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设计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
古代巴比伦帝国,也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⑵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的四个时期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历史上大致可以把两河流域分为
四个时期:
1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2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3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4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⑶ 两河流域艺术设计在艺术史上的成就
西亚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两条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受干旱少雨环境控制,充沛的两河水为灌溉农业提供了唯一的生机。但实际上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由过高,流速快,实难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在幼发拉底流域。灌溉是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命脉。
前5000年前后,乌贝德人疏浚幼发拉底河摆动故道成为运河,建立灌溉网络,客观上要求超出单个聚落等级之上的社会组织出现,社会复杂化,表现为聚落形态的复杂化——社会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凝聚合并。当公元前4000纪中叶,这一凝聚过程完成时,伴随着周围聚落的消失,城市出现。这种城市包容着一个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专业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墙内,发展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这就是所谓的城邦。
在此之后两河流域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四个时期。在设计和艺术方面有了巨大的成就。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平原的南部,古代称为苏美尔,当地的居民就是苏美尔人。这里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在这里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村落。随着人工灌溉农业的发展、长途贸易的进行和农牧业的分工,这里的社会文明得到发展。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知道使用车辆,相比之下,埃及人直到公元前1700年才知道用车辆来运输。第一个把一个绕轴转的圆环形装置用于运输目的的苏美尔人可能是受到了陶轮的启发而突发此想的,因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伊朗人已经开始把轮子用于制陶业了,苏美尔人在此后大约500年后得到了这一技术,而直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才学会了用陶轮制陶器。苏美尔最早的车辆可能是两轮战车和四轮货车。直到今天这种方法还被用在交通等多种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当时,它们都是用牛来拉的。最初,苏美尔人的牛车都是安装在没有轮辐的实心轮上,具体做法可能是把两三块厚木板拼成圆形,用饰纽或撑柱把它们固定在一起。由于美索不达米亚没有石料,苏美尔人就只能用泥砖和木料建造房屋,因此除了地基之外,他们的建筑几乎没有遗存。虽然在乌尔出土了早期王朝时期一些陪葬丰富的坟墓--形制为地下拱顶 墓室,但苏美尔人并不象埃及人那样关心来世。因此,对苏美尔人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要靠偶然出土的文物残片,包括大量刻有文字的泥板。足以凭借现有资料勾勒出这个有生气、有创造力,有纪律的民族所取得的成就。
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历史上巴比伦又有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两个不同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以苏穆阿布姆为首的一支阿摩利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建立了巴比伦王国,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开始。巴比伦的艺术,主要是受埃及的影响,以浮雕为主,如汉摩拉比像。巴比伦后来被东方来的山地民族所灭。后者虽然承续了此地原有的文明,但在艺术上不再有所建树。《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展示的是头部的浮雕部分,表现的内容是汉谟拉比正从太阳神那里接过象征统治权力的权杖,图中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他手里握着的是“权杖”,站在太阳神面前的就是汉谟拉比。
亚述人其民族性较蛮悍,他们的文明是建立在军事之上,而其艺术充分地反映其对于战争的喜好。浮雕作品显示出阳刚美,尤其表现在人物或动物的肌肉上。在宫殿的入口有一尊「有翼人面公牛像」,除了具有阳刚美及肌肉刻意表现的共同特点外,一只牛都有五只脚,从前面或正侧面看去刚好是四只脚。
亚述帝国在纪元前612年时 ,受到米底亚人( Media )和古巴比伦人的后裔迦勒氐人 (Chaldean ) 的入侵而灭亡。帝国被瓜分为二,其中南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地方,属于迦勒底人为新巴比伦帝国。迦勒底人留下的艺术品,只有宫墙上的浮雕。这些浮雕是由烧过的上釉彩色瓷砖所拼成的。背景及主题为黄蓝对比,可想象巴比伦是个爱奢华的国家。世界七大奇观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此时所建。巴比伦空中花园位于Euphrates河东面,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中。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乡而兴建了空中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再建筑方面空中花园成为了一个奇迹,为近现代的专业人士所考查研究。试图探询其中的秘密。现代人从中吸取优秀方面应用在现在建筑。
⑷ 两河流域与中国同时期艺术作品对比分析
河流是中华古文化的发源地,两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同时期的艺术,并没有可比性
