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准备金赋予了商业银行 创造货币的功能
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10%,储户存10000钱在甲银行,甲银行留1000(10000*10%)元在央行,其余回9000贷给a企业,a企业将9000钱存入乙银答行,乙留900在央行其余8100又贷给企业b,b又存在丙银行…依次类推…你看本来央行只发行了一万元这样贷来介去变有了10000+9000+8100+…元,无形中创造了货币,这就是货币的乘数理论。至于*行没多大区别,除央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外都是商业银行~
② 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在收到人们的存款后,按照法定存款金率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的可以全部以贷款的形式发放,投资者将贷款如果存入另一家银行,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交出一部分法定准备金,贷出其余部分,这样一来,流通的货币量就是实际货币量的数倍。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即为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影响因素:
1、居民持币行为影响。
2、居民储蓄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3、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通货-存款比。
4、企业的贷款需求影响存款货币的扩张。
5、企业的经营与效益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从需求方面相对影响货币乘数。
6、存款货币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的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2)准备金如何创造货币扩展阅读:
货币是商品,但却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商品。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货币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是货币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货币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它是表现和衡最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或工具。
2、它具有可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
货币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还在于其使用价值的两个性特点:一方面,货币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按其自然属性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比如黄金可作为饰物的材料等。另一方面,更敢要的是货币商品还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③ 准备金和货币创造有什么关系
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造率就越低,二者是倒数的关系。
例如:
(1)100%的准备金率前提下,世界上存款仅为100元,那么银行就要存入央行100元,要花钱就得从银行取出来花,因此世界上永远只有100元流通,银行对货币的创造为0元。
(2)50%的准备金率前提下,世界上存款仅为100元,那么银行就要存入央行50元,自己留下50元。然后银行把50元放出了贷款,而贷款人又把这50元存入了银行,银行继续缴纳50%的准备金25元,剩下的25元又放了贷款,而贷款人又把这25元存入银行,银行又缴纳12.5元准备金......
这样人们的存款数额为100+50+25+12.5+......约等于200元。因此,在理想的状况下银行就创造了100元的货币。再加上原来的100元,这样世界上就有200元的货币了,是原来的2倍,2也是50%的倒数。
上述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现实中不会真正是倒数的关系。
④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什么起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有两个前提:一是存款准备金制度 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
比如内张三向容A银行存了100元钱,假如法定准备金率是10%,银行就拿10元存到中央银行,再把另外90元贷款给李四,李四将90元钱存到B银行,B银行拿8元存到中央银行,又将82元贷款出去。。。。。。一直循环下去,张三之前的100元,就通过商业银行不断地存款与贷款,在整个银行存款体系中变成了190元,继续循环下去还会越变越多。
⑤ 准备金为什么可以创造货币
不知道你是在哪看到的这句话,法定准备金是不能贷出去的,也就不能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我想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当法定准备金率下调的时候,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从而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不这么理解的话就是错的~
⑥ 宏观经济学问题,基础货币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但是准备金不是不能随便动用的货币吗,不能动怎么创造货
基础货币一部分作为准备金,一部分拿来流通,创造货币的是流通的那部分。准备金率提高,可发放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才是吧……
⑦ 请问为什么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创造货币
因为多余的资金可以用来放贷,根据乘数效应这样可以创造出数倍的钱
⑧ 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是高能货币吗
是的,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政府持有的通货;
⑧政府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
⑨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注: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通过信贷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9)准备金如何创造货币扩展阅读:
创造货币的三大基本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
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⑩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为工商业者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户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或通过其他方式将存款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这些方式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称为存款货币或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而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10)准备金如何创造货币扩展阅读: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总体而言,活期存款余额应视同货币,通常被视为“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