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财富莱斯特瑟罗

创造财富莱斯特瑟罗

发布时间:2021-07-12 19:00:01

❶ 浅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

浅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摘要: 当代资本主义在经过战后60多年的自我调整和变革后,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本文实事求是地正事这些新变化,同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的长期性,对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新发展,双重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毋庸讳言,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经历几年的恢复以后,出现了数十年的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生产了有了新的巨大发展,生产关系实现了由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转变,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变化,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返老还童、青春永驻,通过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就不难看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生产力无限发展”和“有限的市场”的矛盾在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终表现得日益尖锐。借助对信息、高科技产业和通讯网络的垄断优势,提高资本的投机性,通过制造“金融泡沫”来拉动经济,乃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等,泡沫经济的迹象十分明显。金融泡沫的急剧膨胀,需要从物质部门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以避免金融泡沫破裂,其结果是导致物质生产部门的衰败;而物质生产部门的衰败反过来又削弱其维持泡沫经济的能力。这样的趋势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崩溃。可以说,当前的“金融泡沫”乃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新的表现形式。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大国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向第三世界转嫁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南北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趋于尖锐。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千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凭借其在金融和资本跨国流动中的垄断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和转嫁危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采取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贫富差距的措施,但贫富两极化依然十分严重。据统计,2008年最富有的20%的美国人年均收入达168170美元,几乎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15倍,后者的年均收入仅为11352美元。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分配问题。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机会,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金融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虽然把充分就业作为其调节经济的政策目标,但其劳动人口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1月9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12月,全美非农部门工作岗位消减52.4万个,失业率上升至7.2%,为16年来的最高点。2008年全年,全美新增失业人口达260万。即使仍在就业的工人,其实际收入也在下降。据统计,从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20多年间,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国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6%,但一般工人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 第五,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在文化领域的反应,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主义蔓延,物欲膨胀。美国的消费过热促使个人消费增长的速度已明显超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此相对应,无节制的享乐侵蚀着社会进步的主流价值,个人的满足替代了社会共同利益的服从,极端的自我主义替代了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传统道德观,以致像布热津斯基这样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也惊呼:“以相对主义和享乐至上作为生活的基本指南,构不成任何坚实的社会支柱。一个社会没有共同遵守的绝对确定的原则,相反却助长个人的自我满足,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解体的危险。” 马克思说过:“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当资本主义一旦不能在自己的制度框架内调节矛盾和平息危机,它就将产生深刻的震荡,乃至社会爆炸。援引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的话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裂缝,这些裂缝孕育着地震。人们不知道地震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以什么方式爆发,然而却知道总有一天要爆发。”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而且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可能出现曲折和反复,但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客观事物,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世长存,同样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就如同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那样,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趋势,但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在最终灭亡之前可能有一定的发展。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包容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能量释放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目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具有二重性的,既要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又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病。 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1)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即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已不到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有升有降,大多保持在3%-4%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2)在就业结构方面,农业劳动人口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白领工人和从事信息的手机、处理和传输的“知识工人”增多,而蓝领工人减少到30%-40%。(3)在金融资本反面,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4)在企业组织方面,国有企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不断涌出,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加速发展,众多职工和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导致企业股权进一步分散化。(5)在国家调节方面。财政、税收、货币、计划、福利等机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成市场经济的调控者。(6)在对外关系方面,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西方列强仍然依靠经济交往、文化渗透、军事侵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不发达国家,强化“中心——边缘”式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新变化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实质上是一种以广大被剥削阶级和被掠夺国家作出牺牲、遭受苦难为前提的一种病态发展。例如,当代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在促使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雇佣劳动制度和剥削程度,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资本的集中推动例如生产的社会化,但也加剧了垄断,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股票等金融资本畸形发展,使金融体系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家具了资本主义的投机性和寄生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介乎。加剧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东苏巨变后,资本主义内外,奥吨更加暴露出来。变得更加“狂妄”和“野蛮”。从总体上讲,除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富裕外,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和新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以致全部社会关系方面的自我调整能力是相当强的,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其矛盾的激化程度在某些方面得以缓解。随着生产科ide反战,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统治下去,必然要被迫地对生产关系以至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使之不断地完善。虽然这些调整和变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确实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这将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长期历史过程。但历史大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改变不了的。历史将无情地证明: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

