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和瓦解

创造和瓦解

发布时间:2021-07-12 21:49:08

① 他们创造的一切将会崩溃台词是什么电影

城里的月光 - 许美静
词:陈佳明
曲:陈佳明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回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答深的思量
世间万千的变幻
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世间万千的变幻
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我只想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② 印度文明的衰落和瓦解

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之末,印度河文明开始衰落。尽管只能推测衰落的原因,但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耕种或灌溉的土地和城市所占地区的面积都逐渐缩小。洛塔尔港口约于公元前1900年前放弃,其他大居住中心维持的人口也比原先大为减少,且拥挤在衰败城市的某个小区域中。在某些遗址上也发现了暴力迹象:灰烬和未掩埋或无头的尸体,大概是遭匪帮袭击的
受害者,因为那些城市基本上无力抵御掠夺。任何文明存在很多世纪后,都可能出现衰退迹象,但印度河居民遇到的却是由他们的沙漠或半干燥环境引起的一些特殊的、短期内即可变成难以克服的问题。任何干旱地区经长期灌溉后,必然逐渐积累因水蒸发又无雨水有效冲刷而留下的盐碱。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可能上升到作物根部。当积累的盐碱达到对作物有害的水平,或作物根部被淹,农业就可能相当突然地宣告完结。就是今天我们也能在很多包括美国在内的干燥灌溉地区看到这两个问题造成的影响。
在印度河流域古代耕种过的地区中,有大片地块看来就是由于这些原因而被放弃的,因为古代耕地表面有白色沉积物。另外,一再发生的洪水和江河改道,不但直接威胁城市,而且所携带的淤泥破坏或堵塞给农田供水的灌溉渠道而间接危及农业基础。江河改道也可能使城市或灌溉区失去水源。所有这些都是发源于山区然后流经少树沙漠地带的不稳定河流的行为特点。没有气候变化的证据,尽管有人无视相反证据而断言如此,但有不少证据表明曾经造就了城市、滋养了艺术的剩余农产品减少了而终至消失,残余人口居住在一度辉煌的城市废墟中,靠他们从幸存的、生产能力远为低下的农田榨取的些许收获,再加上狩猎和采集,过着比较简单的生活。在这种衰退状况下,他们越来越无力保护自己免遭外来人的袭击。后来抵达这里的雅利安移居者,从未看到过印度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因而不可能是它瓦解的原因。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的人或他们的后代,随身带着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大概向东疏散到恒河流域或向南迁徙到了印度半岛。

③ 为何人类创造了货币体系,一旦玩崩溃就会导致影响真实生活比狗都不如

提问要简单明确,突出重点与目标要求,你的提问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提问目标错乱无章,不符合提问的正确要求,所以说你的提问没有可答性,建议你撤销重新发出提问,这样才能顺利获得最满意的答复。

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各国的变法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1. 反应了商鞅变法的主张。属于法家的观点。

  2. 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观点,变法作用我给你复制了一个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⑤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治的瓦解往往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

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思想演化则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思想防线守不住了,那其他一切防线都守不住了,所以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不能旁落,否则我们就会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5)创造和瓦解扩展阅读

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离不开巩固的共同思想基础。国际反华势力骨子里是不希望中国发展壮大的,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西化是手段,分化才是目的,一个分裂动乱、软弱涣散的中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西化、分化中国最主要的一手,就是搞意识形态渗透,搞乱人们的思想,

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最厉害的一手,是釜底抽薪的一手,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⑥ 推翻王朝和瓦解王朝有什么区别

重点词汇在推翻和瓦解
推翻,我们可以说推翻一个王朝。可以理解为一个王朝替代了一个王朝。一个王朝结束了。但并没有死亡,前朝的忠臣心还向着前朝的君主,宁死不降。甚至还会有卷土重来的想法。
瓦解,即使这个国家没有被替代,但是朝中无忠臣,身边无忠心。一定程度上说这个王朝已经死了。没有人愿意为此再做任何努力。

⑦ 瓦解和崩溃差异大吗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多指国家政 治、经济、军事等)。“崩溃”可以作名词 和动词,作动词时,不及物,后面不接宾 语。如:经济崩溃等。