⑸ 两河流域的美术形式主要有哪些
西亚文明主要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在今伊朗和伊拉克境内,是个平原地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其古代文明跨度三千多年,分为四个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12年)和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
一、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美术
1、苏美尔人的美术
⑴祭神的塔庙是苏美尔人的最主要的建筑。吉库拉塔庙(Ziggurat)为泥砖建筑,有巨大的台基。现存最杰出的遗迹时公元前2500年的乌尔城塔庙,是祭日神的场所,在今伊拉克境内,规模宏大。
⑵苏美尔人的绘画作品主要为附着在工艺品上的装饰,如《乌尔的军旗板》,为贝壳和彩色石片镶嵌,描绘战争、劳动和宴饮,装饰意味浓重。
⑶雕塑是一些石料着裙圆雕,人物不分男女,都穿着粗陋的裙子,双手合抱胸前作祈祷状,面部表情呆板喜悦,两眼夸大。有坐像也有立像。
2、苏美尔——阿卡德人的美术
阿卡德人在公元前3000年移居两河流域,用了50年左右的时间取代苏美尔人的统治,并与苏美尔渐渐融合。著名遗迹有萨尔恭一世青铜头像、纳拉姆辛胜利碑。萨尔恭一世是阿卡德王朝的奠基人,作品表现了他的帝王气概,有较成熟的写实性。纳拉姆辛胜利碑是依据石板的自然形态以浮雕形式刻画阿卡德军队翻山越岭、艰苦征战,打败敌人的场面。纳拉姆辛是萨尔恭一世的孙子,他站在顶端,检阅敌酋,显得威武从容,旁边有一太阳的图像。阿卡德人的雕塑技术达到了十分成熟的水平。
二、(古)巴比伦时期的美术 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历时300多年,相对于新巴比伦,又称为古巴比伦时期。最著名的美术作品首推汉谟拉比法典顶部的浮雕,描绘日神授法典给汉谟拉比,其造型与苏美尔——阿卡德人的和埃及人的写实性水平差不多,而眼睛的描绘则具有透视感,说明巴比伦的美术有了较高的写实能力。
三、亚述(Assyrin)美术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两河上游兴起一支闪米特人,又称亚述人。他们骁勇善战,公元前722年由其统帅萨尔恭二世完成了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大业,开始了亚述文明时期。
亚述美术根亚述人充满战争的生活历史密切相关,是视觉上力的和声,在萨尔恭二世统一两亚后,以后各帝王不断征战,建立新都城尼尼微。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建宫殿,殿中附属大量浮雕、圆雕作品。《萨尔恭二世守护神兽》是圆雕中的杰出作品,它有武士的头、公牛的身体、鹰的翅,代表了一个优秀武士具有的最可宝贵品质:智慧、力量和敏捷。为了使这个朝觐者从正面和侧面都能看到完整的形象,在其腹部添了一条腿。
最杰出的是浮雕作品,代表作为阿希巴尼拔王宫的《猎狮图》,为连环构图,表现游猎的整个过程。浮雕具有坚实的写实技巧和刚健澎湃的力量效果,如《濒死的狮子》,对角线构图,描绘受重创而濒死嚎叫的狮子,用线曲直结合,渲染了不平凡的情绪效果,造成强有力的节奏感。每一块肌肉都处于强烈的紧张中,显示了雕刻家对野性的粗犷的动物生命的体会合把握。
四、新巴比伦美术 亚述王国在公元前612年,由巴比伦后裔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灭,巴比伦王国得以重建,史称新巴比伦。直到公元前539年为波斯帝国摧毁。其美术主要体现在新巴比伦城的建设上,建于幼发拉底河河岸,高高的城坻和雄伟的城门全由泥砖和琉璃砖筑成,全城有24座城门,王宫踞于城中心,贯穿全城的是一条圣道(主体为马克杜神)。著名的两个遗迹是:高达一百米的塔,是《圣经》中提到过的巴别塔;在王宫的一角由著名的空中花园,是为波斯远嫁于此的王后望乡之用。在24道城门中,伊斯塔尔门最为有名,用琉璃砌成。柏林博物馆修复了从马克杜神庙到伊斯塔尔门的一段城墙,有两层琉璃砖砌成的牛和马、狮子的浮雕,颇为壮观。总之,新巴比伦城富丽宏大,富有装饰意味,但不及亚述美术有力。
⑹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特征
美术的基本特征包括: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静态性。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现实的三维空间或平面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广义上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和书法等。
(6)两河流域时期的美术作品的创造性扩展阅读
一、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碎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它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塔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柱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
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刻画写实,神志庄重威严,个性坚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的历史场面。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绘画: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
画面共分三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象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工艺美术:苏美尔人是古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乌尔城出土的公山羊与树就是用闪绿石、贝壳和黄金制成。
公羊前腿搭在黄金做成的小树上,呈直立状,加上黄金与宝石镶嵌的夺目光泽使作品充满绮丽的神话色彩。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老的精美乐器。
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箔制成,牛的神志表现得十分生动,鼓起的牛鼻似在翕动。琴身由黄扬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与双头公牛以及一些神化的动物在进行人类活动的情景,具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二、巴比伦美术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巴比伦美术作品却为数不多。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汉漠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漠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太阳神的威严和汉漠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三、亚述美术