❷ 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三个重要标志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从人类学上看,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由野蛮时代
而进入文明时代的最终标志,并不是因为有了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而是因为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正是由于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人类才需要去协调
不同的利益关系,建立一定的权威和秩序,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从发生学讲,政治的产生与人类文明的产生是一致的,乃
至可以说,正是政治的产生,人类社会才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多次提到原始社会的政治形式,并且是把人类政治形式的变迁
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他说:“氏族的消亡与有组织的乡区的兴起,大体上可以作为野蛮世界与文明世界的分界线.”思想家莱斯特·瑟罗则从
人类与政治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人类与政治不可分离的关系,他指出:“没有哪一个重要人类群体曾经生活在个人主义原始状态中.也没有哪一种野蛮人会聚在一
起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决定组织一个政府.只要人类存在,政治或社会组织就会存在.”这些都清楚地说明了正是由于有了政治,人类才最终迈入文明社会的门坎.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❸ 历史学家认为,文明时代的三个标志是什么

文明时代的三个标志:

1、都建立在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其共同的基础。

2、存在和发展着不同程度的商品货币经济。商品货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在客观规律的面前是不自由的。

3、国家的统治。原来曾经是社会公仆的社会组织已变成了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的工具。

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所谓文明时代,只是就生产技能等的发展而言,就社会性质说,实际上是既不文明、又不自由、也不道德的时代。因之,它必将被真正文明、自由和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所代替。这是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

(3)创造财富莱斯特瑟罗扩展阅读: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历史上,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

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研究队伍逐步扩大,成为介于学、历史学和语言文字学之间的一个学术领域。

目前,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甚至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例如,罗振玉所编的甲骨书《殷虚书契》前、后、续编和《殷虚书契菁华》,金文书《三代吉金文存》,在图书馆里均列为善本。

❹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随着这些标志的事件,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金属工具的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人类由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的最终标志,是因为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人类学家摩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多次提到原始社会的政治形式,并且是把人类政治形式的变迁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他说:“氏族的消亡与有组织的乡区的兴起,大体上可以作为野蛮世界与文明世界的分界线。”思想家莱斯特·瑟罗则从人类与政治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人类与政治不可分离的关系,他指出:“没有哪一个重要人类群体曾经生活在个人主义原始状态中。也没有哪一种野蛮人会聚在一起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决定组织一个政府。只要人类存在,政治或社会组织就会存在。”他们清楚地说明:政治,使人类最终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坎。
金属工具怎么产生的?一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二是战争的需要。文字有什么作用,文字记录了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而重大事件,都与战争、法律、教育、科学等有关。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这些,都标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是人懂得了要为权利而斗争(或战争)。生存权、生活权,自由、平等、民主,等等,只有文明人才有的要求。若问,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可否回答:是斗争,或是说战争。

❺ 《保卫资本论》第十六章楔子,它的内容特点

经济研究不能割裂文化和历史。资产阶级和资本活动的规律是世界性的,但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文文化。就像对研究于政治和经济的联系,不能强迫具有五千年文化和久已成型的政治规律的中国,去照搬只有两百年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那样只会陷中国于灾难和不幸。因此,在《资本论》研究过程中,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相结合,产生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月移花影约重来


——题引


楔子


(一)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卡尔·马克思的名字具有号召革命的魔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这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就我们的看法而言,马克思并不是一位十足的政治活动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目光犀利的经济思想家,或许他是有史以来最值得关注的资本主义动力的分析家……在世界伟大思想家的行列里,马克思毫无疑问是隶属其中的成员,然而他的适当的地位是历史学家。更确切地说,俯瞰整个社会学、哲学,当然也包括经济学的思想史,马克思都处于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确是一个改变了社会思想方式的人,包括历史学的、社会学的以及经济学的……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确实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感受到他的影响。(罗伯特·海尔布伦纳和莱斯特·瑟罗:《经济学的秘密》)


(二)


