2、教廷特使
重申,我既不吃大蒜,也没有口臭。
吸血鬼们,末日到了。
主啊,请怜悯世人。
与你同往地狱,吸血鬼!
对面的孩子们,tooyoungtoosimple(太年轻太单纯)
永生的窄门,路是小的,人是少的,尔等必定挤不进去!
时刻为你祈祷。
上帝保佑……啊……(阵亡)忏悔吧!
用生命赎罪怀抱杀意,刺破黎明!
回头还不晚,用生命赎罪!
生来就是魔鬼的克星神圣洗礼
3、白龙吟
有种死人,叫屠龙者。
纵情山河万里,肆意九州五岳。
爱恨痴狂,抵不过沧海一笑。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珍惜你剩下的生命。
真龙之怒!
种族灭绝,就该像这样。
破碎的身躯可以修复,友情……也是如此么……
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记住了,狐狸!
挥风雨,走雷霆。
长枪一动,白龙吟!
通常颜值不合格的龙,才会沦落为野怪。
龙,战于野!
血仍未冷……(阵亡)
你的屠龙刀是把伪劣品,而且,你也是
与千年之狐.李白相遇时触发:李白:“青丘之民的灵魂不会永远漂泊,因为我在这里!”韩信:“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记住了,狐狸!
4、逐梦之影
我的眼里只有塔,哦不,安全系统。
明显对面只想ban掉一个英雄,那就是,我。
我的字典里,没有办不到。
鲲,归我了,没别的理由,因为可爱不行吗?
细节决定成败。
时机稍纵即逝。
管他力量也或胜利,需要的,就会为你夺取。
无与伦比的技巧。
四舍五入下的成功率,大概就是百分之百的样子。
你能怎么办?你也很绝望,我懂的。
哼,我怎么这么厉害?我自己也很无奈。
技巧和想象力,缺一不可。
呃……漂亮的反扑。
(6)上帝创造韩信的时候扩展阅读:
韩信的技能:
1、杀意之枪(被动)
第四次普通攻击将敌人挑飞0.5秒,释放技能会获得50%攻击速度加成。
2、无情冲锋(1技能)
冷却值:9/8.4/7.8/7.2/6.6/6
消耗:55
韩信持枪向指定目标周围发起冲锋,冲锋会对范围内目标造成250/270/290/310/330/350(+85%额外物理加成)点物理伤害并将范围内敌人击飞0.8秒;冲锋后5秒内可发动第二次冲锋,但不会击飞敌人。
3、背水一战(2技能)
冷却值:5
消耗:80
韩信向后跳跃并使下一次普通攻击变更为横扫攻击,持续3秒,横扫会对范围内敌人造成180/200/220/240/260/280(+100%物理加成)点物理伤害。
4、国士无双(大招)
冷却值:36/30/24
消耗:140
韩信朝指定方向乱舞四次长枪,对命中的敌人每次造成250/300/350(+85%额外物理加成)点物理伤害;最后一次攻击会将范围内的敌人击飞0.5秒;乱舞期间韩信处于霸体状态并获得30%伤害减免。
G. 韩信破赵之战是什么典故
韩信破赵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直接作战的双方不是楚和汉,而是汉和赵,因为赵是站在楚汶一方的。汉高帝元年(前206)十月,刘邦进入咸阳。次月,悉召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深受秦民的拥护。项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后,声势日大。他率领诸侯军入关前,为了防止秦降卒叛变,曾坑杀二十万人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城南。这种坑杀降卒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关中人民的仇恨。项羽进军至函谷关时,闻刘邦已定关中,大怒,使英布等攻破函谷关,驻军鸿门(今陕西临潼东),从此,刘项之间矛盾日益加剧。不久,项羽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掠取宝货、妇女,秦民对之更加怨恨。
汉高帝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凭借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等九郡之地(今浙江、江苏、山东西南、河南东部),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为诸侯王的盟主;同时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蓄意要把刘邦驱逐出关,但已与刘邦和解,又恐怕承担“负约”恶名,乃同范增密谋:“以巴蜀道险,秦之迁人(被迁徙的罪人)皆居之,”乃借口“巴蜀亦关中地”,因而将巴蜀、汉中之地封刘邦,立为汉王,都南郑,胁迫他离开关中。在项羽分封诸侯王之前,韩生曾向其献计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残破,又心思东归,却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拒绝了韩生的建议。为了制服刘邦,乃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长史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王上郡。企图通过此三人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使之不能东进。田荣、陈余、彭越等虽拥有部分实力,因未从项羽击秦,故均未封王。项羽此举,既违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也为后来的纷争埋下了祸根。
