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伟大发明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户缓缓打开,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开得更为宽敞,向人类展示了一种新的“看”的方式。这扇窗户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阁楼上。正是从这个乡村小楼的有利位置,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厄普斯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模糊的画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个谷仓,两边分别是鸽舍和一个面包烘炉的烟囱。这位马上要与聪明的改进者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携起手来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从这些毫不起眼的起点开始,摄像改变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在很远的地方或与人们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与朋友、陌生人以及后代共同分享。
1844年,电报
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可以和电报一样使世界一下子变得这么小,因为电报可以以每秒一万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陆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当塞缪尔·F
❷ 最伟大的发明
20世纪影响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10项发明
1.原子弹
1945年8月,毁灭地球的播朵拉盒子在日本广岛与长崎被打开,当时国际强权一心只想以这种威力极大的致命破坏武器去压倒对方。美国首先在1945年7月于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苏联紧接着在1949年成功试爆,英国是1952年,法国是1960年,中国是1964年。
2.航天飞机
1959年苏联的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国60年代末阿波罗登月的壮举,却是人类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后,美国在太空探险方面逐渐将苏联抛在后头。航天飞机出现后,人类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几率大为提高,科学家预言公元2000年之后人类将开展外太空旅行。
3.电视
1923年,电视机的灵魂——显像管诞生了。电视技术广泛应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则开创彩色电视的纪元,60年代以后几乎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电视台。这个方盒子为人类制造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4.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试射成功的,紧接着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 1958年1月31日试身成功,从此以后这些随着地球自转运行的人造卫星愈来愈多地漂浮在大气层外。原来运用在军事科技上的人造卫星,后来慢慢演化出通讯、绘图、侦测、气象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15世纪的希腊医生就用柳树皮中研磨出来的粉末做为草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纪末,这个减轻身体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德国拜耳药厂创立的“阿斯匹林”商标,成为这个药方的专有代名词,20世纪愈来愈忙碌的现代社会中,阿斯匹林这颗白色圆形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机
现代生活中国际旅行必备的交通工具——飞机,多是由军用运输机改良而成的商用 客机。 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机载36名乘客飞行于欧洲上空,开启了民航世纪的新页面。时至今日,交通运输市场对于飞机旅行的需求越来越大,民航客机已成为人们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个人电脑
电脑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彻底改变人们工作与思考的形态,70年代末电脑厂商开始开发较小型的个人电脑,到了80年代初市场上有了大众化的电脑消费产品。个人电脑加快社会数字化脚步,几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被电脑完全感染.没有人能够拒绝电脑进人生活之中。
8.移动电话
曾经是英雄电影中大哥专属配备的“大哥大”,已成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的一种私人通讯联络方式。全球经济的发展,让移动通讯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产业之一。而手机随时随地联络的便利性,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国科学家让一只没有父亲的小羊成功地诞生,这项创举说明了人类即将有可能用自然途径以外的方法制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无疑是史无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牵涉到人类道德观念的层面.却是科学所无法理清的难题。
10 因特网
最原始的电脑网络原本只是在学院研究室中连接不同电脑主机,当这项技术只需经由简单的数据机和电话线的连接,就可为人所用时,网络瞬间成为世纪末影响力最大的发明。 网络制造出的新的资讯传播模式很快地影响到愈来愈多的层面.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方式为网络重新定义塑型。人们只要一条细细的电话线,就可以将全世界串连在手中。
❸ 人类的伟大发明有哪些呢
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这个话题一直被人们无休止地争辩着。我们从中挑选了24项最伟大的发明,他们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
1 石斧
�6�7作为工具使用的石斧距今已经有1,76,000000年的历史了,最早是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发现的。
2 火的掌握
�6�7火的掌握也许是最重要的发明,但是却不知道是谁。事实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成功地有计划地生起火的。
3 耕种农业
�6�7中国有了大米,而墨西哥同时有了玉米。两者标志着耕种农业的兴起。通过耕种,人类从游牧采集文化转向了定居社会。
4 车轮
�6�7如果有谁想再发明车轮,肯定是在浪费精力。车轮无疑是当代最完美的物品,提升空间狭小。
5 纺织品
�6�7棉花代替了粗麻,使得人类的衣装,保暖、装饰上更上一层。
6 造铁术
�6�7到底是哪位前辈首先坐在火炉旁边看着里面的几块铁片变成液态,至今是个谜。
7 火药
�6�7相传在早在德国弗莱堡就有火药踪迹。不过却缺少相关证据。只有15世纪的一段文字记载。而据说1354年的丹麦海战就曾经用过黑火药。不过黑火药名称的由来到19世纪才得来。而绝大多数的论述中,中国人早在公元九世纪就发明了火药,用于军事目的。但是证据也贫乏。中国主要是用在鞭炮里。而德国元旦前夕的烟花每年要放掉5百万只,大概100吨的黑火药。
8 文字
�6�7如果有人要问,是谁发明了书写,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是字母还是读音,或者是图画的象征,抑或是混合体?如果不那么严格的话,第一个应该是一副四世纪的画。这种文字的优势是,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能懂。在中国3500年前就出现了象形文字。
9 印刷术
�6�7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国9世纪就有了纸张,而在几百年后才发明了印刷术。在欧洲印刷机诞生前,佛教的《大藏经》的80,000印刷板展现了这个宏伟的工程。
10 望远镜
�6�7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望远镜的发明并不能让其觉得是重要的。因为没有望远镜小的一样可以看。17世纪采用了玻璃的装置。而1608年荷兰的望远镜投入使用。
11 钟表
�6�7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少的十五分钟。
12 热气球
�6�7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带着三只动物飘然飞行了1.5英里。1783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25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13 蒸汽机
�6�7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出早期的工业蒸汽机,他们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