公元前1600年前后,巴比伦被加喜特人灭亡。此后的600年中,两河地区文化处于退化时期。野蛮的加喜特人很少创造出杰出的艺术成就,而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高原兴起了另一支闪米特人,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兴起,史称亚述人。
亚述人的性格极为'G悍,崇尚武功。他们连年进行对外征服战争,征服了整个两河地区和埃及,成为盛极一时的亚述帝国。但这个矛盾重重的大帝国并不长久,在内外矛盾的夹攻之下于公元前612年灭亡。
亚述人在文化上同样受苏美尔人影响,但却不具有苏美尔人那种宗教的虔诚。他们的艺术主要为世俗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建筑: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由于战火连绵,亚述王宫所剩无几,胡尔西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是其主要代表。
萨尔贡王宫营造7年方竣工。它建在一个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宫殿由30多个内院、200多个房间组成。宫殿入口处有一对高1.8米的带翼人首兽身像,像有五条腿,可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气势极为雄壮有力,由此可想象当年亚述王宫的气势。
浮雕: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2米多的浮雕来记载历代亚述王的军事讨伐、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纪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
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充满着激烈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氛。这种人物众多的写实场面的表现反映出亚述艺术家成熟的构图能力和初步的透视感。
强壮的人体表现和动物呼啸奔走的形态显示出亚述人特有的强悍的生命力,尤其是人与狮的撕杀,以及狮子中箭后的咆哮、抽搐神情的刻画,特别扣人心弦。
亚述人艺术的成熟在两河地区是空前的。它是突然出现的,没有形成期的发展,缺乏本民族艺术的根基。在公元前612年亚述灭亡之后,亚述艺术也销声匿迹了。
四、新巴比伦美术
新巴比伦的建立虽然不过百年,却建造了两河地区最豪华的都城。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19世纪末的德国考古学家在它的遗址上挖掘了10年才完成这一遗址的发掘工作。
巴比伦原有双层城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o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门。伊斯塔尔门分前后两道门,每道门有四个望楼。
在大门墙上装饰着蓝色的陶砖,上面分布着横向排列的黄色、褐色、黑色陶砖组成的动物,如牛、狮子以及长着蛇头鹿身兽爪的神化动物。
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陶砖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新巴比伦美术是庞大、豪华、富有装饰性的,但它正失去亚述美术蕴含着的那种强悍的生命力。
⑺ 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经历了那些的阶段各有什么成果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两河流域
⑻ 比较古埃及与两河流域之间的艺术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
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
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⑼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主要分为几个时期以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城市。这以后,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个奴隶制国家。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历史上大致可以把两河流域分为
四个时期:
1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
2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的传统。(可惜,迄今为止所发现和保存的巴比伦美术作品却为数不多。)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3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亚述人在文化上同样受苏美尔人影响,但却不具有苏美尔人那种宗教的虔诚。他们的艺术主要为世俗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4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新巴比伦的建立虽然不过百年,却建造了两河地区最豪华的都城。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⑽ 两河流域最早的美术是由希腊人创造的。()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城市。这以后,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个奴隶制国家。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历史上大致可以把两河流域分为
四个时期:
1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
2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的传统。(可惜,迄今为止所发现和保存的巴比伦美术作品却为数不多。)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3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亚述人在文化上同样受苏美尔人影响,但却不具有苏美尔人那种宗教的虔诚。他们的艺术主要为世俗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4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新巴比伦的建立虽然不过百年,却建造了两河地区最豪华的都城。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