刘邦失去关中,极为不满,欲以武力同项羽争夺。部下周勃、灌婴、樊哙等都认为强弱不敌,不可妄动。萧何向刘邦进谏说:“今众弗如,百战百败……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即关中,因被项羽分封给秦三降将,故名),天下可图也。”刘邦采纳萧何之议,被迫前往汉中就国,随之各诸侯亦皆罢兵就国。张良送刘邦至褒中,因劝刘邦烧毁所过栈道(险绝之处,傍山架木,以通道路),以防诸侯军偷袭,并向项羽表示无东向之意。
汉高帝元年(前206)五月,田荣首先起兵反楚,击走项羽所立之齐王田都;六月又追杀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其后又联合拥众万余人占据梁地(今河南东部)的彭越,击杀济北王田安,占据三齐(齐、胶东、济北三王封地,在今山东地区),并指使彭越攻楚。赵将陈余在田荣的支持下,驱逐了项羽派往赵国的常山王张耳(张耳后降汉),迎故赵王歇为赵王,陈余为代王。项羽既处于盟主地位,对山东等地的公然叛乱,不能坐视不顾,于是立刻调动人马,征讨田荣等人,因而为刘邦创造了乘隙东进的良机。
关东战争始发,韩信便向刘邦详尽地分析了双方政治得失及发展趋势。韩信,淮阴(今属江苏省)人,秦末农民战争中,初属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官职小而逃离,经萧何力荐,始得重用,拜为大将。他认为项羽不能任用贤将,是“匹夫之勇”。且“项羽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反之,“大王(指刘邦)之人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最后建议刘邦举兵东向,“三秦可传檄而定”。刘邦采纳韩信献策,一面命萧何收取巴、蜀租赋,供应军需;一面部署部队,准备出击。八月,刘邦率军潜出故道(又名陈仓道,北起陈仓,南至汉中),袭击雍王章邯,连败章邯军于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好畴(今陕西乾县东),进围废丘(雍王都城,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又遣诸将攻取陇西、北地、上郡,迫使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接着立即派薛欧、王吸出武关,联合南阳王陵军(秦末起事军之一,时已归汉),迅速地向东进攻,但被楚军拒于阳夏(今河南太康)。项羽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命他领兵阻击汉军东进。为了坚定项羽以主力攻击齐、梁的决心,刘邦使张良致书项羽,表示:“汉王失职(指失去关中王的职位),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故意将齐、梁的反书送给项羽说:“齐欲与赵并灭楚。”项羽因此决心以主力击齐,对西方暂取守势。项羽采取先齐后汉的战略,为刘邦继续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高帝二年(前205)春正月,项羽在城阳(今山东莒县)与田荣进行会战,田荣败走平原,为平原民所杀。项羽另立田假为齐王,进军北海(今山东北部),沿途烧夷城郭、室屋、坑杀田荣降卒,掳掠老弱妇女,引起齐人仇怨和反抗。田荣之弟田横乘机收集齐亡卒数万人,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反攻阳城,与楚对抗。项羽连战不能取胜,因被牵制于齐境。
刘邦乘项羽攻齐之机,由函谷关出陕县,进略中原,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继又派韩王信(战国韩襄王之孙)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击降郑昌,控制了洛阳地区。为扫除继续东进的后顾之忧,刘邦宣布诸将凡以郡率领万人归降者,即封万户;同时,抚慰关外父老;派兵缮治河上要塞;开放秦朝苑囿园地,准许百姓耕种。这些措施对于尔后东进,起了有利作用。三月,刘邦乘项羽进军北海,深入齐境之际,又率军由临晋(今陕西大荔东)东渡黄河,迫使魏王豹投降;又攻下河内(今河南所属黄河以北地区),虏殷王司马印(áng昂),置河内郡。项羽都尉陈平于此时投降刘邦,当日拜为都尉,使典护军。然后刘邦又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接受新城三老董公的建议,为义帝发丧,发使遍告诸侯说:“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宣称要“悉发关内兵,收三河(河南、河东、河内)土”,与诸侯王同击项羽,为义帝报仇。四月,刘邦乘齐楚胶着于城阳之际,率五诸侯(颜师古云: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兵,凡五十六万人,东向伐楚。军至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彭越率所部三万余人归汉。刘邦拜彭越为魏相国,命他继续率部略定梁地。
项羽闻刘邦东进,仍坚持先破齐而后击汉的战略,他命令诸将继续率主力击齐,自率精兵三万人由鲁(今山东曲阜)南出胡陵(今山东金乡南鱼台),救彭城。未及到达,刘邦已乘隙攻入彭城。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刘邦的头脑,入彭城后,即“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对项羽是否会回师反击毫无戒备。项羽进至萧县(属江苏省),“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被压迫于觳、泗水(两水均在今徐州境内)中,死者十余万人。幸存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退,楚军又追击至灵壁(今安徽宿县西)以东的雎水上,汉军抢渡睢水,又有十余万人被淹死。汉军尸体填满河中,水为之不流。会大风骤起,沙石风扬,刘邦因得率数十骑逃出重围,奔至下邑(今江苏砀山东),途中遇其子孝惠和女儿鲁元公主,同车载行。不料楚军随后追来,刘邦在危急中,为了轻车迅跑,几次推堕二子车下。幸亏身为太仆的夏侯婴下车收载,二子才得脱险。审食其保护刘邦之父太公及其妻吕雉从沛县逃出,寻找刘邦,中途被楚军俘获,留作人质。