14 铁路
�6�7今天的铁路要感谢19世纪的发明。1805年,英国人理查·特里维西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但没赚到什么钱。这条铁路长约15千米,耗费了10吨的铁。1825年在英国第一条载人的公家铁路运输线路诞生。在德国,直到1835年才有第一个蒸汽机火车。
15 摄影
�6�7两个法国人对摄影事业做出了卓出贡献,一位是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长达八个小时的曝光。另一位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可携式木箱照相机。1889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胶卷”。
16 发电
�6�7早在两千年前,希腊人就通过琥珀的摩擦,而发现了电的存在,并且用琥珀做成了衣刷。希腊语的“琥珀”在日后逐渐变成了电力的代名词。而至于如何发明电力,则是在18世纪,并且只是用于研究领域。在188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制造出电力,投入到制冷,水源,风力和原子能中。这样催生了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
17 无线电
�6�71897年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了无线电,这是在电话和电磁波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成果。而俄国人亚历山大·波波夫于1895年就曾经在国立大学成功试验了用无线电来传输语言。1906年圣诞前夜,在美国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菲森登广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诵《圣经》片段。德国直到1920年才使用了无线电,并且刚开始无线电一词只是指称“广播”,而今天这个词也包括了“电视”。
18 青霉素
�6�7如果非要举出一个偶然发明的科学事件,非青霉素莫属。1928年英国细菌学教授夏弗莱明意外发现青霉素。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弗洛里及希特利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弗莱明因此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 计算机
�6�7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德国人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部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1941年5月12日,德国工程师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图灵完全机电一体计算机“Z3”,这是第一部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编程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而现代电脑的里程碑发展,今天为我们所使用的个人电脑,简称PC,是美国企业IBM在1981年完成的。
20 核能
�6�7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链式核反应堆,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反应堆被用来制造轰炸了长崎的原子弹“胖子”中的钚。1945年在新墨西哥海岸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实验。
21 宇宙火箭
�6�7中国古代的火箭是现在火箭的鼻祖,早在宋朝宋军保卫汴京时,便已用来对抗围城的元军,后来火箭技术经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在1923年,赫尔曼·奥伯特(1894-1989)在慕尼黑大学拒绝了他的博士论文后,将其一个博士论文版本出版成为《飞向行星太空的火箭》。纳粹德国在第二次大战中用于长程武器,尤其是后来声名大躁的V2火箭。1943开始,V2火箭开始制造投入使用。
22 避孕药
�6�7避孕药的祖先应该是奥地利生理学家Ludwig Haberlandt。通过动物实验,1919年哈布兰特发现了避孕药的原理。他将妊娠母兔的卵巢移植入非妊娠动物兔子体内,可以抑制排卵。1961年6月1日是历史性的一天,拜耳先灵医药公司(当年的Bayer AG)在西德推出了欧洲第一种口服避孕药Anovlar。这种药品是处方药,只在药店出售。200名著名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子弹,甚至是电脑和网络对20世纪的影响力都不及这小小药片来得强大。
23 互联网
�6�721世纪的人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使用。1969年在美国的两所实验室里互通信息。起初电脑只是通过电话线联系着四个研究机构。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
24 基因科技
�6�71968年,沃纳·阿尔伯、丹尼尔·内森斯和汉弥尔顿·史密斯第一次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内切酶,它能够在DNA上寻找特定的“切点”,认准后将DNA分子的双链交错地切断。自19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分离提取了 400多种“分子剪刀”。有了形形色色的“分子剪刀”,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DNA分子长链的切割了。而将这些基因组合,第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在1973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❹ 世界上伟人伟大的的发明
1,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升的活版印刷术并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关于毕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交代,我们只知道毕升死后,他制做的泥活字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从这一点我们推猜毕升和沈家或者是亲戚,或者是近邻。沈括是杭州人,毕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当时雕版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活字版在这里发明,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传,毕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田、万。如今当地虽有地名叫毕家铺,但田、万姓多,毕姓无。
2,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1]。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记载蔡伦为“桂阳人”,但其籍贯长期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阳县人[2],一说为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人[3]。 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 蔡伦画像
3,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 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4,鲁班 建筑 春秋战国 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 鲁班--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 公输,名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鲁班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
5,,祖冲之 数学 南朝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微的割图术提出了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6,刘微 数学 225 ~ 295年 割图术 刘微--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7,张衡 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8,郭守敬 天文学 元代 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仪器专门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现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测定了黄赤交角。法国科学家 Laplace 提出黄赤交角变小理论,引用的根据就是郭守敬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做的同类测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9,沈括 宋朝 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2月19日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10月21日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11月1日申请碳丝灯专利.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年,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年,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厂.12月底美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的蓄电池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❺ 20世纪伟大的发明有哪些