瓦解:①像瓦片般碎裂分离,比喻崩 溃或分裂到不可收拾的形势。②使对方 的力量崩溃。“瓦解”可以作名词和动词,作动词时,及物,后面可以接宾语。如:瓦 解敌人等。

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和瓦解,世界经济格局的三大支柱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行情论坛)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难题”。体系本身发生了动摇,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布雷顿体系的历史作用与欧元启动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并于1月4日入市。作为欧洲单一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内惟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它是欧盟实施其1991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迈向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体现了欧盟15国实现欧洲单一货币体系的决心,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开始从一极走向多极。欧元前的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虽已成为历史,但它推动了国际金融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⑴。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⑵。这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统治集团认为,英国特惠制和英镑区是战后妨碍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障碍之一,因而美国主张“在很短的一个过渡阶段之后,不允许保护关税、贸易限额,以及诸如竞争性货币贬值、多种汇价、双边清算协定、限制货币自由流通措施等各种形式的金融壁垒存在下去”⑶。但当时英国在货币金融领域里还有一定实力,英镑仍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国际贸易40%左右是用英镑结算,特惠制与英镑区依旧存在,英国在世界上还保持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怀特计划”是从当时美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出发,强调黄金的作用,并竭力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它主张在战后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实际上这是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控制和掠夺其他国家服务的。“凯恩斯计划”是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的困境出发,尽力贬低黄金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国际清算联盟”,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帐户转帐进行清算。

两个方案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目的。从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国际货币计划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论。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有其历史作用的,它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可以自由铸造,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所以汇价的波动受到黄金点制约,波动界限是狭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通货膨胀严重,金市的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移动受到阻碍,金本位制陷入严重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使世界的货币金融关系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第一次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加强外汇管制,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以其丰富的黄金储备为背景,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⑷;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⑸。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947-1969年,基金组织贷款总额为202亿特别提款权⑹。但是基金组织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前期,贷款活动范围是有限的,主要是在地区上(如欧洲支付联盟)取得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在减少限制方面有了较快发展,许多国家国际支付地位的加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贷款也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总数约5亿美元⑺。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方向主要转向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开发资金的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布雷顿森林系统解体与欧元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⑻。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⑼,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 73.4%⑽,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⑾。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两难”⒀],体系本身发生了动摇,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开始逐步衰落,在这种形势下,新的主导性货币的出现已成为必然。

前几年,不少人认为,随着日元大幅升值,德国马克坚挺以及美元大幅贬值,美元、日元、马克三币并驾齐驱将取代美元的一统天下。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和日本的实力短时期很难与美国抗衡,近年来,日元的大幅振荡,就已证明了这一点。而欧盟支持下的欧元则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惟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这同背后支持欧元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欧盟不同于单一的德国和日本,其整体经济规模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均处于世界首位,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中与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马克、英镑、瑞士法朗等也占有一定地位,分美元一勺羹。在这种形势下,欧元必将对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欧盟内部,一方面,欧盟各成员国为使欧元如期启动和启动后的稳定运行,就必须合理降低财政赤字和通胀率。这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欧元的启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结束欧洲千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欧洲”的重要象征和必经之路,并成为保障欧盟统一大市场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

其次,在国际范围内,欧元将促使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大幅调整,加剧国际金融体系的竞争,使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进行配置。亚非等一些国家也可用欧元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在某些情况下削弱美元对其经济政策施加的压力。

从欧元一年多来运行情况看,尽管它在欧元区内表现还是良好的,支付体系运行正常,物价稳定,并给人们带来新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地,但欧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逐步把它们解决好,才能使成员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世界经济和贸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

⑨ 崩溃和创立的近义词

崩溃的近义词:

倒塌、解体、毁灭、瓦解、崩摧、崩决、崩毁、崩坍、崩塌、崩落、溃决、坍塌、崩坏、崩裂、崩陷、崩坠、溃散、溃裂、溃败
创立的近义词:创建,创造,建立,建设,兴办,确立,树立,设置,创办,扶植扶持,成立,开办,竖立,建造,建树,缔造

⑩ 政权瓦解和灭亡的区别

瓦解倾向于内部分裂,灭亡倾向于外来势力。

阅读全文

与创造和瓦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