刘邦在睢水惨败,主力被歼,齐、赵亦反汉与楚讲和,诸侯又纷纷背汉向楚,如陈余归楚,司马欣、董翳乘机逃奔项羽,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刘邦认识到楚军兵强将勇,不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他向群臣说:“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献计说:“九江王布(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也。”刘邦同意张良的计划,决定派谒者随何出使九江,往说英布,使其进攻楚军侧背,牵制项羽。另派人去梁地联结彭越。命韩信率一部分兵力,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随即撤军至荥阳,深沟高垒,扼守险要,企图与项羽进行长期周旋。
汉高帝二年(前205)五月,汉军在正面战场阻止了楚军西进,但由于魏王豹背汉降楚,侧背上出现了危局。为拔掉这根背上芒刺,刘邦曾派郦食其往说魏王豹,未能生效,于是决定以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等共同击魏。
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消息,便以柏直为大将,统率全军,扼守蒲坂,堵塞临晋津(今陕西大荔县境)渡口,准备迎战。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东岸,面对陕西省朝邑县,为山西、陕西交通要道。远在战国时期,魏国即在此处筑浦坂关,极其坚固险峻。柏直除在此地部署重兵外,还组织一支别动部队,沿河巡逻;同时驱逐全部民船,不准在河中来往停泊。汉军欲渡河进击,只有攻打蒲坂要塞,别无他途。八月,汉军进入魏境。韩信见蒲坂形势险要,魏军防守严密,如果正面攻坚很难取胜。因此,经过研究以后,决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他设营于蒲坂对面,故意在渡口附近遍插红旗,陈列许多船只,佯作由临晋渡河模样,暗中却调动军队,出其不意地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小口木桶)运兵渡河,奔袭魏军后方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得报大惊,慌忙带领军队回救,结果被汉军杀得大败。九月,汉军又攻占魏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魏王豹被擒,又投降了汉军。韩信平定魏地,获得了北进的初步胜利。
赵王歇和陈余在楚汉睢水会战后,叛汉降楚,赵王歇仍被封为赵王。赵歇感激陈余,立陈余为代王。因赵国新建,陈余留赵辅助赵歇,委托丞相夏说(读悦)负责治理代国。赵国(在今河北省中部及西南部)和代国(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奉项羽命令,监视汉军,成为汉北方的劲敌。此外,北面还有一个脆弱的割据势力——燕。在东方,位居山东的田齐,历经战乱,只图据地自保,已无力进行攻战。针对此一情况,韩信向刘邦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子荥阳”的战略汁划。刘邦批准韩信的作战方案,派他和张耳领兵数万去攻灭代、赵。
闰九月,韩信首先攻下代国,擒代相夏说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经过灭魏、平代两大战役,韩信收其精兵补充荥阳正面战场,接着越过太行山东进,乘胜击赵。冬十月,汉军发动对赵国的进攻。赵将陈余集中号称二十万的兵力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立下壁垒,准备与汉军决战。战前,赵国谋士李左车依据双方实际情况认为,韩信、张耳新破代国,乘胜来攻赵国,士气正在旺盛,其锋不可当。但他也看到汉军有致命弱点:汉军不远千里而来,运输困难,军粮必不充足。因此,他向陈余提出:“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自请率兵三万人,绝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出十日,可以战败韩信。陈余平时常自诩所领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他对李左车说:“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耒伐我矣。”他还援引《孙子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的条文,作为拒绝李左车合乎实际建议的根据。韩信侦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献计,甚是高兴,乃大胆地指挥大军进至井陉口以西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夜半,选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山间小路迂回到赵军大本营侧隐蔽起来临出发前,韩信告诫军士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你等)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布置完毕,即传令小食,对军吏说:“今日破赵会食!”军吏虽佯应“诺”,但犹未敢深信。韩信乃派兵万人作为先遣部队,先从隘路进至绵蔓水(今河北井陉东)东岸背水立阵,以引起赵军的轻视。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皆大笑韩信不知用兵之道。