1、原子弹
1945年8月,毁灭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广岛与长崎被打开,当时国际上一心只想以这种威力极大的致命破坏性武器去压倒对方。美国首先在1945年7月于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苏联紧接着在1949年成功试爆,英国是1952年,法国是1960年,中国是1964年,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2、航天飞机
1959年苏联的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国60年代末阿波罗登月的壮举,却是人类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后,美国在太空探险方面逐渐将苏联抛在后头。航天飞机出现后,人类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几率大为提高,科学家预言公元2000年之后人类将开展外太空旅行。
3、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试射成功的,紧接着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 1958年1月31日试身成功,从此以后这些随着地球自转运行的人造卫星愈来愈多地漂浮在大气层外。原来运用在军事科技上的人造卫星,后来慢慢演化出通讯、绘图、侦测、气象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家族。
4、电视
1923年,电视机的灵魂——显像管诞生了。电视技术广泛应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则开创彩色电视的纪元,60年代以后几乎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电视台。这个方盒子为人类制造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5、因特网
最原始的电脑网络原本只是在学院研究室中连接不同电脑主机,当这项技术只需经由简单的数据机和电话线的连接,就可为人所用时,网络瞬间成为世纪末影响力最大的发明。 网络制造出的新的资讯传播模式很快地影响到愈来愈多的层面.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方式为网络重新定义塑型。人们只要一条细细的电话线,就可以将全世界串连在手中。
❻ 以《一个最伟大的发明》为题目的范文
最伟大的发明
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中华的国粹——中医学。
如果要说意义的话,也许中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将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
在本世纪初期以前,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说它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说它是外科吧,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有内科外科混为一体的医学模式,怎么看中医也不符合规则,美国就规定:凡进行针灸的,必须有外科行医执照。
另一方面,中医从头到脚散发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例如,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就说:“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而且中医普遍有“医者,《易》也”的说法。《易》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啊!说起《易经》,那可是了不得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看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是什么,了就是相面顺,中医满嘴的精气、阴阳,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词句绝对是不能翻译的。于是,如来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看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学不满意,那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中医的医就是“意”,这个意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比如,像把脉这种事,那就全凭经验,同样的浮脉或洪脉,它主什么病,虽然有一些医书的根据,但更多的却是凭经验,凭感觉,这里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
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有一个人上山割破了手,他偶尔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鲜血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此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这个解释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实证性,因此当然很难被西方现代科学接受。
西方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学那该怎么办呢?中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理论猛劲往西医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经络吗?那好办,我把经络说成是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不就行了吗?第二种是把中药还原成化学成分,你不是不懂中医的汤剂吗?那也好办,我把汤剂还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学分子式。许多人给这种方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西医结合”,实际上,这样结合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非驴非马的怪物。
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医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子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中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弥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药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要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化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药理。
大家知道,中医的单方并不多,在实际中使用的大多是复方,《黄帝内经》载方13,《伤寒论》载方113,《本草纲目》载方11000,绝大多数都是复方。中药的复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复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那么何为阴阳平衡?何为正气、邪气、清气、浊气、病气?在西医贫乏的词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语词。那么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复方,你最终想说明什么?再说,每一种中药中都有几十种,甚至百种化学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学成分就有七十余种,这样算下来,一副汤剂就很可能有上百种。上千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又是如何体现君、臣、佐、使原则的?化学检测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吗?