马克思在《导言》中有云:“有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平心而论,马克思的历史研究从讨论“正常的儿童”开始,——但是,如果有人竟以此抵制对于“早熟的儿童”的研究,就奇怪了。又之,人们总把历史简单等同为过去。于是,历史决定论者为了很方便地解释现实、预测未来,就来主张单纯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可笑认识。过去、现在、未来在科学上只能用存在者形成,并从认识上能够把握住的存在者的典型发展来予以限定和表征。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对存在者的时间态、空间态的规定进行总体揭示,遂寻求到运动规律和认识规律的统一性,完竣了由恩格斯廓清的唯物主义之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规定性)。“现在”可能是语言生产的起点,但语言早已存在于“过去”,“未来”则属于特定语言或范畴的覆灭之发展时期。因此在存在者存续的生命周期内,语言和语言生产是客观的,是一种思维工作形式,围绕这个存在者发展规定的许多思维形式、社会形式和自然形式实际上是工作统一的。范畴有社会效力、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和认识形式,这是所谓范畴或认识之“客观性”。另外,语言或认识生产本身必然是“主观性”知识,因为不仅存在者的发展随时间状况和空间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具有越来越丰富和具体的规定,而且特别重要的是,不同存在者类型之间的“知识”必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我们可以据此说明:马克思对协作的语言生产实际从机器和大工业开始,最后追溯到它的始源性的语言——协作(简单或单纯协作)。协作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向上协力进行的,它们齐头并进地发展;机器协作后来以进一步的覆灭工作形态,即金融工厂的社会劳动协作而历史告终。可见,机器协作就代表了劳动协作的一种典型的主观知识,即劳动非合作,显然和劳动合作的主观知识相对而言,它们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主体发展类型和认知形态。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和生产价格形式的研究也莫不如此。一般价值形式指示了价值形式的现实规定。货币形式之成为一般价值形式的工作替换形态,则揭明一般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必将被新的价值形式(资本形式)进一步历史替换,这是通过价值(形式)工作内容的彻底更新这种发展方式达到的。同样的道理,在一般生产价格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它的虚拟工作形态,将有助于澄清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的价格形式在其覆灭的发展时期的全部真相。(本书作者)


(三)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义之理也。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管子:《管子·乘马》)


(四)


在马克思以前,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是把研究中的历史方面作为自己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创立政治经济学第一个真正科学历史的功劳,应属于马克思。而且,马克思的创造性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制定经济科学的历史在他那里始终同创立自己的理论相并行,构成科学研究的统一过程……因此,政治经济学史可以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反面。它必然存在于马克思经济研究的一切阶段上,既是这种研究的起点,又是这种研究的结果。(В.С.维戈茨基:《〈资本论〉创作史》)


(五)


要是老黑格尔有在天之灵,他知道德文和北欧文中的Allgemeine[一般]不过是公有地的意思,而Sundre,Besondre[特殊]不过是从公有地分离出来的Sondereigen[私人财产],那他会说什么呢?真糟糕,原来逻辑范畴还是产生于“我们的交往”!(马克思:《1868年3月25日致恩格斯》)


(六)


放弃价值概念本身,因而也就是放弃在这个领域内取得科学认识的一切可能性。(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七)


斯密氏生财三物,曰地、曰力、曰母财。地,或曰业场。斯密氏此篇,斟酌于庸赢消长之间,其言民生所以因之为舒戚者,可谓备矣。顾不兼业场而言,则犹未尽也。盖不兼业场之广狭而言之,则物产之所分,役财与出力二者,若常有相轧之势。庸厚,则赢薄;赢巨,则庸微。不能两利而俱存也。而有用力同用财同,在此则庸赢并劣,在彼则庸赢俱优者,无他,业场之广狭异也。今若取母财、力役、业场三者优绌之间较而论之,则民生不同,可分为四境焉:一,使其国母财富于力役,而业场甚广,母财尚不足以尽之。如是者,其庸赢并优。此美利坚之事然也。二,使其国母财富于力役,而业场狭,则其庸率大而赢率微。此凡国兵燹饥凶之余,每如此者。然以蕃息之例之行,此境不能久也。三,使其国母财不足养其力役,而亦不副其业场,则庸率至微而赢率至大。中国今日之事正如此。其在往日,印度已然。故英人得之,国以巨富。四,使其国母财不足养其力役,而业场又狭,不足尽其母财。如此者则庸赢并微。五十年以前荷兰、义大里皆如此矣。此地、力、母三物不同,相互为变之略也。(严复:《原富》按语)