拂晓,韩信建大将旗鼓,率主力鼓行出井陉口,以诱赵军出击。双方激战良久,韩信、张耳佯弃旗鼓,假意败退,进入背水阵。赵军见状,认为汉军已败,遂倾巢而出,争夺汉军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派出的两千名骑兵乘虚进占赵军壁垒,拔下赵帜,更立汉军旗帜。赵军攻打背水汉军,久战不胜,准备回保营垒,突见壁上汉军旗帜迎风招展,以为赵军将帅被俘,顿时大乱,人人争先逃命。赵将虽然竭力制止,斩杀不少溃逃士兵,但仍无法禁止。汉军内外夹击,赵军腹背受敌,全部崩溃。陈余在泜水(井陉山附近河流,东流入绵蔓水)上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均被俘。韩信取得了井陉战役的完全胜利。
战争结束,汉军将士纷纷呈献斩获的敌军首级和俘虏,互相庆功。有些将领问韩信说:“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然竟以胜,此何术也?”韩信回答说:“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意思是说:汉军新募者多,平素又缺乏训练,战志不够坚强。因此,必须将其安置在无后退之路的“死地”,才能奋勇战斗,死里求生。反之,将其部署在安全地带,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优势的赵军猛扑过来,军卒必然要争先逃走,又如何能拼死对敌呢!背水立阵,就是“置之亡地而后存”这一军事学说的实际应用。诸将听了韩信的解说,无不悦服。
接着,韩信向李左车请教破燕、齐之策。李左车认为,经过灭魏破赵战役,汉军已众劳卒疲,如果继续攻燕,可能顿兵坚城之下,旷日持久。为今之计,莫如案甲休兵,抚镇赵民,摆出进兵燕国的态势,然后派遣一辩士持书去宣扬汉军声威,劝其归降,燕国必然不敢不从。燕国已从,齐国亦必从风而服。此即兵法上所说的“先声后实”的战法。韩信照计实行,遣使使燕,燕国果然从风而靡。汉高帝四年(前203)十月,韩信远袭齐国,击溃齐军二十万人,使项羽不能全力应付成皋正面战场,为刘邦实施战略大反攻,最后为消灭项羽创造了条件。
H. 韩信何时出身的
一、韩信的出身。关于韩信的家庭,《史记》、《汉书》中的记载都很少。从寥寥数语中我们得知:韩信父母早逝,他既没有做过地方小吏,享受过任何俸禄,也不会经营商贾,因此,家境十分贫穷,不得不经常寄食于邻里人家。他母亲去世时,特地寻找了一块高岗地葬母,由此推断,韩家也应没有什么土地,无法务农谋生。那么,韩信家庭为什么会如此贫穷,他的祖辈是靠什么谋生的,韩信的贫穷是因为家道中落,还是一直如此?就成为一个谜。如果他家世代贫穷,祖辈一直都是靠务农或做小生意谋生,那么,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童,他后来的知识、智能又是从何得来的,这与他性格中的某些特质似乎又缺少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有著者推测,韩信是韩国贵族后裔,但还缺乏足够的史料证实。
二、韩信的知识。韩信的一生十分短暂,从一个家贫如洗,四处乞食的少年,到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前后不过20-30年时间。韩信从军后,一开始是无所作为的。尽管有人从言谈中识得他有经天纬地之奇才,但在军事实践上却乏善可陈。他是从一个在军队中无足轻重的职位上,一步登天拜为大将军的。韩信在军事上是个全才,不仅在战略大局的分析推断上,有很精辟的见解,而且在战役的组织指挥和战术的运用上,都有很多创新的东西;他不仅在军事实践上亲自指挥了若干大小战役,创造了若干以少击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且还著书立说,在兵法、战法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创的东西。在他的军事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韩信具有的非凡军事才能,而且看到了支撑这种才能的,在自然、人文等科学方面的广博知识。韩信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是天生俱有,还是来自后天努力;是奇人相授,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韩信的幕僚。韩信从登坛拜将,到垓下灭楚,凡五年,亲历战斗无数,一路攻城掠地,封王拜相,军事这一块不说,在政治和经济上也有不少得体的安排。这一切都出自他一人的智能吗?从现存史料上看,在韩信的一生中,除了有个齐人蒯通给他出过一些点子外,只有一个广武君,在降燕问题上为他出谋过,其他幕僚谋士无一在史书上留名。纵观古今,大凡能成就大事业者,身边都会有一个谋士群,或出谋划策于先,或督促实施于后。韩信的个人智能无疑是超群的,但他就不需要,也就没有其他的谋士了吗?还是因为谋士中没有太出众的人,而被历史忽略了呢?或司马迁为叙述方便,把别人的计谋都加之于韩信一身?
I. 韩信用生命创造了34个成语,你都知道那几个
一饭千金伐功矜能四面楚歌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多多益善兔死狗烹功高震主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