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吗?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同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一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
事实上,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中药药理的做法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它或许可以在几剂中医复方中有用,但却不能概括整个中医药。
比如说,中医的用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但却从来没有静脉注射的,打针这玩艺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发现,将中医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改为西医静脉注射法,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将中药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处理是没有效果的。
再者,现代西方医学的化学分析法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中药而言更是如此。有的中药对动物没有丝毫疗效,但对人却有疗效;有的则是对人无效,而对动物有效。这样一来,研究西医常用的动物试验法就失去了作用,基本堵死了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的路子。
还有一点,根据西医的观点,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实际上,许多的中药并没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们恰恰可以治病,这与西医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
由此可见,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说明中医药,基本上属于瞎胡闹。许多人都因为中医学没有现代科学原则作支撑,所以心里发慌,在骨子里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于是,厚着脸皮硬往西医上靠,认为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成为科学。这是多么可悲的想法!中医存在的价值根本用不着西医来承认,西医没有这个资格,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更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
从中医学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与西医学走的是两条路,如果硬要区分出谁高谁低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脸红地说:中医学在整体上要高出西医学一大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更气人的是,不论你解释得了还是解释不了,中医一直在有效地使用着,你说到底是谁先进谁落后呢?
比如说经络学吧。经络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中医是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之上的,《黄帝内经》说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那么什么是经络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曾经有人说,经络是血液循环系统,也有人曾说经络是神经系统,都是用西医理论会中医,根本就说不通。经络既不是血液循环系统,也不是神经系统,经络就是经络,目前它对全人类来说也是一个迷,因为经络在现代解剖学上是看不见的。
有报道说,中国医学家祝总骧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经络是不依赖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是条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的线,是由一些看得见的微小结晶颗粒组成的带状物,它在人体上宽约一毫米。几年前,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质锝,利用锝的R射线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发现得的行走路线与中医的经络基本相同,同时证明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些点。接着,日本的一些科学家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某些组织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由以上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证明了几千年前的一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类绕了一个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真是太有意思了,
既然经络是已经被证明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涉及到中医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印象,中医的全部理论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东西被称为“气”。“气”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最高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一致也。”中医用来解释人体生命的一条主线就是“气”。
气是生命的本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形气交感而化生万物。”《生气通气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热、暑、湿、燥、寒为六气,它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
藏象是人体的气化,《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六节藏象论》说:“以其气命其五脏。”
病因病机在于气化失常,《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也就是说,气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内流转,所谓的病就是气在流转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诊断必须全面诊察精神气血,人体病变,可由外在各种表现诊察得知,因为机体气化是“内外相袭”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篇》。
治疗在于调理气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灵枢·本神篇》说:“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
那么中医里的“气”又是什么呢?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气绝对不是指人们的身体,《内经》中曾明确地说,“气先身生”,虽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论的嫌疑,但它却说明气与身体不是一回事。其次,气也不是指人的思、虑、忧、喜。悲、恐、惧等显意识状态,因为任何显意识状态都有对应的刺激物,也有负载它的可见身体器官,比如说,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人会产生痛苦的感觉,伤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经系统是痛苦感觉的载体。此外,人的显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类型,像恐惧、爱好等等。
气在中医里是精、气、神的总称,在藏象学中又化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医里的气乃是指精神,是一种脱离肉体的纯精神,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文化、个人修养等,说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它是潜藏在我们身体之内的另外一种生命。
中医的“气”是灵魂的推测,也可以从“气”字的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气在甲骨文中写作“”,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国八卦中乾卦的符号,即三个阳交。乾为天、为大、为生,故甲骨文的气字可以直接理解为生命或生命之本。实际上,甲骨文中的气字还可以理解为数字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气”字同样可以理解为万物生命之源。那么,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甲骨文“气”这个本字的构成也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气”是别人给的,《说文》释“气”云:“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氧即馈也,给也。”这个解释与上古造人神话在解释灵魂的来源时是一致的。值得说明的是,在中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神“给气”这个细节,而《说文》中的这个解释恰恰弥补了神话的缺陷。从这一点,我们再一次震惊于世界神话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远古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
因此,中医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肉体就必然健康,为此中医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用在于协调双方的平衡。
中医的存在恰好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这个生命体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肉体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
我们推测,中医的基本原则可能是这样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间各种作用力影响时,它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当它不健康时,就直接表现为肉体疾病。同样,肉体自身的病变也会影响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矾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举一例子,古老的中医学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里找不到依据,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试验时,未发现任何反常的现象,心跳、体温、瞳孔、肠胃均属正常。再比如,“半夏贝母反乌头”,在药理试验时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以推断,“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则所针对的并不是肉体,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说:如此的配伍会伤害精神生命。
❼ 一个伟大的发明(详细介绍)
宫刑,一个伟大的发明
http://www.shunz.net/2006/04/emasculation.html