(八)


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本身是封建时期劳动阶级残存物的无产阶级相伴随……在它的内部发展着一个新的无产阶级,即现代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借以在其中活动的那些生产关系的性质绝不是单一的、单纯的,而是两重的;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那些关系中也发展一种产生压迫的力量;这些关系只有不断消灭资产阶级单个成员的财富并产生出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才能产生资产者的财富,即资产阶级的财富;这一切都一天比一天明显了。这种对抗性质表现得越明显,经济学家们,这些资产阶级生产的学术代表就越和他们自己的理论发生分歧,于是在他们中间形成了各种学派。首先,宿命论的经济学家,在理论上对他们所谓的资产阶级生产的有害方面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其古典派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系上的封建污垢、提高生产力、使工商业获得新的发展的资产阶级……斯密和李嘉图这样的经济学家是这一时代的历史学家,他们的使命只是表明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得财富,只是将这些关系表述为范畴、规律并证明这些规律、范畴比封建社会的规律和范畴更有利于财富的生产。在他们看来,贫困只不过是每一次分娩时的阵痛,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工业都要经历这种情况。其浪漫派的经济学家以饱食的宿命论者的姿态出现,他们自命高尚、蔑视那些用劳动创造财富的活人机器。他们的一言一语都仿照他们的前辈,可是,前辈们的漠不关心只是出于天真,而他们的漠不关心却已成为卖弄风情了。其次,人道学派的全部理论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原理和结果、观念和应用、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实、法和事实、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之间无限的区别上面。博爱学派是完善的人道学派。他们否认对抗的必然性;他们愿意把一切人都变成资产者……因此,博爱论者愿意保存那些表现资产阶级关系的范畴,而不要那种构成这些范畴并且同这些范畴分不开的对抗……最后,正如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的学术代表一样,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无产者阶级的理论家。在无产阶级尚未发展到足以确立为一个阶级,因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带政治性以前,在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本身的怀抱里尚未发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前,这些理论家不过是一些空想主义者……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日益明显,他们就不再需要在自己头脑里找寻科学了;他们只要注意眼前发生的事情,并且把这些事情表达出来就行了……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九)


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十)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点对于思维在经验领域中的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因为,首先,思维规律的理论并不像庸人的头脑在想到“逻辑”一词时所想象的那样,是一种一劳永逸地完成的“永恒真理”。(恩格斯:《〈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


(十一)


为了唤起大家共同向这方面努力的注意,我曾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个名词来。我无意像一般庸俗者一样,要建一个什么学派,而且这个学派也不是用名词建立起来的。(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


——《保卫资本论》第442-444页

❻ 在莱斯特·瑟罗看来,谁是零和社会的赢家和输家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调整劳资关系

提过福利,放宽政治权利

❽ 创造财富

(创造财富)作者:(美)莱斯特·瑟罗著,黄景睿译

❾ 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从人类学上看,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由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的最终标志,并不是因为有了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而是因为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

正是由于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人类才需要去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建立一定的权威和秩序,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

从发生学讲,政治的产生与人类文明的产生是一致的,乃至可以说,正是政治的产生,人类社会才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

(9)创造财富莱斯特瑟罗扩展阅读

人类来源

人们对人类来源的真正答案,只是100多年的事。因为化石提供了事实根据,化石是古代生物遗留下来的部分遗体或活动的痕迹。找到人类骨骼化石和石器,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体质、智力和用具的发展水平。

由化石发现的地点,可以知道古人类的地理分布及其所处的地质时代和生活环境。在各种化石中,头骨化石是最重要的。一般动物的面颅比脑颅大得多;人类则相反,脑颅要比面颅大得多。原始人和现代人比较,差别可以说主要就集中在头骨上。

如原始人的头盖骨比现代人厚得多。正因为研究人类的头骨化石最能了解古人类的形态特点和体质发展水平,因而人类学工作者,对于寻找完整的人头骨化石特别重视。

完整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被认为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就。100多年以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用人类化石为证据,来探讨人类进化的历史。

阅读全文

与创造财富莱斯特瑟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